一直很神往雁荡山,尤其是得品真正的雁荡毛峰,心存美好期待。在我的想法里,品茗,必须先品出产茶茗的山,还要有为之所赋的诗词佐饮,那才够味道。
一
2024年3月23日,北雁荡山不会下小雨吧?温大99名老师已经在心里祈祷了N遍了。因为那天校工会要组织我们去采雁荡毛峰。没想到天气还真给力,居然晴空万里,惠风和畅。
一大清早,大家像儿时出游一样兴奋,坐着大巴从温州大学东大门出发。
导游是北雁荡山本地人,他在车里便骄傲地为我们普及雁荡毛峰的基本知识:雁荡毛峰相传在晋代由高僧诺讵那传来,乐清市种植雁荡毛峰的历史悠久,已有1600多年茶史,有着500多年的宫廷贡茶历史。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几次考察雁荡,雁荡毛峰茶名传四方。明代,雁荡毛峰茶被列为贡品。清代光绪年间雁荡毛峰名声更盛……
听听说说笑笑中我们来到乐清北雁荡山“能仁茶场”。
“雁山峰顶露芽鲜,合与龙湫水共煎。相国当年饶雅兴,愿从此处种茶田。”雁荡山有“海上仙山”之称,在雁山内,能仁村安静地居于一隅。能仁,意为释伽牟尼,茶本有佛性,能仁村的能仁茶,更与佛有深厚的因缘。能仁茶,即雁荡毛峰,又称“雁荡云雾”,古称“雁茗”,雅称“露芽”。能仁茶源于高山多雾地带,无纤尘之染,有灵秀之气,沐浴佛号声中自然生长,兼有茶农朴素善愿倾心植采,故为世人所称道。
近年来“茶旅融合”的游玩模式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不少茶园都有体验式的游玩模式。“能仁茶场”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二三人一组,腰间别着小茶篓一起走进茶园体验采茶的神圣和乐趣。
采茶师傅告诉我们“能仁茶”只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部分,去掉蒂头。叶芽伸展,叶开展如旗,芽尖细如枪,茸毛轻舒,嫩绿透亮,俗称“一旗一枪”。不愧是高校教师,我们一点就通,小心翼翼地采起茶来,还真像那么回事。茶园溢出的清香沁人心脾。有的老师是“采茶能手”,一个小时就采了六两呢。
二
采茶结束后,茶场的小姑娘端来一大玻璃杯已经泡好的能仁茶请我们品尝。只见玻璃杯里汤色浅绿明亮,芽叶朵朵相连,茶香浓郁,滋味醇爽,带给人异香满口的美妙体验......
《瓯江逸志》载:“瓯地茶,雁山为第一,怯腥腻,除烦恼,却昏散,清积食。”果然,一天的劳累便在茶香中云消雾散,甚至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不禁想起以前读过的两首饮茶的诗歌。一首是唐·卢仝的《饮茶歌》——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另一首是唐·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以前总觉得这两首诗写得夸张,今天才体会到它们的妙处。
茶场老板说,他们会把我们采的茶炒好,到时候寄给我们,期待中……
茶场老板果然没有食言,过了几天,校工会便发了一条信息:能仁茶寄过来了,不过茶叶不多,想要品茶的到工会办公室品尝。
听到这个消息,我便抽了个空去工会办公室品茶去了。去时已经有好多同事在办公室里了。
我看了一下加工后的茶叶,已经变成了墨绿色的半根针那么长那么细的样子,总共只有3小罐,低头闻下,一股茶香沁人心脾。
茶场老板真是个有心人,还用一张白纸写着品能仁茶的方法,并复印了99份,人手一份。
三
冲泡能仁茶,宜选用玻璃杯或白瓷茶杯。但是当时工会办公室条件简陋,人又多,大家只能用一次性水杯喝。为了不辜负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为了不辜负茶场老板的一番美意,我们还是基本上按照步骤把能仁茶冲泡起来。冲泡前,先用热水将一次性水杯温洗一遍,使杯壁温热,有助于激发茶叶的香气。再用90度的开水倒至水杯七分满,上投一小撮能仁茶。茶叶缓慢下沉,恢复成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样子,大约20分钟,茶叶才完全沉入杯底。能仁茶有它独特的茶韵: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绕舌清苦。
因为茶具不对,效果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品出了能仁茶的真谛:闹哄哄的场面,一喝上茶,马上安静下来,工会办公室仿佛成了清寂古朴的禅堂;大家似乎把所有一切都放下了,什么职称、工资待遇、家庭琐事都抛到九霄云外,大家一杯接一杯地喝着,喝到最后,茶略带苦涩,苦是佛教“四谛”首。略带苦涩的茶,饮之让我们不禁想到了人生,很少有人的一生顺顺利利,总是有甜又有苦,那就平静地接受吧……
在我们的生命中,这也许不是一次最成功的品茶,但绝对是一次难忘的品茶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