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婉清扬兮的头像

婉清扬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0
分享

母亲

题记:很多人写自己的母亲,而我要写的是我身边的三位母亲的故事一一外婆、妈妈、婆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我的文字能感动到你!

外婆

听妈妈说,外婆山生在一个山坳里,山坳里只有她家一户人家。外婆从小就是一瘦高个的黄毛丫头,颧骨有点高,小眼睛,眉毛淡淡的。在那个以乌黑油亮头发浓眉大眼为美的年代,外婆算较丑的了。16岁那年她嫁给了大她10岁的外公,终于离开了山坳。大家都说她挺幸运的,因为外公可是长得玉树临风哦。外婆没有自己的名字。外公姓吴,人家就叫她吴嫂。

结婚后,由于那个年代没有避孕措施,外婆不停地生孩子,生了十几个,可活下来的却只有我的三个舅舅、我的阿姨和我妈。据说我妈刚生下来时,外婆一看我妈是个女孩,就想把我妈淹死。旁边的邻居说了句:吴嫂,还是养着吧,孩子们谁命好还不知道呢。我妈这样才活了下来。后来果然我妈的命最好,这是后话。

外公当年是生产队的羊倌,并不富裕,所以才娶了不太好看的外婆。俗话说:丑妻是个宝。果然不假。

外婆勤俭持家。由于家里穷,外婆便东家借西家凑,养活了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外婆的手很巧,纳的鞋底结实漂亮,做的衣服式样好且贴身,手艺远近闻名。在最困难的时候,五个孩子也从来没有缺衣少食。

外公的脾气很差,一不顺心就打外婆,而且下手很重。据妈妈说有一次外公在砍柴,埋怨外婆没事先把柴刀磨好,翻过柴刀,用柴刀的背就狠狠地往外婆背上砍去。外婆没有反抗也没有能力反抗,抹了抹眼泪走了。倒把妈妈给吓哭了。嗨,谁叫外婆生活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年代呢?

好不容易孩子们都快长大了,该给孩子准备亲事了。外婆是个深谋远虑的母亲。三个舅舅都像外公,长得玉树临风的,考虑到自己家里比较穷,找的三个舅妈的条件都不太高,而且看准了就下手。结果大舅妈是大舅舅的亲表妹,还好大舅妈生的几个孩子都是聪明的。二舅妈家里比较富,但长像就有点对不住二舅舅了。三舅妈和三舅舅比较相配。至于阿姨嘛,个子挺小的,外婆就把她嫁到山里去。姨夫是个老实本份的农民,阿姨自然没苦过。最传奇的要算我爸妈的婚姻了。爸爸当年的脾气在村里是有名的坏,全村人都不敢把女儿嫁给她。只有外婆慧眼识珠。她见爸爸有两间比较像样的房子,而且没有母亲(我奶奶老早和我爷爷离婚了),妈妈嫁过去就当家,便拍板把妈妈嫁给爸爸。哪里知道一物降一物,妈妈是个厉害的角色,把爸爸管得服服帖帖的。外婆的几个孩子中,妈妈的婚姻是最好的,妈妈的命也最好。

三十几年前,外公去世后,外婆彻底解脱了,不用被外公打了。但外婆就是操心的命。给这家带带孩子,给那家带带孩子,几乎每天都在路上奔波。但我想外婆是心花怒放的,她的日子过得很充实。在我的印象中,外婆到我家来从来不是空手的,不是拎着一只鸡,就是提着一只鸭……我和弟弟到外婆家里去,外婆总会烧一大碗点心给我们,每人碗里卧两个荷包蛋还不算,还有熏鸡腿呢。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的调动,只能带一个孩子到鳌江。于是我便跟外婆生活了几年。此时外婆也有六七十岁了。每天天不亮,外婆就起床拔兔草喂兔子,我总是提着小篮子跟在外婆后面,说拔兔草,其实是采野花,挖野菜。外婆知道的野菜可多了:黄鹌菜、阿拉伯婆婆那、苦菜、荠菜、清明草……拔完兔草又烧猪食……外婆永远那么忙忙碌碌……我是个怕上火的孩子,外婆总是抓一把草药(大部分是金银花)就把我治好了,俨然一个医生。

后来,我也到鳌江读书了,一年顶多就去看一两次外婆。有时间爸爸妈妈把外婆接到城里住,但她最多住10天就打道回府了……因为她牵挂着家里的鸡鸭鹅,牵挂着家里的野菜们……

外婆的寿命很长,生命质量也很好。80岁的时候还耳聪目明的。后来90岁以上就有点耳背了。终于在她98岁时,她走了,无疾而终,走得很安详。我们都祝愿她在阴间不要碰到外公,否则又要挨打了。

愿天堂里的外婆永远开心快乐!

母亲

我七岁之前生活在老家水头镇南湖乡 下坑头村。那时候母亲像所有的农村妇女一样养猪,养兔子、养鸡、养鸭……由于母亲持家有方,别的小朋友难得吃一次的豆腐,我和弟弟能当饭吃。别的小朋友难得吃一次的鸡蛋我和弟弟都吃腻了。由于母亲手巧,我们两姐弟总有穿不完的有美丽图案的衣服。

七岁以后,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们全家搬到了鳌江镇下厂乡塘外村。当时父亲在他们的砖瓦厂里当车间主任,母亲便在食堂里工作。当时我和弟弟上小学。为了让我和弟弟能够生活得更好一点,母亲除了在食堂工作以外,还去搬砖头翻砖,赚点外快补贴家用。即使工作这么辛苦,她也从来没说过一声累一声苦。

后来我读初中啦。为了让我能安心地在鳌江镇上读书,父亲母亲在姑婆的资助下东拼西凑地在鳌江镇站后街建了一间三层楼房。哪里知道房子的债还没还完,父亲母亲却下岗了。怎么办呢?我和弟弟要读书,家里生活也要钱,靠父亲一个人去打工显然不够家里开支。于是母亲就想做点小生意。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人却很聪明,能够察言观色,有生意头脑。于是她就租了一个小摊位卖内衣,卖鞋子……小摊位只是用一层帆布遮着,夏天要顶着烈日,冬天要吹着寒风,下雨天还要被雨淋湿,城管来了还要拼命收摊…母亲从来也没有叫过一声苦。除了做过这些小生意,母亲还在菜场里卖过腌菜。卖腌菜很辛苦,纯粹赚的是手工钱。但母亲也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由于我和弟弟的学习成绩特别好,母亲每天都是笑逐颜开。靠着母亲做生意赚的钱,父亲打工挣的钱,我们家不但还完了建房子的欠款而且还积攒了一大笔钱。刚好父亲以前厂里的老朋友要在梅源乡办一个砖瓦厂,于是就用这笔钱入股了。幸运总是会降临在辛勤的人们身上。父亲和朋友办的厂子赚钱啦!于是我们家又在鳌江鹤翔路建了一间房子。我们的家庭生活已经很宽裕了,而母亲还是闲不住,还是要去做小生意,被我们硬拦了下来。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国家落实政策,父亲母亲都有了退休金。母亲本来应该享清福了。可是由于我经历坎坷,母亲的脸上又布满了愁云。父亲告诉我,母亲经常晚上一个人在那里哭,有时候一直哭到天亮。也许是母亲的哭声感动了上天,我终于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后来我又有了清扬。母亲又开始变得开朗了起来。她把清扬当成了至宝。为了让我能够有充足的睡眠,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母亲便担起了抚养清扬的任务,爱屋及乌呀。

现在,母亲也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看到清扬一天天长大,看到我一家平平安安,她的脸上总是布满笑容。

清扬读一年级下册时,我单枪匹马带清扬到温大附属学校求学,母亲总是盼着周末到,因为一到周末她就可以看到我和清扬胖了还是瘦了……清扬读二年级时干脆和父亲两人收拾行囊到温州帮我带清扬了。

转眼清扬要小学毕业了,考虑到各方面的原因,我和丈夫决定给孩子上“二外”,住校,让母亲和父亲回鳌江享享清福。可是父母和母亲就是舍不得给孩子住校,说是女孩子太早住校不好,还是要在茶山陪清扬初中毕业。

今日得空,陪母亲到超市买菜,偷拍了两张照片,发现母亲脸上已布满皱纹,背也驼了……不禁鼻子一酸……

婆婆

结婚后,我拥有了一位特殊的母亲一一婆婆。

结婚前,偶尔也听到一些婆婆和大儿媳妇不和的消息,所以心里有点忐忑不安。

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结婚十几年,我和婆婆从来也没红过脸,甚至走路也会手拉手。

婆婆身材矮小,只有1米45左右,长相一般,但公公却长得一表人材。不过据说他们俩非常恩爱。婆婆属于“不出门”类型的,公公一大早便会出门买菜,然后烧菜,婆婆可享福了。

我结婚不到半年,公公便生重病了,婆婆日夜守在病床前,日夜抹着眼泪,以至于公公去世时火化和公公的葬礼她都虚弱得无法参加。

公公去世后,婆婆怕睹物思人,坚决不住和公公一起住过的老房子,搬到老房子边上的寺庙里住,长年吃斋念佛,为我们祈福。

婆婆养育了两男两女,可以说子孙满堂了,但清扬的出世也给她带来无限的喜悦。不过由于她已经快80岁高龄了,身上小毛病不断,已没有能力帮我们抚养清扬了。但她经常会在我面前念叨:要是你公公还在就好了,能搭把手帮你们带清扬,然后眼神一阵落寞……我想她又在想公公了……我总是说:妈,带不带清扬都没关系,有这份心就够了。听到这话,婆婆又咧嘴笑了起来……

由于平时工作忙,除了平时打几个电话,我们一家三口很少去看望婆婆。但逢年过节的我们是一定会去老家看望婆婆的。每次到婆婆家,她最关心的便是小清扬长高了没有,总是像个孩子似的跟清扬比起了身高。也许是隔代亲吧,清扬到老家晚上总是跟婆婆一起睡。

跟婆婆相处十几年了,有一个问题也纠结了十几年。那就是婆婆总是希望除夕晚上我们一家要住在老家守岁,然后正月在老家玩几天。而我总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虽然老家也是家,但毕竟没在那儿生活过,还是回鳌江家睡比较舒服。而且我“东家长西家短”的也不会,在老家也是玩玩手机,不如回鳌江玩。所以每年除夕总是过得有点磕磕碰碰。所以我总是怕过年。

去年去老家过年,忽然发现婆婆不知何时已是满头白发,身体越发瘦小了,而我自己也老了。忽然间想起“陪伴”两个字对老人的意义。我便乖乖地留在老家守岁。正月也在老家玩了一两天手机,陪婆婆聊聊天,婆婆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个年过得挺顺畅。

我想,以后每个年都陪婆婆好好过吧。因为我也会老的,到时候我也需要陪伴……

如今,外婆已长眠地下。老母亲和婆婆尚在人世,希望她们能活到清扬有能力买冬虫夏草给她们吃的时候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