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圈圈是句号的头像

圈圈是句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5/09
分享

豆花

豆 花

大红灯笼挂起来,大红对联贴起来,欢乐的锣鼓敲起来。小城的大街小巷因为新年到来四处张灯结彩,沿街店铺的门脸打扮的花枝招展,迎接新年到来。

迎来送往的人们在酒足饭饱之后一家老小逛年集散心也顺便消消食。连日的荤腥已经腻味了味蕾,人们迫不及待想改换清淡的口味,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人行道上的小吃摊前围满了品尝稀罕的人们。

小吃摊中有一位白发老人肩挑扁担,扁担一头是不锈钢的保温桶,一头是木制的圆形木框,框上架着木盘,上边摆放各种调料,配菜。好多年都没有再见这种流动挑担式的小贩,耳边又回响起小时候过年家门前小贩那悠长地吆喝声:“豆花…,豆花…。”

一根扁担,一头是豆花缸,另一头是装碗,勺子的木框,木框上是装调料和作为点缀配菜的木盘。随着悠长地吆喝声,大人小孩各自从家中走出,聚集在扁担周围,因为过年多吃了几口肥肉片的,有些消化不良的老人会向卖豆花的小贩讨一碗豆汁喝,据老人们讲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小贩多半会满足老人们的要求。三毛钱会将一个粗瓷大碗装满豆花,小贩会依次放入盐、醋、辣子、咸菜、香油、黄豆、韭菜花,更奢侈的会加些炒熟的碎花生和臊子,吃起来格外的香。不过那时候的豆花吃起来略带些苦味,老人们会说,那才是原汁原味的豆花。

离家多年在外打拼,生活的快节奏也决定了一日三餐怎么方便快捷怎么解决。水泥钢筋的丛林中,到处充斥着快餐的味道,“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充斥着眼球,传统小吃也完成了工业化,机器代替了手工,用统一的标准去生产,小吃变成千变一律的味道。

每逢过年时候,游子们不远千里急匆匆赶回家,游子们牵挂着亲人,牵挂着家,更怀念那一口妈妈的味道,没有改变的家乡的味道,那深刻在记忆中的乡愁的味道。

保温桶内的豆花是在老人妙手制作下,由石膏水和豆浆在火的依偎下发生奇妙变化而成,开出了洁白的豆花,看起来嫩嫩的,软软的,水水的,给人感觉如同婴儿的皮肤般。

老人用长把的铜勺子将豆花挖进白瓷小碗里。我已经等不急了,豆花还有些烫嘴,不放调料,呼噜,呼噜几口将豆花连汤水吸的干干净净,任温热的豆香从腹部溢出,随一个饱嗝消散在空气里,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满足。

满满的一碗,几口将豆花变的没有了。吃完了,继续满含口水的看别人心满意足的喝豆花。最后才在家人催促声里不情不愿的回家,睡梦里依然回响起那一声声悠长的吆喝声:“豆花…,豆花…。”

一根竹扁担,颤颤悠悠,吱吱扭扭,跳动着生活前行的舞步,吟唱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歌唱着生活的烦恼和忧闲。一碗碗洁白的豆花香,换来了家里大彩电,小高楼。那不再挺拔的脊梁,那不再乌黑的头发,教会了下一代面对困难乐观开朗,面对诱惑也会挺直不屈的脊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