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地处江淮丘陵,巍巍紫蓬山钟灵毓秀、古树参天;悠悠龙潭河云烟氤氲、小桥流水。故乡是那样的幽静、缱绻而温暖。
老家祠堂位于小河的岸边,院内矗立着几颗百年银杏树,高十余米,遮天蔽日,树干要两人合抱,这是我童年记忆中的银杏树。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遍地金黄。长大后方才知晓,银杏是我国特有珍稀树种,树龄可达千年,有树中“活化石”的美誉。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大诗人刘禹锡浓浓的秋意中,感受到人生的另一番壮美。
秋风肃起,大雁南飞。蓦然间,银杏开启了一年中最炫美的华章。金黄色的银杏叶,伴随着习习秋风,好似一只只金蝶在寂静的院落里翩翩起舞,映着秋阳的余辉,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仿佛置身于金色彩蝶的世界里,飘飘洒洒,如梦似幻。
小时候,每逢秋天奶奶带上几个孙儿,来到银杏树下,教我们唱童谣:
银杏树,真好看,片片叶子像把扇。
秋风吹,树叶飘,好像蝴蝶在舞蹈……
奶奶带我们在树下捡银杏果,放入小篮子里,然后带回家,淘去皮肉,剩下白色的核——白果,晾晒干了收藏起来。奶奶和我们讲白果树的故事,白果树全身都是宝,嫩叶可以焙干泡水喝,白果可以入药。调皮的我们踩着石板上浅浅的一层银杏叶,在树下追逐嬉戏。偶尔扑簌簌掉下几片银杏叶,落在我的头顶上,伸手触摸,湿湿的、滑滑的似乎还粘着水珠。那一树、那一地全是耀眼的金黄,树下白发老妪带着一群稚童玩耍嬉戏,构成了秋日里一道靓丽绝美的风景!
短暂的喧哗过后,祠堂前的院落恢复了宁静。一束阳光从高高的树缝中透射下来,光泽悦人。站在银杏树下,我一次次透过银杏的枝叶,出神地仰望着湛蓝的天空,仿佛在看万花筒,亦像长大后登临黄山,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恍惚间,看到银杏叶就像无数灵动的千纸鹤在其间穿梳、跳跃。
独处在这静谧的世界,一树一叶皆成空,万事万物都在半梦半醒中,恍若隔世,生命的轮回,不知要上演多少个千年风花雪月。
2
老家宗祠前的银杏树,它从哪里来?曾经有过怎样的伟岸?它的背后一定有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辛酸的历史,亦如中华民族的苦难史。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结束了长达16年的元末战乱。当时战争最惨烈的江淮地区赤地千里,为了尽快恢复江淮地区的经济,采纳了大臣苏琦、刘九等人的奏议,做出了“移民屯田”的决定。把人口相对稠密地区的民众强行迁徙到需要屯田的荒芜地区。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起,将江西的袁州(宜春)、饶州、江州(九江)等地区的士绅商贾家产没收,强令他们迁徙到外地垦荒屯田。明王朝为期三十多年的强制性大规模移民,史称“洪武赶散”。
同本地大多数家族一样,先祖们自“洪武赶散”年间,由江西迁出,集中到鄱阳湖瓦屑坝地区登记造册,再由“政府行为”强制迁徙到异地。先祖们带着简单的行襄,千里跋涉,肩背“王爷”(祖先的牌位),乘木桶过江,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庐州府西乡,迄今600余年。恰如杜工部诗云“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当年有多少个家庭骨肉分离,多少人死于这场大迁移?无从考证。可以说是一部民族迁徙的血泪史。
本族先祖兄弟二人来合肥西乡,卜地居住,取地名“董家(jie)畈”。后代耕读传家,粗茶淡饭、勉强维生。经查阅宗谱,直至清同治十三年(1873年),由本族淮军将领捐资兴建宗祠,银杏树种从江南移栽,车载船运,千里迢迢落户宗祠,一百余年来,银杏树枝繁叶茂。深秋,银杏树披上一身金黄的铠甲,就像武士守卫着这寂静的宗祠
3
再识银杏,那是前年金秋,同学聚会去皖南。“新安源古村落”徽杭茶马古道上,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曲径通幽。道旁有高数十米,冠如华盖,树径三人合抱的银杏树。雌雄多株,树龄达一千三百年之久。驻足停留,瞑目遐思,恍若“山间铃响马帮来”。时空穿越,仿佛见到几百年前的一队马帮,徽州商人带着当地的银杏果、茶叶、竹笋、臭鲑鱼等山珍美味,行走在这条崎岖的茶马古道上,依稀听到清脆的铜铃声,不时回荡在悠远的深山密林之中。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商人离乡背井从这条古道上走出大山,走向江浙,直至进京入沪、漂洋过海……
银杏树,绝对是一种正能量的树种,高洁大方,庄重典雅,厚积薄发,寿命绵长,不招虫害,环保清洁。银杏树也被风水界称为富有灵性的圣树,难怪我国古代佛教寺庙、道教道观多栽植银杏树,先人的聪明智慧,用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万千物种唯独钟情银杏,足见其魅力不凡。
4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对白果注释:“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人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李老先生对银杏来历的考证,可谓权威、经典。
据传,家中有银杏古树的老年人,身体健康,耳聪目明,穿针引线不用老花镜。
银杏果,中药又名白果,是植物银杏的成熟果实。具有止咳、平喘、清肺的作用。还有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养护血管的功效,增加血容量,改善大脑功能、延缓大脑衰老。也可在食物成熟后直接食用,起到止咳、平喘之效。
银杏,集观赏、用材、药用保健功效于一身,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时光荏苒,似水流年。当国人重新想起保护古树木、古建筑、古村落,强调“记得住乡愁”时,老家的祠堂连同银杏古树,都已荡然无存,毁于那个的动荡年代。然而,少年时代对银杏树的那份记忆、那份挚爱、那份情怀,历久弥新,永志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