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梦秋的头像

孙梦秋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28
分享

兰花花


最难忘怀的,就是那首叫做《兰花花》民歌,以及听到这首民歌时的情景。

那时年少,单纯而懵懂。只觉得这歌曲的旋律从耳朵眼里直往心里钻,根本不明白旋律蕴含的情和思,也不知道歌里唱的兰花花是什么。我问姐姐,姐姐指了指山坡上盛开的兰花说:这就是兰花花呀!我看了看姐姐指的那些花草,觉得还是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

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我问那个唱兰花花的民间艺人。他是一个瞎子,走村串户演唱民间小曲为生。当我怯生生地问他的时候,他突然停止了手里拉的胡琴,怔怔地睁着眼睛,“看着”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用一种很轻柔的声音小心翼翼地说:“兰花花呀,她是一个女子!”完了又补充说:“她是这世上最好最俊的女子哎!”

我更糊涂了。

现在,我知道了,兰花花就是兰花。她是花,她是人,她是诗,她是歌,她是情,她是思,她是笑,她是泪……她是你心里想的,也是你眼里看的最美的风景。

在西洋人眼里,兰花也许只是一种花。在中国人眼里,兰花就不仅仅是一种花。这缘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因为有了天人合一思想,中国人眼里的自然界就不仅仅是客观存在,而是具有了某种天赋的人格和后天赋予的文化寓意。譬如梅兰竹菊,被人比喻为花中“四君子”。君子者,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和道德境界最高者之谓也。兰花跻身于“四君子”之列,得之于其幽,其雅。中国古代读书人特别注重修身,也就是个人道德的修炼。儒家“修齐治平”四件大事中,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梅兰竹菊契合了中国人修身的精神需求,所以被雅人共爱,并被视为君子的象征。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性各不相同。在中国雅人约定俗成的文化观念里,菊是隐,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陶潜;竹是贞,忠贞不二,典型的代表是关云长;兰是幽,屈原是其最典型代表。梅是傲,是风骨,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大概要数“梅妻鹤子”的林逋了吧!

中国文人赋予兰花的文化寓意是幽雅淡泊,固守节操,而不是仙。我看到有人咏兰花,句句有“仙”,感觉到很难受。“仙”应该是昙花吧,宛若仙子,惊鸿一现,翩然而去。

兰花有几万个品种。仅仅屈原笔下的兰花,就有很多种。《离骚》里说到的就有“幽兰”、“兰”、“蕙兰”、“芝兰”、“芷兰”、“椒兰”……等等。如果要弄明白屈子所写的兰花种类,恐怕你仅仅是一个古文学家还不够,还必须是一个植物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今天的人们阅读屈原诗歌的时候,遇“兰”,则概而化之为“君子高尚人格的象征”,或者“君子”的象征。一般不去探究作为花卉的兰花,到底是哪一种。

历史上,爱兰花而闻名的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苏轼。苏轼因牵涉“乌台诗案”而被贬官黄州。这个时候他爱兰花,咏兰花,一则寄托他士大夫高尚的人格,二则也表示对自身遭遇和处境的态度。兰花是幽的,远离庙堂而被贬至江湖之远,也是人生之幽。兰花是幽中有雅的,被贬远方依然坚守自己的人格操守,也是幽中有雅的。

其实,对于今人而言,最熟知的“兰花君子”应该是朱德元帅。朱德一生爱兰花,据说和伍若兰有关。伍若兰是朱德的第四任妻子,也是井冈山时期红军队伍中有名的美人,英姿飒爽。她26岁的时候为保护朱德和其他红军干部而壮烈牺牲。朱德元帅一生爱兰花,养兰花,其中寄托着对这位兰花一样高尚美丽的妻子的怀念。

 

雅人们对兰花的态度,是养,是赏,是吟哦,是书画……总之一个词:寄托。要么托物言志;要么托物抒怀。屈原是个例外,他不仅吟兰而且佩兰。他在诗歌中说“纫兰”而佩之。我们不知道他究竟是弄一个兰花冠戴在头上呢?还是弄一个兰花花环套在脖子上?从字面分析,纫是缝纫、编织的意思。“纫兰”大概是弄一些兰花编织起来,佩戴在他士大夫飘逸的袍子上吧?这样一想,这老夫子还真好玩儿呢!又雅致又有趣味。这大概也算最古老、最高雅的行为艺术了吧!现代人的行为艺术是不穿,以裸体来表达。而屈原是佩兰,以兰花来表达,两相比较,雅俗立判。

与文人雅士相比,民间对于兰花的态度,更具有活泼的精神和生活的意趣。花儿与少年大家都听说过吧!那是流行于西北民间的一种以民歌表达青春爱情的方式。“唱花儿”几乎就是谈恋爱的代称。花儿就是少年。少年就是花儿。有谁敢说少年不是花儿的么?而作为花朵来说,花儿与少年中的花朵,大概指的就是兰花中的一种。西北的土地上,这样的兰花遍地开放。试想一下,在夏天灿烂的阳光下,黄土高原起伏跌宕的山坡上,开满了鲜艳的兰花。蝴蝶飞舞,暖风轻拂,花儿一样的姑娘和花儿一样的少年,在山坡花海中唱着花儿对歌谈情,该是怎样一幅浪漫的画面呢?阿宝唱的《花儿与少年》,应该放在这样的场景里来听,才能还原它的原汁原味。

初夏之交,故乡山野中的兰花绽放了。我不知道那是属于兰花里的哪一种。她们一丛或者一片,静静地绽放在刚刚回黄返绿的山坡上,谷壑间。幽幽地艳丽,静静地芬芳。天,蓝而高远;云,白而宁静。此刻,你凝视着坡上的兰花,耳边却远远传来《兰花花》那热辣而熟稔的歌声。只闻歌声在梁峁沟壑间回荡,却不见歌者的踪影。四野是寂静而旷远的天地。暖风吹来,淡淡的花香若有若无,如同你心里似隐似现的那个人影。你的心里瞬间就涌起一阵滚烫的浪涛,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而笑容却挂上了你的嘴角……

这就是我的兰花花,我爱的兰花花呀!

去乡数十载,我早已陌生了故乡山坡上的兰花,习惯了城市公园里的各种兰花,也习惯了伴随这些兰花的那些摆拍和嘈杂,以及附庸风雅的无病呻吟。冬日的枯寂中,我看了摄影家张同春先生拍摄的一组兰花,那活泼的风姿和艳丽的色彩,立刻激活了我心里埋藏了很多年的少年时代的影子和情感,《兰花花》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我知道,这旋律和雅人们赋予兰花的寓意风马牛不相及,但我毫不在意。因为这是属于我的兰花,我的人生体验。

看到了兰花就想起《兰花花》。想起《兰花花》就想起了故乡和少年时代。想起了故乡和少年时代,我的眼里就有泪,我的心里就有暖。这就够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