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益民的头像

戴益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01
分享

常走家乡路


生活在县城不知不觉已整整30年了,可潜意识中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个农村人,因为我和妻子的老家都在山区农村,每年的春时二季总要常回家看看,因此,家乡的路要常走。

 

过去回家的路很难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正是回家的真实写照。每每回家,干旱少雨时尘土飞扬雨雪天时泥泞难行夜晚只能借月光和星光前行。看着电影电视中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那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还有那干净、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心里羡慕的不得了,不禁感慨:家乡啊,要是有一条这样的该多好哇!

 

上世纪80年代,山区不通客运,每次回家都很无奈,最害怕的是转车,回去一趟总让人疲惫不堪。那时,我和妻子分居两地,由于她工作的乡镇地处偏远,没有客运班车,来回一般要转五、六次车,先是客车转敞篷,然后是敞篷转三轮,或是三轮转摩的,反之亦然。于是,有时干脆骑自行车或步行令人苦不堪言,路上一般需要大半天时间。进入90年代,虽然开通了农村客运班车,但当时路况车况都很差,每天只有一两趟班车,且车上十分拥挤,常常因为没赶上班车而弄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有一次周末,我好不容易挤上下午班车,结果车子路上抛锚,我只好半途下车,赶到妻子那里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在漆黑的山路上踽踽独行心中感到无比恐惧。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状况逐步改善,山区农村客运班车少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各种客运班车开始如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但大客车等车时间长的问题比较突出,个体客运司机有时候把乘客拿来兜圈子,让人不能忍受,特别是节假日车少人多时更加不便,人们期望出门再方便一点、再快捷一点,甚至可以不在站点也能上下车。于是,到了90年代后期,“招手停”的中巴车应运而生。中巴速度快,班次多,招手即停,很是方便,备受人们欢迎,随后大客车全部更新为中巴。从此,我下乡回家更加方便、快捷。

 

时代进入新世纪,随着村村通公路的修建,客运车辆的质和量有了新的飞跃。我们惊喜地看到,部分农村线路中巴已换成了新型的公交空调车,农村不但通了客运,而且直达家门口,路况车况也好多了,甚至坐在车里还可享受电视、空调、音乐,根本不觉得疲劳,令人感慨万千。如今,我市的客运经营线路不但延伸到乡镇村庄,而且连通周边各大中城市,通车范围达到全国数省市,不断满足经商、旅游、购物人流的需求。村里的乡间小路变成了乡村公路,乡村公路连着县城里的大公路,县城里的大公路连着新修的高速公路,而且小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生活越来越好

 

前些时候,岳父托人来信告诉我们说,红色旅游路通到横岗山脚下家门口了,并连着我的山里老家仙人湖!这消息令人振奋,于是,我们一家决定开着私家车,沿着“红游路”重走回家路,感受山里老家的变化。

 

红色旅游路省道402的俗称又名梅狮线,起点是武穴梅川十里村,终点至蕲春县方铺村,全长23.7公里。如今,整条线路完成华丽转身,实现了全域全景、步移景换、宽阔优美、快进慢游,成为武穴交通旅游史上一张靓丽的明片。

 

行驶在“红游路”上,在高山峡谷间感受湖光山色,乡村田园间欣赏如画风景,真有一种“车在山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意境“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若从空中俯瞰,“红游路”宛如彩带,将我和妻子的山里老家景观连为一体:横岗山、梅川水库、荆竹湖、仙人湖、龙门冲……这条路上绿树成荫风景成片,有山有水有人家,有花有果有绿茶。既有农耕景观,又有西游文化;既有红色基因,又有乡村风情;既有文化广场,又有时光驿站慢悠悠行走,听着鸟声,闻着花香,看着一路风景,让人心醉!看,黑色的路面,红色的路肩,白色的标线,绿色的防护栏,黄色的警示墩,蓝色的路政标语,桔橙色养护工,组成美丽的“七彩”公路,宛多姿多彩的七色彩虹,描绘出一道独特的风景,点缀蔚蓝的天空,绽放绚丽夺目的光芒

 

有人说,如果港城是一位俊朗的男人,那么红旅路就是他胸前的领带,逸然飘扬;如果武穴是一位婀娜的女人,那么红旅路就是她上的项链,璀灿艳丽。诚哉斯言!红旅路”的横空出世,让交通公路“美”不再只是景色美,而是更在于内涵美,通过展示人文底蕴和生态文明让公路充满文化与灵性之美,从而让美丽公路拉动“美丽经济”,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开启美丽公路2.0时代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耳闻目睹身边天翻地覆的变化笔者深感荣幸和自豪。家乡的路,是武穴经济飞速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小小缩影,更是改革开放40年祖国交通建设日新月异的生动体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感谢最美公路人,感谢这些伟大的劳动者,是你们挥洒的辛勤汗水,才铸就了“七彩”公路魂,圆了家乡中国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