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的上傅
江锦灵
又一次从高速收费站拉出一弧紧致有力的线路,约摸十分钟就重回上傅村,资溪驿友谋生的小餐馆在左,我们实现精神耕种的稻田在右。左拐上坡,驻车后,不禁深呼吸一番,仿佛是立于这片土地的必然程序。总有一两条说不上漂亮的狗进入这个叙事镜头,主人轻描淡写地招呼着,其实是熟得无需热情了。这两天,我们就成了上傅人。
读小学的儿子都熟知了“资溪”“篝火”“稻田写诗”等词儿,并由此衍生而出“资溪是个什么地方”“烧篝火好玩吗”“稻田怎么能写诗”等问句,近两次还念叨着,要我返回时记得买资溪面包。
资溪上傅就像演奏了很多次的乐谱,每个节奏型,乃至每个音符都了然于胸,比如那份清亮在鸡鸣中的静,那种仿佛能治愈近视的清,还有不关心夕阳西下,可以蹲坐在田埂桥头的闲。
虽已轻车熟路,但再次前往时,还是习惯性打开导航,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仪式,正如一个交响乐团的演奏需要一位指挥,虽然演奏者们几乎不看指挥棒。
今年秋,我和同伴突然发现,余干到资溪的车程也就两个小时左右,不算长啊,根本不像初次到来时那般远方。准备从江西法水温泉站驶出时,坐在副驾驶的我难以置信地侧向握住方向盘的同伴,“这就到了?!”似乎在高速刷得不够尽兴。然后山排场出浓郁的翠绿,遥下车窗,仿佛还能吮吸到泉的润泽,虽然从未见过泉源。反正熟悉的氛围不知不觉拥抱了我们。
在一山坳里形同隐居的上傅村,守着几亩薄田度日,当然居有竹,食有菜园和肉。一条簇新坦荡的公路一厢情愿地鞭策着村庄,谁料村民不为所动,依然经营着原先的节奏,宁静、慵懒,以及物质上的不富庶。夕阳退场后,似乎夜色会从山顶滚下来,把村庄的夜晚晕染得更加繁复而料峭。如果屏蔽电灯,点缀虫鸣,会误以为这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村。
听说山林深处有野猪出没,但我没亲睹,猜想是一直与人秉持某种默契,至少白天不会进犯人间,至于夜晚嘛,会适时野性流氓一些,偷袭人的领地,俘获些三瓜两枣,自以为做到悄无声息。孰不知,庄稼地里、田埂路面上会留有特定的痕迹。对乡亲们而言,与野兽为邻,虽凶险了些,但从另一角度考量,恰好证明此处生态保持尚好。
在人类愈加狂妄自负的当下,或许真的需要野猪等兽类啸聚山林,制造些紧张感,释放某种原始的威慑力,这也算大自然最后的尊严与警示。
稻田篝火沙龙,就安排在民居与山林之间,也可能是人与自然的接壤处,而且这片收割后的稻田离山林仅几步之遥,我身后仿佛辐射着野猪的幽幽目光,背脊有凉意流转,所幸与大伙一块,被护佑于篝火的势力范围。稻草垛子如同站岗的士兵,静默而稳重地立于火与人群的外围。野猪肯定居高临下地窥探我们的一举一动,当然那跃动的火苗,也应该灼伤了它们的视线。
大伙聊着人间的事,更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把近处的愿景往远处聊。正巧也提到,不久的将来还要上山扎营,帐篷露宿,不知道野猪探听到了没有,会不会即时向各个山头传递情报?
这是一片被山坳直接拢着的稻田,白天被我们的镰刀和打谷机收割,先前还被稻飞虱和野猪掠夺过数次,皆无怨言,秉持土地一如既往的沉默,逆来顺受,或是自然素养,可能只需人与动物、人类与自然磋商好,避免矛盾与冲突即可,至于谁从中俘获食物,利用何等手段,她无所谓。
裸露的稻田,被我们铺上了仅花费半个下午就晾干的稻草,篝火素描出夜色的肌理,时已至秋,居然还素描出几点萤火虫。萤火虫是下凡的星星,长着微光的翅膀,恰好给我们一个仰望夜空的支点,它们把常规的飞翔拔高了许多,仿佛诠释着什么叫秋高气爽。再往上,星星也陆续显现,像是萤火虫逗引而出的,村庄的轮廓在不远处安详与梦幻。周遭的山林,不时地传达友好的风,风的纤维有自然和童年的密码。
我们围坐在篝火周边,今夜的舞台是收割后的稻田,稻子集体退场,目光与火光为它们举行告别仪式。还未褪尽水分的稻草,充当天然的沙发,空气中发射着熟稔的稻香。稍远一些的,是虫鸣和流水声。更广阔的外围,是宁静的山村。不无疲累的身体,放在夜色里的淘洗,篝火洗涤秋天的凉意。我们的心绪被煨热。投进篝火的薯,也被煨热。异乡长出老家的味道。
上傅,不经意间被处成了老家一样,仿佛每年甚至每半年就要回去探亲一次。此次,仿佛要把我童年错过的或怠惰过的农耕活动逐一补齐。当皮肤与稻杆摩擦,当打谷机有节奏地响起,那是童年的触觉和听觉。这天,可以无愧地说,我收割得很认真,甚至虔诚。收割之余,又投入挖红薯、客串篾匠的系列活动,也是尽情尝试并尽量卖力,对竹器的猎取,也毫不掩饰贪婪。并非赞美干农活,而是向积极折腾的生命致敬。我体验到作为职业农民的辛劳,也俘获到辛劳后的自足。
常人很难想象,这是由一本文学刊物倡导并策划而出的文体活动。生命,或许就是在很多次播种与收割的相互交替中完成的,若能文艺而投入,便是超额完成。
在稻田与村庄之间,有溪水静流,一下两下的虫鸣如同从溪流里漂洗过,这是我躺在稻草上捕获的信息,浪漫且古典。此情此景,所有的缺失,都被夜色补偿;所有的静好,都被灯火加冕。
(作者简介:江锦灵,江西余干人,星火余干锦书驿驿长,江西省第四届作家班学员,江西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中国校园文学》《星火》《江西日报》《散文诗》等百余种报刊。获第七届“井冈山文学奖•文学新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