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杨坊
陈永泉
青山掩映,鹭鸟群飞。
位于马头山镇北部的杨坊村,毗邻贵溪市的冷水镇。东接资溪的下张和昌坪,是资溪县红色革命“秘境”。此地距离上清不远,1933年2月,时值春节,朱德、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路经湖石、杨坊,挺进上清,与当时的周建屏、邵式平率领的赣东北红军,实现了著名的“上清会师”。红军路经湖石、杨坊时,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红军返回黎川时,杨坊村、湖石村许多青年,报名参军。红军长征后,杨坊村处于冷水坑游击区,山高林密。从昌坪、马斜、湖石,到杨坊、冷水、下张,刘文学、谢忠厚、黄立贵等率领游击队,在国民党采取“移民并村”的情况下,与国民党军队周旋,机智灵活地开展游击战。杨坊村人民支援红军,保护游击队。建国后,两江移民,杨坊村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杨坊村的山水容纳了他们,杨坊村人热情地欢迎他们,拥抱他们,建设家园。
历史的厚重,抵达了人们心灵的深处;现实的精彩,拨开了人们迷茫的云雾。
美丽的杨坊村,静静地坐落于杨坊河边。枫叶高举,鹭鸟翩飞。每到春天,河边上层层的梯田,金黄的油菜花,香气馥郁,弥满了村庄,格外迷人。蓝天在上,碧水萦回,青山郁郁,掩映如画。山峰高处,云雾缥缈,原始生态的大山,使村庄有着古朴的风色。双门石村口上高耸的铁包山,巍然耸立。那充满了神奇的传说的双门石,蹲踞在村头田野,仿佛是一把铁门,朝开晚合,庇护着全村人。欢快的杨坊河,滋润了杨坊村的沃野田畴,也养育了杨坊村人,使杨坊村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自然生态的杨坊村,经过修整之后,焕然一新。当阳光的语言,深情地触摸着这个小村庄时,令人觉得这里的山和水、空气,散发着一种清香、恬静、柔和之美!它的身上所发散的故乡的情思,那么充满了神性,那么让人着迷!瞧吧,那小桥流水,古树蓊郁,红屋高低有致,青山翠竹摇曳;旋转的荷兰风车,是时光里的悠然,恬静里的芬芳,是乡村里的怀旧,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抹韵致,怎么能忘记故乡的美,故乡的甜呢?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故乡就是让人一生怀想的,它寄托了祖先的情意和愿景,那么深切,真挚,动人!
当我驻立于杨坊村口时,面对高耸的牌楼,它何尝不是对先灵的一种告慰?
哦,它那迷人的气息,那么深厚绵长,那么清香芳醇!我有时想,在远处看,那枫,那竹,那屋,那河,就是构成了故乡的丰厚的元素。它简直就是齐白石的山水画,线条清晰,柔美,恬静!
走进村子,我们远远就看见了高大的牌坊石上的“杨坊村”“中国面包第一村”几个大红字。两侧的对联是“勤奋立业匠心感怀千家万户,修身立德清风惠泽幸福乡村”。再往里走,两座端正的石碑,环拱着金色的面包圈,寓意着杨坊村民团结一心,创业致富,奔赴小康。在碑石上镌刻着全村人捐款者的姓名和数目。在左侧,是一排面包形的大块玉石,往里是一个宣传专栏。党旗猎猎,迎风飘扬,介绍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杨坊村面包产业领军人物张协旺、钟启文等人的先进事迹。村部前是一个“面包廊”,供人休憩;河边翠竹,蓊蓊郁郁,意寓面包事业后继有人,节节争高。
走进钟启文家中,古朴的风味,扑面而来。他的老家仍旧是木头房,上覆青瓦,下有粗柱和门壁,杉树所建,自然,原色,安静,怀旧!钟总对他的老家,进行了全面的装修,亮化,整齐,崭新,使人感到无比的温馨,亲切。一阵阵的原木味,沁入了我们的鼻子,多么怀念!多么熟悉!淳朴的乡情,淳厚的民风,返璞归真,心胸不由为之一振!家中前面的大坪上,水泥铺就,空阔寂寥,别有一种桃源胜境之美!朝门高立,上题“面包人家”四字,遒劲,潇洒,灵动,大气。楹联是“翠谷蕴芳迷飞鸟,清流欢歌醉游鱼”。整个房子,背衍青山,前临碧水,真是“背倚青山有高竹,临水村居福泽长”!隔河对岸是“面包亭”,旁边是“思源水碓”亭子和水车。水车轮转,舂米舂谷,生生不息,周边饰以面包圈石。不忘家乡情,面包泽世长,犹如水碓之水,源源不竭。
美丽的杨坊能有今天,离不开张协旺和钟启文。
三十多年前,当“第一个吃螃蟹”的退伍兵、杨坊人张协旺和他的战友洪涛,在鹰潭市开第一家面包店时,他们历尽艰辛,苦尽甘来。后来张协旺返回家乡,带领村民致富。1989年,为改变家庭贫苦的状况,受张协旺的启发,25岁的钟启文辞去村干部,下海经商,开启面包创业之旅。他于1989年在江西广昌开第一家面包店,“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为了寻找商机,他走遍湖北、四川、海南、山东、浙江等省的20多个城市,整个家庭在他的带领下,走出大山。他经常无偿向村民传授培训面包技术,无偿提供资金扶持,带动村民致富。2001年,他在杭州投资1500多万元创办了“杭州艺发食品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了“绍兴市资溪面包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资溪面包”品牌。他和张协旺两人在个人事业成功后,反哺家乡,造福桑梓。
2016年资溪县大力开展“三请三回”“双返双创”等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面包从业者返乡投资。受到马头山镇政府和杨坊村民的再三邀请,钟启文回到杨坊村。2018年1月,钟启文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首先深怀真心,感恩关怀。我是从杨坊村走出去的,始终怀着感恩之心,感恩这里的父老乡亲。其次不忘初心,富民强村。” 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后发表感言时,他这样说。
但是,现实的杨坊,让他沉默了。“杨坊村的农田荒废了一半, 只有马路边交通方便的地方还在耕种。”面对现实的家乡,他忧心如焚。但是,困难是打不倒这位在外打拼了几十年的面包界的“能人”的。他闯荡多年,见多识广。他就借鉴浙江等地的“田园综合体”经验,成立了“杨坊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一领办三参与”的模式,合作社由钟启文和村干部领办,党员干部、一般群众、贫困户参与,村民自愿投资入股,收益按照“股金分红+村集体收益”的分配模式。成立合作社的倡议,得到了多数村民的大力支持,共筹资283万元。
他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闲置土地、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无人管理的土地,集中统一流转或入股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立体化农业产业,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建成了南瓜、黄桃、水稻等作物种植基地。在高标准农田里,栽种朝天椒、紫薯等作物,养蜂,竹林中种植野竹茶,销售渠道涵盖线上和线下,注册了“神马源”“山岭野竹”等商标,将零散雇佣零工模式,转变为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
为了促进家乡可持续发展,钟启文会同在外的张协旺、张凤林、周金华等人,设立了“杨坊村公益事业基金会”,利用基金会的资金,修建了面包大桥,方便村民出行。每年出台新的惠民举措,修缮公路,种常青树,寄愿杨坊村像常青树一样,茁壮成长。每年的重阳节,他都要给村上的老人发放“爱心红包”“尊老红包”“敬老红包”。他的敬老爱心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全村人。
“我是从杨坊走出去的,既然回来了,就是要为这里真心实意做点实事,带动杨坊的发展。”钟启文带领全村人创业致富,让杨坊村民找到了“领路人”,有了“主心骨”。
啊,贫穷落后的杨坊村,真正变了,犹如凤凰涅槃。
大美的杨坊,精彩纷呈,活力四射。每当春和景明的时候,游客们纷至沓来,摄影家和画家以及作家们,他们云集杨坊,采风,摄影,作画,选取素材。他们望着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干净的小道,美丽的绿化带,优雅的荷兰风车,耳边听着咿呀的水碓,呼吸着怡人的空气,他们不由得轻声发问:这就是杨坊吗?
杨坊,游子的心结;杨坊,赤子的恋乡。美哉,杨坊!
(作者单位:资溪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