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觉山》的头像

《大觉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7/08
分享

李明华《是你给我一片天》

是你给我一片天

李明华


时光如梭,似觉一愰间,《大觉山》你就走过20个年头了。

20年前,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殷切关怀和重视下,你(时名《大觉秀》)如春笋破土,向阳而生,拔节有声,日渐壮硕。20年来,你日益彰显影响魅力,招徕县内外作者,以梦为马,驰骋由缰,放飞形象思维:执笔为锄,耕耘文艺园地。你一路走来,步履由蹒跚至坚实,收获累累硕果。“屋里打鼓——名声在外”:2021年全国享有盛名的文学期刊《作品》,在其当年第二期封三冠以“内刊之星”隆重推出你!

抑或是个人爱好和后半生所从事的史志工作职业等因素所致吧,我与你这些年来交集甚多,可谓是念兹在兹,因感触而感怀,有不尽的心里话向你不吐不快矣!

油然间耳际似乎回旋一首熟悉的歌。20多年前海内外热播的一部港台武打电视剧《倚天屠龙记》,片尾曲由国际动作名星成龙演唱,歌名即《你给我一片天》。

《大觉山》,是你给了我一片天!

说实在的,《大觉山》毕竟是县级文学刊物,其以积极反映本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成就、展示资溪优良生态、优美风光和全县干群精神面貌为主旨;作为县刊,其主要面向本县作者,门槛相对来说是较低的。而正是这点,对吾辈之类眼高手却低的业余作者来说,有如是送来催物生长的习习春风,给了我们一片天!

《大觉山》,我们正是把你看成是一块园地,耕作文艺的一爿庄园。我有幸在这园地(庄园)上成了播种耕作的“农夫”一员,有几次还很荣幸地被“提拔”为这“庄园”的业务主管——责任编辑呢!

《大觉山》,正是你给我一片天!

我私下一直把你看成是我们的“试验田”呢。我常常有意识地把“种子”(习作)在你处种下,“种子”出土(发表)后,我注意悉心倾听诸位文友的高见赐教和读者对它的反应,然后我再作“修枝剪叶”、“追施肥料”的修改一番后,再投向更高层次的报刊。

其间,我还在你这块“试验田”上,先后进行了多品种——文学样式的尝试实践,诸如小说、诗歌(含楹联、歌词甚至三句半等)、散文、民间文学、报告文学等等。几年后我开始从试验结果中,扬长避短地另辟蹊径:将这些年来自己所从事的编史修志工作,视为是自己的“天时地利”的优势所在,故后来我把写作重点放在以史志为素材的纪实文学,由是自我感觉如鱼得水。而这全有赖于《大觉山》对我厚爱有加,是你格外地给我一片天!你为我辟出篇幅刊登《红旗不倒马头山》《红色种子育深山》《王安石与李山甫诗交轶事》等多篇史志纪实交稿。

20年来你出刊近70期,我先后有《资溪赋》《资溪面包赋》《我读青山》《大山脊梁》《一片绿荫一脉古韵——陈坊村巡记》《大觉山五咏》《亲娘般的乳汁》《关山度若飞》《出云峰下杜兰村》《我不是将军是农民——王震访问记》《远山的呼唤——面包第一村杨坊纪事》《乡村戏台那些事儿》等各类作品在你处试水后再扬帆远航,有些还曾获征文一二等奖,有的被选录文集中。

平心而论,上述我的这些习作,囿于水平所限,尚不尽成熟,有的不乏稚拙,然却都是多年来自己在文学山路上攀援跋涉所留下的探索印记吧。

时至今日,我萦怀于心尤为久久难忘的,是你创刊伊始一年后的2005年,承蒙时任县文联主席邓爱民先生的高看,诚邀我担纲责编是年第三期《大觉山》。我诚惶诚恐受命。当时正值县里旅游开发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我提出拟在这一期专辟“旅游传说故事专辑”,邓主席当即拍板首肯。我在这一期推出一组有关大觉山、新月畲族村、方家山、狮子山等景点及资溪地方小吃、姓氏趣闻各类传说故事稿件。我自信:脚上沾着多少泥土,故事就可散发多少芬芳。我还特意撰写了个“卷首语”《土得掉渣也是美》,文中开宗明义:推出这组土得掉渣却地方特色凸显的传说故事,意在唤起人们重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奇葩的热情,进而为资溪旅游业的红火热旺,再续一把“柴”。

颇感欣慰的是,这期《大觉山》产生了预期的“发酵”反应。此后数年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那年,由时任县政协主席方树成领衔,县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在全县广泛征集民间传说故事,成果颇丰。2012年县财政斥资公开出版《资溪景区传说故事》一书,该书辑录了大觉山、马头山、清凉山、方家山、法水温泉、九龙湖、高云塔、石峡竹海等全县诸多景区传说及民间趣闻、名人轶事,革命斗争等故事。这些民间瑰宝的挖掘问世,启示县民:“诗和远方”就在我们身边!文化赋能旅游,此书的应运而生,亦为兹后的我县旅游业火旺发展,确实续了一把实在的“柴”,点了一把旺旺的火。

还颇有意思的是,这一期《大觉山》上,我还发了两篇党史办撰写的党史纪实文学《伏枭》《擒魔》(讲述解放初期资溪军民擒伏匪首的故事)。正值当年11月我县隆重举行纪念剿匪斗争胜利55周年活动,县领导指示加印该期《大觉山》,作为纪念品发给应邀来自全国各地的当年剿匪斗争英雄、各级领导、英烈亲属等人手一本,获得好评如潮。后来,我们以这两个故事为“酵母”“发酵”延伸,于2019年国庆70周年推出全景式记述1950年2月资溪事件始末的长篇纪实文学《喋血资溪》一书。

至今我仍为担纲责编2005年第三期《大觉山》深感荣幸。这些年来,我一直珍藏该期《大觉山》。我内心由衷感慨:《大觉山》,是你给我一片天!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我老汉说话啰嗦。还有一件事,容我如数家珍般不吐不快:2012年4月,江西省文联将这年的全省谷雨诗会定在资溪举行。又承蒙邓爱民主席的高看,选我作为资溪诗人代表之一在会上献诗。实话实说,写诗本是我的弱项;但邓主席的厚爱我实难辜负。我考虑再三决定“另辟蹊径”:用我熟知的党史素材创作一首诗。根据自己曾在民间调查到的真实故事我创作叙事诗《红军家属优待证》。记得那天,我是迈着微微颤抖的步履走上台的,当我看到台下领导、专家和观众都投来热情的目光后,忐忑不安的心才开始松驰下来。终于全诗朗诵完后,出乎意料的是我收获了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我深知,这绝非是我的诗作如何优秀和朗诵如何动听,而主要得益于我的这首诗,所叙述的小小红军家属优待证,却凝结着两代人的鲜血和生命的故事本身,征服了全场听众!

我还颇感意外的是,不久后出刊的《大觉山》发表了这首诗,还在突出显要位置刊出我朗诵的巨幅照片,真令我颇有几分受宠若惊之感!

……往事如花蕾,在美好的记忆中竞开怒放。也正如成龙在这首歌中所唱的:“是你给我一片天,就算整个世界都在下雪,走近你的身旁就看到春天!”

上述一切,是《大觉山》你给我一片天!也正是你给我在史志和文学创作上(“择一事,终一生”、“衣带渐宽终不悔”)痴心不改苦觅求索不辍的定力。已届暮年的我,至今仍操旧业,在摆弄文字中找到快意和自足,让余生过得充实有意义。

为表心志,在此我想借用年轻文友林勇信先生一首古体诗《初夏夜兴和》,以作结篇吧:

看尽春光赋尽闲,南风又见可人天。

心中若是情长在,岁月无时不少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