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党家村,是关于党家村的纪录片《民居瑰宝党家村》,不必说“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的美誉,仅一条古巷,一块青砖,也渗透着厚重的历史。读懂党家村,因了《中国家规》收录韩城党家村家规,我的血脉里流淌着党氏家族的基因。走近党家村,访古寻梦,只为抚慰骨子里那份对神秘氏族的执著向往。
从关中到延安一路观光,初春的黄土高原依然沉浸在冬的怀抱中,车窗外的景致少了些许夏的葱茏,若不是荒芜的土坡上残留着尚未消融的积雪,整个塬坡便成了单一的灰色调。参观完庄重肃穆的黄帝陵及雄伟壮观的壶口瀑布,返程的韩城行便是最为期待的了。韩城作为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之都,古色古香的党家村便是其代表景点,斑驳的民居古建筑群,儒雅大气,方正静穆之中突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初遇韩城,是在“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的唱词中,这句在三秦大地耳熟能详的经典秦腔唱词深深烙印在了秦人心中,我对韩城也向往已久。顺着沿黄公路从宜川赶往韩城,路过不少隧道和矿区,半山沟里黑压压的煤矿显得与历史文化名城有些格格不入,但它们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城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抵达党家村已是下午时分,匆匆一游,未能尽兴,但徜徉于青砖黛瓦中,心底甚是激动与自豪,深深地被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及氏族家国治理体系的儒学魅力所折服。
据百科简介,党家村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侧,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站在塬畔向古建筑群望去,星罗棋布排列着古村落,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原的我来说,对这种排列并不陌生,家里的老窑洞便是在地坑中,党家村如藏匿在深谷沟壑里的明珠,内敛而含蓄。远望古村并无特别之处,但错落有序、布局紧凑的宏观气象是非常盛大的,尤其是巍峨高大的文星阁为村落增添了些许神秘,整个村落浸染在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中,静享一份惬意与恬然。
党家村全村主要由党、贾两姓人家组成,化用谐音,因而称党家(贾)村。明成化年间,两姓联姻,合伙经商,大兴商贾,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兴建颇具规模的村寨及配套设施,选址讲究,村容如舟,参考阴阳风水之说。近观古村,功能完备的各种村落设施一应俱全,村中有宝塔、祠堂、私塾、节孝碑、看家楼、暗道、哨门城楼、神庙、老池、古井、火药库等公共建筑和独特建筑。20多条巷道综合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条石或卵石墁铺,别具一格。
走进村落,踩在古老的石砌巷道,抚触每一块老砖,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六七百年前的农耕社会,置身于古老的文化,以往游玩仿古村镇,墙砖是光滑而崭新的,交织透露着现代气息,而真正触摸党家村老砖时,凹凸不平的纹理,砖缝间隙的泥土无不诉说着沧桑的历史,无不感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印刻着先辈开拓创业的足迹。
放慢步调,平静思绪,只希望旧时光能在这里驻留,让历史的年轮缓缓推进。首先参观的为节孝碑,它建在巷道显眼的地方,和牌坊有类似的作用,是封建历史遗留的产物,底座建筑考究,一砖一刻,惟妙惟肖的动物花纹,工整的书法篆刻,凝聚着古老艺术的传奇,富丽堂皇的碑楼映射着封建礼教对女性社会地位的亵渎轻视,但这一宏大的建筑在封建时代却是家族至高无上的荣耀,时代变迁,思想在变,节孝碑所沉淀的艺术理念与建筑美学值得挖掘。
行走于巷道两侧,幽深窄小的古道,多了一份商业气息,边上摆放着各种手工艺品及特色小吃,精美的手工艺品又夹杂着几分艺术气息。而这些商户大多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党家村的人,他们熟稔村落文化,也守护着看得见的乡愁。这里古朴宁静,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闹,我想他们都是安逸的,住在保存完好的古村里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虽说错过了旅游高峰期,但游客也不少,熙攘的人群里,此起彼伏的快门声,捕光逐影的那一刻让古村焕发了活力,恍惚间是一场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高大气派的“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朴实精美,随处可见雕塑群,石雕、砖雕、木雕荟萃了技艺精湛的雕刻艺术。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等器物,仅一座水槽,边上都刻有祥云、花草、鸟兽等图案。门外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狮子门墩的头被打磨地明光锃亮,来来往往的人群都会摸一摸狮子头,与史对话。
坐在光绪皇帝“钦点翰林”党蒙故居门口的木凳上,熏陶一下传统的耕读文化,周围游客说道:这是长寿凳,坐在这个老物件上可以纳福,虽无科学依据,但也印证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企盼。凝神谛听木门那吱呀吱呀的声响,跨越了百年的历史云烟。四合院内建筑长幼有序排列,对称分布,大到屋顶椽梁,小到房门窗柩,或是门帘窗花等饰品都独具风采。高大瓦房的顶端大都刻着“庆有余”、“诗礼第”、“耕读第”等字,特色要数刻在青砖门楣的家规家训。
党家祖祠里,香火缭绕,前来祭拜先祖的人不少,这里供奉着迁徙韩城的党姓始祖党恕轩及其他先祖,陈列着党家名人展,悲壮的历史在这里一一演绎,为子孙们留下了崇文重商的经营之道及修身治家的家风家训。分银院里,镖车账房似乎还在诉说着创业谋生之艰,远去的声声驼铃还回响着“日进白银千两”的富饶盛况。文星阁反复修建,所孕育出的文化气息便是先祖对功名的追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这里描绘地淋漓尽致。
古村落仿佛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用建筑、儒学、美学、文学、商道等方面构框,古卷泛黄日渐出新。又仿佛是一本无字书,缄默不语,闪耀着明清时代的辉煌,每一块石头都渗透着巨大的哲思。以“修身、齐家、处事、报国”为核心的党家村家训也将世代传递,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构成了传承的元素。沐浴在夕阳余晖下的党家村,静看云卷云舒,神秘的面纱也在历史风雨中飘摇,千秋盛世它依然在那里迎接泌水的水流,守着苍茫夜色,党家村的后人们也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读传家的生活方式。
站在塬畔,告别党家村,俯瞰村落却显得比初遇更迷离,因了历史的厚重与血脉的感召,古村寻梦让我不忍离别,遗憾与眷恋中多了几分敬畏,总想窥探其深邃的传奇,奈何文字浅显,无以诉说其博大精深,历史有风吹过,不染纤尘,党家村愈来愈神秘,党家村的故事也将在一代代党氏后人脑海里绵延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