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仁凤的头像

朱仁凤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6/09
分享

林青松的人生悲剧源于他的思维错误

--小说《南昌城下》启示录

雷海基

一部小说是否成功,得看它是否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能够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营养,读者受到启迪,用来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不犯或少犯错误,避免人生悲剧。朱仁凤的《南昌城下》就是这样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写南昌城朱姓、林姓两家三代人的恩怨、纠葛与缘分,讲两家子女的爱

情、婚姻和创业发家的故事。塑造了一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众多人物中林青松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反思的意义。

林青松有自己的优点,勤劳、聪明、勇敢。他能够娶到李家的女儿李巧妹为妻就说明了他的优势。李巧妹长得漂亮,善良又聪明能干,追求她的青年男人很多。李巧妹爱上了县上电影放映员舒政民,两人好上了,后来却嫁给了林青松。舒政民一个吃国家饭,在县上工作的复员军人还争不过农民林青松,就是林青松主动帮李巧妹家做农活,插秧又快又好,只凭眼力,不用尺子量,禾苗行距尺寸均匀,不疏不密。深得李巧妹父母喜欢。由父母作主嫁给了林青松。

这样一个聪明的林青松一生过得并不幸福,由于他错误的行为,错误处理了不少事情,导致多人生活悲苦。

林青松自幼跟祖父住在军山湖畔,成为孤儿后流落到茶馆村落户,与从南昌搬来八角村的朱百瓜和万春桃夫妇成为近邻。令人不解的是,林青松对朱姓人十分抵触,跟朱百瓜像天生宿敌般势不两立,林青松不让家人与朱家来往。林青松对待朱家态度的反常与行为的乖戾,是小说里贯穿性的叙事主线。悲剧主要体现在三件事上。

第一件是,林青松不让家人与朱家来往,可偏偏他的二女儿林燕双与朱家的大儿子朱少君两情相悦,处上了对象。林青松得知后对朱少君极尽羞辱,生死不让他们处对象,活活拆散了他们,致使林燕双孤苦一生。

第二件是,林家最小的闺女林家燕美得出奇,遗憾的是一岁多时双目失明。朱家的小儿子朱少年与林家燕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萌生爱情,发展到如胶似漆,朱少年说好了要一辈子做林家燕的眼睛。可正当两人坠入爱河之时,被林青松发现,骂林家燕是“不争气的东西,你敢跟姓朱的来往,老子打断你的腿。”还说:“我就是把她活埋了,也不准她嫁给姓朱的。”他借着酒劲把朱少年打得住进了医院,用极端的手段拆散了这一对爱得不可分离的恋人,还与林家燕断绝了父女关系。林家燕未婚先孕生下了闺女,承受着来自父亲以及周围人非议的压力。

第三件是,林青松成家后连生了七个女儿,当纯女户的耻辱让他酗酒成性,出言恶狠,动不动打骂老婆孩子。七个女儿在恐惧和贫穷中长大。

这辈子让林青松最抬不起头来的事情就是他老婆生了七个闺女,为了这事林青松虐待妻子李巧妹。年轻的时候一到夜里,他就关起门来铆足了劲要让他老婆给他生个儿子。可他拼尽力气让老婆鼓起了肚子,生下来一看又是个闺女,便丢下床上的下身血淋淋的老婆,拿起锄头自顾下地去了。当年最小的这一胎隔了好几年才怀上,本以为这一胎是个儿子,林青松满怀希望,可生下来一看又是个闺女,他脸色比黑包公的脸还黑,借着酒疯打骂李巧妹。以后,一言不合就拿起铁锹屋前屋后地追着打李巧妹。李巧妹对他逆来顺受,觉得自己生不出儿子有愧于他,每次驮(方言,挨、受)了打,还得弄两盘菜给他下酒,他便理直气壮地坐在那里边吃酒边骂人。计生干部要他做绝育手术,他不做,回家便把怨气发在李巧妹身上,李巧妹在熟睡中被扯起来打了一顿。到了晚年林青松还骂李巧妹:“都是你这把扫帚星,把老子的运气都扫掉哩。”可怜的李巧妹,一辈子都生活在家暴中。

林青松也过得不幸福,长期受到人们批评,计生干部常找他谈话,孩子多,生活负担重。

林青松打骂妻子的行为,在村里不得人心,引起了村里妇女们的愤怒,曾经围攻他,帮李巧妹出口气。一次打豆场上,村妇说,林青松把女人既当生育工具又当劳动工具,不体谅女人家里家外的辛苦。林青松反驳说,不生崽是老婆不行。妇女们说,不生崽是你林青松不行。争论之下,几个女人拉着林青松要试试生不生崽。搞得林青松跪地求饶,连连道歉。

林青松还作贱自己。对李巧妹的肚子老不争气耿耿于怀,开始酗酒,一日三餐必须喝酒,后来发展为以酒当水,去田地里劳作就带着酒水,来酒瘾了或渴了就竖起酒壶灌酒。

这些事给李巧妹带来了说不完的痛苦,她对林青松哭道:“你怪我冇生崽怪了一世,我跟你这个瘟神吃了一世苦,冇得到你的体谅,你还要害我女,你到底是不是人?”

林青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世不做瘸婆事,不做龌龊人”,但他处理这几件事却害了许多人。

林青松用这样无理的,甚至野蛮的方式处理问题,表面看是他没有上学,读书少,旧社会给了他错误的思想观念,实际上是他错误的思维方法。那个年代从旧社会过来的,没有上学不识字的人很多,有些人为什么不像林青松这样想事情,这样处理问题呢?

林青松的思维错误就是思维学说的线性思维,看事物只叮住一个点,想事情是一条线,平常说的“脑子里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

林青松为什么反对自家的闺女嫁给朱家人,林青松到死才说出了原因,原来林青松并不姓林,他不过是遵从祖上的一个叮嘱,有恩怨的两个姓氏世代为仇,不联姻,不往来。林青松仅根据这一条理由。

林青松为什么违犯计划生育政策一定要生男孩,就是男人传宗接代,女人不是林家正统的旧观念根深蒂固。

林青松这两个观念都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不科学的,这种看事物的观念就是我们天天讲的“三观”中的世界观不正。

看待世界事物正确的方法是唯物辨证法。唯物辨证法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辨证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叫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一种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方式,它兼容矛盾,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强调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以及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

可是,林清松看不到生孩子不只是妻子的事,而是夫妻两个人的事。世界、家庭不只有男人,是由男人女人共同构成的,只生男孩不生女孩,就没了家和国。

他也看不到祖上“仇家不来往”交待,只是老辈人的事,时代变了,下代可以不遵守。如果遵守老辈的交待,后代会痛苦,后代没必要付出这个代价。他只看到自己对上一代的责任,看不到自己对后代关爱的责任。他思维的错误就在没用发展的眼光看,也没看到男女之间,朱家与林家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没有看到强力分割带来的伤害。这样简单浅显的道理他都不懂,就是错误的思维方式束缚了他。如果他用辩证思维,就不会犯就样低级的错误。

林青松这种错误思维方式,有人叫静止思维,有人叫单一思维,有人叫固执思维,有人叫片面思维,有人叫惯性思维…思维学叫线性思维,叫的花样太多,各有各的道理,不如统一一下。鲁迅《阿Q正传》塑造了一个叫阿Q的典型人物,人们把阿Q使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的精神叫“阿Q”精神,我们不妨把林青松这种错误的思维叫“林式思维”。

所幸的是,林、朱两家的下一代,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农民在他们这

一代,实现了由乡而城,由农而商,城市文化和商业文化带给了他们新的人生

态度和人生道路。在朱、林两家的冲突中,朱家受害最深的是小儿子朱少年,他独自离开进贤乡下进了省城南昌,来到当年母亲做工的地方翠花街寻找创业机会。又把二哥朱少华与三姐朱晚晴喊来一起创业,在万寿宫开了一家“江右忆贤城”公司,与进贤的各生产厂家直接对接,专门销售进贤的特色产品,做得风生水起,后来成为市、县知名企业家。

这些后人在新中国的大环境中接触、学习了辨证唯物主义,受到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健康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他们“三观”正,视野开阔,养成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这也正是朱少年、朱少华等朱、林两家后代事业成功,家庭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

辩证思维如果进行呢,且举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例子。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经历多次战斗,走到江西三湾村,人员和装备损失严重,士气低落,组织混乱,军纪松弛,官兵对革命的前途感到迷茫,缺乏信心。毛泽东看到部队存在军阀习气和雇佣军队的影响,需要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就对部队进行整编,党支部建在连一级,实行官兵平等。后来逐步丰富内容,形成一整套建军思想,建成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以弱胜强,战无不胜。

三湾改编的意义在把军阀式旧军队改造成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军队。这样作,是根据军队现状,也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变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新目标需要新的人民军队来实现,来保护。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根据提高军队战斗力来分析。旧军队只看军事力量这一项,而作战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三湾改编的思想是军事建军加政治建军,实行全方位建军。全方位建军思想必然战胜单纯军事建军思想,就是辩证思维战胜了单一思维。毛泽东是用辩证思维来认识事物、处理事情的。这是毛泽东的智慧,是毛泽东思想重要内容。

我想,如果林清松读了毛泽东的文章,知道了辨证思维,不会犯上面这些低级错误,他和妻子、女儿都会过得更幸福。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方法。因为思维方法的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做,效果会截然不同。

但愿更多人读到《南昌城下》这本书,读过的人,认真分析林清松这个典型人物,记住他的教训,避免犯“林式思维”错误,使事业成功,自己和家人生活更美好。

2024年5月29日北京

(雷海基,江西进贤人,军旅诗人,文艺评论家,2023年获中华诗词学会颁“诗词评论家”奖,出版《好诗创作谈》等五部著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