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仁凤的头像

朱仁凤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8/04
分享

“月”般悲悯,如“月”般苍凉,如“月”般阴晴圆缺

如“月”般悲悯,如“月”般苍凉,如“月”般阴晴圆缺

——论朱仁凤小说《近水胡家》

江西师范大学 王艺霖

“月”是贯穿全文且作为结尾的一个重要意象,“月”高悬于天,“月”亘古不变,却又月月形态各异,但最终都会走到原点(原始形态),形成一个周期、一个轮回。“月”如此,兰家凤的人生亦如此,正如结尾时提到“月缺时像一个女人忧伤的脸。月圆时像一个女人的笑脸”,我认为作者这样写,应别有用意。故用“月”这意象打开兰家凤割裂又跌宕的人生。

一、山里的“月”——中国农村文化结构

“山里的夜没有电灯,星光就显得特别闪亮,天空中半弯浅月发出淡淡的光辉,黑漆漆的夜里,不时有细微的虫声,从树林间传来,偶尔还会有几声犬吠声在村前走动,时不时地刺破山村的宁静。”

1、农村社会质朴的温情与人性光辉

从慧空尼姑收养兰家凤母女,到曹广德夫妻收养兰家凤并抚养长大,都体现了农村社会质朴的温情与善良,兰家凤在哥哥们的陪伴和保护下健康长大,进城工作的兰家凤依然带着这一份纯朴的感情,真诚待人、感恩家庭。

2、中国是农民的隐忍懦弱与“熬”文化

从兰家凤出生开始,生母便教她忍耐,等到苦日子过去了,好日子也就来了。曹广德为人老实,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不抱怨,这种“熬”影响了兰家凤,当兰被上级欺负、被恶意造谣之后,她忍着、熬着;当兰进入不幸婚姻,她在熬、父亲也在熬;当兰陷入中年与婚姻危机时,她依然在熬。继父(曹广德)的离世唤起了兰家凤对一辈子勤勤恳恳都在“熬”的厌恶,她决心要赚更多的钱,要走出这个地方,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向这片土地以及所有的人证明。

3、看客心态的世态炎凉

“看客”心态根植于农村文化结构,秉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情态度,从农村静谧、淳朴的反面写出了农民的狭隘性和自私心。当兰家凤被造谣时,周围的人只是咂舌和躲避,每个人内心深知谣言对一个人的毁灭性,但耐不住传播别人隐私故事的恶俗趣味与自身处于造谣、传播的强大群体的居高临下,最终开始了兰家凤最为悲剧的人生片段。

4、兰家凤浓缩了中国乡村女性特征及乡土文学对乡村女性的想象

(1)社会对美丽女人的敌意

兰家凤娇好的面容与身材引来了社会敌意,男人们想要占有她来彰显自己的魅力、权力和“狩猎”欲望,女人们自热认为漂亮女人比自己更吸引男人,兰家凤便成了“女人公敌”。不论是小说中还是现在,这样的现象依然普遍,这是千百年来父权社会下的敌意,就正如某些男性喜爱把优秀美丽的女人取回来作为妻子或家庭主妇,他们认为女性也是自己社会能力的一种很好象征,这无疑把女性当作了自己的附庸品,是典型的父权社会特征。在女人中,大家仇视美丽女人的容貌与吸引力,感受到与生俱来竞争关系,把男性当作上位,对美丽女人抱有敌意。以此看出,兰家凤被造谣以及谣言传播,离不开男人对她的臆想,更离不开女人对她的嫉妒。

(2)忍耐的同时必须勤劳

社会对女性的枷锁不仅体现在外貌上,更有“是否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的形象预设。兰家凤从小被教于忍耐与勤劳,这是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女性特征。女性在家庭的地位次于男性,所以事事要忍耐,让出主位,但忍耐的同时必须勤劳:家里的大事小事、孩子、丈夫都需关照,如此看似由体力上合理分配的家庭结构,却处处透露出不平等。兰家凤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忍耐”“勤劳”的家庭妇女形象,也让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不足和现代家庭结构的构建。

(3)丈夫(男性)的性幻想或性宣泄对象

性的一方是女性,性行为中被动的一方也通常是女性。女性在传统家庭结构中处于弱势,在性行为中也处于弱势。但“性”是女性身上最具男性吸引力的部分,所以不少女性把这作为自己的筹码或是生产资料。在兰家凤成人时,美丽的面貌和身材最具性吸引力,档口前扎堆的男性和吴主任的强奸未遂体现了兰家凤成了男性的性幻想对象。在兰家凤与胡子安结婚前,胡子安沉溺于两人翻云覆雨的“性”,此时也正是俩人爱情欲望的顶峰,此时的性是幸福的。但新婚时的性从爱的欲望转为了动物性的欲望,只为满足生理上的需求,隐忍的兰家凤也就成了胡子安性宣泄的对象。

二、月亮湾——改革开放下城乡变化的缩影

1、兰家凤的打拼人设弥补了文学在描述城市化进程中缺失的女性角色

改革开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开端,混沌的时代有着无与伦比的机会,许多领域亟待开发,但我们所熟知的经商打拼人设多为男性,市场规则也多由男性构建。兰家凤的出现,弥补了女性形象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女性“市场”规则。从兰家凤的出生写到创业失败,细致的描写让我们经历了一位坚韧不拔的女性的跌宕人生,我们从中体会她陷入困境的迷茫、获得成功的喜悦、失败后的落魄,中国文学形象又增添了一位名叫“兰家凤”的女人。

2、传统与现代相交融——兰家凤的性与性压抑

本书最为出色和前沿的部分便是兰家凤的性描写,用“性”串联起兰家凤的一生,是文学作品中并不多见的,其它作品对性的描写只停留于部分生活,但兰家凤身上,离开“性”便无法成立。从对曹知康的喜爱的性启蒙开始,到吴主任的强奸未遂,再到与胡子安的相遇、结婚与婚后,两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无论是从性欲望到性压抑,都穿插着兰家凤的性隐忍。改革开放时期,“性解放”伴随着西方文化思潮进入中国,社会开始看向自身的欲望,开始逐渐瓦解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兰家凤身上便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中年的兰家凤由于长期没有正常的性生活以及自己对性欲望的压抑,让她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生活悲剧:与胡子安长期分床睡,导致无法满足自身的性需求;在李小亮(司机)出现后,她守贞洁的心理又浇灭了对他燃起的性冲动;拒绝谭总的潜规则并误食了谭总的春药后,兰家凤依然用强大的控制力压住了性欲望,那是她最渴望的时候,也是她最压抑的时候。在社会发展中,“性解放”思潮又进一步成熟,过分夸扬西方“性解放”思想,在本就不男女平等的性行为中更加让女性处于被动状态,兰家凤的性悲剧也就印证了这一点——压抑了性便是压抑了人最初的欲望,不符合生物发展规律,过于“解放”性大大加强了作为人本身的“动物性”欲望,不利于社会文明的进程。兰家凤的性与性压抑,也正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传统与现代的拉扯。

3、兰家凤现代价值的寻找与迷失

兰家凤现代价值寻找之路的开始便是对“房子”的欲望,她渴望拥有自己的房子而向赵大芹(胡子安之母)证明自己,从摆地摊一路做到房地产千万资产,兰家凤从拥有自己的小房子到大别墅,是她经济攀升的具体体现,也是她现代价值的不懈追求。在马克思主义经济观与女性主义思想中提出,女性在获得独立前便是经济上的独立。“独立”是十分具有现代意义的状态,兰家凤走出胡子安老家后,就像摆脱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传统”桎梏,她的个人价值奉献从胡家转到自己身上。兰家凤在人生高光时,拥有了自己的现代价值,但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中好景不长,破产和家庭破裂随之而来,她在失去最为可靠和有用的金钱后,无法面对低谷中迷茫的前途和堕落的人生,最后消失在养育她的那片土地。

三、徐月娥——兰家凤生命欲望的终结点

“月”是小说中的重要意象,这使我不禁联想到徐月娥的名字,也许在这个看似普通却特殊的人物名字中,能析出兰家凤的另一个人生横截面。

1、徐月娥是兰家凤生命中路过的人的所有凝结点

徐月娥的出现正是兰家凤最具野心和欲望的时间点,兰家凤一路走来的欲望在遇到徐月娥之后井喷式的爆发。兰家凤想要徐月娥那样的豪宅,想要那样气派的装修,更想要徐月娥利落干脆的处事态度。这是兰家凤以前的生活所不能给予的,也是兰家凤过去生活中无比渴望的,她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花不完的金钱和自我支配的权力。

2、徐月娥——兰家凤人生踏上现代化的转折点

在徐月娥的带领下,兰家凤进入了房地产市场,结识了“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进入了与农村截然不同的城市社会体系。对于兰家凤来说,这是她从落后于时代到跟上时代的转折点,是她实现自己现代价值的转折点。

3、徐月娥的悲剧即兰家凤的悲剧

徐月娥与兰家凤经历相似,一开始两人因为这个原因感到亲近,最后徐月娥的悲剧先于兰家凤到来,也预示着徐月娥的悲剧即兰家凤的悲剧和不可扭转。徐月娥在其人生辉煌的时候频繁出现在兰家凤的社会交往中,当徐月娥深陷困境时便不再出现,甚至凭空消失,这也像兰家凤的悲剧一样,深陷困境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渐渐消失的无奈只能自己体会。

四、以“月”做结——以不变写万变

“小城永远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或者消失而停止热闹,也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件事而突然安静下来,更不会永远只讲述一个人的故事,如今的进贤城,城里城外万家灯火,每一个进贤人都是故事的主角,青岚湖畔依然天高云淡,碧水悠悠,月亮湾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去月亮湾会友,带上家人去月亮湾散步,呼吸清新空气,成了小城人的休闲方式,每当夜色来临,月亮湾的上空月亮照样升起,月缺时像一个女人忧伤的脸,月圆时像一个女人的笑脸。”

1、故事回到月亮湾(近水胡家),即回到原点

“月”归于平静,人生也得到归属。故事的结尾又回到了兰家凤悲剧命运开始的地方,这无疑体现了兰家凤的人生循环悲剧,是中国传统轮回的时间观,是永恒的象征,表现了人的命运周而复始,不论是生前的金钱与功名,到最后都会化为尘土回归原点。小说结尾具有强烈的哲学意味,这也是在我读到结尾时对前面故事进行不断回味、对兰家凤最后的结局如何的不断想象,也对自己人生的继续思考。

2、“月缺”“月圆“亘古不变,千千万万个兰家凤永远存在,也无法冲脱现实的桎梏

现实的桎梏无疑是兰家凤人生最大的反派,她无法逃脱身为农村人骨子里的性格,也无法逃脱生活在城市只有金钱与独自奋斗的孤单。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读了这部小说就像体会了一遍兰家凤的人生,一个兰家凤走了,千万个兰家凤依然存在,我们也应该在她的人生悲剧中汲取经验与力量,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五、如“月”般悲悯的女性视角书写

“月”就像作家在小说中的视角一般,静静地观看、静静地书写、静静的怜悯。如果说男作家更关注女性意识对生命景观的建构,那么女作家则以反向的方式呈现女性意识与生命形态的断裂。

1、母性光辉温柔的批判力量

女性作家的书写是柔和的,但柔和下便是锋利的尖刀。朱仁凤老师用极具魅力的女性书写,如水一般,温柔又充满力量,向我们展示了兰家凤割裂又跌宕的人生。兰家凤深知自己的处境和出路,不论在什么环境下,她都不甘屈服,虽然隐忍,但她相信只要努力,想要的生活就在前方。她不仅为自己争取到了更高的生活水平,也为家人和家乡争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更好的机会,她不仅是为自己而活,这是属于女性的责任力量。但如此可爱的她也倒在了现实的重压下,命运之路无法冲破,时代的尘埃在她身上化作了无法逾越的高山。读小说不仅是读剧情,就读完本书而言,我看到的不仅是兰家凤在呼喊,也是作者的呼喊,两个女人为我们叙事,为我们传授她们的人生感悟,作为女读者的我感到无比亲切与充满力量,这是属于女性的力量,这是属于女性书写女性独有的浪漫。

2、对女性“向城谋生”同情

这也是作家对向城打拼的女性的同情书写,让社会看到了一位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打拼的无奈与不屈。在改革开发的浪潮中,城市中涌入了许许多多的打工人,其中就有不少女性,她们被社会称为“外来妹”或“打工妹”,在工业的发展下,社会并没有因为男女同等的生产资料而向女性倾斜,这仍是一个男性的社会,充满了男性规则,女性打工者与创业者在其间的摸爬滚打不易被外人发现。而兰家凤这一人物形象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空缺,用她平凡的人生、传奇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理性思考乡村历史文明与城市化中对人本身的关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