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山的头像

大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11/24
分享

读书如树木 不可求骤长

采桑子主编的《经典散文读本》是一部将七十七位现代、当代名家的一百零五篇力作汇集而成的散文读本,其中不乏现代的朱自清、沈从文、梁实秋等以及当代的秦牧、杨朔、林清玄等。众多名家力作汇聚于此,让我在精炼的语言中、凝重的思想里、甚而平小的事件中,能够有所感悟,能够畅享文学的美妙;虽然,这些名家力作的时代不同、阅历不同、知识积累不同、生活层面不同,为文的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是,正是因为这份自有的千差万别,彰显了所有名家的特色,成就了散文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每篇文章后的“文章品读”和“作者简介”为我们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更好的领悟作品是大有脾益的。

刚开始阅读《经典散文读本》,那种温故而知新的亲切感就吸引了我。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冰心的《小桔灯》和矛盾的《白杨礼赞》等,在上学时学过,以为对其主题深意和精髓早已熟知。当读完文章后的“文章品读”,才认识到自己以前读书是何等的肤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章品读”告诉我该文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最出彩的部分在哪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是怎样由调皮贪玩的孩童渐渐长大。如果没有人生阅历是无法领悟到这些的。自然,《小桔灯》似乎只是冰心信手拈来的一篇述事抒怀之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却寄深沉与浅淡,脉络清晰,言语优美而又意味深长,这是没有写作经历的人体会不到的。同样,如果没有对中国现代史的了解,你就不会气沉丹田的朗诵“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在阅读中,同一主题的不同写法,令我大开眼界。老舍与胡适都写过《我的母亲》,主题相同。看过两位名家的“作者简历”,了解到二位的家庭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各自表达了母爱如山、母爱如海的不同层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老舍《五月的青岛》是现代散文作品中的上品,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而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他“以美为艺术之核心”的诗论而写的《青岛》,犹如一幅美艳的画,令人再三回味;更有趣的是朱自清和俞平伯相携泛舟于南京的秦淮河,却写出了不同风格却殊途同归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之韵味。

当代作家中诸如贾平凹、莫言、铁凝等大多读过他们的小说,读其散文却有耳目一新之感。当代散文中,我喜欢余秋雨文化大散文的深厚内涵、席慕容的意境优美和古幽苍凉的韵味,还有余光中内容宽泛、不拘一格的自成一家以及新生代谢宗玉、陈村文体的活力、语言的革新和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我受益匪浅。

掩卷,闭目,沉思。

读书好像大树,不经意的一本书,可能就会成为大树的主干。《经典散文读本》如同树的主干,那七十几位名家以及他们的著作,扩散如华盖。清代文学家法式善写过四首诗,运用四个简单的比喻,生动而形象的阐述了读书的道理和方法。其中第二首”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大渐苍莽。”提醒我,读书要像树木的成长一样,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这样,当我将《经典散文读本》中的鲁迅、矛盾、巴金、冯骥才、王小波等等名家的著作一一阅读,如此大的体量,日月来往,不知不觉就会成为参天大树。只要在坚持不懈阅读过程中,笔耕不辍,练习写作,假以时日,就会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长足提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