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三十年前,有一位年少气盛的年轻人,一夜之间,喜欢上了中国象棋。不是那种人们通常理解的喜欢,而是忽然之间着迷、痴迷于象棋。他从书店买来一本厚厚的《中国象棋棋谱大全》,在家秉烛夜读,研究棋谱。业余时间,不是约人楚汉对垒,就是到青岛市各大山头象棋云集之地,诸如大庙山、北岭山、观象山等处遍访高手。因为,在这些地方敢摆擂下棋的人,一般都是棋艺十分了得的老者。他先是观棋不语,待忍耐不住之时,借求教之名,非得和高手捉对厮杀,才算罢了。败下阵来,心情沮丧地回到家中,总结经验,继续挑灯、如痴如醉研究那本厚厚的棋谱,以待来日再去对弈。甚至,晚上出门,见路灯下有人在楚汉相争,驻足观战,随后杀上几盘,赢时欣喜若狂,输时满脸涨红,再战。子夜时分,棋散人去,才想起与女朋友约会的事情。
每当想起这些往事,我便情不自禁的摇摇头,为自己当年的轻狂感到可笑。
而当年之所以忽然痴迷于象棋的原因,是因为三十年前的那个晚上我一口气看完了阿城这部14万字的中篇小说《棋王》。
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魔力,更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因为,从那时起,我对象棋的痴迷犹如台风随季节远去,而对文学的爱好就像春夏秋冬,周而复始陪伴至今,修养于心。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曾为沧海难为水,不再年轻。回忆过往,感慨之余,犹如岁月的沉淀。
而今,再读《棋王》,不仅仅大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之感,虽然,谈不上百回读,但是,关于《棋王》恰似久别重逢的故友。而且,更令我惊喜的是,再读《棋王》,仿佛年轻的心灵仍然在搏动,在呼唤——搏动着生命的青春依然在燃烧,呼唤着对文学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再读《棋王》感受到作者的确以一支生花妙笔,娓娓道来,不由你不爱读;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在以文传棋,更是在以棋写人,通过王一生这个人物形象力图阐释的并非人与棋的关系,而是一种平凡而实在的乐观人生态度;感受到”楚河汉界“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哲学、道禅精神的精髓。正像书里所写:“……‘太盛则折,太弱则泻’。老头说我的毛病是太盛。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使我对所谓的“寻根文学”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