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里,但并不喜欢城市。便常常开辆车奔驰在乡野僻壤,在满目葱绿中悠闲的憩息,在潺潺溪水旁懒洋洋的漫步,在俊朗的小山上极目远眺。这几年来几乎跑遍了长沙周边的乡村小镇,或看人家垂钓、或帮农夫挖笋,或“吃吃农家乐”,听听“野台子花鼓戏”,打发着枯燥的退休生活。
妻子的老家在湘中腹地的涟源市,近两年来,常过去小住。虽然也是城市,但相形之下更接地气一些。
一个落雨的周六早晨,妻子的四姐打来电话,约我们去侄女燕子的婆家玩一天。于是,开启了“湄江一日游”的行程。
路程并不远,不到一小时就进山了,尽管山道弯弯,但路面平坦。雨中的翠竹山花、水杉香樟、稻田茶园,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刚刚还大雨如注,车行到山腰时,居然停了下来。“找个地方停车,在这里玩一会儿再走”,我的提议得到了赞同。于是,在路边找了一家农舍的前坪,将车子停在那里。
峡谷的对面,壁立的石崖时隐时现,无际的云海犹如翻滚的浪花,漫卷着高岭群山,湿润的空气让人感到清新与甘甜。徒步走下山坡,小径旁的野草小花顶着晶莹的水珠,笑眯眯的看着你,叶片红绿相间的“杜英”晃动着柔嫩的枝条,欢迎着这群不速之客,似乎在说“大雨天的,你们还来看我们啊?”
走着走着,突然一条断崖横亘在面前,而山谷里的景象会让你立时目瞪口呆,一副浓彩泼墨的水粉画立体地呈现在面前:绿草如茵,野花点缀其间,犹如一条精致的长毯。散漫的牛群,在水气濛濛中清晰可见,犹如缓缓飘动的朵朵彩云,怡然悠闲。此时的你,肯定物我两忘,梦在其中,充满了对天上人间的向往,勾起你“采菊东篱下”的奢望。
山里的雨说停就停,说下就下,此时,豆大的雨点“披沥吧啦”地砸下来,不由得你不恋恋不舍的离开。
继续行驶在弯弯曲曲的路上,到达山顶后,再向下盘旋。“看,下面的就是我婆家的村子——湄江”,燕子说。透过车窗,我看到山窝里似隐似现的山村,便向驾车者“姐夫老弟”提出请求,“车停下,我拍张照片再走”,一边说着,一边掏出手机。村子里的建筑白墙红瓦,错落地散布在山坡上,四面翠绿的群山环绕,浓淡相间的一团团白云游动在上空,似雨似雾的水气笼罩着,静谧而安宁,多么像梦境中的海市蜃楼呵!
燕子的婆家是去年新盖的三层楼房,其造型、格局绝不输于风景区里的别墅。“门吞十里画廊,背倚香炉群峰,左拥长春青山,右揽湄江秀水”,简直就是仙境洞天,“这不是神仙住的地方吗”,我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叹。村子里,哪家不是高堂瓦舍?哪家不是现代风格的小楼庭院?门前的小径外,栽培着蓝莓、黄桃,已经开始挂果,累累的隐藏在嫩绿的枝叶间。
燕子的婆婆,一位和善慈祥的老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那肥嫩的清炖鸡、香气扑鼻的粉蒸肉,肥瘦相间的煎腊肉,清脆甘甜的包包菜,老人家告诉我们,这些全部是家里的土产。
隔后窗向外瞭望,是一片绿草丛生的山坡,矮小的灌木从中,一株株“紫苏”钻出地面,蓬勃地生长,肥大的叶片迎风招摇。“我们采点紫苏,回去烧鱼吃”,“姐夫老弟”一声吆喝,几个人纷纷绕到房后,向目标“进军”。“紫苏”是我到湖南后才认识的植物,紫色张扬的叶片因为紫,比北方“苏子”的味道似乎更浓烈一些,当地人称之为“紫苏”。“紫苏煎黄瓜”是我在长沙酒店里最为喜欢的菜品之一,而用紫苏作为调料炖鱼,则美味异常。这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天的时候,它的种子会随风洒向很远的山坡土地,到了来年春天,这些风播种子会自然的发芽、生长。“不劳而获”也是喜悦的,大家纷纷动手采摘起来。“姐夫老弟”告诫说,要掐嫩枝和叶子,不要连根拔起,它们还会继续发芽生长,等着别人再来采撷。“勤劳致富”,一会儿功夫,便满载而归。
燕子提议下午去游湄江,当然是“客随主便”喽。村外的湄江多年前被当地政府辟为“风景旅游区”,2013年国土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行驶在景区柏油路上,饱览群山环抱中湄江湖的美景,“哈哈哈,我还是第一次驾车在画中啊”,我一边调侃着,举目眺望对面的峰岭,曲折盘旋的岩壁“栈道”,象峰岭中披挂着的一条彩虹,漂浮在云间。“姐夫老弟”介绍说,是市里前些年开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而修建的,有四千多米长,绝对是锻炼身体好去处。
秀水、碧峰、古塔、灵庵、石刻、溶洞。据介绍,横跨“仙人溪”上的仙人桥,为单拱天生桥和双拱天生桥连成的三拱立交桥。单拱高40米,跨度10米,双拱桥高50米,跨度30米,桥旁另有石峰四座,俨如桥墩,成待架修复之势,如此奇妙壮观的立交天生桥,堪称天下一绝。
“姐夫老弟”说,“藏君洞”是此处最负盛名的地质岩溶洞穴奇观。据传,明惠帝朱允炆为避其叔父朱棣的追杀,藏身此洞,脱险后就地修道,自称“湘中老人”,曾在罩门庵作诗曰:“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累(土筐)坐碧草。春至不知湄塘深,日暮却忘塞海道。”还有“莲花泉”、“一线天”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惜,时间不够,只待下次。
雨忽落忽停,时大时小,为了安全,没有乘船游江,只是在拱形大坝上流连。松涛阵阵、竹海飒飒,白鹭振翅、沿湖盘旋,湖水潋滟、碧波荡漾、山影倒映。享受着负氧离子的滋养,不由得引吭高歌,“其喜洋洋者矣”。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再造绿水青山”,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已经踏踏实实的落地生根。在党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旗帜指引下,乡村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已经结出丰硕的成果。美的不仅是山水,美的不仅是希望,美的是今天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