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正义真的头像

正义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3
分享

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李觏【宋】《乡思》

感谢时光的陪伴,给了我追求梦想,勇敢向前跑的执着。我深深知道,自我奔向远方追逐梦想的那天起,我离家乡的路程是越来越远了,而我对父母及各位亲人、对故乡的思念,自此也便多了许多牵挂,这种思念之情也一直埋藏在心底,如同一坛老酒,随着时间的越来越久远,也便愈来愈浓了。

故乡,于每个远离家乡的游子而言,那是自己心中最熟悉也最梦中常到过的地方,那里不仅有我们美好的童年,还有我们的父老乡亲,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对于故乡的那一份思念,永远都是生命中最柔软最温馨的情感体现。

自古以来,无论是贫民百姓、达官贵人,无论是目不识丁、文人墨客,对故乡都有种情感的表达。于是,得以流传后世的思乡之作,总是在一代又一代世人中传播,从而仿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思乡是一种情结,思乡是一种情怀,思乡也是一粒种子,走进了无数人的心中,便能生根发芽。思乡之作,最能够引起诸多人心灵共鸣。自古至今,诸多思乡之作,部分作品或许仅有寥寥数语,时至今日,仍能给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无穷的力量。在我国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多文学作品中,涉及到故乡的诗作举不胜举,比比皆是。唐朝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张九龄所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宋朝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所作《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宋代李觏佳所作《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无不在每一位心存有远方、故乡的天涯游子的心中产生共鸣。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茫茫人海,天涯孤旅,当初的青春年少,心存高远,追逐梦想,却不料自此也注定成为飘泊远方的游子。浩瀚的星空,我们仰望无穷处,最终也只能望见那轮高悬天空的明月,离家乡这么远,远在千里外的星空是否在下起磅礴大雨,此时此刻,远方的亲人是否能与如我这样的游子,同望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若真如此,那倒真应了“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之意,让游子以明月寄相思,将乡愁寄托于明月,希望亲人能看到,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此刻美好的月光,即便被世人贴上“乐观派”的东坡先生,也居然成了恋家的游子,其诗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便是明证。

常言道,人生四十不惑。或许,在岁月的流逝中,当年懵懂年少的你我,至如今,历经跌跌闯闯,岁月风蚀或打磨了些许棱角,也身不由已地逐渐走向了成熟人的心境。至今仍然能忆起当年岳麓山下求学,尔后辗转大江南北,虽是因工作、生活而漂泊他乡,自然而然就成了一个飘泊天涯的游子,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便感受到了岁月无痕、人生无常。岁月的长河中我虽一直自慰于努力做了命运的摆渡人,但独在他乡,偶听故乡亲人的离逝,徒然多了些对生命的领悟与感伤。人生中,生生死死,起起伏伏,曲曲折折,说不上颠沛流离,但也多了些对来时路的回首与对未来之路的张望。我每当念起这些思乡的诗句,尤其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这开头的两句,于我而言,便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字里行间,尽是诗人对于故乡的一片深情。有人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便是遥远的天涯,可我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这样的高处,极目远望,为何却无法看到天涯,也无法看到我那遥远的家乡?有人说,成熟的人,往往更懂得取舍,只有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豁达。的确,话虽可以如此说,无论游子当初选择离开家乡,或许有各种原由,或许也由不得选择离开故乡,自然更谈不上心中对故乡可以做到轻而易举的做出“取舍”这样的世纪难题。自古至今,一个人若能轻松了选择舍得放下故乡,也便少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一种情感,也便没有了情感的寄托或者灵魂的归宿。倘若在我国璀璨辉煌的文学史上缺失思乡题材的佳作,那多少便失去了些许光泽,当然这种假设,显然是无法成立,于我而言,显然也是不希望出现那样的虚无。

有人说,做人简单,心无牵挂,便活得自在。我每次读到这样的文字时,心中有种莫名的揪心,虽无意对写这段文字的作者作任何的评论,因为我自小不会用自己的心态来揣度他人的内心,也从来不用自己的标准,来度量他人做人的尺度,而我自小而今,从来没有真正想过心中做到放下一切,做到毫无牵挂,因为父母给了我生命,父母在,便有家,父母所在处,便是家所在处,家所在处的妙处就在于“此心安处是吾乡”。家,无疑是每个游子梦里向往牵挂的地方。远走他乡的游子,白天因为工作、生活,可以让自己累得像一头牛,但晚上却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像一只乖乖的小狗小猫静静地伏在地上,舔着身上的皮毛。我喜欢在夜晚开着台灯,在橘黄色的台灯下,读点历史、散文、随笔等思乡类的作品,或写下三五行字,或遥望故乡的方向,借天上明月,遥寄对家人、故乡的思念。

无论我经历了什么,无论我将要经历什么,我总相信,人世中,在我的生命中,有一种真情,在心底最深处,从不轻易绽放,从不肆意张扬,我将这份真情留在心底,慢慢地回味,慢慢地回放过去的片断,带着欣赏的目光,回望来时的路。

故乡的小村,早已破旧的泥土砖房,想着在童年时光,母亲借住同族三爷家的一间不足10平方的房子,寒舍却没有妨碍一家人身处其中其乐融融。记得那些年,因父亲在外地行医,母亲带着我们这几个孩子,不分昼夜在田间地头,忙碌整日,咬牙坚持,承担起其他农户家里多半是男人女人共同承担的一切。当然,父亲因为操持着医生的行当,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在那些岁月里,也没有什么零食、玩具的,晚上最开心的听母亲唱歌或讲些故事,每晚我与姐姐坐在点着煤油灯的小房间里,听妈妈唱诸如“东方红,太阳升”“南泥湾,好地方”……小时候在乡下,也没有更多的书可读,听父母讲些故事,虽听了无数遍,但我与姐姐却总能听得如痴似醉,我无数个夜晚,是一边听母亲唱歌或讲故事一边进入梦乡的。后来,妹妹也出生了,家中自然也热闹了不少。小时小妹较爱哭闹,且声如洪钟,半夜里只要妹妹一哭,整个村里老小便多数能感受到“震天的如同轰隆隆的雷声”,加之妹妹的名字中恰有一个“蕾”字,村里老小从那时起便为她起了一个至今听起来仍十分亲切的昵称“雷婆”,寓意其哭闹声大。我记得童年时,家里还养了一条黄色毛发的小狗,算是我们家添“丁”了,家人们全是亲切地叫它“小黄”。自这小家伙到咱家,感觉到家里有种”人丁兴旺“的预兆,我总是感觉这可爱的小狗异常懂人心,特别体贴。我记得当年在黑漆漆的晚上茅厕,勇敢的小狗便总能担当起贴身“护卫”的重任,让我感觉到特别踏实、安全,从心底喜欢上可爱的小狗。岁月的长河,虽然没有汹涌澎湃的巨浪,却总是在我心底缓缓流淌。后来,因为我到了父亲工作的城镇上学,自此告别家乡的远方,我期间虽时有回归故乡近距离地亲近,却每回离开故乡时,总不免增添些离别时的感伤与惆怅。尤其是后来在外地工作后,并非年年能满足回故乡的心愿。近些年来,我每次回到家乡,见到那些迈进古稀之年、耄耋之年的乡亲,他们聊聊往事,特别亲切,与他们离别时,老人们也是紧紧握住我的手,含着眼泪感叹“这时间过得快,不知下回你几时回来,我还不知在不在世啊……”听到这些朴实又令人不由得伤感的话语时,我似乎也忘记了自小记得的“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由得泪流满面。后来,我还因好奇心使然,倒真是了解“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出处,才了解此句真实出处出自明代李开先所作《夜奔》“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是啊,好一个“丈夫有泪不轻弹”,后来我明白了此言居然还有重要的一句“只是未到伤心处”啊,如是理解,若是真到伤心处,男儿伤心流泪便也是人之常情了。其实,每次离开家乡,我都一个人默默地站在村子后背的山上,那里长满了各种杂草杂木,那里也是我的先祖先辈们人生最后的归宿,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也归于斯。热恋的土地,一生耕耘在这块土地,将一生的梦想也寄托于这块土地。离别故乡,在我心中,是永远离不开这块故乡的山、水、人及土地。

回首往事,我感觉这一生最要做的是懂得珍惜、感恩,是不言不语的懂得。岁月打磨,给我们成长的力量,感谢与时光遇见,让我学会珍惜,让我懂得人世的善良,感谢时光的陪伴,让我在漫长的光阴里,虽曾孤独但并不寂寞。我听田馥甄的新歌《自己的房间》,喜欢歌词听在耳里暖在心里的感觉:“我没有梦想,不想去远方/最美的流浪,在自己心上”。

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一个人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发现内心真正想要的,人生最美的风景,在与自己独处的时光里。世界喧嚣,每天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好好给自己充电,好好利用时间,让每一天都有所进步,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你会发现其他时间,也因为独处,变得更加充满生机与有活力。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工作时,让身体和大脑忙起来,提高工作效率,让自己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历练和成长;休息时,让自己的心静下来,阅读书、写作,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力,让自己静心思考。

当我们静下心来,与自己独处时,发现我们其实并不孤单。反而让我们在独处中,能遇见最真实的自己,也能遇到故乡的山、水、人及故土。故乡,于每一个游子心中,总是无数次留恋和值得转身之地,随着时间久远,却总难以割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