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则)
一则
民国时,郸城有一在南京做官的人,家乡一地方官给他写信说应民众要求准备给他维修旧居,以彰显他的文治武功,他回信说,老屋不劳您修了,把学堂整下吧。地方官修了学堂,也翻拆了那京官的旧居。不久地方官又写信说地方耆老要求保护祖坟,要给他的坟茔进行保护,那京官回说,坟茔就放放吧,还是把河道浚通,开点沟渠,劝农稼穑。地方官对那京官的祖坟进行了绿化美化,开了沟渠,引来活水。过一段时间,地方官打电话说家乡学子要以他为楷模,向他学习,做个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好官好人,要给他立传以教后辈。那京官接信后,立马建议政府对这地方官进行督察,不察还好,一察才知这地方官借着京官的势在乡里胡做非为,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那地方官割了职判了刑,京官回到老家对百姓叩首谢罪。
二则
说宁平东门口有一贞节牌坊,民国倡导新生活运动时给扒了,牌坊是原鹿邑县县令给一女孩子立的。这女孩子同一男孩子定的是娃娃亲,俩孩子长到一十二岁,当地发生伤寒病,男孩子得病而逝,女孩子在家哭得死去活来,鸡立骨支,多次寻短见,欲以死守节,其家派人看守,时刻不敢离开。这女孩子觅死不成,在家为其夫披麻戴孝。家人认为时间长了她也便忘了,等她回了心再说。这样过了一二年。一天她趁人不注意,一人到那男孩子坟前,拜哭不止,家人寻来劝她回家,她要以死明志。两家无法,只好在那男孩坟边立庐让她居住。事迹传到县令那,县令上报朝廷,朝廷下诏书旌表,为其立传,树牌坊。有人把这牌坊当做荣誉,有人把这牌坊当做耻辱。前几年有人要重新修建牌坊,不知为什么,没有建。我觉得还是不建为好。
三则
有一学生饭量忒大,怕别人笑话吃得多,每顿饭都是在两个餐点吃,即每顿饭吃两次,于是有人给他起个绰号“两顿”。学校规定的用餐时间不长,他为了能吃两顿饭,不得不加快吃饭速度,一个馍一碗面条往嘴边一搁,口张了几下,全下到肚子里了。究竟他吃多少,他不说谁也不知道。他身材魁梧,手脚壮实,好像吃的东西全转化成了骨肉。某星期一交警来学校找他,学校以为他做下什么不好的事,知道了真相后又都替他高兴。原来在他上学的路上发生一起车祸,一妇女被轧在车下,当时行人稀少,救不出妇女,救护车又不能立刻赶到,都急得浑身冒汗,只见他把书包一扔,蹲在车轮边,双手抠住车轮,微微挺起胸,别人从车下救出伤人,他又轻轻放下车。他怕上学迟到,拿起书包跑了,没留下一点信息。交警找他一来他作为亲历者能完善卷宗,二者为他颁发优秀市民奖状。
四则
赵大爷见人忒热情,总是上前一步,双手抓住你的手,双目盯着你的眼睛,轻声细语地把你的家人从长辈到孩子无一遗漏地问了个遍,问大人时,还要时不时地添上他自己的几段回忆,问孩子时要添上几句时令的话,夏天别着了凉,冬天要加点衣服,双手不放你,你有十万火急的事,他不放,你也逃不掉,如果你说有急事,要赶时间,他又立马问什么事,要不要帮忙,处理好要告他一声,千万别让他挂念,你好不容易离开了,他又随手掏出一些身边的东西,往你兜里塞,口不住地说,好长时间没见了,这点东西不成意思,拿着回家给孩子吃。熟人见了她总是躲避着,千不怕万不怕,就怕赵大爷把手拉。赵大爷说,见人要热情,别老给人家个冷屁股。赵大爷去城里看孩子,在路上突然见对面路上有自己外婆村的长辈,那是他乡遇故知呀,立即奔过去。他只顾得要和那人说话,没想到城里车多,被车撞了。撞后怎么样,没有听说。
五则
有一卖蚕蛹的,声音忒响亮,还有穿透力,一声吆喝能传遍整个小城。自行车驼一个干净雪白的箱子,箱子上盖一玻璃,箱子里是蚕蛹子。“蚕蛹子多少钱一斤?”“五块二。”“来两块钱的,”他并不用秤,拿起勺子小心地从箱壁慢慢往下一按,舀出一勺,再从上面匀出一点,倒到食品袋里,“拿去吧。”你会怀疑这分量够不够,他笑笑,用秤一约,正好,不多不少,如果你感觉不够可以用任一杆秤来称,绝对不会有半毫爽差。他做一桩生意,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时间长了,没有人再怀疑他的斤两。如果谁拎着东西,问他有多重,他笑笑,说出来,一点不差,人们都信他的眼力。有些小商贩常常缺斤短两,用八两秤,甚至用六两秤。樱桃下来时价格老高,有一卖樱桃的用的是半斤秤,买樱桃都是买很少一点,十来块钱,三两二两的,够不够秤看不出。卖蚕蛹的在没人时悄悄对他说,要货真价实,那人不承认自己的枰有问题,卖蚕蛹的就从樱桃篮里抓一把对那卖樱桃的说这是多重,卖樱桃的一称正好,不但不承认自己的枰有问题,而且反咬一口说他欺行霸市。卖樱桃的和他一争,他的声音高引来了市场管理者,市场管理者一查,卖樱桃的的枰确实是半斤枰。后来,卖蚕蛹了的年龄大了,不能卖蚕蛹了,就扶着手杖站在市场里,小商小贩们都非常烦他,但见到他站在市场里心里又觉得有了底气。他好像是市场的晴雨表,他在的时生意特别好,他不在时生意便骤然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