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南城之外,遥望城头上那沧桑的“承恩”门额和飞檐画栋的新建城楼,欣赏那高天流云映衬下宏伟肃穆的雄姿,心里总觉亲切怡然。这座坚守了上千年的老城,这段让我眷恋了四十余年的城墙,与我家老院隔路相望,仿佛长辈般庇佑有加,依偎厮守,乐享天年。
每次回老院经过这里的时候,心里总有温馨交织的浓浓暖意。特别是今天,母亲要从上海的弟弟家回来,我满含喜悦的内心激动而热切。在我认为,父母就是坚守的老城,尽管饱经岁月沧桑,始终雄伟地屹立在我心头。
我家的老院是“承恩”门外一所极为普通的院落,它承载了父母数十年艰辛创业的奋斗历程,也深藏了一家人温馨萦怀的记忆和念想,如佳酿,似老酒,历久弥醇。
老院的前头曾有一堂两入的旧房,那是父母婚后在祖父的帮助下亲手和泥搬砖盖起来的。我们兄弟姐妹生于斯、长于斯,留下了太多的儿时记忆。一家人起先只住了东间,没舍得启用西间,父母意欲将其留作我成家的婚房。然而父母又岂能预知,我们都还处在念书的年纪,时境早已经悄然改变。曾以气派为荣的住所渐次被周边起房盖屋的邻家新院远近包围,直到我家也在旧房后新盖起五间高高的大瓦房后,那所寄托了父母厚望的旧房院,便显得那么低矮落后,寂寞而失落地兀立着,封存了满满的故事和回忆。直到许多年后拆迁重建了新的房舍,方才完成了它所存在的价值和历史使命。
旧院不在了,儿时的经历却至今记忆犹新。我平素总爱和父母交流过往岁月的一些忆趣,也总要对比当今生活,给妻儿讲述我的切身经历和感悟,意图在孩子们近乎养尊处优的成长中植入些许可以滋养的成分。
我出生时虽已文革末期,但社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国民经济在徘徊中滞缓发展,物质匮乏的恐慌始终深深困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至今依然能够捡拾一些幼小时期的散碎记忆:那用玻璃瓶零打的素油、生产队定额分回的粮食、过节时稀罕的白面饺子、大年下少量的干果零食……一直留存在记忆深处无法忘却;至于那一身衣服连过三四个大年、跟着母亲推碾杂粮米面、中秋和年节时餐中鲜见的肉菜……更是印象深刻记忆如昨。
我约十岁那年,改革开放的惠政如雨后清新的爽风扑面而来。我家不仅分到了土地,还从社上分回来一头毛驴。那时候,家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喜悦,仿佛过年般精神气十足,一种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幸福感牢牢地扎根在心里;那些年,所有人辛勤劳作的付出,都收获了沉甸甸的回报,各家的生活也在日常吃饭穿衣上体现了较大变化。邻居和族里的几家人悄然添置了黑白电视和半导体收音机,致使家家窗前悬挂的有线广播颇受冷落;再后来万元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电视机尺寸也从小到大,很快换成了更大屏幕的彩电,一些人家还骑回了各式的摩托车……于是,大年夜凑在荧屏前看彩色春晚的感觉,或正月里骑摩托走亲访友的出行,便成为邻里间炫耀和争竞的谈资。
进入九十年代,摩托车、收录机、彩电早已不再是人们攀慕的对象。经过父母亲数年来的辛勤努力,我家也入住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过上了舒眉展眼的日子。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同许许多多家庭一样,我的家人们也先后拥有了数量私家轿车,兄弟姐妹都住上了现代化高楼,看上了大屏幕平板电视,拥有了上网电脑和智能手机……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和现代信息化手段,早已悄然融入日常生活,带来了无限便利和幸福享受。如今,父母也熟悉了使用智能手机看看新闻,闲暇时在微信里浏览信息、分享美帖、即时聊天,和美舒心,其乐融融。半月之前,弟弟在网上为母亲订好返程的机票并选好座位,我也于一周前在微信平台预订了网约车,与航班飞抵武宿机场落地后母亲从航站楼出来的时间刚好对接。感受着信息化的便捷和优越,我总是感慨万千。曾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现在一部智能手机全部搞定,就连候机接站也尽享了网约的畅行无忧服务。
大雪节气刚过,北方的冬天已经颇为严寒了,室内新改天然气的供暖系统,却在壁挂炉的循环加热下弥散着热气,感觉温馨如春。约车到停的地点离家尚有百米的距离,担心母亲受寒感冒,我和父亲说着话,看看快到预定的时间,正要出门开车去接,只听得堂屋门响,一抬头,母亲已站在面前了。
面对精神矍铄的母亲,我心里闪出的一丝歉疚随之释然。母亲的坚韧和骨立自幼养成,她和父亲一样,凡事总要自己克服承受,从来不想给儿女增添负担。在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到大的记忆里,父母经历了太多艰辛和岁月沧桑,他们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见证人,更是儿女们成长中的生身领路人。他们的成长与祖国命运休戚与共,他们的艰辛历程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他们历尽曲折和千辛万苦,躬身探索小康之路,倾心培育儿女成长,为儿女们不断改善着物质条件,也沉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思来时路,感触万万千。父母在艰辛中庇佑了儿女的成长,儿女也在成长中不断“承恩”;老院在变迁中获得新生,也在包容中成就伟大。这正如一座城市的繁荣,不仅创立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也营建了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
哦,“承恩”门外我的家,一路走来,一路“承恩”,可幸,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