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邓丹晴的头像

邓丹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28
分享

邓丹晴:铁砚山房参观记

这是卉木葱茏、生机蓬勃的夏日,我来到了皖西南的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在这晴朗的夏日,我徜徉邓家大屋,参观铁砚山房。骈骈三进院落都是徽派建筑风格的铁砚山房,位于邓家大屋西向的岭畴之间,近有大龙山旖旎屹立,并有凤凰河波光迤逦,蔚然而成“龙山凤水”之灵韵。我信步于此,心旷神怡,思绪万千,既有思古之幽情,又有咏今之感慨。

说及“思古之幽情”,自然要溯述铁砚山房的始建者邓石如(笔号“完白山人”)。书篆大师邓石如在书法、篆刻方面的艺术成绩称冠于有清一代,生前就荣获了“江南书篆第一人”之盛誉;但他谨记“南明抗清”祖训里面关于不参加清朝科举考试的民族思想,所以一生浪迹江湖,不接受清朝的科举闱额,从而赢得了“江南布衣高士”的美名。 

清朝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年届五十一岁的邓石如,由湖北武昌返乡,回到了大龙山,并且在邓家大屋西向的岭麓坦地上建起了隐居终老的住宅,自为取名“铁砚山房”;如此取名,他的用意有二:首先是要以磨铁成砚般的坚韧意志而终老恪守“南明抗清”祖训,其次是感谢朋友毕沅(字纕蘅)赠送铁砚的厚谊。

邓石如老先生确实是在铁砚山房隐居而终,但他生前不会料到,他的铁砚山房在建成一百九十多年之后,竟会成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子孙后代,也都相继从邓家大屋,从铁砚山房,起身了,出发了,驰骋神州大地,学贯中西智慧,为中华之崛起而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他的“六世孙”邓稼先。已经誉满全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新中国原子弹与氢弹研制成功的劳苦功高之楷模,为祖国的国防科技建设事业而艰苦奋斗了一辈子;其光辉事迹,自然使我在“思古之幽情”的基础上,萌发了“咏今之感慨”。

在这抚今思昔、今非昔比的夏日,我怀着“崇敬先贤意恂恂”的心情,缓步走进了铁砚山房的守艺堂,肃然瞻仰了邓稼先1924年诞生于兹的寝室。这里复原了当年的桌椅橱柜、床铺纱帐,并且增置了邓稼先的半身塑像,以及一副已经装裱端正的对联(铁砚山房千秋颂,石如精神万代扬)。遥想当年,邓稼先在这里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襁褓中的邓稼先,婴龄八个月的时候,被家人带到了北平(即今北京),从而开始了由南方出生到北方成长的人生之旅。皖西南故乡的邓家大屋,“六世祖”邓石如老先生兴建的铁砚山房,无疑是邓稼先一辈子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启源根基。

我骋目感怀的铁砚山房所在的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原名怀宁县五横乡白麟畈;我的家乡所在的潜山市王河镇,原名怀宁县皖河乡。这也就是说,我和铁砚山房曾经的籍贯都是“老怀宁县”。我作为老怀宁县邓氏族群的一员,特来拜谒铁砚山房,并撰此文,谨向先辈文艺家邓公石如、前辈科学家邓公稼先,致以兢兢后学的恳恳敬意。

{备注:邓丹晴的原创散文《铁砚山房参观记》原载于2021614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