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天明的头像

李天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6
分享

华蓥山上游

华蓥山上游

 

(一)

 

华蓥山发脉于大巴山南麓,是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和川中丘陵的界山,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向南纵跨十五个县市,绵延三百余公里,形成为四川盆地东部巨大的绿色天然屏障;巍巍华蓥山平地拔起,直插霄汉。平均海拔六百八十米,最高峰一千七百零四米,与次峰宝鼎婉蜒相连,气势宏伟,矗立在蓝天白云之间。华蓥山因“雪积巅顶,远望如琼瑶散地,晶玉铺山”而得名。

华蓥山从渠县南面进入广安区东北,南至邻水县与华蓥市交界的宝鼎延伸人重庆市渝北区、合川市境内。华蓥山在广安市境内长约七十公里,一般宽六公里,最宽处九公里。从邻水县的庙梁子至宝鼎,是整个华蓥山最高峻的部分,这里的高登山海拔一千七百零四米,也是四川盆地的最高峰;至此险峰峥嵘,重峦叠翠,形成华蓥山最为嵯峨、奇特、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从空中俯瞰,恰似苍龙劲舞,生机盎然;北面仰望,犹如蛟龙腾空,英气蓬勃。华蓥山有丰富的矿藏,茂密的森林,种类繁多的动物,以及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

1993年,华蓥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区。华蓥山有地质陈列馆之称。深大隐性断层的出露,自然的将寒武纪以来的三十三个地层有规律的“带”到地表。成为盆地内地层出露最为齐全的地带。从华蓥山境内的溪口至宝鼎,可以浏览到这一异彩纷陈的地质构造。华蓥山已探明有煤、石灰石、铝土矿、磷矿石、天然气、锐钛矿、钛、镓、白云岩、石英砂、玄武岩等二十余种矿藏。亿万年的地质遗存,使山峰整体为卡斯喀地貌。石林、溶洞、高山湖泊,冰川遗址,峡谷山坝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景观。峰峦沟壑,流泉飞瀑,岩崖古道,点缀其间,湖池烟霞,格外迷人。华蓥山又有植物基因库的美誉。由于地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日光充裕,森林覆盖达百分之八十。   

千余种植物生长繁茂,系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然林保护区,原始状态十分完.好。因垂直带上升气候、土质和地形等不同,植物垂直分布变化较大,植物类型和物种多样化明显:一些种、属在亚热带亦属罕见。主峰高登山一个仅十平方米调查样方上,就记载木本植物十七种、草本植物四十六种、腾本植物七种。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银杏、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不知其名的奇花异树,或星落或成片生长其间,十分珍贵。莽莽苍苍的十里竹海,百里松林,构成独特景区。山间空气富氧清新,被盛赞为洗肺息养的天然氧吧。浩瀚苍莽的林野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如锦鸡等百种珍禽异兽繁衔生长,是一个自然状态良好,充满生机的动植物天然乐园。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美丽迷人的四季风光令历代以来儒雅之士倾慕称奇。华蓥山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华蓥山独特的地缘风貌,形成了悠久而深厚的人文历史,与奇异的自然景观相融共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巴人灭异族而建立巴子国,便肇华蓥山开发。公元前三百—十六年秦始皇灭巴国而立郡县,统一管理;后历经宋、元、明、清至现代。历代仁人志士,奋力开发,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数千米。因其丰饶、美丽、神奇、文明的文化积淀,民风淳朴民俗多姿多彩。优美风情和典籍器玩,均为文化瑰宝,奕奕生辉。

华蓥山红色文化誉满天下。优良的文化传统培育了华蓥山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情操。历代以来,无数英雄儿女,勇敢无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先驱便在此开展活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华蓥山被誉为陪都后花园,成为通达中原以北地区的北大门。解放战争时期,在以周恩来为核心的南方局领导下,中共川东临委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华蓥山武装起义,给敌人以有力打击。大批党的儿女忠诚和勇敢与反动派展开殊死斗争,以鲜血祭祀了新中国的诞生。随小说(红岩)等艺术作品的传播,江姐、双枪老太婆等形象深入人心。丰厚的革命历史形成为深厚的红色文化,成为“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随邓小平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华蓥山红色文化成了人们缅怀先烈,回顾历史的重要内容,华蓥山成为蜚声天下的名山。四方游人怀着对革命老区的景仰,自发登临,感受历史和优美风光者络绎不绝。

华蓥山自然风光神奇优美。华蓥山群峰嵯峨,苍翠葱茏。隆春时节,丽日和风,草长莺飞。万顷林带闪耀层层新绿,座座山峦披洒莽莽苍翠。满山红蕊绿萼,满眼紫岚橙霭。雨后遥山,青峰白云,充满无限生机。仲秋时节,天高气爽,锦鸟低飞;山水清癯;乾坤浩荡;旭日落霞,美不胜收。深冬时分,积雪盖地,晶玉铺山。满世界琼枝玉树,银妆素裹。白岩静立,流泉潺缓,好一派北国风光。顺奇特山势形成几大特色景观,让人留连观赏。

——天池湖光。天池湖座落于海拔六百四十米华蓥山中的天池镇。距广安市区二十余公里,距华蓥市六公里。是典型的高山溶岩型积水湖泊。湖面水域达三千八百多亩,绕湖一周约二十七公里。与新疆天山天池、吉林长白山天池并称为中国三大天池中最大天池。湖中以形似变月而名的月亮岛,面积三百余亩。系一九一八年四川保路会长蒲殿俊募捐辟成的天池公园。历四年余修成,亭廊堤池、配以名贵花木,成为闻名遐迩的避暑山庄。国画大师黄宾虹曾几度来此作画,书法家赵熙有“文苑鲁诸生,天池传侠笔”的题联;蒲殿俊《辟治广安天池议》道:“岛上树林葱茂,冬日观赏积雪,胜过西湖优美,可与瑶池争辉”。天池湖水来自四周八十六平方公里山域,水量流沛,水质清洌。常年衡均水深五十余米。湖面辽阔如镜,波光粼粼,清风徐徐,鸟影点点。四周高山环绕,湖景天光,水天一色。每至春和景明,踏春游湖,笑声阵阵,歌声袅袅。四周青山拥着白云相映衬,岛上绿树裹满烟霞作烘托,格外赏心悦目。暮秋时分,残阳照湖,夕晖映波,天高云淡,山气清爽。乘舟履波,有如短笛撩魂。将开发建成的游人广场、民俗文化馆、三线军工纪念馆、艺术家公社、水上运动中心、沙滩泳场等游乐场所,更增景区光辉。天池必将成为华蓥山中名副其实的一颗耀眼明珠。

——华蓥山石林华蓥山石林位于华蓥山主峰高登山下,海拔一千五百多米,占地两千余亩;数亿年地壳运动之地质遗存的溶岩石林,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展布在苍松翠竹之间,呈现出典雅秀丽的风貌。与路南石林和猛海湾石林相媲美,并独具特色,被历来观得誉为颇富人工诗意,的高山盆景式石林。由于山高天低,云裹雾绕,远离尘嚣,便有高山净土,云中梦乡之称。出广安市区经天池、瓦店约二十五公里,便可进入石林观赏到独具风姿的奇妙景象。“石猴观天,天犬吠月,犀牛斗月,灵像拱土,石竹笋,石骆驼,石玉屏”等栩栩如生,不一而足。更有“玉女亭对,秀才吟诗,夫妻情话”,“取经归来”等景观象征人世情态,引人浮想联翩。华蓥山石林四季阳光充沛,风和日丽,空气清新。但自古以来,冬季赏雪称为胜景。可见依山起伏的竹海雪光闪耀;雪原中挺立的石林披上素装,有如将士出征,骏马凌空。间或几声鸟鸣,凭添几分空寂与神秘。而当今世人更爱夏日登临,远避酷暑,领受宜人凉爽,有羽化而登仙之快感。石林东部与龙须沟景区相联接,它以奇险韵风光吸引着游人。

——安氏族墓。安氏族墓又称安丙墓。系南宋少师、枢密院知事安丙的家族墓冢。位于华蓥市东南的然山上。一九九六年二月国家文物局批准经抢救性清理,共发掘古墓两座及地面遗址千余平方米,文物六百余件。族墓规模宏大,建筑宽广,内饰人物雕刻精美,被专家评为“十三世纪文物之精华”。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九六中国十大重大发现”,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氏族墓的发现更加丰富了南宋文物内容,与安氏宅院——褒先寺相映生辉。褒先寺与安丙族墓相距十公里,位于华蓥市西北永兴镇,系安丙故宅;占地三千四百五十平方米。四座殿宇加配殿厢房,形成庞大建筑群落:原宅毁于明末兵火,现甲檐歇山式木结构系清乾隆年间依旧制重建。殿宇宽广,桥栏廊亭,点缀照应;石壁通道,雕龙刻凤;池水堤道,配以名花异树,四周古榕竹木掩映,不愧为旅游胜景。以安氏宅院与族墓为核心的遗物遗迹显示了丰富的南宋文化遗存,结合华蓥山下宋元以来的寨城遗址,可以让人观景吊古,激励情志。安氏族墓座落的然山系据安丙诗文集《然集》而得名。系有华蓥山城市后花园之称的晶然山风景区。它以华蓥山红色文化为主题,再现华蓥山武装革命的历史事实,突出华蓥山地下武装斗争的精神。建立的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将座落在青山环抱之中,依托巍巍晶然山,面对川东大地。来观者可在红岩精神的感召下,在红梅的芬芳中,领略到当年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华蓥山武装起义的英雄们的伟大与崇高。

——佛地宝鼎。因“山形似鼎,故俗呼宝鼎”。位于华蓥市溪口镇东南,系华蓥山第二高峰,海拔一千五百九拾八米。距邓小平家乡广安市二十五公里。由于地势险要,奇峰兀立,风光秀丽。有“佛光”、“日出”、“云海”、“圣灯·等四绝和“银山积雪”、“宝鼎选云”、“三花同树”、“九子灵泉”、“渠江落照”、  “石镜斜阳”,“华俨古洞”、“玉壁浮光’,等八大景称奇于世。绝顶登临俯瞰山河,常常胸襟开阔。“唐至德二载……四民襄金建寺于山巅,曰:瑞峰禅院,宋寺仍其旧,像设因之”。历代以来,天下名僧驻寺设坛讲经,无数信众在此立寺安佛,天下佛众敬慕有加。现查明有遗址三十五处,大多规模宏大。因其带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空灵博大的佛教思想与旷远高古的华蓥山奇丽风光相融共生,佛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素有“西朝眉,东朝宝鼎”,的赞誉。安丙《晶然集》称:“华蓥之美,胜于峨眉”春秋之时,自发登山礼佛观光者无数。民曰:“礼高山神佛,享人间大福”。华蓥山庙会已成为闻名远近的文化节日。宝鼎西北的仙鹤洞,距广安市区二十六公里处,洞长二十余公里,形成于二千万年前。洞中有“出水荚蓉”、“栖鹤听泉”、“诲底朝天”、“仙鹤大厅”、“洗手池”、“擎天柱”、“雅乐廊”、“夕阳红’’等数十个零点栩栩如生,令观赏者迷不知返。洞中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观光避暑的好地方。吞云梦八九,跟前日升东;华蓥山雄奇俊秀。历代名豪大儒登临观光,多有赞赏:陆游、安丙、王德完、释昌言等均有题咏流传。……郭沫若“天下第一雄山”的誉称传遍四方。在西部大开发号角中,随一代伟人邓小平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华蓥山正以其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令天下人想往。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到英雄名山的无穷魅力。

 

(二)

 

“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经游华蓥山时,以诗人的独特视觉,对华蓥山春天美好景的描述嵯峨层叠的苍翠群山中,血红的旭日撩开春帷幔带着馨香的晨雾冉冉升起喜雨雨后遥山,积水升腾着紫色烟雾。这是一派多么充满生机、富有诗情的世界。

据历史资料显示,这是陆游应友人之邀,前去夔州任职,骑驴翻过华蓥山留下的诗句。诗人对华蓥山特色景致的描写,很具有代表性,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千年过去,而今又是暮春时节,华蓥青天四月天。丽日和风,草长蓥飞。万顷林带闪耀着层层新绿,巍巍山峰披洒着莽莽苍翠,满山红蕊绿萼;满眼紫光宝气。漫步山间田野,无限情思汇涌心间;顺着历史的步伐;撩开时光的幕幔,我们看到一代代优秀华蓥山儿女奋力进取,用生命和青春书写着壮美的篇竟。

因此,华蓥山不仅,景色迷人,更为重要的,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华蓥山武装起义的纪念地。

华蓥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华蓥山被誉称为重庆的后花园,是通达华东、华北和中原广大地区的北大门。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艰苦卓绝斗争的战场,白色恐怖十分严峻。仁人志士们为着光明与让会的进步、在这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尤其是以周恩来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中共川东临委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华蓥山武装起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大批华蓥山优秀儿女;以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和勇敢,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机智的战斗以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胆识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留下一部红色华蓥的光辉篇章。

无数华蓥山儿女以鲜血和生命祭祀了国的诞生,如果说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儿女不屈不挠英勇牺牲的精神;那么华蓥山山岭河谷间奋斗的大批地下党员、游击队战士体现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何况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大部分牺牲者都是华蓥山的战斗者。正是这战斗精神与牺牲精神,构成了中国革命史上与井冈山、延安和长征并称的四大精神。因此,华蓥山精神是华蓥儿女用生命书写的光辉诗篇,是红岩精神的生要组成部分。

当年地下活动的岁月里,留下多少感人的故事。

那是一九四一年的四月,国民党反动派从纸张供应方面卡制《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印刷,企图让党在国统区唯一的宣传喉舌一报一刊自行消失。为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 这年四月初周恩来派苏芸、王治、谢世荣三位来华蓥山中。秘密地煮麻造纸,一大批高质量的印刷纸张,在华蓥山地下党的护卫下经渠江,走嘉陵江,直运到重庆红岩村外虎头岩下的《新华日报》印刷厂,保证了报刊的顺印刷和发行。丁家坪,华蓥市阳和镇北一个三面险峰壁立的山岗;一个不出名不起眼仅数千平方米的地方,却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了特别的份量。随历史秘密的不断被公开,无数参观者纷纷前来观光寻思。

在禄市的老街上和校园里,留有当年从重庆转移来的地下党重要干部的活动足迹。

“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的刘隆华。毛泽东、朱德从延安过来的游击指挥员曾林、南方局周恩来派来的雷雨田、温静涛、谈剑啸,都曾在这里借着青纱帐,披着夜色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九四八年四月地下党中共重庆市委遭到破坏,刘国定、冉益智相继叛变。以雷天元、赫崇斌为首的大批特务扑上华蓥山抓捕地下党员。英勇顽强的地下革命者以其大智大勇与敌人展开巧妙的斗争,用勇敢和智慧谱写下神奇英勇的光辉诗篇。

也是一九四八年的四月,国民党反动派聚兵阳和,大肆抓捕地下学员。在阳和的山林中、老街上、小学校园内留存着当年地下党、游击队员们被囚禁、被铐打,他们四处转战宿营、建立根据地,靠着地下交通传递着信息,足迹遍及华蓥山的山水之间

还是一九四八年的四月间,在天池的古旧街道和山路上,穿行着游击队员匆忙的脚步,刘隆华、戴国惠等同志为躲避反动派的追捕乘船脱险的情景犹如昨日。

仰天窝山坳中,游击队游击队战士们与敌人殊死战斗的枪声仍振荡在耳鼓。

缺粮的年月,是百姓们暗自送粮使游击队吃饭不愁度过难关。

敌人大清剿的夜晚,是群众冒死送信,使战士们得以安全转移。月黑风高,游击战士们轻轻的脚步声,令我们屏息宁神。随时可能出现的特务、敌军随时都有牺牲、被捕。

让我们为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华蓥英雄们挥洒热泪铭记他们的名字吧:他们是丁鹏武、左国政、夏惠禄、马正衡、唐建余、邓惠中……,还有在蓥山沙场争战中牺牲的张殿元、左叟、唐建余、杨奚勤、杨玉枢、王璞……等英烈,愿他们在山中的青松红梅中永生,愿他们的高贵魂灵和崇高的精神与华蓥山一起永放光芒!

此山此水记录着多少催人泪下的故事。阳光播洒在山野田畴。这让我们感到今天平和安祥生活趣味的宝贵。

而今漫步街巷,仿佛看见英雄戴镣行进,观望风云,犹可听见满山的阵阵呐喊。土衣布裤,长铳短枪英勇不屈,渴望光明、追求幸福的游击战士们的高大身影,永远矗立在一代代华蓥儿女的心中。

难以想象,在中国妇女大多数仍为走出家庭,争取自由而奋争的时候,华蓥山下的妇女却毅然决然,接受党的召唤,勇敢参战。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向绍玉等一大批华蓥儿女,以令敌人胆颤心寒的英武雄姿,展示在历史的舞台上。

“双枪老太婆”的形象带着华蓥山特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精神,深深地印在了世界人民的心中。英国皇家学院的学者翘指称赞:“此乃东方佐罗,神奇女英雄”。这不能不是华蓥山永远的骄傲。随着五十年代末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艺术作品的发行传播,江姐、许云峰、双枪老太婆等艺术形象家喻户晓,日益深入人心。丰厚的革命历史形成了深厚的红色文化,成为“红岩”精神的重要内容。

华蓥山因之而成为蜚声中外的名山。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历史文化风物的保护与开发,华蓥山红色文化也成了人们缅怀革命英烈,回顾革命历史的生动教材。

华蓥山的开发被写人广安市委、市政府旅游文化发展策略中。

随着电视连续剧《双枪老太婆》对这段历史的挖掘,华蓥山红色文化历史与优美的神奇的自然风光更将吸引世人的目光。

漫步在春天的山间,青松红梅照亮我们的目光。

它们准确在象征了华蓥山儿女挣破黑暗,与敌斗争的英雄气概,满园的红梅含苞待放,深厚而浑然的冷香,引动我们遥远的激情和思绪。青松,傲霜凌雪的青松,挺拔道劲,坚毅刚直。恰如其分地象征了华蓥山英雄儿女不屈的英姿。

红梅、娇艳的红梅,一种普通的乔科植物,因花红艳,因香深厚而被人倾心爱慕。然而于此,它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华蓥山革命的特定历史相契合,与华蓥山革命历史上女英雄的姿容与品格相谐应。她娇美明艳,理喻着华蓥山出色的女革命家们的战斗英姿。她浩瀚长青的生命力象征着华蓥山儿女们生生不息的生存意志和追坟美好、渴望文明的精神品质。

是否真是自然造化,天意冥然,华蓥山这青松红梅就如此真实地比喻着坚毅刚强的雄性气概和英姿蓬勃的女性情怀?

徜徉在成片的松林花海中,不由你不感慨万千,情思幽远,意气风发。

怀着对华蓥山沉重历史的顷怀与敬仰,怀着对惊世骇俗英雄们壮举的崇敬与祭奠走进华蓥山的青青四月,感受这份历史的情怀,该是一份多么难得的红色之旅。

我们闭目凝神,以十分凝重的心情回到那难忘的过去。

仅存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诉说着不甚遥远的昨天的悲壮与英勇。那枪管的冷烟仿佛并未散尽,敌人的反抗与挣扎,被枪声定格在瞬间,那带血的尖刀,铁血未冷,刀尖前慢慢倒下我们的烈士,那不屈的目光,在告诉着无数华蓥乃至天下来者——“胜得来之得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轻忘掉。在游击队活动山谷前,激烈战斗场面使我们感受到当年的凄风冷雨。

无边的阳光涌过来放眼山外,山川广阔,令我们更加热爱这洒满热血的山山水水。

而今,街巷依旧,青山未老,绿树长青。那一景一物,足可以感天动地,令鬼哭神泣。

华蓥山的每寸土地都无不浸染着烈士的鲜血,这里的每缕山风无不传送着颂扬烈士的歌谣。

华蓥四月,山清水秀,万物葱茏,美景无限。我们留连山中,感动历史,振奋斗志,有一种意识十分坚定而明确;继承先辈遗志,建设美好未来。

让华蓥山这块红色的土地永远在我们心头闪耀吧。

 

(三)

 

这里田园平旷,山川秀美,拥有一个祥和兴旺的名字一阳和这是一座古老的街场镇,它东西横亘在田畴之间,诉说着沧桑陈旧的历史,而四周挺拔的楼房又在讲述着今日的繁荣昌盛。

它距华蓥市中心八公里,不仅拥有奇异独特的自然风光,更是一片浸透先烈鲜血,富有神奇革命历史的热土。

沐浴在淡淡的春色里,迎着徐徐吹来的花香,这壮美山川的过去激荡着人的心怀,不由得使人心意沉沉。

翻开中国革命史,由“红岩”革命英烈谱写的壮丽诗篇曾在这里有着深切的回响。

这里有川东北地区较早的地下党组织。

早在大革命初期一九二三年秋,就读于成都高等师范附中的廖玉壁在其老师、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王右木的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CY)。毕业回到家乡,与陈徒南一起组织川北民军,借担任河东资马十二场身份,组织武装力量。

1925年他考取南京东南大学,运动后即转为中共党员。后因参加地下革命活动而遭受到国民党的追捕迫逼,再度回到家乡岳池中河,与岳池特支取得联系,以阳和镇为中心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一九二七年秋,中共岳池特支在阳和建立了党支部。一批进步的教师学生以阳和小学为中心,发动群众抗丁抗粮,打击反动军阀,动摇地方统治,给全国的斗争形势以有力的配合和支持。

一九三二年,中共阳和支部遭到破坏。后南充中心县委清理地下党组织。活动才得以恢复,成立岳池特支河东区委,同时成立阳和支部和阳和碗厂党小组

直到一九四八年全中国解放前夕,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与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丁鹏、左国政等烈士在这里被捕从这里押往重庆渣滓洞,成为了红岩英烈。

小小的街场上,仿佛仍然奔忙烈士们的身影,空气中仿佛仍然回荡着烈士们激越的喊。

街的西端是名叫龙泉寺的阳和小学

挺立的古榕和银杏,幽静的庭院,葱茏的花木,都在娓娓述说着当年的一切。透过时间的烟云,昨天的英勇悲壮,雄浑激越,都历历在目。令人在俯仰之间,凝思之际,不胜感慨和怀念。

走出街巷,披沐着和煦的阳光,在山岗在田野,循着历史的脚步深入,便会领略到这华蓥山游击武装战斗集中的营地战区,当年激烈丰口豪壮。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二日(农历七月十八日)“西南民主联军——华蓥山游击纵队所属第七支队在岳池伏龙举行起义,誓言大会后,司令部研究,为扩大影响,决定将队伍拉上华蓥山开辟华蓥山游击战争的牢固根据地根据司令员张蜀俊、政委杨奚勤、参谋长徐庶声研究决定,将队伍拉上华蓥山与山中袁念之领导的队伍汇合后,集中整训。

当天下午,四百余名游击战士经枧子沟穿行到阳和东面的阳和碗厂山岗上宿营。

这里山峦高耸,松林浓密,前有俯瞰百里的观望屏帐“狐狸坡”,侧有隐蔽较深可练兵整训的“跑马梁”,后有可退利藏的山谷“四人轿”,南有可守难攻的“九龙寺”。是集自然景观与战斗要冲于一体的好地方。

位于半山中的阳和“老碗厂”,五十几位工人中竟有十一位地下党员,是华蓥山党组织精心布置的根据地骨干力量。

部队安排就绪后,进行了国内形势,战斗任务,革命纪律的动员和教育。敌军得知游击队已上华蓥山阳和碗厂,岳池县长肖毅安、广安县剿匪司令李朝钺亲自率重兵进行围剿。鉴于形势紧迫,司令部决定:队伍下山绕大圈子,壮大声势牵制敌兵,迎接兄弟部队上华蓥山。

游击队派出蔡旭东、徐荣恒等十多名精干队员,分头侦察双河和阳和方向的敌情。

去阳和方向侦察的蔡旭东刚下山,就发现了个鬼头鬼脑的人,近上前来,那人拔腿便跑,蔡旭东朝天两枪,吓得那人钻进了岩洞,抓住后审问得知他是阳和乡公所派出探听情报的,名叫人称“杀猪匠”江青云。江青云交代说:岳池县长肖毅安,已带了一百多警察来阻击游击队,现已在阳和乡碉楼商议各乡保队护与警察中队的行动。

同时,双河方向的侦察员也回来报告:广安警察局督察李朝钺,带两个警察中队二百多人已向阳和方向开来先头部队已出双河。

情况紧急,司令部决定派突击队攻打肖毅安的队伍,以甩掉敌人后按原计划行动。

于是,突击队下山扑向敌人住地阳和乡公所猛烈开火。

敌人虽有反击,都被游击队的火力封锁在碉楼中。

战斗持续半个多小时,山上的游击队员已全部向中和方向转移,突击队才停止射击,追赶主力部队。

李朝钺的部队在阳和与肖毅安的部队汇合后,向山上游击队阵地发起猛攻,敌人结集在阳和双石垭和双碉楼一带。

敌人猛击数小时后,登上游击队营地,见山中空无一人,只得垂头丧气地撤走。

撤离阳和的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十二次周旋战,未能与游击队主力汇合,又决定将队伍拉上华蓥山。

一九四八年九月三日晚,游击队抢渡渠江,又一次深入到阳和东边高顶山、老龙洞一带与袁念之取得联系再一次以阳和碗厂为营地,进行修整,历时一月余。

他们在山林里搭棚住宿。

十月天气,山中初雪,北风呼啸,游击队员都穿着单衣,把茅草扎在身上御寒。

敌人层层封锁,搞不到粮食,吃穿困难,挖野菜,找“冷饭子”(一种野生植物)充饥。

白天隐藏在山洞、树林,晚上围坐在火堆旁。仰望缀满星星的夜空,嚼着火烧苞谷子,喝着用瓦罐煮的菜汤讨论革命大计。此间,他们既要与强大的敌人展开周旋,又冒险救出了被谢三荣绑架的游击队领导人袁念之等。直到国民党罗广文的部队抵达阳和围剿清乡,游击队才向天池、邻水及宝鼎一带转移。

而今这里山岗耸立,松涛声声。游击队营地后的高高山岗被艺术化地处理在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中,便是华为唱的:华蓥山上莽苍苍,万年的青松满山岗……青松林里红旗扬。

而今松涛阵阵仿佛唱着当年的战歌,河水悠悠,依然回荡着游击战士的吼声。

顺着镇东北的山路行两三公里,便到达镇东北角丁家坪。

这里三面巨峰环绕,泉瀑飞溅,地势险要,是周恩来派遣地下党员苏芸、谢世荣、王帮藻三同志为打破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纸张的封锁,创办保证《新华日报》纸张供应的中兴纸厂遗址。就是从这里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经渠江运出大量的纸张,保证了《新华日报》的发行,党的声音的传播。

而今此处岩崖高耸,池塘墙垣依旧。

慢步留连,望脚下风舒云卷,辉煌的过去犹如昨天。

在阳和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哺育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左叟、张殿元、王康、丁鹏、左国政、唐建余等一大批英雄志士,他们有的学识渊博,放弃富裕的家庭生活,面对艰巨的革命环境勇敢机智,浩然正气;有的被囚于渣滓洞,受尽刑罚,仍威武不屈英勇就义。

他们虽死犹生的革命精神永远鼓舞着一代代后来者奋勇前进。

阳和下街的戏院内,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成为阳和人民心中最美丽的风光和最自豪的标志。

在镇的西南面还有宋代城堡遗址龙山寨,它拔地而起,犹似亭殿立于平畴之中,朝晖夕映,奕奕生辉。镇西北有“鸽笼山”,形似鸽笼。

春日秋分,似有无数仙鸽飞落田畴,给辽阔田园增添几分深邃淡远的情调。

东面是华蓥山最高峰的高顶山,它是仅次于宝鼎被称为海宝山的佛教圣地之一。

峰顶修于明清的铁瓦殿遗址依稀尚存。高登古刹,佛境山门临风崎立,门上“人临此境两耳不闻车马喧,脚登此梯只身犹入广寒宫”的联句斑驳可辨。

春暖云淡,登临送怀,观苍云漫卷,大地纵横,有羽化而登仙的快感,也会生出“觉宇宙之无穷,感悟生之须臾”的清愁。

观望美景,凭吊先烈,这永远是阳和之行的主题,它永远是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

江山留胜迹,代有才人出阳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光荣的革命历史阳和人民珍惜所拥有的深厚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继承先辈遗志和光荣革命传统,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正加大开发力度

明天,它将更加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