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天明的头像

李天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30
分享

家住国道边

 站在城市的最高处,放眼望去,北部新区、北干道纵放在视野的远方,宽阔的大街很有气势,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美丽异常。

现在,北部新区、北干道拆迁安置已近尾声,就剩原国道边那座孤零零的古旧小院了,一切都显示着大功告成的迹象。

熟悉的人道知道,北干道是由原国道外迁后改造而成的,拆迁安置工作还比较顺利。但就是在原国道边的这座古旧小院,户主不明,对它的拆迁工作没法展开。多次调查,村社都说不清楚户主是谁。就是这户主不明,困扰着整个北部新区建设。准确地说,要展开下一步的建设工作,就不得不费心尽力地去处置这古旧小院。

再次调查村社,年轻人都不知道这座小院谁住过。最后,从一位年过90、回村居住的老干部那里得到了一些消息。

他介绍说,这个小院已经历来很久了。早些年,这里曾住着很大一家人,后来都陆续搬走了。

记得十年前,一位柱着拐杖的老人来到门前,指着小院向一道来的记者模样的人介绍过一些情况。那人离开的时候,还专门交谈了一会儿,说他祖辈都在这里住了好多年好多年,很有些往事的。临走时,要了这里的电话号码,也还留有一个电话号码,只是事过这么多年,电话号码到在,不知还能不能打得通;老者侃侃而谈。

与老者的一番交流,真还为找到了一点线索,为解决这个至关重要的古旧小院的拆迁问题找到了突破口而高兴不已。

从老者那里要到电话号码,就想尽早联系上有关这座古旧小院主人的一些线索。

电话号码显示是一个北京的座机号。拨过去,没人接。多次拨打,终于有人接电话。是一个女声,漂亮的北京话,问我是谁。于是赶紧语无伦次地介绍说是什么什么事。说完她回答,等告诉老爷子后再答复,并要了我的手机号,说是会及时联系和回答的。

一个晚上,我的手机响起,是北京来的电话。那声音很有一些沧桑的感觉。说,那条老国道根据城市建设需要改成北干道,把原国道外迁成为城市的西环线这是很好的,家乡变了,很好,感谢家乡人民的建设和努力。但是,那个古旧小院最好是不要拆掉。电话那端讲了很多不拆的理由,情绪激动,不少的话都没有怎么听清楚。

事关大局,得赶紧将这位老者的电话意见进行报告。

犯难的是,这个古旧小院拆除遇到了重大难题。要是拆不了,那这个城市又该怎么个建设呢?

这一下子心中还真有些迁怒于这位老者了,这破房子还不能拆,是不是真有些观念落后了呢?

拆迁的事就这样胶着下来,只好放慢拆迁工作力度。

不久,我们收到一封来自北京一位署名甘雪松的人写的信函。

信上大致说这古旧小院是好几代人居住的处所,是他们的家,他们家就在国道边。由于这国道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连接华东、华北的重要通道,在抗日战争时候,他家这里就曾是西南抗日物品北运的转运站,这里也是中共早期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它也还是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出兵东北、华北的咽喉要道,是国民党和地下党争夺的重要关隘。在这个古旧的小院里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军民鱼水般交往的感人故事。

信上说的历史,我们邻水本地人大致都知道一些。

这210国道本身就是联通川陕渝的交通命脉,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它的丰富生动的故事对拆迁有用吗?

我们将该怎样对待历史的过去和辉煌的现在呢?

大至一个月过去了,突然一天,我们被通知参与接待工作,是要接待一位叫甘雪松的副军级的领导人物,随同到来的还有省、市军区和党政领导。

接待会面,吃完饭后,接待车辆全部开到了那座古旧小院内,大家围成一圈,只见甘雪松老人童颜鹤发、鹤氅紫衣、说话有金石声。他身边站着一位鹤发飘飘的女士。

只见那女士指着正屋旁边的小屋,说道,就是在这里,1948年冬天,华蓥山游击队的战士被敌人追杀,就是在这个柴堆里面,我把他掩盖起来,让我的小女儿坐在柴堆上。结果,国民党清乡部队四处没找到游击队战士,把小女儿拉出去狠狠地打了一顿,腿脚都打得皮开肉绽,女儿的惨哭声激走了清乡的士兵,游击队员才都过了一劫。接着,她又指着后院,说,解放时候,由重庆赶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镇江支队先遣部队解放邻水就是驻扎在这里的,邻水人民知道了这是解放军的部队,知道每个战士身上所带的米量很有限,四周的群众都纷纷拿出自己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慰劳解放军。可是解放军辛连长说,部队有纪律,不能随便接受群众的东西。群众只好把鸡蛋煮好,一早站在门外,等部队出去开展工作时,就往每个战士口袋里送,那是怎样的鱼水深情呀。

为纪念邻水的解放,在解放初期,邻水青年凡是参军入伍的都要到这里来做一个告别仪式,年轻的士兵们举起拳头,面对红旗宣誓,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特别饱满。

所以,邻水籍入伍参军当兵的个个在外都成为好儿男。

那些年,这里就是邻水当兵的和来邻水驻防士兵的大本营。知道吗?我就是县委政府信任、子弟兵们十分依念的军嫂、军妈甚至是军婆了。

改革开放后,我老头子恢复了职务,我们离开邻水都30多年了,人在北京,但每时每刻都想念着邻水,想念着这个和自己生命相依的古旧小院,想念着过去这些澄光明亮的日日夜夜呀。

请大家想办法把这个院落保留下来吧,作为邻水人的一种珍贵记忆传下去。

大家听着这些含泪带泣的诉说,我们的心情被深深地震撼着。

大家都静穆着,象是在思考,又是象在追问。

还是县领导明智,一边扶着老将军及其家属离开,一边说,今天讲的这些都很珍贵,我们立即研究一下。

说实在的,我既为邻水昨天的生动历史感动,又为邻水明天建设的辉煌所引导--我处于有些很无助的状况下。

晚上,那位老者所讲的事历历在目,感人至深。我真正思考起这两难中的解决办法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必须在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和北干道开辟中给领导提出合理的建议。

这时,我想到了城市的文化建设,想到一个城市要留下和延续下去的精神灵魂。顷刻,我感到,我们这代充当城市建设者角色的人,要留给子孙后代的不仅应当是这些个砖块水泥,还必须留下精神和意志,留下这个城市与生俱来的精神印痕,留下那些永远屹立的丰碑;那个晚上我失眠了。

第二天我去到县领导办公室,慎重地建议,将北干道北延线尾端向西调摆10度,斜线穿过北部新区,让这座历史的小院成为北部新区的又一道文化风景线,留给后世人们瞻仰怀念。

翻开规划图才发现这是一条很好的轴线,更加突出了城市的中心轴线,风水饱满,满含吉祥。

没过几天,就召开城市规委会,会上,我们提出了这个建议,并介绍了一位对革命、对邻水有着重要贡献、一位具有拥军光荣传统的老将军之家就曾经住在这国道边,住在这个小院里。我们应当让这座城市记住他们,让后人为他们感到光荣和骄傲,让这个历史的小院成为一座拥军爱民的历史丰碑。

最高兴的是,县委政府的领导肯定了这个意见,并且完善了相关的配套设施的修订意见,会议把这个意见确定了下来。

晚上,我再次和甘雪松老将军通电话,报告了他们原在国道边的家已经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将会在这里观看到具有着深厚的拥军历史文化的小院,并希望整理他们家的拥军历史,保留给邻水后代一份难得的光荣。

这几天我为完成了这样一件事情感到十分的轻松。

这件事告诉我们,国道穿城而过的历史,留下的许多拥军文化资源,是历史的邻水留下的一笔宝贵文化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建设者珍惜和保护。

国道边这位老军人的家,那个历史的古旧小院----俨然成为了一座包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丰碑!她,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