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承林的头像

黄承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7
分享

静悟

静悟

(散文)


更深夜静,家人静睡。窗外静月寒袭,室内台灯静照。幽静书房,静默而读,内心泛起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激荡之情,思绪于夜静更阑中悄然涌动,颇有几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境,这次第怎一个“静”字了得?

这便让我自然揣摩起“静”字来了。这一揣摩还真是颇有所获、颇有所悟。据汉语字典的诠释,我理解“静”大体有五种基本字意:一是与“动”相对,停止的意思,譬如静止、静态、静物、平静、风平浪静等;二是没有声音,比如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穆、静谧、静默、静观、静听、静悄悄等;三是安详闲雅,譬如静心、静气、恬静等;四是古用同“净”,表示清洁,比如前面提到的“静月”意同“净月”;五是一个姓氏。尽管“静”姓,现在较为罕见,但以静为名的倒是颇为多。似乎百家姓中各个姓氏都有以静为名的,且多为女性名。譬如赵静、钱静、孙静、李静、周静、吴静、郑静、王静、张静、柴静等等。我觉得,这个看似重复率较高的简单名字里,实则蕴含着天下众多父母,对自己宝贝女儿、挚爱千金的一种美好祝愿和期望呀!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文静高雅、娟好静秀、仪静体闲。

由此可见,“静”首先蕴含动与静的内在逻辑关联与辩证统一。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看,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特征和根本属性泛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则是指相对某一参照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变化或者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动与静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正是《孙子兵法》对军队攻防中动与静辩证的最形象、最通俗比喻与概括。开国领袖毛泽东则以诗人的浪漫情怀,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向我们揭示出静止(坐地)与运动的宇宙空间辩证关系。

正因为“静”具有相对于“动”的特殊性、暂时性,所以更显弥足珍贵,这便有了“百动不如一静”之说。古往今来,世事多变,人间沧桑,当人们生活于动荡年代,混迹于动乱时期,置身于骚动人群时,难以“买静求安”,则都神往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能够偷闲躲静,让自己身心沉静下来,恭默守静,以求得六根清净、神闲气静。当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更加感觉到瞬息万变,处处皆为“动感地带”。欲动中取静、闹中取静,则需要更大的修为。

因此,“静”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无声的力量、一种无言的睿智。心静如水,方能平静做人,平静处事。人只有在内心宁静的状态下,才能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才能舒展地释放内心的情愫与潜质,才能真正触摸和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歌德认为“才能是在寂静中造就”的,他并且从修养的角度说过“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静的阐释,更是成为国人修生养性的至理名言。亮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可见,真正的宁静是放逐贪念物欲,气定神闲,避开攀比追逐后的怡然自得。道教之师祖老子则认为“静为躁君”,主张“守静笃”,安闲静处、超然脱俗。静之境界、静之品格、静之力量,无语言表,无需渲染,于无声处,直击心灵。

带有“静”字的成语颇多,我最喜欢的是“静水深流”。我有一本散文集的书名便是《静水深流》。从成语寓意看,静水,象征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深流,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我认为,静水深流的深意则是比喻做人做事的一种动静自如的态度与意境。静观默察中洞察一切,暗流涌动中突破桎梏与束缚,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欲望所捆绑,动静有常中,寻求生活之和谐,生命之激情、生存之快乐。如此之静,谁能堪比?

“静”富有诗意般的灵动和文化气息。静夜读诗,会惊异地发现,不仅仅有用于诗名的《静夜思》,更是从《诗经》开始,静字便悄然入诗。《诗经》曰:“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好一个“静女”,撩动心扉,令人彷徨犹豫。此后,“静”嫣然成为诸多名人赋诗中用来渲染某种独特意境的一个关键字。

且看,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崔颢“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白居易“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刘长卿“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朱景玄“静得尘埃外,茶芳小华山”;陆龟蒙“静烟临碧树,残雪背晴楼”;项斯“静中无伴侣,今亦独随缘”;王安石“静看苍苔纹,莫上人衣来”;司马光“清波见白鸥,静林闻啄木”;朱熹“借此云窗眠,静夜心独苦”;陆游“何时枕白石,静听辘轳声”……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同一个“静”字,竟然穿越时空、跨越朝代,荡及于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风格、不同境遇的诗人们灵感中,巧妙地镶嵌于不同意境的诗行里,颇有“沉默如金”之感,彰显出丰富多彩、内涵丰硕的静之巨大感召力。好一个“静”字,岂能让人静得下来?怎不让人静静思之?

突然想起小儿初识“静”字时,曾问我:为啥“静”字是“青”字旁边加一个“争”字呀?说实话,此前我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当时略作片刻静思,忽然灵机一动,回答说: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人青年是要只争朝夕,不断争取进步,不断挣钱养家,老了才能安静无悔的生活;二是人老了,要与世无争,不争强好胜,才能受到年青人的尊重,才能保持年青的心态,这样方可静享晚年生活。印象中,儿子静默无语地看着我,似懂非懂,将信将疑。现在看来,那时即兴回答,依旧颇有几分道理,几分静悟哦!

静影沉璧,夜阑人静。我于幽静书房里,静静地写下这篇安静的文字。没有任何人打扰,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我心脏的跳动声。此刻,我感觉自己在这声色犬马、热闹喧嚣的尘世间,守住了几分难得的宁静,守住了几分美好的情趣,更守住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