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山,秦岭南坡一座普通的山脉,却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世人誉为商洛的小延安。期间的往事,无不令人心生敬畏。
撞干大
撞干大是陕南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据说在当地,生了孩子的人家,其父母期盼孩子的健康成长,要给孩子撞干大,而撞的方式是在孩子满月的当天清早,由父母抱着孩子在门前的大路口硬撞,撞到谁是谁,撞到啥是啥,有撞到人的,有撞猫狗的,若是撞不到人也撞不到猫狗,就由父亲指定,或者是石碾石磨,或者就是一棵树。这种撞干亲的习俗虽有点谎谬,但它却蕴含着长辈望子成龙的美好心愿。
羊年金秋,我趁国庆放假回西安与父母团聚。一天中午,帮父亲整理书架时,突然发现了一本由雷达著的散文集《采风录》,那是先生2001年春赠送给父亲的。细读书中文字,一篇《撞干大》打动了我。原来,先生1962年春季在丹凤采风期间,耳闻在留仙坪的庵底村,有个老游击队员叫贺正源,是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麾下的一名侦查员,当年为开展革命活动,他收集了许多红色歌谣。得知消息后,先生冒着料峭的春寒,踏着刚下过雨雪的泥泞,从县城龙驹寨来到孙家山脚下的庵底村贺正源家。
庵底位于丹凤县的北山,距县城30多里,是孙家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别看它山大沟深,却是早期中国革命的红色游击区,李先念率领的红25军曾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出于对老区的敬畏,先生早上从县城出发,一路跋山涉水,到贺正源家已是吃下午饭的时候,由于走的是山路,草深林密,加之又出了许多汗,等到贺家的时候,先生的衣服几乎湿透了,寒风一吹出奇的冷,而老贺家的疙瘩火却十分温暖。这种温暖也蔓延到先生的文章中,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当时尽管是初春时节,山野一片萧索,但在先生的笔下,留仙坪的庵底、孙家山等,却显得十分壮美,可见先生一路上并非因山高路陡林密而心灰意冷,而是对初春的乡野充满了喜悦与爱慕之情。
先生在贺家吃过晚饭后,就早早地歇息了,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这是他几年来睡得最香最甜的一觉。雨后的庵底村静谧而迷人,瓦蓝瓦蓝的天空,飘浮着一朵朵云絮,太阳刚刚露出山垭,房后坡上的松树林里,一股股山岚在枭枭升起。先生简单地一番洗嗽后,来到室外观赏这如梦似幻的美景,那种令人陶醉的景致让他激动不已。
突然,老贺急匆匆地来到跟前,说找了几个地方才找到他。先生问有啥事这么着急,老贺笑着说,你跟我回家,到家里就知道了。
先生看老贺不像生气的样子,心想一定是有好事。果然他俩一进院子,门前的红椿树上,就有一只喜鹊在欢迎他。走进屋,只见小饭桌上已经摆好了酒和菜,老贺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穿戴一新地坐在桌前。这时,老贺把他拉到上席的位置落坐后,一家人才坐下来。老贺给先生和他面前的酒杯斟满酒,开口说:雷同志,你是省上来的大干部,又有文化,是我们的贵人,我为革命出生入死十几年,就这一个宝贝儿子,今天,我把儿子认给你,让儿子健康成长,希望将来能有出息,不知雷同志愿不愿意?
先生被老贺的一席话弄得措手不及,以前只知道陕南商洛有认干亲的风俗,没想到会发生在眼前。想到老贺是一个老游击队员,对他充满了期待,对儿子充满了希冀,就满口应答了下来,说:愿意!愿意!老贺这时便端起了酒和先生一饮而尽,一顿饭吃下来,那自酿的包谷酒竟让先生分不清东南西北。
先生和老贺成了亲家后,在庵底住了四天,期间,老贺陪着先生沿着当年红军战斗过的足迹,边走边看,边看边谈,谈他是怎么被少队长介绍入党,谈他是怎么与少队长一起,扮演着卖火纸的货郎客,在白色恐怖的商州城里,与黑狗子周旋,最终找到了红军大部队,谈他送走了少队长和红军后,盘踞在龙驹寨的国民党特务是如何迫害,将他致残…..。老贺所谈的这些,让先生对庵底、孙家山一带红25军以及后来当地武装的活动情况有更深了解,对老贺及老区人民的大无畏精神,深感膜拜与敬佩。
短短的四天庵底之行,可谓是收获多多,先生不但感受到了老区人民的淳朴与憨厚、机智与勇敢,完成了红色歌谣的收集,而且还得到一个干儿子。
撞干大的故事,折射出陕南老区人民的淳朴厚爱与乡野风情。
少队长回来了
公元1984年金秋时节的一天晚上,在丹凤宾馆的客房里,一位老将军正在兴致勃勃地与人畅谈。突然,服务员敲门进来说,外边有个女人要见少队长。人们还在纳闷,将军却说让她进来吧。此时,一位中等个儿约30来岁的女子走了进来,她先用目光扫了一眼室内后,径直走到老将军面前,一声少伯伯还没喊出,就扑进老将军怀里放声痛哭,让老将军一时一时不知所措。原来,她,就是老游击队员贺正源的女儿贺引娥,当村里人打电话告诉她少队长回来了时,便从嘉峪关风尘仆仆赶了回来。
老将军得知她是贺正源的女儿时,一边安慰一边说,孩子,我回来晚了,我对不起你爸,对不起孙家山的父老乡亲,将军哽咽得说不下去。
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在经历了庾家河激战和蔡川整编后,于当月28日北返洛南,进驻景村镇。29日,鄂豫陕省委在景村镇车塬村组建并宣布成立了中共商洛特委,任命宋兴国为书记。同时,组建了以“红枪会”成员为骨干的抗捐第一军,红枪会首领刘实通、岳新明被分别任命为抗捐军司令和副司令,并抽调红二十五军手枪团30多人的小分队,作为骨干补充抗捐军,少年宣传队队长程启文任小分队队长。这个刚满20岁的红军队长,就是后来被当地百姓称之为传奇式的“少”队长。抗捐军很快就发展到300多人,在中共商洛特委的领导下,活动于景村镇车塬、党湾及周围地区,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抗捐运动。
1935年1月5日凌晨,国民党地方政府调集陕军及洛南、商县民团数百人,趁红二十五军主力南下之机,忽然包围了抗捐军。激战中,抗捐军司令刘实通腿部中弹,后被民团杀害;特委书记宋兴国也壮烈牺牲。中共商洛特委遭到严重破坏,抗捐军被敌人打散。被誉为少队长的程启文带领红军小分队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杀开一条血路,撤退到了蔡川孙家山一带休整,宣传发动群众创建苏维埃政权。在此,有许多进步青年积极参加红军活动,贺正源、周显常、孙继维等先后被少队长介绍入党,为当时党的地下武装输送了新鲜血液。
红军在孙家山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受苦受难的穷苦百姓翻身得解放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百姓,一致认为红军才真正是老百姓的队伍。尤其是家住五谷崖的刘大爷,更是对红军感激不尽,对少队长佩服至极,这位60多岁的老汉,大半生了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那年过完春节不久,老人添了一个孙女,他自己一生没有女儿,儿子生了女儿,犹如天上掉下了个星星。
一天上午,刘大爷早早来到少队长的住所,欲将自己的孙女认给少队长,好让孙女健康成长。可他见到了少队长后却怎么也开不开口,少队长一再问他有啥事?刘大爷哼哼哈哈就是不好意思说出来。少队长反复安慰他,有啥事需要红军帮忙,就大胆说出来,咱们是一家人。这时,刘大爷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想认少队长为自己孙女的干大。
刘大爷的想法让少队长感到为难,自己虽然在6年前就参加红军,但仅仅还是个20岁的小伙子,怎么能给人当干大呢?还有,红军是一支革命的队伍,从不相信这些,但又不能伤了老百姓的心。于是,就耐心地给刘大爷解释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这事需要请示上级领导。打发走了刘大爷,少队长经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后,便以红军的名义接受刘大爷的好心邀请,就在他刚要和几个红军战士去刘家祝贺干女儿满月时,在五谷崖上的哨兵突然发现,有一股敌人正在从沟底向红军偷袭而来,消息传来,少队长一声令下,准备战斗!随即便隐蔽在密林中。当敌人还在洋洋得意要活捉少队长时,却从路边的丛林里射出了密集的枪炮弹,不到一顿饭时间,来犯的几十名敌人全部被消灭。而正在为孙女过满月的刘大爷一家,听到了枪炮声后,还在隐隐为红军焦急担心时,门外却传来了“刘大爷,我们的少队长给红军的干女儿贺满月来了!”这时,只见少队长和几个红军战士正向他家走来。
在刘家,少队长将一块银元交到刘大爷手里,算是给干女儿满月的贺礼,而刘大爷说啥也不肯收,他说能将孙女认给红军是孙女的福分。少队长说,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老百姓是红军的亲人,能有幸与孙家山的老百姓结亲,既是你家的喜事,也是红军的喜事,一块银元虽少,但却是红军的一点心意。就这样,一个普通百姓的农家女儿,却成了少队长和红军战士共同的闺女。
刘大爷的孙女在红军战士的祝福声中一天天长大。不久,由于战斗的需要,少队长和他的队伍为开辟新的战场而离开了孙家山,这一走就是半个多世纪。
老将军再次回到孙家山是半个世纪后。
那年8月中秋,年逾70的老将军,当年的少队长,怀着对故地的无限思念,萌发了能在有生之年重返孙家山看看的想法。丹凤县党史办得知消息后,立即向老将军发出了故地重游的邀请,受邀后的老将军从芙蓉国长沙千里迢迢来到了孙家山,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来看看当年的战友,寻找当年的亲人,以兑现他当年“我一定还会回来的”诺言。
在孙家山,县党史办的同志陪着老将军沿着当年的足迹行走。一进入孙家山,老将军快乐得像个孩子,一边行走一边交谈,这里的一切,在他的眼里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当提起他所发展的那些党员如贺同志、孙同志还有周同志时,得知贺同志(正源)已经病逝,他们的干女儿也在部队离开不久,就因病夭折后,心情变得十分沉重,他这次故地重游,多么希望能与当年的战友重逢,能看到他们的女儿,可他还是回来晚了,这不能不令老将军难过、惋惜。
老将军这次的孙家山之行,虽然没有见到老战友贺正源,亦没有见到干女儿,却了却了另一桩心思,那就是被冤屈的几个党员身份,得到了证明,同时还见到了他的另一个女儿贺引娥。
那天,在庵底村告别了健在的老同志后,老将军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如履平地,显不出老态,英雄不减当年。当老人爬上孙家山顶峰,豪情万丈地喊着:孙家山-----,我回来了----!,那纯正的湖南腔在山峰中久久回荡。
从孙家山回来的当天晚上,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少伯伯,我爸走时一直念说着你,他是死不瞑目呀……可这不能怪你。伯伯,你总算回来了,你没有忘记我们,没有忘记孙家山,我明天就去我爸坟上,我要告诉他,少伯伯回来了......!
目睹着贺引娥愈走愈远的身影,老将军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机智勇敢游击队员。
往事如烟。在加快第二个百年进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们,他们的名字如巍峨壮美的孙家山将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