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丹影的头像

丹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27
分享

南坡走笔

南坡,位于秦岭之南的商洛。

踏着贾平凹作词的歌曲《秦岭最美是商洛》行板,怀着一颗素净的心,走进秦岭深处的南坡,感受康养胜地的商洛之美。

龙驹老街

一条用石板铺就的老街横亘于丹江之滨,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古稀老人,尽管岁月的长河在无情地冲洗,却洗不掉那些残留在人们脑海中的依稀记忆。

那是一个沿河而建的山城古镇,人称龙驹寨,也有叫老街的。听上辈人说,丹江步入老街后不叫丹江,而叫州河,老街沿州河而卧,两旁是清一色的青砖瓦房加木板门面,这些门面自古就是开着各种店铺,家家户户以此为业。

老街窄而长。由西向东约十华里,西称西关,东称东板、水泉,中间有大小石桥相隔,店铺便一家挨着一家,生意总是红火。老街东边的水泉,生长着一种特香的香苜蓿。传说水泉的水是从龙潭里流出来的,在离村子不远处有一赛花池,是龙王女儿专门洗澡的地方,正是这一缘故,在这里生长的香苜蓿便以此得名,成了老街人引以自豪的土特产品。

老街鼎盛时期,居住在西关的是船帮,居住在东板的是盐帮和马帮。盐帮将老街的香苜蓿担往湖北的郧西一带出手,换回水烟和食盐。马帮走旱路过商山翻越秦岭,把老街的香苜蓿、中草药驮往长安,换回丝绸和搪瓷。而船帮最为庞大,他们沿丹江而下,把老街的龙眼葡萄,社里黄柿子、核桃、板栗和桐油、龙须草等,运往老河口、南阳、武汉一带,换回布匹、火纸、香表和颜料,使老街成为当时秦鄂豫的商品集散地,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意大利的传教士安西曼远涉重洋,在老街的石板街上建起了葡萄酒坊和天主教堂,晨曦中,那洪亮的钟声就会在老街上空敲响。每每这时,老街上的一扇扇木板门,随着吱吱呀呀的声响,便露出一条条缝,各家的男人和女人便沿护城河堤去州河边担水洗衣,而后便是一阵阵的说笑声和捶衣声,唤醒了沉睡在大山深处的旭日。

州河面宽而水缓。却像一天然屏障护佑着老街,使这条街蒙上了层神秘的面纱。南来北往的人只能涉水或渡船,沿护堤台阶而上来到巷口,进入老街,此时木板门大开,一字儿沿街摆好,各种小商品如发卡、扣子、丝线、染料,还有落花生、板栗、苜蓿香料等山货商品琳琅满目。店主或是童颜鹤发的老者,或是雍容华贵的妇人,他们都用不屑的眼光打量着摊前的人流,其中不乏观望着。他们大老远从乡下赶来,只不过是一睹老街的风采,给自己的眼睛过过生日而已。往往,人还没进入老街,弥漫在巷子里的喧嚣与苜蓿的芳香,令乡下人对老街无限向往。

老街的鼎盛,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土匪的入侵,长期的战乱,才使这个山城古镇日渐衰败,成为昔日黄花。

我常常驻足其间,想寻找昔日的一丝一缕,体味古镇昔日的风韵,但除了残留的青砖瓦房和木板门以外,大部分人家已拆掉了旧房盖起了楼房,置身于石板街上,已感受不到那种古朴与典雅,而传入耳鼓、映入我眼帘的却是现代文明,那些镶嵌在街心的美容美发厅、咖啡屋、酒吧歌舞厅的都市霓虹,装扮着日新月异的百姓生活,使这个山城充满了浪漫和魅力。此时,我的情感我的思想已被融入了新的生活新的憧憬,昔日的老街只能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

凤凰古镇

笔者这里所说的凤凰古镇,并非沈从文老先生笔下的凤凰镇,她是位于陕南商洛柞水的一个山区小镇。

多年前一个夏日的上午,我们一行赴安康旬阳出差,从镇安返回途中,听说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在凤镇,拍摄《我把母亲送上法庭》电视剧,著名电影演员江珊在剧中出演母亲。于是,我们一行出于对电影演员的好奇,便把车停在路边,想一睹江珊的芳容。沿着曲曲折折的村道来到老街拍摄现场,却发现剧组在一铁匠铺里拍摄内景,几位群众演员出出进进,其他人只能站在外边不能进入室内,根本看不到主要演员的身影,这样没有什么看头,我们几个就在老街上转悠,没想到走着走着,却被这里独特的古民居建筑所吸引,便有了这次领略凤凰镇古民居建筑风格的机会。

这是一条长不到600米宽丈余的老街,街两边整齐的建有60多座民居房屋,房屋大小不等,其建筑风格却大体相似,青一色的装板木门被土漆漆得油光发亮,门墩为石雕花卉。房屋为三进三开,前为商铺后为住宅,三个院子是逐层升高,有步步高升之意。院落的格局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将水排出室外,这种民居形式称之为“四水归堂”,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房屋采用石块砌房基,墙体用青砖砌成,房屋呈现人字型结构,每间房屋用木板镶铺,敷泥上瓦后再在两页瓦的中缝铺一层沟瓦,为的是在暴雨期间不使雨水横溢倒流屋内,屋檐前均用滴水瓦。这种建筑风格有点像丹凤老街房屋的风格,但所不同的是这里屋脊中央和两旁均用莲花或梅花装饰,两边有兽脊和龙头。据说这种江南民居风格,系当年从安徽湖南来此经商落户的商人所带来的,这些从外省迁徒而来的商户,逐渐与当地的民俗民风相融合。同时也保留着自己一些风情和习惯。在这些民居中,有十来户较大规模的民居,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古钱庄。钱庄建在镇子中间,厅宽院深,门楼高大,极目细看无论是飞檐、兽脊、还是防火墙,精细玲珑而不乏轩昂气势。在古钱庄里,听主人介绍说,这是清代商洛地区唯一的钱庄,为三进院落层层升高,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形式,细看那排水漏一律古钱币造型,钱庄山墙巍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经动乱时期破坏,但仍能看出古钱庄当年的辉煌与兴盛。遗憾的是,院中那块大清道光年间的禁堵碑成了残碑,虽如此仍能反衬出凤凰古镇昔日的辉煌。

从古钱庄出来站在镇子中间,古镇像块磁性很强的磁铁,吸引住了时间和历史,要不是身边飞驰而过的摩托车和染着棕红色秀发的漂亮女子,我还以为是站在历史的纵深隧道里。此时,从古钱庄对门的铺子里飘来了油炸麻花的奇香,让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原来,我们不知不觉地转了几个小时,早已过了午饭时间。

为更多地了解凤凰古镇的历史,加之麻花香的诱惑,我们坐在麻花铺子里边吃边听主人讲解,当我刚提到凤凰镇过去的话题,麻花铺的老掌柜——一位年过花甲的清爽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从他眉宇间的笑意和兴奋的眼神里,可以读出老人对昔日凤凰古镇的幸福回忆。

凤凰古镇以镇南的凤凰山而得名。

传说早些时间,在镇南的那个山沟里,有只漂亮的山鸡,常常在一早一晚的日出与日落时辰,来到三河交界处饮水,刚开始还害怕遇见人,后来慢慢地长大了,且越长越漂亮,也就不再害怕遇见人了,人们皆为她的漂亮所震惊,便都不去伤害她。这样,没过多年,那只山鸡变成了凤凰,早上飞出晚上飞回,从此,这小小的山村日益变得辉煌起来,许多外地客商都选择了这个风水宝地,纷纷前来或定居或做生意,一时间这个山区小镇成了客商云集的“小上海”,铁匠铺、剃头铺、火纸坊、中药铺、眼镜行、银匠铺林立,且铺铺生意兴隆。于是镇南那座山便成了凤凰山,山下的镇便成了凤凰镇。这样的辉煌一直持续到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之后,这只深山凤凰便日渐衰败。说到这里,老人在短暂的停顿后又满怀希望地说:这下好了,政府要把柞水溶洞和这里的古民居老街一起,当作特色旅游来开发,凤凰古镇的再次辉煌已为期不远了。相信你们下次再来的时候,将会重新领略凤凰古镇的辉煌与繁荣。

凤凰古镇,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神奇的传说!这不,正如麻花铺子老板所憧憬的那样,短短数年间,柞水这个秦岭南山里的小县,因山川壮美风景秀丽而成了西安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凤凰古镇也因独特的古民居与淳朴的民风民俗,成为旅游打卡圣地而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

月儿湾

月儿湾是秦岭南坡九十九道名湾者之一.

被称之为母亲河的丹江,从父亲山秦岭一路逶迤来到月儿滩后,先呈顺时针旋转180度后,再蜿蜒向东流去。弯弯的流水,裸露的沙滩,远远望去,就像面镶着金边的圆镜,这便是月儿湾。

其实,这儿先前并不叫月儿湾。

传说在很早的时候,这儿四山环绕,河水沿着山根作圆周运动,居住在环水中间山丘上的人们,常常受着水害,生活不便,到了周朝时期,有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叫周揽王。周揽王凿山引水,从此,这儿便不再受水之苦,河水到这儿后顺着凿开的山凹悠悠东去,这便给月儿滩留下了千古流唱的佳水仙境月儿湾。

月儿湾山清水秀景美,繁衍着这里世代生息的人们。而今,这里已成为旅游度假之地。沿着徐霞客的足迹,从古龙驹寨的花庙前乘筏漂流,江峡两岸险山异景尽可饱览。只是,来到了月儿湾后,江面宽阔,水流平缓,一派江南风光。沿山脊修建的揽王庙虽时间不长,但前来度假观光的游客,在领略了漂流所带来的刺激后,拾级而上,在饱揽一番月儿湾的奇山异景后,凭吊以下周揽王的塑像,那枭枭的香火,弥漫在揽王庙的上空,给月儿湾渡上了层神秘的色彩.

初春,乳白色的雾罩在水面上,沿江边的沙滩上有两行前行的脚印,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便可发现一顶顶小花伞,宛如一朵朵盛开的喇叭花在点缀着江边,这,便是春的气息。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一湾少妇便在这江边搓洗衣物,那一搓一洗间,便露出了大红褂子下白白嫩嫩的肤色。若要是遇上个机灵鬼,她便会抓起一把沙子,沿着那裤腰撒下,或者发现新娘子的床单上有一滴血污,便会被大伙你争她抢,争着一睹新娘子那血染的风采,这时的月儿湾,便会充满一湾的笑声。

而最让人陶醉的时候便是有月亮的夏夜,当夕阳收走她那最后一抹余辉的时候,弯镰似的月光,早已挂在了湾中间的疙瘩岭上,给这时的月儿湾涂上了一层银辉,夜风顺着河湾徐徐吹来,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此时,躺在河湾的沙滩上,看着苍穹里的银河,数着天上的星星,便会给人许多遐想。也只有在这时,女娃们便会如约来这里洗澡。偶尔从湾那边山坡上飞来一只流萤,那银色的光在河面上跌上滚下,让人感到非常的美好……。

松海

要不是我亲眼所见,很难相信松海之说。

那是几年前春季的一天午后,与文友相邀,登上矗立于丹江之滨的商山森林公园,呈现在眼前的是郁郁葱葱的松林,于是,“松海”一词便脱口而出。

对于商山,我并不陌生,它是古商国的一道屏障,山高且俊秀,因山巅凹凸成一个大大的“商”字而得其名。每每下雪时节,其它地方的冰雪早已融化,而镶嵌在“商”字间的雪却要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此时的“商”字尤为明显,“商山雪霁”列为商洛八大景观之一,曾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赋诗作画,四皓先生就是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逃至商山,过起了隐居生活。此后,李白、杜牧、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等,先后在此留下了佳作诗句,或题颂四皓先生或赞美商山丹水,为商山增色不少。

我本是来商山访古的,不经意被另一景致所吸引,那便是商山森林公园的松海。在此之前,我见过各种各样的松树,它们或挺拔或俊秀,却没有商山顶上的松树这么葳蕤,这么蓊郁,这么有震撼力。拾级登上瞭望塔,展现在眼前的是松的黛绿色海洋。从塔顶往下俯视,尽收眼底的松林,宛如悬挂着的墨绿色地毯;从山底将视线拉向远处,沟沟岔岔的松林连成了绿色海洋,随风而起的是此起彼伏的绿波在滚动,那涛声如天籁,似海潮,时不时地撞击着我的心扉,震撼着我的心灵。

随着那一个个滚动的绿浪,再次将视线往远处平移,蓦然发现松林是那样的辽阔,漫无目际。那一山连着一山,一浪连着一浪的松海,看不到山梁和山洼,唯有天宇下游动着的朵朵云絮。此时,云的白,天的蓝和松海的黛绿,层次分明,赏心悦目。置身于这样的大背景下,人的身心被融于商山的松海之中,忘却了世俗间的不快与烦恼,狭隘的心胸瞬间变得宽广起来,与之相伴而生的情愫与恩泽,便是对大自然的馈赠与敬畏。

正遐想之际,有雄鹰轰鸣着从头顶掠过,徐徐落在商山脚下的停机坪上。原来,它是完成飞播任务后暮归的播种机,可以想象,当它盘旋在这绿色的松海上空时,又该是多么地欣慰与自豪啊!

不知不觉中,从松里林传来了“叮当叮当”的牛铃声,悬在商山上空的夕阳渐渐向山那边隐去,刚才还是黛绿色的松海,此时在夕阳的照射下油光发亮,随之便暗了下去。此时,随幕归的牛群一块下山,临别商山时蓦然回首,暗下去的松林又恢复成绿色。那是松树的绿色,亦是生命的绿色。

竹林

能够用竹林相称的地方不多,而秦岭南麓的丹凤山城就有这样的称谓。丹江宛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嘶鸣着向东南狂奔而去,只是到了古路河这地方,受银花河水的轻轻一牵,丹江立马温顺起来,在宽阔的江面上撒起了欢子,将其挟裹的泥沙抖落在江南的岸边,沿坡根堆积成一个富饶的镇子,她便是被誉为秦岭明珠的竹林关。

有关竹林关名称的由来,传说在魏晋时期,有个叫嵇康的思想家,为“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因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的生活方式,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而颇招忌恨。先与山涛、刘伶等在竹林里饮酒唱歌、吟诗对句,悠哉游哉好不快活,后过起了长期的隐居生活。在云台山隐居期间,他上山采药,云游四方。一次云游返回河南路过竹龙关时,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河水猛涨,房屋倒塌,人与牲畜死伤无数。在等待洪水退去期间,他倡导人们广种竹子固土固堤以免水患。由于竹子易活且繁殖快,很快成为当地一大特产,郁郁葱葱的竹子为当地凭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传说归传说,竹林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已成为具有秦风楚韵的陕南名镇,说它是秦岭山中的小江南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谁能料到2010年盛夏时节,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再次袭击了竹林关,当涛涛湍流席卷而来的时候,如竹子般挺拔的竹林关人毫不退缩,激流勇进,在废墟上重新规划建设,短短数年时间,一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生态示范园建成,以现代桃花源命名的桃花谷,开始吸引着世人的眼球。每到初春时节,当秦岭刚从冬眠中睁开惺忪眼目,春姑娘的足迹便开始在竹林关的山山昴昴、沟沟岔岔徜徉,一时间山青了、水秀了、风柔了、坡绿了。灿若凝霞的桃花,在葳蕤的竹林衬托下,把竹林关渲染得五彩缤纷。

纵观竹林关的历史变迁,悉心观赏路旁、涧畔那一丛丛葳蕤的竹子,忽然让人明白,它不仅是对竹林关的装扮与佑护,还蕴藏着华夏儿女挺拔伟岸的风骨!

梯田

随《秦岭有峰——商洛作家再出发》剧组,赴马炉村拍摄自然景观空镜,感受不一般的山水人文,金秋的马炉乡野,再一次令人震撼。

驱车沿丹江南行,一路山环水绕,突然一个急转弯,车子钻进了大山的肚子里,在流岭脚下山路十八弯,绕着绕着,人仿佛被云驮着般地恍惚,等嘎地一声刹住了车,马炉村到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副水彩画卷: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一弯弯石坎梯田错落有致,让人一下子从梦里回到了现实中。

等完完全全清醒从车上下来,惊奇、震撼一股脑扑面而来,几乎与共和国同岁的石坎梯田,在经历了60多年风雨飘摇后的今天,依然是那样坚如磐石。由此,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同样能令人惊奇和震撼的已故村党支部书记刘西有。

说到刘西有,笔者不得不多费点笔墨。

1949年10月,红太阳的光辉照亮了秦岭腹地丹江南岸一个叫马炉的穷山沟。如牛似马的穷苦百姓一个个跳出了苦海,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在这些穷苦百姓中,有个小名叫刘庆的后生,他从区上开会回来,顾不上歇息,就把村里的7个光棍汉召集在自己家里,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由穷变富”号召,成立起了全县第一个变工队。人组织起来了,却没有一把像样的工具,眼看着春耕大忙时节的一天天逼近,他干着急却无能为力,没钱购买镢头啊。

正在他辗转难眠之际,从百十里外的赵川传来了好消息,在那里的铁矿上可以背矿石换生铁。于是,他和自己的哥哥刘西山一道,冒着严寒连夜赶到了铁矿上,苦挣苦熬了十余天时间,换回了87斤生铁,担回了家乡马莲台。有了生铁却无钱请铁匠打铁,他又采用换工的办法,把用工换回来的铁打成了十二把虎牙镢头,从此走上了向荒山要粮要钱的艰苦创业之路。他被大伙推选为创业的领头雁后,便有了自己的大名刘西有。那些展现在眼前如画般的石坎梯田,便是他50年代初期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杰作。

追溯着这个曾经给地主当放牛娃、而后又成了一名全国劳模、党的三届党代会代表,从1950年的变工队开始,到1981年的改革开放初期,30多年间,这个一心想着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着干部群众在乱石滩上修梯田,在荒山秃岭上植树造林,在猩猴崖上凿石修渠,在三岔河口兴修水库,在坡前硷畔栽种山茱萸,不但首次解决了当地群众吃粮、烧柴、花钱困难,让昔日的穷山沟旧貌换新颜,继而成为西北农业战线40面红旗单位之一,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嘉奖。著名诗人魏钢焰、人民日报著名女记者金凤、陕西日报副总编辑李迢、陕西省委党校原校长周述武、陕西电视台资深记者赵怡等,先后著文报道了他的愚公移山精神和冰清玉洁般优秀品质。正当他胸怀壮志要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带领群众奔小康之际,积劳成疾的他,于1981年的槐花飘香时节,像一头牛倒在了犁沟旁……

四十年后的今天,尽管他的尸骨早已变成了另一座山,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今的马炉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当地的干部群众依托山清、水秀、林茂、果丰以及民风淳朴的自然优势,不但把马炉打造成了全省的党员干部培训教学基地,而且成为乡村民俗旅游观光的绝佳胜地。

怀着虔敬去马炉,仅有观赏是不够的,还应该在精神层面上有所感悟有所启迪。于是,笔者每次回马炉,都要来到他亲手磊的石硷、亲手栽种的山茱萸树前,或感受那一道道沧桑的石硷,或体悟春季那蓊蓊郁郁的鹅黄色山茱萸的花香,或观赏秋季坡前涧畔那一树树红玛瑙似的果实,就一次次地感动不已。只可惜长眠于高山下的他哪里知道,就在他的尸骨变成了另一座山的时候,马炉的山山水水,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今天,他的名字一次次地被提起,昭示着人们,其所作所为不仅仅代表了自己,而是代表了一个群体,一个奋战在秦岭南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群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里的梯田都将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更是一种财富、一种接力、一种传承。

葡萄酒

一城红酒,万世情缘;丹凤朝阳,映红九天......这首由张也唱红的《丹凤朝阳》,每每响彻在丹江两岸的时候,葡萄酒的芬芳便扑鼻而来。

传说百年前暮秋时节的一天早上,悠扬的教堂钟声刚刚响起,住在南阳的意大利传教士安西曼先生欲出外散步,却见有个衣衫褴褛,面色苍白的小伙睡在地上。先生摇了摇肩膀,小伙极不情愿地挣开眼睛,发现有位洋人蹴在面前。洋人扶起他走进教堂里,让他吃了东西后才问他是那里人?来南阳干啥?小伙将自己的身世说给了洋人。原来,小伙是从山西洪洞逃慌来到了这里,好心的安西曼(译音)便收留了他,从此,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安愉生活,他就是丹凤葡萄酒的创始人华国文先生。

华国文被安西曼收留后,一边帮忙料理教堂事务,一边跟着他学教传教,慢慢时间长了以后,安西曼觉得他是个不错的徒弟,就将传教之事委托于华国文,自己只身返回意大利。临走时,将自己最心爱的宝贝照相机、土电影放映机、葡萄酒酿造工艺,送给华国文作为留念。有了这三件宝贝,华国文从此不再安心教堂事务,他辗转于南阳西安之间,白天照相晚上放土电影维持生计,没多久西安闹起了动乱,他无心再呆下去,于仲秋时节步行回南阳教堂,途经丹凤龙驹寨时,被村前村后的龙眼葡萄所吸引,便想起了师傅安西曼送给他的葡萄酒酿造工艺,当即改变主意,在龙驹寨的丹江边上建起了酿造作坊,开始酿造红葡萄酒。

是年九月九日的丹凤龙驹寨,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稻谷飘香,一派丰收景象,由华国文试酿的葡萄酒问世了。这种以丹凤龙眼葡萄为原料,采用意大利酿造技艺酿造的红葡萄酒,色正酒醇味香,一上市就行销了几个省市,南阳、武汉等几个大教堂都选用了龙驹寨的葡萄酒,在那时就传送着“路过龙驹寨,喝酒不用菜”的民谣,这便是对丹凤寨葡萄酒的最早赞誉。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改革开放的巨轮奋勇前行,伴随着新的历史机遇,丹凤葡萄酒这一知名品牌,愈来愈成为点缀城乡新生活的理想选择。

丹凤葡萄酒,是一首诗,更是一首歌,当又一个九月来临,醉了商山,也醉了丹水,醉了三秦,也醉了华夏……。南坡,v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