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古以来,就是注重孝道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五千年,当属孝道。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所谓“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百教孝为始”,可见孝道的地位和价值。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更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则。
滞留缅甸仰光的远征兵陈华,1920年出生湖北武汉。抗战爆发后,他在南京就读入伍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在淞沪会战,担任弹药粮食补给工作。内战爆发,陈华将妻子黄惠和一儿一女送往四川内江妻子的娘家,那时,妻子正有身孕。他告诉妻子,等时局安稳之后,他们全家再聚。
陈华从昆明逃亡缅甸,在难民营里关押了三年时间,最初,他和妻子曾有书信来往,妻子在来信中鼓励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家团圆的希望日渐成为泡影。最后,陈华告诉妻子,不要再等他了,为了活下来希望她改嫁。他唯一的要求念及夫妻情分,亲生子女都保留陈姓。
陈华被难民营释放之后,辗转前往仰光定居,并娶妻生子,两个女儿分别叫陈忆南和陈忆惠。南指云南,惠取自妻子的名字。
星移斗转,四十多年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一位缅甸的克钦族女人突然来到陈华的家里,变给他一封信。
陈华打开信,开头这样写着:父亲大人,离别四十多年,未能与父亲联系,还请父亲大人原谅。刚满古稀之年的陈华,不禁失声痛哭。
儿子陈传志从不放弃寻找父亲,只是音信渺茫。一天,陈传志前往云南瑞丽做生意,碰到了一位缅甸的珠宝商,就将此信交给了她,托付她去寻找父亲。这位缅甸商人多方打听,终于在仰光的云南青年会们听到了陈华的消息。
收到来信的第二天,陈华立即给儿子发去电报,同时回复长信一封。陈华写道:父亲没有尽到家庭的责任,问心有愧。
陈传志回信说:我虽然没有欢乐的童年,但从小自食其力,不怨天尤人。由于家庭出身是伪军官,初中以后就不能升学,不然也可以考取大学就读。陈传志小时候,因为父亲的身份问题。他们全家遭受了很多苦难,他自己也认为父亲是个反动派。是个“坏人”。然而,家乡的中学老师以及亲人邻居告诉陈传志,他的父亲少年时期会读书,他被国民党抓去当兵,打过鬼子,个人私德没有瑕疵错误。
两个月后,陈华从仰光回到云南昆明,就在他走出机场时,他发现有众多的志愿者拉着横幅,手抱鲜花。在那一瞬间,他突然找到了英雄凯旋归来的自豪。陈华的儿子陈传志在现场迎接父亲,他终于明白,自己的父亲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他是这个国家的英雄,而自己误会了父亲一辈子。
陈华终于见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两个儿子陈传志、陈传毅,陈华当年离家时,小儿子陈传毅还在娘肚子里。让陈华激动的事情出现了,当他走出机场时,正在为儿子是否愿意和他相认而纠结时,他看到两个儿子一个箭步冲上前来,同时喊了一句:爸爸。这是他们两兄弟人生以来第一次喊爸爸。
陈华的妻子已嫁他人,并且育有三个孩子,只是前妻不愿意见他。
2011年3月,深圳龙越基金会负责人孙春龙再次前往缅甸探望陈华,老人家告诉他想要回家,希望能去四川内江看望他的原配妻子。孙春龙随口答应,马上给他购买机票。
陈华说不是这个,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说不明白,到底要干什么。
孙春龙知道陈华需要什么,告诉老人家放心,他会安排。陈华又问,你真的会吗?
个中缘由是什么呢?二十多年前,陈华回老家探亲,前妻拒绝了他前往会见的请求。陈华觉得,妻子不愿意见面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改嫁,在妻子的内心里,他一直是“国民党反动派”。
孙春龙策划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在四川内江,他们组织了二十多位志愿者,彩旗飘扬,敲锣打鼓,当地政府也派人参加莅临与会。这场欢迎仪式安排在陈华原配妻子的楼下。这对曾经挚爱的夫妻,终于在这样的氛围下,相聚在一起。
目睹父母双亲短暂团圆,陈传志致信给深圳市龙越基金会负责人孙春龙,他写道:
春龙先生,感谢您的爱心善举,让我父母相聚。他们没有夫妻缘分,但我们三兄妹,只有唯一的父母。父亲在,天就在;母亲在,家就在。“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人这一生谁都不亏欠,只亏欠父母双亲。春龙先生,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