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德峰的头像

德峰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6/27
分享

将军本色是书生——齐学启与孙立人的袍泽情

他是学霸,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美国诺维奇大学并获理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孙立人、张治中、梁实秋、顾毓琇、吴文藻与他是同窗;

他是学者,曾执教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

他是常胜将军,先后参加了“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抗战并荣立战功;他作为新38师副师长,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并取得仁安羌大捷;

他爱兵如子,为救伤兵不幸被俘,在狱中大义凛然绝不屈服,惨遭汉奸杀害,他的名字,与中国远征军紧紧联系在一起,被称为“现代文天祥”;

他归葬于岳麓山,但在缅甸仰光、云南腾冲、南岳衡山、在台北,在家乡杨林桥,人们为他建衣冠冢、立纪念碑、设忠烈祠、办纪念馆,以各种方式纪念他、祭奠他。

在缅甸,很多华人的家里,挂着他的画像,和史迪威、昂山素季等人的头像并排。齐学启在狱中宁死不屈的事迹,也被包括很多缅甸人传颂。

他与孙立人将军情同手足惺惺相惜,曾九载同窗、十年共事,他的逝世,是孙将军一生的遗憾;

他,就是齐学启将军。

湖南宁乡市花明楼镇杨林桥村,则是齐学启将军的故乡。

在杨林桥村,当地建起了齐学启将军纪念馆。在纪念馆东南方,齐学启将军铜像巍然矗立,只见将军神色安详,手搭风衣,迈开大步从容走来,仿佛一位谦和的教授,正从远方归来。

感怀齐学启和孙立人的袍泽情。榆关子先生所作一首五言古诗《将军行》:

依稀清华园,翩翩两少年。

俊秀出潇湘,英杰自淮南。

亲密逾手足,情谊比金兰。

习军共赴美,志在保河山。

满江红慷慨,正气歌浩然。

丹青谱忠烈,功勋照尘寰。

嗟叹同出征,不得共凯旋。

忠骸葬岳麓,从此隔黄泉。

功名虽成就,谁与诉衷言。

厚谊终难忘,纵使时境迁。

耄耋问孤坟,万里遥挂牵。

桃园情义重,世人动容颜。

愿有英灵在,天国永叙欢。

自古英雄出少年

杨林桥,是靳江支流石板塘水上一座普通的石桥。桥虽小,但是当地村人外出宁乡、长沙、湘潭、花明楼、韶山等地的必经之处。地因桥名,此地便得名“杨林桥”,曾设有杨林桥乡,如今这里是花明楼镇杨林桥村。

杨林桥自古盛产稻米、牲猪。清光绪年间,杨林桥生产的油纸伞质量上乘、美观实用,制作工艺全部手工加工。这里也是全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的最早发源地。

在杨林桥茅棚咀,住着一户齐姓人家,数百年来世居于此,“田山环绕八九里,聚族于斯以读以耕,咸守先人之旧,邻之人号齐村焉。”1900年农历8月28日深夜,一名男婴在齐家呱呱坠地了,初为人父的父亲齐璜喜上眉梢,因为这是他的长子。

齐璜曾留学日本,回国后重视教育,创办学校,培养了数百名师范生。对于自己的子女,他更是悉心栽培。

齐学启的母亲周氏出身大户人家,外祖父周家琳是大屯营周氏,曾任清广西候补知县署忻城县知县、广东总统府元帅府谘议署理湖南桂阳县知事。周母饱读诗书,经常给儿女讲述历代英雄人物故事,齐学启自小就对岳飞抗金、文天祥拒降等了然于胸。

齐学启兄妹五人皆学有所成:齐家、齐新、齐光均毕业于湖南大学;齐觉毕业于杭州艺术专校;其中长妹齐家精国学,兼工诗词;二妹齐新受兄长影响,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主持创办战时湖南第二保育院,收容、保护、培养了从日寇铁蹄下抢救出来的300多名难童。由于齐新的杰出贡献,1981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专门纪念巾帼英雄的邮册,齐新榜上有名。她与父亲齐璜、兄长齐学启,被人们称为“齐氏三杰”。

1912年,齐学启12岁的时候,因父亲齐璜在长沙担任宁乡驻省中学监督,于是全家迁往长沙白马巷聚福园2号,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进入长沙长郡中学就读。1914年,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科,他离开长沙赴北京求学,他的人生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1914年到1923年,齐学启在清华大学度过了9年的求学时光。在这里,齐学启遇到了孙立人。他们两人都出生于1900年,都在1914年就读于清华,并且是同班同学。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他们积极参与爱国运动,成为学生义勇队中的激进分子。他们都热爱体育运动,经常一起参加篮球比赛。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两人友情日厚,并成为莫逆之交。齐学启还特别喜欢文学,1920年,他与梁实秋、顾毓琇、翟桓、张忠绂、李迪俊、吴文藻等人一起,发起组织了清华最早的文学社团,编译出版过《短篇小说作法》等作品。

1923年毕业时,全班79位同学坐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由上海到西雅图,然后分别坐火车到美国各大学插班,学习各种科目。孙立人就读于西点军校,齐学启则与同学于德仁、张治中入读诺维奇大学土木工程二年级。虽然就读于不同的学校,但孙立人与齐学启还是经常碰面聚会。

一个假日,两位好友相约到一个小镇上去玩,正漫步街头之际,巧遇一个喝醉的水手在纠缠一位少女,少女向两人呼救,孙、齐二人当即上前劝阻。那水手仗着自己身强力壮,根本不把两个看似瘦弱的华裔青年放在眼里,一边骂着一边就要上前行凶。哪知两个军校生在学校里练就了拳击格斗的本事,只一人上前就打倒了水手,给少女解围。那水手虽然挨了一顿揍,却还是竖起大拇指向对方的好拳法表示钦佩。

齐学启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根据学校的纪录,齐学启在四年级平均分是91分,全班第一名。

但是当时旧中国积贫积弱,外国人对中国学生多有歧视。他提到谈及在美学习陆军情形,据云其苦不在肉体,乃在精神。美国人轻视华人,无人不知,在陆军大学更甚,不与华人共餐共宿。有一次齐学启因事赴餐稍晚,室中已无座位,是室左有一空位,乃趋就之,对面一位白人见齐学启来,遂把手盘子一挥,桌子一踢,盛气而去,其令人难堪如此。

投笔从戎为报国

齐学启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教一段时间。1929年,到清华大学担任军训教官一学期;9月开始任教于湖南大学。随后不久即改入军界,与孙立人同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警教导队担任上校大队长,不久孙立人调税警总团,齐学启则调任扬州宪兵6团上校团长,奉命驻守南京。

1932年,日军在上海蓄谋发动一二八事变。齐学启奉命率宪兵六团增援上海,任上海保安团2团团长,驻守闸北。

当时日军与十九路军在闸北火车站对峙,火车站曾一度被日军占领。齐学启迂回敌侧翼,突以奇兵夜袭,从日寇手中夺回火车站。他以一个团兵力建此奇功,令国军同仁刮目相看。

1938年,孙立人在在长沙重组财政部缉私总队,他想方设法招揽旧部,他亲自来到齐宅,与昔日同窗齐学启多次详谈,最终说服这位同窗好友担任缉私总队少将参谋长。

这支部队很快就在岳麓山创建完成,并成立缉私总队教练所进行严格的军训,一切操训典范与实施,均由齐学启拟订执行。他们两对夫妇是邻居,都没有子女,所以朝夕相处,同心合力组建缉私总队,孙将军专心练兵,齐将军照顾其他一切,官兵们说他们是“严父慈母”,对士兵关爱,无论寒来暑往,照顾大家生活起居。

一天傍晚,孙立人与齐学启来到岳麓后山一棵古樟树下,听着从云麓宫传来的钟声,看着湘江一湾碧水,齐学启突然冒出一句玩笑:“你我学业始于清华,今日起兵于清华,他日学启若沙场殉国,希望薄葬于此清华后山,此乃三生有幸!”没想到一语成谶。

扬威异域建奇功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军侵占了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细甸等地。当时,缅甸属于英国殖民地,由于驻守英军无力抵抗,遂向中国国民政府请求援助。

国军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孙立人、齐学启率领的新38师作为第66军的一个师,奉命出征。

这时西路英军被日寇包围于仁安羌一带,盟军总司令史迪威、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退往印度。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7000余人,从四月十五日到十六日已被日寇层层包围了两昼夜,粮尽弹缺,水源断绝,情况万分危急。该师师长斯高特将军一再向中国军队求救。

被围英军弹缺粮尽,水源也被敌断绝,情况危急。孙立人当即发出电文,与率领113团驻防巧克柏当的副师长齐学启商议,火速驰援。

113团以不足1000人的兵力,击败十倍于己的敌一个师团,毙敌1200余人,解救英军7000余人,解放被日军俘虏的英军、美国传教士、各国新闻记者共500余人。一夜之间,“中国有个新编38师”的新闻震动了世界。仁安羌一役,英王乔治六世特授孙立人“大英帝国勋章”,美国政府特授张琦营长银质勋章,此勋章一直由孙立人珍藏着,多方寻找烈士的遗属,直至1989年4月,将勋章交到在湖南祁阳的张琦女儿张锦兰手中。蒋介石向孙立人、齐学启等师、团长颁发了云麾勋章。

身陷囹志不移

仁安羌战役后,日军大部队步步逼近,新三十八师不得不分批转赴印度,据一位位死里逃生的伤兵述说,他们这些受伤的官兵在第五军野战医院里治伤时,听说部队要撤退,但没有车辆,大家不由惊慌失措。就在绝望之际,副师长齐学启突然出现,安抚大家,伤兵们悲喜交加,请求副师长带着他们一起走。

当时的情况已经兵临城下,部下劝说齐学启先行离开,但齐学启不忍舍弃大家不管,他吩咐士兵找来几头牛,让重伤者伏在牛背上,轻伤者相互搀扶步行。一直直带大家到了缅印边境的钦敦江边,然后又做了几个竹筏,让大家顺流而下。

官兵们乘坐的竹筏漂到缅甸霍马林以南8英里处,忽然遇到一股日军骑兵部队。日本兵在岸边用机枪扫射,齐学启当场中枪重伤,倒在筏上,不幸被俘。日军发现昏迷中的齐学启为中国军队的高级将官时,立刻为其裹伤,并将他送至联队长处,虚礼以待。齐学启将军也成为了整个缅甸战役中被俘虏的职务最高的中国军官。

1996年,一直研究缅甸战场的历史学家戈叔亚无意中发现封英文信件,这封信件是一位美国老兵写给一位中国飞虎队老兵的女儿的,这位名叫约翰,W.博伊德的老兵曾是仰光日军战俘营的一名战俘,披露了齐学启在战俘营里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他写道:

在日本人关押在缅甸仰光21个月的战俘,我正在写一本有关中缅印战区和仰光战俘营的书。这里的战俘都是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和印度人。齐学启将军,他是战俘营各战俘的灵魂人物

齐将军原在美国和日本接受教育,他的英语有一点口音,他可以用英语和日语阅读、书写和与人交流。齐学启将军在集中营威望日隆,所言所行令难友敬仰视之为精神领袖,英、美难友说他是“上帝的使者”。

日本人要齐将军保证今后不再越狱,同时企图要他在电台上做叛国宣传。齐将军平静而断然地拒绝了。后来日本的宪兵组织也来威胁他,长时间不给他食物,最后甚至断水。面对这一切,齐将军一直保持平静和自信。

一次,日本人的傀儡南京汪精卫政府委派叶蓬拜访齐将军。他们的目的是希望齐将军站到他们一边。他们把他带到外面一个城市里,请齐将军洗澡并用上等莱肴款待他,然后和他谈话。他们说是为了请齐将军加入在“仁慈的”日本人领导下的中国新政府,要求齐将军签署一个协议,他就自由了。将军淡然拒绝了,有意思的是将军在拒绝之前,很容气地说感谢他们的来访和酒菜。

这时那些来访者挂在脸上的微笑,马上变成了恼怒。将军脸上自始至终保持着轻蔑的笑容,表明他在观赏这场闹剧中得到了很大的享受。从那以后,将军就遭受到无数次毒刑拷打。

叶蓬无功而返,但日本人对齐学启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将齐学启长期关押在战俘营,时不时就派人劝降。为了防止其自杀,还在战俘营里安插了反水的远征军士兵监视,齐学启被日军关押了整整三年。

日军战俘营管理军官,收买了早已投降日军当了汉奸的原中国远征军士兵蔡宗夫、章吉祥等人,准备暗杀齐学启将军,以掩盖他们在缅甸所犯下的各种罪行。

这些汉奸一开始打算在齐学启的饭菜里投毒,被齐学启警觉,投毒没有成功。章吉祥趁齐学启上厕所时,用匕首猛刺其腹部,将其捅成重伤。狱友将齐学启抬到医务室,要求日军医对其抢救。但日军医接到了上级的命令,拒绝救治齐学启。就这样,在日军战俘营苦苦坚持了3年的中国将军,4天4夜流血不止,于1945年5月13日晚10时30分饮恨辞世。

齐将军不是牺牲在战场上,不是就义于日寇的屠刀下,竟然是几个卖国求荣的汉奸夺走了将军生命。他们分别是:叶蓬、蔡宗夫、章吉祥。前两位在抗战胜利后审判伏法,唯独后者章吉祥滞留在缅甸,化名为章赢,曾经为缅甸军方效力。后来远征军不停的追捕他,他便遁迹失踪。恶贯满盈的章吉祥,竟然躲过了正义的审判。

国民政府追授齐学启为陆军中将。齐将军遗体原是寄存云南霑益,后来在孙将军的要求下,派专机将其遗体运至长沙。齐学启墓地选定于清华中学后坡(今岳麓山中南大学云麓山庄附近),由孙立人将军亲自选定。

爱国将领冯玉祥题辞:“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千秋载。”他的清华大学同学顾毓琇教授作悼亡诗云:

缅北功偕班定远,仁安羌外战云酣。

旌旗蔽日千军拥,风雨同舟一渡难。

自是精忠追武穆,长留正气继文山。

仰光雾拨天重见,大节昭然泪血斑。

孙立人撰写挽联,饱含深情:

九载同窗,同笔砚,同起居,情逾手足。彪勋震蛮域,威名撼寰宇。君酬壮志,功垂青史,湘水湘云存浩气。

十年共事,共生死,共患难,倚若股肱。杀身惊天地,成功泣鬼神。我迎忠骸,泪洒红叶,秋风秋雨悼忠魂。

在台湾,由于孙立人曾被认为试图发起“兵谏”而遭软禁,直至1988年才恢复自由。翌年,他在台湾筹集6000美元,委托旧部赴长沙,重建齐学启墓。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寓所,一代将星陨落,享年90岁。孙立人生前,义子揭钧曾经问他,为什么一直记挂着齐学启和远征军将士。孙立人说:“他们跟着我,把生命送给国家,我当然要为国家照顾他们的灵魂和家人。”

2017年的清明节前夕,齐学启的铜像落成暨纪念馆开馆仪式,在将军的故乡宁乡市花明楼镇杨林桥村毛塘大屋将军广场举行。辛亥革命元勋黄兴的长孙黄伟民,孙立人之子孙安平、孙天平,齐学启的外甥女李之琚、李之珩参加了仪式。

孙安平和孙天平表示,2020年是齐将军诞辰120周年,他们会抽出时间,再次赴长沙和宁乡,追思缅怀孙立人和齐学启两位将军的袍泽情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