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韦国的头像

韦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04
分享

我不想说“再见”

“啪”,一声闷响,没攻到球,手直接撞上了乒乓球台。

“不好!这一下很重,可能出麻烦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究竟手怎么会撞上了球台?那一瞬间我是打算怎么攻那个球的?撞的球台什么位置?

这些我竟一点印象都没有,可能我打得实在太投入了。

后来听教练说,当时对方回了个短球,我离球台较远,仍然全力扑上前并直接攻球,结果……

“那个球你不该去救的,太短了,风险很大!”教练告诉我。

当时,放下球拍,下意识看了看墙上的时钟:21点09分,没想到这个时间对我有特别的意义。

将手举至眼前细看,拇指背面有两处破了点皮,已出血,但血未流下来。整个手并看不到什么很严重的外伤。

我将五个指头尤其是大拇指反复屈伸了几下,都听使唤且动作还算自如。

“应该问题不大,不用担心。”我努力轻松地对聚拢过来的球馆教练及为数不多一起打球的人说,并将手掌、手背朝他们比划了一下。

“骨头断了!”有人轻声对我说。

“你怎么看得出来的?”我给吓了一跳,连忙问他。

“大拇指上面塌下去了,这是掌骨断裂,否则应该是平的。骨头断了,支撑不住,才会塌下去。这是粉碎性骨折。”对方说得确定而有依据。

“你是医生啊?”我有点急了。

“是的,我是同仁医院骨科摄片的。”

“哦,原来是这样,出麻烦了……我先去洗手间用冷水将手冲一冲,防止很快肿起来。”

乒乓教练及一位球友陪着我一起到医院摄片检查后,结论没能出现“意外惊喜”,“粉碎性骨折”成定论。

医生给出两个方案供我选择:一是保守治疗,休息两个月以上;二是手术治疗,休息半个月左右。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手术治疗的方案,管不了开刀疼痛与术后疤痕,只希望休息的时间越短越好。

拇指破皮之处给涂了些红药水,第一掌骨及大拇指外侧垫了块条状钢板并用纱布包扎起来。

一切处理完毕后,教练及球友送我回家。

到楼下,打个电话给老婆,以免进门时手缠白纱布吓着她。语气尽量轻描淡写。

“球打结束,我回来了,在楼下。手受了点伤。”

“怎么会这样!骨折了吗?”老婆料事如神啊!

“嗯,是骨折了,但问题不大。你怎么知道?”我故意反问。

“你呀!伤得不重会在楼下先打个电话告诉我?我下来。

哎呀,怎么会这样的!”

回家后,打电话向领导汇报了情况,并请了15天假。

好在领导宽宏大量,没有责怪我,并叮嘱我好好休息、好好养伤。

乒乓球,曾带给我很多快乐,留下很多有趣的回忆。

早前用的是直拍,可是由于握拍太紧,手上老有老茧,有的像小肉瘤一样。

女儿小学时曾在作文中写道:“我爸爸喜欢打乒乓球,看他手上的老茧,感觉他应该是乒乓球世界冠军!”

有一次跟母亲一起吃饭,母亲突然问我:“你的手有什么毛病?怎么长了小瘤子?”

我朝母亲笑笑说:“这个不是毛病,是打乒乓球打出来的老茧。”

后来,连我自己看着老茧厚厚的手也感觉不好意思了,经过思考之后决定改用横拍,由于着力点不一样,应该就没有老茧了。

说到做到,立即买了横拍来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练,没多久,正手击球的力量比直拍还大,护台面也更广,反手一下子不好适应,就换成长胶来过渡。

哈哈,成了!与一些朋友打球,慢慢我又成了赢家。

有一次,作为大丰财政局的科级干部参加盐城市财政系统乒乓球比赛,是团体赛,我打队内3号。

关键一场,跟我比赛的是一名在系统内有点名气的选手,那时已是比较寒冷的深秋,他穿着短袖、短裤,腿上还绑着大大的护膝,那架势颇吓唬人。

练球时他应该感觉到我连续进攻能力一般,击球力量也不很大,想必对于赢我他是信心满满。

开球后,我没有任何思想包袱,打得很放松,特别是防守很有耐心,牛皮糖似的让对方无法摆脱,同时,我俟机反攻,击球力量虽不算大但角度却不小。

对方显然感觉意外,打得比较紧张,动作僵硬,无法发挥应有水平。

就这样,你来我往,场面不算好看,比分轮番上升,最终,我拿下了第一局,1:0。

第二局对方更加发蒙,完全游离于状态之外,我倒越战越勇,很快我以大比分获胜,2:0!

第三局,没出意料,背水一战的对方放下了包袱,头脑也似乎清醒过来。

首先发球有了变化,总往我正手方向发短球,我不敢贸然直接拉或打,回过去的球质量不高,对方则全力以赴抢攻,球速特别快,角度也大。

一番攻守之后,对方如愿扳回一局,2:1。

关键第四局,我赢则3:1锁定胜局,我输了就要打决胜局。

休息完毕,上场再战,对手依然势头强劲,不断积极主动进攻,我却疲于应付,似乎黔驴技穷,一时找不到有效的化解办法,不一会儿,我以3:7落后。

面对不利局面,我给自己喊了一个暂停,并到场边拿起毛巾来擦汗。

我一边慢慢擦着汗,一边在心里对自己说:五局三胜制,现在我大分是2:1领先,对方实力本比我强,我还有什么顾虑呢?

放松心情,拼吧,输了本应该,赢了是意外。

再说,既然前两局我能拿下,说明我有自己的优势,加油!

暂停时间到,上场再战,我积极拼抢前三板,拉、打结合,尽量不形成相持局面以抑制对方的状态;注意脚步快速移动,努力防住对方攻过来的球,同时尽量往他左手方向打,让他难以起板进攻并且增加失误。4:7、5:7、6:7……11:7!

难以置信,如有神助,我竟连得8分,3:1,无需再打决胜局,我赢了!

当我满脸喜悦去跟对方握手的时候,对方面无表情,已深深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之中。

还有一次难忘的以弱胜强之战,是在我区老体育馆,跟当时区广电局一位乒乓球爱好者对决。

对方在我区有一定知名度,球技也比我高出一截。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观众较多,且大多是我们双方都熟悉的。

那次我的状态出奇地好,无论跑动还是进攻都十分积极。

到后来,我完全超水平发挥,现场表现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每得一分都赢得一片喝彩。

若干年过去了,现在偶尔谈起那场球,仍有不少朋友印象深刻、如数家珍。

由于生长在农村,条件所限,小学、初中时期均没碰过乒乓球。

高中才开始学打乒乓球,那时候新丰中学初中部教学楼前有水泥球台,课余时间我常常到那里去打。

因为从未跟教练系统学过技术,打球动作就不够正确与规范,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握拍太紧、太僵,手和臂都不够放松。

这个问题也很影响技术发挥及水平提升,不放松就僵硬,整个手及手臂甚至五指都会受影响,动作不灵活,瞬间发力时力量不足,其实很多力量都成了手与球拍的“内耗”。

有时经过教练或高手指导陪练后会有明显改善,有时自己仔细琢磨、摸索着练习后也会找到不一样的感觉,偶尔状态特别好,在打结束后会赶紧在手机或者本子上写下关键技术要领。

可是,由于打打停停、断断续续,有时到了球馆为能多打一会儿不练球直接开战……打着、打着又恢复了老样子。

忽略小磕小碰,总结一下因打乒乓球曾经受过的伤,大致可用“一二三”来概括:一次骨折、两道伤口、三针封闭。

一次骨折,让我经历了两次手术。

头次手术实施全身麻醉,因断骨太碎不得不放置一根人工骨头以吸附骨头碎片,同时置入一块“T”形钢板、钉上六根钢钉;第二次手术是为取出钢板及钢钉,根据我个人意见用了臂丛加静脉滴注麻醉。

从此,右手背趴着条十八脚“蜈蚣”,不过看上去还蛮酷的,人家纹身我“纹”手。

两道伤口,平行排列在肘关节外侧。

都是在拉弧圈球时胳膊擦到球台边导致的,每次划破时都像裂了个小嘴。

好在和其他爱运动的人一样,我随身带着“创可贴”,裂了小嘴,一贴了之。

三针封闭,则是因为有段时期患上“网球肘”,一种听起来颇为洋气却比较讨厌的“职业病”。

为了起到类似“小针刀”的治疗效果,打封闭时我特地告诉医生:“我对疼痛一点都不敏感,医师您尽管多戳,扩大些范围。”

打封闭的过程听上去有点恐怖,先注射些药物,然后用针尖像农村里用铁锹挖土一样慢慢前后左右一针针地戳,再慢慢将药物注射进去,一针针地往四周戳……

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将粘连并有炎症的组织“松解”开来。

治疗的时候,有麻醉作用并不觉疼痛,过后那种又疼又胀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因为这些伤痛,尤其是骨折的经历,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打乒乓球这项运动中存在的明显不足,而且难以克服。

说“再见”,为了不再受类似的伤,为了不致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回顾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感慨颇多——

有自豪,虽然总打三号,但很多次和队友一起登上团体冠军领奖台。

有眷恋,前后打了三十多年,不仅健身,到哪儿打球还都有球友。

有遗憾,如果小时候有条件跟着教练启蒙,练出比较规范的动作,就不至于总受伤。

有欣慰,现在条件好了,喜欢打球的孩子都可以到球馆跟着教练从基础学起。

别了!乒乓球!其实真的我不想跟你说“再见!”

相信有一天,我会回到乒乓球台前

乒乓球,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