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韦国的头像

韦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3
分享

梨花又开放

一场夜雨催落了梨花。

花瓣落了,薄薄的花萼与纤长的花梗便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看,花萼下面那豆粒般的小小“绿球”是什么?那是刚刚诞生的梨子!

有一首歌曲《梨花又开放》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岗我的小村庄。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

我生长在苏北大平原的一个小村子,这里没有蜿蜒起伏的山岗,却有广阔的平原。

在我小时候,小村庄同样年年有梨花放,我们年年闻见梨花香。

那矮壮的梨树、洁白的梨花、甜甜的梨子,以及相处多年的四邻、淘气的玩伴,时常出现在梦里。

那时候,我们生产队有两处梨园,一处位于生产队打谷场的南侧,另一处则在我家旁边。

我家房子建在一个高高的土墩上,东面和北面是一条"L"形的小河,南面和西面是生产队的瓜果园。

骑自行车从土墩上冲下去,如果速度控制不好、拐不了弯,就会冲进梨园里去。

每年四月上旬,梨花渐渐开放,我们会悄悄地穿梭于梨树间。

果树不似风景树种植得那么稠密,人在里面行走并不困难。

但不能让大人特别是看护梨园的人看见,否则会挨骂。

梨花都是一簇一簇地聚在一起。

未开时,花骨朵有着黄绿色的花萼、白色的花苞。

到盛开的时候,纤细的绿柄托起五瓣洁白的花朵,可谓冰清玉洁。

花蕊也很美,一根根玉白的蕊须上顶着红色或黑色的“芝麻粒”,精致而可爱。

自古而今,文人墨客爱写梨花、咏梨花,大多表达离别的愁绪、青春逝去的惆怅以及对故人的思念。

比如“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等等。

然而,我却偏爱这么几句:“冰身玉肤,凝脂欲滴”“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

不是么?梨花洁白芬芳,清新可人,美而不娇,秀而不媚,平平淡淡,从从容容。

小时候,不仅看梨花、闻花香,夏夜还跟着守梨园的大人一起睡在高高的木房子里,收获的季节跟着大人们一起采摘梨子……

后来,小村的梨园、梨树、梨花,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而逐渐消失了。

有一段时间,回到小村子,走在曾经的梨园,内心怅然若失。

我们生产队有梨园,我家也有小梨园。

房屋墩子上面有梨树,墩子下面也有梨树。墩子上的呈矩形分布,墩子下的呈L形分布,总共23棵。

品种有早熟梨、苹果梨、砀山梨以及木梨等等。

春天,梨花开放时,我们一家就生活在“香雪海”之中。

查过资料,说梨花虽然好看,但在中国古代大户人家府里,都不会把梨花种在最重要或显眼的地方。

那是因为人们讲究吉利,而梨花是白色的,且“梨”谐音“离”,有离散之意。

可我们家不会纠结于此,何况我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

我和弟弟读初中时,年龄还比较小。夏天,我家的早熟梨成熟了,是那种青梨,果肉特别嫩,汁水特别多,味道特别甜,口感特别好……

我们一家人舍不得吃。父亲帮着拿柳筐装上,用自行车运到邻近的新丰镇小街,让我和弟弟负责卖。

我们用杆秤称着卖,两毛钱一斤。

那梨子确实好吃啊,又出乎意料的便宜,赶早市的人们一哄而上……

我和弟弟哪里应付得过来,不一会儿工夫,两筐梨子就没了。

可以肯定,有些人拿了梨子是没称、也没付钱的。

长大以后,想起这事,心里总有点酸楚的感觉。一个季节最早成熟的梨子,那么好吃,却得拿出去卖,自家人就是舍不得吃。

多年以后再见梨花,是在我们盐城市大丰区的恒北村。

这次见到的不是老家小村里的几十亩,更不是老家的23棵,而是四五千亩。

恒北村作为全国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产基地,是由一根枝条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1968年,原大中镇高级农艺师杨进保,从辽宁带回一根早酥梨枝条,培育出适合恒北种植的新一代早酥梨。

村民种植早酥梨亩产收入达5000元以上,有些高达8000元。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恒北村已形成“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泉”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果树种植、果品加工、乡村旅游、非遗文创等产业。

每到梨花开放的季节,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各地的作家及词曲作者纷纷来恒北釆风,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有一首歌我特别喜欢——

“梨花开,梨花白,梨花汇成银色的海。梨花好似雪浪花,滋润一片好春色。梨花海,梨花海,最美的风光在恒北!一个个酥梨运四方,甜美的果汁梨农的爱……”

我喜欢听着这悠扬的曲调,和着这舒缓的节奏,在梨园中一行行慢慢地走、一树树慢慢地看,一如小时候在老家的小村庄里看梨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