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朋友对我说:“你的文章,文字比较质朴、清新,特别是回忆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饱含乡情、乡韵与乡愁;读你的文章,时常能感受到一种童心、童真及童趣。”
“谢谢您的关注与阅读,更感谢您这样的评价!我的第一本文集就是《故乡的滋味》。还请多多指教!”作为写作的人,听到这样的评价,内心肯定是愉悦的。
“可是,你又是个行政官员,而且是县处级的班子领导。有时候我会产生疑问,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你?”
……
人生的不同角色之间,难道有无法协调的矛盾或冲突吗?
没错,我爱生活,爱家乡,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理所当然在心里生了根。在我的文章《难忘的露天电影》《梨花又开放》《那时候的夏天》《我思恋故乡的小河》《槐花飘香》等等之中都可以读得出来。
人们常说,“最烂漫的是童年,最动听的是童谣,最快乐的是童趣,最难忘的是童伴,最难得的是童心”。
“童心未泯”“老玩童”之类词语用在我身上,应该比较恰如其分。这在我文字中时有体现——
“玻璃茶叶罐以一道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落在盥洗台旁丢放擦手纸的垃圾桶里,擦手纸温柔地接纳了它,'相濡以沫',悄无声息。”
“特别是'喜领队'(喜鹊)在我面前‘闲庭信步’,我忍不住朝它‘喳喳’叫了两声,它竟然扬起头来‘喳喳’回应了两声。”
“冬日的夜晚,看路灯旁乌桕树上脱了壳的种子,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又像缀满枝头的白珍珠。”
……
导演谢晋说:“为什么艺术家要有一颗‘童心’呢?所谓‘童心’,也就是一颗赤诚的心。”
童年虽不可追,童心却不可丢。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喧嚣繁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粹、透亮的童心,生活也就多了几分趣味的可能。
而作为行政官员,我依法依规、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多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实绩,在当地老百姓中的口碑也不错。
我就是这样的人。
二
看到过这么一段文字:“小时候枕头上全是口水,长大后枕头上全是泪水;小时候微笑是一个心情,长大后微笑是一种表情;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看似简单的勾勒,无论写实或写意,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将生活的不易、成人世界的艰辛表达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
可是,小时候的单纯与率真,长大后就再也寻它不见?长大后的人生就该如此复杂、如此悲催吗?
我们可以说“不”。
“风雨里是个大人,阳光下像个孩子。”这句话比开头的那段话“小时候”“长大后”如何如何要积极得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成熟冷静,而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则像孩子一样阳光而纯真。
每个人都经历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每个人也必然、必须长大。童心和成熟并不天生相矛盾与排斥,一个人在心智和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纯真,对世界怀着儿童般的兴致,完全是可能的。
童心是真实,是横渡沧海、拨云见日后依旧保留的赤子之心,是知世故而不油滑,懂人情而不做作。
相反,如果一个人不再欣赏天然,不再欣赏率真与淳朴,而一味地去为争取实际利益而戴上面具并对别人处处设防,也许他更老练、更圆滑了,但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天赋中的一份宝贵特质。
世故,是一层铁甲,它可以保护我们、使我们不至受伤,但它也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使我们负担沉重、步履蹒跚。
三
生活中有很多人,工作做得很好甚至堪称事业兴旺,同时始终保持着一份童心、童真。
我们当地有一位老副县长,早已退休。在职时分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工作成效显著。
工作之余,他爱好摄影,35年如一日跟踪拍摄麋鹿,创作过500多幅以麋鹿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在7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展中获奖或展出。在古稀之年,他获得了摄影界的最高荣誉: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他经常肩扛三角架等器材,身穿防水服,在海边浅滩和淤泥港叉之间一守就是一天甚至更长时间;他时刻睁大一双孩子般好奇的眼睛,用最专注的眼神,去捕捉麋鹿生活中那些最灵动、最迷人的瞬间。
“简书”写作平台上有位朋友“亦昙”,是个80后,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她生活在南方昆明。
她爱赏花、爱拍摄花、爱写花,也爱赏鸟、爱拍摄鸟、爱写鸟。她的文字细腻、质朴,文章中无论图片还是文字均纯粹而美好,大多充满童真与童趣。
她的一些文章的题目就很有趣,比如《新年第一天,我在树下等一只鸟》《捕过鱼后,小翠(鸟的名字)去洗澡》《满江红,有着红遍一条江的雄心壮志》等等。
另有一位广东中山市的文友,是一位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姓危,客家人,也是老资历的班主任。
读她的文章已有多年。看得出,危老师的教学比较优秀,得到广大师生特别是孩子们的一致认可。
危老师的文章无论散文、随笔还是小说,无不透出一股童心、童真,对孩子们的言行及心理活动描写,生动有趣,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近几年,危老师的两个学生“禧子”“得天独厚”(平台上的昵称)通过文字与我相识。我们互相关注、阅读与评论对方的文章,成了不扣不扣的“忘年交”。
我出版的书籍也都邮寄给他们,他们阅读其中文章的读后感又反馈给我。比如“禧子”读了《那时候的夏天》后,写道:“原来韦叔叔小时候在农村度过的那么多夏天是如此有趣,特别是背着大人偷偷下河游泳那段,父亲让他们弟兄三个上岸,韦叔叔却躲在芦苇丛里不出来,结果惹得父亲一声吼'小三子,快给我滚上来,躲那儿不吱声以为我就看不到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江苏和广东隔着这么远,在文字中,我们仿佛近在咫尺,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有一套《我们小时候》丛书,由部分著名作家写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如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迟子建的《会唱歌的火炉》、苏童的《自行车之歌》以及王安忆的《放大的时间》等等,其中每一篇文章都充满童心童趣,文字也非常平实质朴,而这些作家大多是省级及以上文联或者作协的领导。
四
“风雨里是个大人,阳光下像个孩子”。正所谓“世事洞穿,童心不泯”。
保持一颗童心,即使青春不再、朱颜已改,即使年事已高、步履蹒跚,我们的心依旧年轻,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
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