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窦改林的头像

窦改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07
分享

春联送福年味浓

农历腊月二十三,我随省直文化单位文艺小分队来到泰山脚下夏张镇,举行文化进万家活动。今天是夏张镇农贸大集,处处荡漾着年的味道。文化惠民更是舒展出浓郁的迎春节的滋味,戏剧、摄影、曲艺等都纷纷送文化下基层。在整场惠民活动情景气氛中,营造出年味的第一盛况要数书法家现场挥毫送春联。我想拍一个特写镜头,都挤不进去。

看着乡亲们手捧红“福”春联,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写春联的情景。

在我小的时候,每到春节,村里乡亲会拿上几条红纸找会写毛笔字的人写春联,俗称写对子。这时候,我家都要热闹忙碌一阵,一是父亲和二叔在村里算得上能够写出象样毛笔字的文化人,二是我家有毛笔墨汁砚台等,这些小物件在村里不多见。我第一次写对联是十岁。从早晨太阳光在窗户上露面,就有叔叔大爷胳肢窝夹着裁好的红纸卷,掏着袖筒,缓慢的脚步声伴着半咳嗽的声音,进院就喊:“写开对子了吗?”不一会儿功夫,家里便挤满了人,红纸卷堆满了桌子。这时二叔忙不过来就让我来写,正好我也想摆弄这些。心里也满自信的说:“老师常表扬我的字不像三年级孩子写的,有筋骨”。兴奋夹杂着自信的童心会崩发出超乎平常的力气,迅速抱起小方桌放炕上,倒半碗墨汁,拿一支不太精道的毛笔,跪在炕上便洋洋洒洒地写起对子来。每家要写好多幅,大门口的、三五眼窑洞门口的、羊圈的、狗窝的、粪堆的,最后都是小贴,“抬头见喜”“出门通顺”等。给张大爷写时,张大爷告我这是门上的,七个字的,我一边叠纸印一边扫视七字联哪句适合大爷的心意,我写一个字,大爷把纸往前拽一下,嘴里不停的夸:“哪有十岁女孩子写对子的,比你二叔写得好”。就这样张大爷、李叔、王伯挨着写,一直到窗户上的光照消失家里光线昏暗,有时还会点亮马提灯连夜写。童心灼灼,不知字的巧与拙,只管一股劲儿地写,写出一幅幅自己还不完全能够理解的节日的祝福与祈愿。也写出心中对毛笔字的兴趣。

现在想起来,村里的乡亲也不嫌弃我写得不好。

我在忻州工作那几年,有幸结识了书法家陈巨锁先生,陈先生是著名书法家、作家、文化学者,全国章草第一人。逢年过节我和老公都要去拜访他。有一年去拜访陈先生时发现他家门口贴着印刷的对联,便问,陈老师说前几年他自己亲手写对联,年三十就被人揭走,接着再写再贴,也等不到初二,以后干脆不写了,买一幅贴上倒是安稳。接着他便讲了一个故事:大书法家王羲之,过年在大门上贴了春联,连贴三次都被人悄悄揭走,已是除夕,大门口可不能素颜,于是他在春联上联只写四个字,“福无双至”,下联“祸不单行”,这种话大过年的谁看着也堵心,尽管是名家字再好也没人愿意拿。除夕夜一过,王羲之再提笔补下半句:“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天亮过来拜年的人击掌赞成。

和陈先生熟了,也敢问一些随心所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叫“章草”等。他给老公写了一幅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木马,不敢过临洮”,刚写完我便随口问:“是不是说哥舒带刀骑着马,在树林窥视,不敢前行?”陈老先生笑得前俯后仰,说:“你把威震一方的民族英雄形象说成弱兵了”。

在他的画室挂着魏紫熙、赵朴初、董寿平等名家的作品,很值得欣赏。陈先生见我喜欢书法,送给我一本《中国当代名家书元遗山台山杂咏》。

现场的书法家依然在紧锣密鼓地用笔墨传递着心底的祝福。没有春联就没有年味,以用语吉祥、漂亮书法写成的春联成为春节精神的点睛之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