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迎面吹来的风有点刺骨,连续几天天气都是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雪,可就是没有一点雪。很冷。前几天穿在身上笨重的羽绒服此时显得很单薄。下基层返回的路上,又冷又饿,紧裏的棉衣难以捂住肚子里咕噜的饥饿声,整个味觉沉浸在油糕的米香味和外皮的金黄酥脆中,心里惦记着昨天带回来的莜面窝窝和两个油糕。
一到住处,工作组的同事去餐厅吃饭,我没去,从车里拿出昨天从呼市打包回来的两个油糕,这两油糕随我坐飞机穿云破雾又开车辗转200多公里,带着朋友的嘱咐,带着草原的风情,到了我下乡的驻地白鹭湖。
回到房间,一打开包装盒,小小的两个油糕顿时使整个屋子充满了油糕的香味。
色泽金黄、软糯可口的油糕经过一夜的彻骨寒,成了硬邦邦的冰疙瘩,咬一口,坚硬如石。冻结实的油糕,色泽虽淡了一点,味道更凝结了黄米和胡麻油的醇香,一点一点的啃食,品其中之味,还是挺解馋的。没啃几口,胃开始提出抗议,隐隐作痛。是啃?是扔?如果在家那该有多好,或者能有一个火炉子像小时候在学校那样把油糕放炉子的残火中烧,烧出来的油糕皮脆内黏还带有一股烧焦味,与软糯可口的炸油糕相比更有一番诱人的味道。可这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触不可及。
就在我拿起烧水壶准备烧杯热水来安慰作痛的胃时,办法有了,把两根笔架在水壶上,油糕放上面,让壶里沸腾的水弥漫出的气蒸腾着……
我盯着热气升腾中的油糕,思绪随着凫凫的蒸气又飘到了呼市,飘到那热烈的团聚气氛中。
飞机落地白塔机场,正值中午,瓦蓝的天空和清醒的空气充沛心情。下午,在部队时的首长司机文班长来宾馆接我们,看有什么需要保障的。而在这期间,首长已给我的同行者打过好几次电话,字句中饱含着迫不及待相见的深情。在文班长带着我们参观呼市的人文历史场馆时,首长一直提示早点往回走。四点半他已赶到饭店点好菜等着我们。
晚宴的气氛热烈高涨,陈年汾酒的清香、油糕的甜糯、莜面的低热量、酸菜炖土豆的酸爽,让我一时不知道吃什么为好,幸好我为了吃家乡的饭菜从前一天开始禁食已经饿空了肚子,身体基能已有节食抗饿的记录,两天来都没有饥饿感,一看见桌上摆满我最喜欢吃的,肠胃开始翻腾起来,我一口气吃两个油糕,才反应过来忘记看看是什么馅,心想,要不再吃一个重新细细品味其中?估计首长从我盯着油糕的眼神中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别吃了,明天再吃吧。”
自从上周确定去呼市,同行者便开始激动不已,计划着看他的老首长与同乡战友,我更是兴奋有加,呼市与我的家乡只有一河之隔,这条河就是黄河,去呼市等于回到了我的家乡。在岁月的洪流中两地有共饮黄河水的情结。在清朝时期,老家一带连年大旱,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家乡的饥民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内蒙谋生,引起大量群众的人口流迁,这便是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走西口”的历史背景。
内蒙的土壤征救了家乡人的生命,使我们的先辈从饥饿年代走过来,延续了现在家乡地域日新月异的发展,“走西口”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遍国际大舞台,演绎着晋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交融的进步与发展,也讲述着内蒙土壤对家乡人的恩情。
在“走西口”年代流传下来的民谣,“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荞面饿断腰”,就是饥民迁移中总结出来的食物抗饿程度,其中所描述的油糕就是我眼前卧在热气中令我急不可待的美食。
那天回到宾馆已是晚上十点多,腹中舒适的饱食感和违背饮食规律的后悔感形成对立,如果直接睡觉体重会上升多少?我边思量着边走出了房间。
我来到院里,夜已很黑,抬头望了望宾馆的整个楼层,只有我的房间灯火正明,这个点大部分人还是休息了。
月光下,一幢幢高楼的剪影在暗蓝色的天幕上划出许多美妙的曲线;公路两旁的路灯散发着暖色的红光,一直伸到遥远的街道里;夜空的星星,多的数不过来。在这样的夜晚,人的思绪容易飘远……
想起小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繁星满天,我常和父亲坐在院里,边听收音机边读星光闪闪的世界。
想起住在部队家属院那会儿,也常会在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柔和的灯光,散步在那沸腾了一天而在这个时间会变成宁静港湾并定时会传来熄灯号声的训练场。
想起在军嫂的年代里,有过多少这样的夜晚,凝望着边关的云和月,脑海里欣慰地闪现着耀眼的军功章。
想起那些成长过程中的记忆,依然鲜活生动,我们却匆匆地长大了,成熟了。
又想起那句“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
走的我脚脖子都酸痛了,离消化掉饱食中油糕的四十里还差多远?
油糕不仅我喜欢吃,家乡人都喜欢吃,在老家迁新居,盖新房、小孩过满月,老人庆寿都要吃油糕,“糕”与“高”谐音,有步步高之意,吃油糕赋予了很多喜庆与祝福的含义,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吃油糕,希望以后的生活节节高。
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热腾腾油糕摆上桌哎咳哎咳哟”。淳朴善良的陕北人民看到亲人红军,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油糕来招待亲人,这也足以证明油糕在北方人民心中的地位。
思绪飘的很远,油糕还是很硬。
回过神来看看时钟,已过正午,朋友发来微信问我吃饭没有,我把正架在热水壶上的油糕对准镜头,他说,也够笨的,去饭店热不就行,我也在自责,怎么没想起来。
我又拿打包盒装着两个油糕,朝着街上的小吃店走去。
路上我在想,家乡的油糕这么好吃,怎样才能遍及全国?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或者是一个可见可尝的平台,让人们“走进来”免费品尝,也能让油糕“走出去”拓展市场,只有品尝到熟食的可口,才能促进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才能让美食产业提质增效,这样家乡的贫困乡亲就能通过以油糕为代表的家乡美食走在舌尖脱贫路上拥有稳定的收入。
如果有一个当代的文成公主那该多好!
行走在冬日冰爽的街头,风儿携着零星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大地有了复苏的先兆,路边的草木也有了情态,在不动声色地迎接着一场雪的降临,一股油糕的味道从鼻尖掠过。
一会儿就能吃到热油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