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海的头像

大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13
分享

大海∣驻村手记:乡愁厚重(节选)

2021.10.21 谋划诗意田园风情留住乡愁

针对西山村地处镇中心区域、古树资源丰富、潮汕特点民居分布众多、潮客文化间杂,非常符合乡村旅游的优势特点,我极力奔走旅说当地加快建设2公里长通幽曲径旅游观赏路线,助力报省级森林公园,得到东山镇主要领导的肯定之后,开始思虑延展古树公园的事宜。照我设想,“东明赏梅文化—西山休闲文化—湖岭红色文化”镇域文旅链一旦形成,不但为东山未来因地制宜发展文旅和农业休闲奠基,带动镇中心区域商铺餐饮住宿等的发展,还可辐射周边其他村庄发展农家乐、开辟田园风情观光旅游。今天,我去红丰村送达阜沙镇罗松村与红丰村的党建结对协议书时,与红丰村黄书记相聊,从他话中又有类似新发现。

对于有希望办成之事我较执着,何况黄书记之话与我的思虑不谋而合。对这个有想法的村书记,趁势打铁了解他的思路,并为思路寻找可行性解决办法,就是对他最大支持。我当即让黄书记带我再去现场调研。从村委会出发三分钟,侧绕湾头自然村,经过一条300米长3米宽的菜园泥砂混合硬道,通过一座溪涧之上的水泥小桥,到了一处偌大的大棚蔬菜地。与大棚蔬菜地一路相隔,还有一处薯地、一排棚屋。黄书记指着两处菜地介绍,大棚蔬菜加这片薯地共有50亩,都是集体田地,租赁即将到期,村里准备引入水源将其改回稻田,吸引城里人过来种养和观赏。此前调研得知,东山镇共有耕地面积6478亩,只是水稻面积“珍稀”,即便大片村还有数十亩稻田,也因偏僻而养在深闺人未识。难得黄书记有此开拓性思维,毕竟出身军旅,见过世界,创意大胆。我大声赞同:东明赏梅-西山休闲-湖岭红色镇域文旅链形成后,完全可以辐射红丰村,将此地打造成乡愁网红点!一路行经湾头村、菜园硬道、溪流小桥,我在黄书记基础上,进一步勾勒出一幅田园风情游赏画。路径设计如下:

墙绘湾头村的房屋两侧(营造诗情画意)»修缮300米田间泥道(方便汽车通行)»美化溪涧水泥小桥(增加嬉水灵动)»引入溪流浇灌(用于稻田供水)»搭建茅棚竹屋(营造古朴村境)»50亩水稻田园风情地。终点也是重点:50亩田地改种双季稻,打造田园风情,吸引游客携家带口而来,既有引路风情墙绘,又有小桥流水乡道,更能亲临真正意义上的稻田家园。如此,身处田园乡野,凝聚乡愁,聆听牧歌,彻底去除城市带来的疲乏。

事物的发展往往充斥着阴阳。城市具有集聚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的功能,能够带动地区乃至国家发展,城镇化就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这是许多国家业已实践证明的规律。但在城镇化铿锵发展的进程中,不少城镇晋身城市,许多乡村也变得空心,背井离乡的游子在表面繁华的城市安家后,眷恋家乡田园的情结复又产生。许多人心里,横亘一道看不见但能感觉到的隐形之门。门里边,是进不来城市;门外边,是回不去的村庄。这道门就是“乡愁”。上了一定年岁之人,乡愁更是油然而生。尤其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各种社会保障不足之时,跻身城市的人们,乡愁愈加浓郁。是以,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乡愁就是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总书记的话,放之今天非常精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无疑成为乡村振兴的物质表征,而“记得住乡愁”无疑成为人们的精神诉求。

某种意义上而言,乡愁是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而农耕文明则是传统文化根基。由此逻辑推及,农耕文明就是中华民族的乡愁基因。在我看来,最能唤醒乡愁记忆的,莫过于稻田和炊烟。可惜被城镇化碾过的岁月,在许多乡镇,甚至村落,翻滚稻浪的水田,成为稀有之境。纯农山区东山镇也不例外。在交通便捷的当下,连片种植水稻营造田园风情,既能发展粮食安全,又能让城市久居者找回乡愁,已不仅是建造网红打卡地如此简单,意义非常深远。有数据分析乡村振兴发展趋势提出:城镇化率超过50%时,传统的农村乡土文化、田园风光、农业景观会成为稀缺资源,农村将成为部分人口返乡旅游、居住和创业的热土……

日光收起锋芒,粤东气温近日急转直下。我只着一件短袖衬衣,站在旷野构想田园牧歌,北风从四面八方肆无忌惮地吹来,冻得我瑟瑟发抖。黄书记说,上次吴镇长来村检查工作时已向他汇报,吴镇长表态支持,希望工作队到时也能帮助下。不管推行什么项目,争取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同意非常关键,哪怕使用帮扶资金。上一轮,我在对口帮扶潮州指挥部饶平工作组期间,与时任黄冈镇党委委员的吴镇长有过交集。我相信这位年轻的东山镇政府主要领导也有前瞻眼光。但我更希望,届时他能出面支持这件事情。许多发展一环套一环,此地就是一个起点。红丰田园风情一旦打造成功,必将起到示范效应,带动其他村庄仿效。

2022.4.23 读书日阅乡土读乡愁

谷雨之后,青梅收购渐进尾季。东山大道两旁,龙眼花开,满树金黄,遍地郁香。

在快节奏的今天,各种考核评比席卷横扫,我们更需恬淡静坐,借阅读安宁心臆。

阅读无界,思考无界。在我看来,阅读与思考,犹如孪生姐妹。参加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之后,除了持续思考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阅读相关乡村振兴的文章,成了我的业余爱好,也成为打发业余的最佳方式。截止目前,我的案头摆了厚厚一摞关于乡村振兴和延伸城市发展的书籍,分别是:费孝通所著《乡土中国》(青岛出版社)、杨华所著《陌生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贺雪峰所著《监督下乡——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郑荣华所著《城市的兴衰——基于经济、社会、制度的逻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白郞所著《山河万朵——中国人文地脉(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谈雅丽所著《江湖记——河流上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聂作平所著《大地的细节——在路上的中国风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韩茂莉所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除此之外,我还在文学殿堂里聆听乡村声音、汲取乡愁养料,购买了贾平凹迟子健等作家所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2015-2016散文海外版精品集》等文学书籍。放下懈怠,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作为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干部,我的阅读视野回归大地与乡情。我在当夜沐浴之后,轻衣淡茶,特意翻开《乡土中国》和《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挑选前书的《乡土本色》开篇之章和后书作者之一郭文斌所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之文,温习乡土,感悟乡愁。

宋代赵恒的《劝学诗》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稻梁谋。”“黄金屋”象征富贵满堂、荣华富贵,后三句则分别表示美女、粮食和谋略。这四句话较为直白,只要刻苦攻读,就能在书中获得功名富贵、华屋美女等。也指可以从书中获取的资源非常丰富,多是利已的人生享受。不可否认,这四句话概括了过去许多读书人之读书目的,价值观可能存在狭隘。但是,历史地看待这四句话,还应当客观地审视古 代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生活悲苦,因而向往如此“美好”的生活。除止之外,古代的“读书”乃指求学,而我们今天所谈的“读书”更多的是指阅读。在喧闹浮躁的当代社会里,静心阅读一本文学书籍,拂去飘落精神上的尘埃,滋润一下孤寂枯燥的心灵。尤其是离开乡村已久,读一本人情通透的乡土社会书籍,提醒自己不要忘却来时的路,远方还有故乡和亲人。

《乡土本色》是《乡土中国》的开篇,也是全书之基础。费教通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乡土本色》引出三个关键——基层、社会、乡土。以“土”导读,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内核,也定义中国社会的基层具有“乡土性”:一是离不了泥土的乡下人;二是黏着土地以农谋生,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三是聚村而居,常态的生活就是“终老是乡”。作为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干部,细读《乡土本色》,有助于悟通乡土中国,知晓农业取资于土地,明白泥土何其珍贵、土地就是农民命根。知古方能察今,读书使人明智。牧民追逐水草而居,工人因为作业而居,唯有农民离不开土地,告老也要葬于故乡厚土。是以,带着深情丈量乡村、悟读农民心声,帮镇扶村工作方能有的放矢。

岁月如梭,发展如歌,多少步履匆匆者内心充满纠结和矛盾。城镇化和工业化日益蚕食草木茂盛大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却在试图冲破遮天蔽日的石屎森林,亲近乡村自然。生活便利的城市成为人们栖息和培养后代之“窝”,却在阅读中向往田园的味道。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特别提出要让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某种意义上而言,“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看不见但感知到的“乡愁”,业已成为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涵。将乡愁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式,不但有助于唤醒人们的文化认同,更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阅读唤醒记忆,也提升认知。诚如《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所言,“现代人生活在城里,没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凝聚力,房子常常换,飘泊感就来了,飘泊感带来无根感,无根感带来焦虑。不像古人,不管走多远,心系故乡”,阅读乡愁美文,故乡在我的脑海再次清晰。有了对故乡的回望凝视,对乡愁和乡村振兴的理解也愈加深刻。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无论工作辛勤,还是生活艰辛,墨香书味最能抚慰人心。“人一旦没了故乡概念,一切病象就要来了”,让我们凝心跟着阅读吧: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

2022.10.23 霜降时节体悟乡愁

把节气作为度日的节点,是中国人的智慧,也是中国人的悟道,表达国人对大地万物的敬畏尊重,对时间观念的感知体验。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入秋之后最后一个节气,非“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较大。作为工作生活在农村之人,除了目睹感受大地和天气变化,亲历农事收尾,心灵也会感知除除而来的岁尾之声。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即便四季不太分明、深夜景象不太明显的粤东地,行走在东山大地之上,我已深深感知秋的意味。白昼余温退去,晚间散步之时,清凉感觉袭身而上。尤其行走东山溪步道之上,愈发感觉河水清冷。此时此地,如果不加披一件外衣,单衣薄裤拖鞋,偶有风吹过时,会情不自禁地打个冷颤。

霜降之夜,南国寒意略起。湖南老家的父亲强撑病体,又在大家庭群里嘱咐家人注意防寒,温暖之情洋溢。父亲说他已经穿上毛衣。我与父亲微信视频,见到父亲身着厚厚的冬季军常服。父亲的军服是我在武装部工作时穿过的旧制服。父亲出身军旅,绒装在身让他倍觉荣光。父亲本来腰杆笔直,遗憾的是,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令父亲难以挺直腰板。父亲的叮嘱近乎啰嗦。他有个小本,记载家中要事和亲人生日;病体稍安,立即各种提醒家人注意。实际上,父亲于10月15再次入住老家祁阳市人民医院,离上次出院仅仅半月。

这次,照例是大妹送父就医,我出行程费用。大妹在我们四个兄弟姐妹组成的小家庭群发出视频:消瘦的父亲戴着呼吸面罩躺在病床一头,因照顾父亲而疲惫不堪的母亲躺在病床另一头。大妹不敢将父亲就医视频发在大家庭群,大群有两个妹夫和四个家庭孩子;将老人病体发在大群,可能影响家族士气。小家庭群是我们兄弟姐妹的议事群,每逢父母病重住院,我们都在小群商量老人就医诸事。父亲住在二楼我原居住的卧室,我装了空调洗漱池,起居相对方便。老家镇上房屋共有三层,父亲这次住院前,执意想搬到一楼居住。父亲担心他万一走了,我回来住在他逝世的房间有阴影。遗憾的是,一楼未装洗手间,开步即喘的父亲拖着病体如厕二楼无异攀登,非常辛苦。父亲的良苦用心令我落泪。善良无比的父亲,即便行到生命最后一息,也在替子女着想。父亲还爱妻情深,屡屡担心他走之后留下母亲独身,谁来照顾?父母壮年时期,母亲只要搞好家中铺面经营,家务诸般包括家人出行等复杂事宜,全由父亲承办,母亲概不操心。甚至母亲每次赴城走亲访友,都由父亲接送来回。

病入膏肓形如枯槁的父亲,预感于世不多,有意无意地在叮呤准备身后事。

我在小家庭群里暗示弟妹早作心理准备,而我还想着提前退休多陪伴父亲。

这一次,我想请假返乡看望父亲,恰好儿子生病。我将请假申请递给领导,父亲执意阻止我返乡湖南,说他经常住院,要我好好照顾家庭,落实疫情防控不要跨省。万分庆幸的是,因为这次及时住院治疗,父亲的疗效相对较好,严重的呼吸困难得以缓解。住足一个星期,父亲于10月22日出院。大妹因为忙于生意,安排租车来市接父,没想到父亲执意乘坐公交返回镇上。我有些不悦,抱怨大妹陪护工作没有做到。父亲替妹辩护,说是他自己决定的,感觉这次治疗尚可。大妹在小家庭群说,父亲执意坐公交是想替子女节省租车费用。

亲友在转发老家秋日视频,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大地落叶缤纷,深秋迹象非常明显。我的思绪突然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村庄张阿塘——那里的村前屋后,枣树光杆无叶如同瘦削村汉,枫树满身金黄如同丰娆村妇,我小时候曾经劳作过的自留地里,野草枯萎,倾覆满地。我陡然记起来,十八岁那年深秋,我从搬迁镇上的家里特意回到张阿塘村,站在秋风四起树叶飘零的村道之上,突然心生莫名惆怅。那一次,也是第一次,我有了展翅高飞的理想,又心生难舍家乡的感伤。年少大多不知愁滋味,所谓惆怅感伤,无非情窦初开罢了。年少的我,有年暑假,在号称会武功的邻村壮汉那里借了幅石制杠铃,在家疯狂练习。胳脯变粗,肌肉增多,无非是雄性激素昂然呈现的标志。大概因为凸显的雄性生物属性,我偏爱那种成熟女性。隔壁村庄有个长我几岁的女孩,修长丰腴肌肤如雪,言语柔婉举止优雅,曾是老家十里八村小伙谈论最多的美女。我在一个夏日晚上观看露电影时见过她。她当时站在放影机前,白炽炽的射灯映得她恍若画上杨贵妃,尤其是嘴角之下一颗黑痣,令我的偷偷欣赏变得如痴如醉。我开始暗恋这个痣女孩,源于后来一次她到我家开在镇上的服装商场购物。我记得非常清楚,母亲当时外出街上有事,我坐在柜台后面看书,痣女孩过来想买丝袜。我紧张地将未拆包装的丝袜递上。她侧面微笑,问我看的什么书?密黑秀发半遮她的粉面,好看的黑痣如同火焰燃烧我心。我语无伦次,不知如何将丝袜卖给她的。我将痣女孩有意说与父亲。父亲似乎不太愿意我过早接近漂亮女人,淡淡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先去当兵吧!

我常常在想,年轻人对家乡的美好怀念,除了至亲家人,还有隐存心底的初开情愫。那一年底,父亲执意送我去北方当兵。这一走,就是三年。退役回乡再复出去,我的第二次离乡,即是拉开家乡成为故乡的序幕。熟悉的亲人渐行渐远,曾经陌生的她(她)成为亲人。实际上,所有家庭,概莫如此。在南粤大地,我遇到爱情、组建家庭、生了儿子,故乡大地上曾经日夜相伴的父母弟妹,成为我在异地安家后日夜牵挂的遥远亲人。这之中,父亲对待两个儿子的教诲决定我和弟弟的未来。父亲早就断定,至少有个儿子要远走高飞。后来,尽管父亲对匆忙出售村里祖屋耿耿于怀,但他始终反对我在张阿塘村重新置地建房。祖屋共有两幢,一幢是奶奶留给父亲,一幢是父母后来所建。父亲此前每次回村,都会偷望业已属于人家的祖屋,悄然落泪。我曾想购置老旧村委会改建房屋,一来怀念我的襁褓之地,二来以作父亲百年之用。父亲却对我说,出去就不要回来了!父亲并非不解我的乡愁,认为我在城市生活娶了城里女人生了城里孩子成为城里人,过好自己小家就行。父亲告慰我,却在偷偷谋划自己百年了安葬老家村后。父亲觉得,我是奔着城里去努力的,而他生于村庄即便曾经服役七年还是回到村庄。父亲对村庄的眷恋充满唯物主义思想,其实就是叶落归根。

历史是辆火车,前行的巨轮充满铿锵不息的回响。城镇都市化、乡村城镇化的锐意发展,如同利斧砍山势不可摧;故乡村庄的凋败也在步步加剧,业已成为不争事实。当然,我更愿赋予这些变迁叫“回归自然”。一个在老家村庄没有房屋产权、生有两个儿子的亲戚,托我请问镇干部,可否在镇上买地建房?这是个伪命题——许多曾经生活在偏僻农村的村民,早就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在城镇买地置业,过起另一种安居乐业的生活!镇中心由一个居委会、几个行政村构成,土地多为集体,即便不是基本农田,也不能自由买卖——只有若干年前一次集中开发例外。也就是那次集中开发,让有条件的非镇中心村的村民实现居住自由——付出毕生积攒血汗钱的代价购地建房——只有少部分经商村民积攒余钱,困难者仍然无法改变居住条件!我明知故问试探老家政府一位要好的领导朋友:能否在镇上买地建房?领导朋友直接回我:集体土地不能买卖!我再问:住在偏僻乡下的农民,镇上不能买地建房,城里又买不起房,难道一生困在落后村庄?这位领导朋友无奈地叹息:这就是某些法规的弊端!如此看来,这个劳苦劳力的亲戚在外务工好不容易挣些钱财,期望通过本镇购地建房实现改变居住条件的想法,非常困难。我想建议他去城里买房,想到高昂的房价只能换取百来平方的窝居,未来还得拥有固定收入才能填充城市生活,又觉得他的这条路子任重道远。

还是回到现实,操心先至自家。欣慰的是,父母带着四个子女,早已实现居住自由,享受在镇上生活及就医看病、孩子上学等诸般便利。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绘制共同富裕蓝图,还有更多惠及农民的政策红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表明党中央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集中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便是抓住问题所在。作为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干部,我深刻理解,坚决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除了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优先安排要素配置、资源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还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全域联动并进新格局,使农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这个美丽家园,不仅有我的,也有你的、他的家乡……

当代文学大师王鼎钧的美文《脚印》写道,“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很多时候,遥远的故乡成为异乡游子精神疗治的原点,尤其在受到挫折伤害后,对故乡的怀念更深入骨髓。即便故乡也曾有过不堪回首的成长记忆,那里的大地始终纯净无暇。剥开农村乡愁的外壳,还因父母的血汗融于这里的大地山水。城市无根,在千遍一律的石屎森林,哪怕生养成长于此,那也只是熟悉的地盘,缺乏父母亲邻的乡音呼唤。当城市的高楼大厦摘星挡云日新月异,农村的山河大地仍然清新如画守望归来。我固执认为,农村草木成性虫畜通灵,它们能与乡村出生者联接而成生物学上的意义,令人的血液细胞与生俱来敛蓄乡情。倘若你的父母生于此你也生于此,乡愁便如刻骨铭心伴随一生。于我而言,乡愁之内,住着亲人。近些年来我对故乡怀念的内涵,更多体现在惦念病父,无时不刻担心他会离开。

父母在,原生家庭在。之于离乡者,父母在世,还是乡愁凝结的生生力量。

我记下乡愁、记录亲人,形如记载父亲生命的尽头,如履薄冰,如负千钧。

2023.1.21 除夕之夜感念亲情

今日除夕,农历2022年岁末最后一个夜晚。岁末最后一日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因与新岁首尾相连,“岁穷月尽,挨年近晚”,作为除旧迎新之重要交界点,千家万户异常忙碌碌,清扫屋舍,张帖对联,辞旧迎新。人们最为熟悉最常说的“除夕”,“除”即去除,“夕”指夜晚,除夕乃指岁除之夜,又称大年夜、除夕夜等。古时重大节日,除了时令节气,还有深刻寓意;除夕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同为传统民间祭祖大节,还是祭祀祖先之日。有些地方的除夕风俗,是要张灯结彩,迎接祖宗回家,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祖籍江西的岳父岳母,即便在广东与我们共同生活多年,每年除夕,都会清扫阳台恭摆祭食,带领后人上香烧纸袋顶礼膜拜。陪岳父母度过的数个除夕,我都会按照他们家乡习俗参与祭拜。关于烧祭之钱币,则显露出广东人的聪明智慧与开放精神,除了模仿钞票印上冥币有限公司发行字样等,还增添花花绿绿的美钞。我将美钞点燃放进专门用来烧祭的铁皮桶里时,忍不住嘀咕疑惑,先人拿着美钞在阴间如何兑换使用?

除了辞旧迎新迎祖归家,除夕作为一年里重要之岁尾,在海内外华人心中的意义更为特殊,也最重要的象征,莫过于阖家团圆。是以,“除夕”也意谓漂泊游子归家团聚,团聚的力量便是深厚的亲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月26日的春节团拜会上说,“当今社会快速变化,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为生计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遗憾的是,2022年除夕,以父母为纽带的原生家庭独缺长子——我在广东陪岳父母过年。

我没回湖南老家过年,也是父亲的考量安排。2022年12月30日起,我在祁阳市人民医院独自陪伴照顾感染新冠的父亲长达七日。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和我的精心照料,患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父亲,终于挺过新冠病毒的侵袭,治疗痊愈出院。过年前夕,我准备再次返回老家,父亲担心我连续奔波劳累,几次电话微信叮嘱我不要返乡。我因耳后淋巴发炎一直在吃药治疗,遂依父亲嘱托留在中山。即便如此,我还在愧疚中加上自行解释:弟妹春节已经返乡陪伴父亲,如我错开时间待到清明返乡,也是一种好的办法。虽然如此,念及大妹照顾父亲过多,今天下午,我给大妹微信转去1000元钱,算作补偿照顾父亲之情。大妹推辞几番之后收下。我还提议,此后每月付她1000元,直到照顾父亲去世……

除夕之夜,吃完晚饭,我即打电话至老家。老家的厨房饭厅在一楼,父亲住在二楼我居住的房间。母亲告诉我,弟弟搀扶父亲下楼简单吃了些年夜饭后上楼休息。我和躺在床上的父亲视频,父亲因为这趟下楼消耗精力太多,戴着呼吸机面罩,与我呜呜几句对话之后关闭通话。父亲自从患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后,食之无味,进食甚少,每餐最多半碗米碗即感觉胃部饱撑,一米七高之身段瘦到百斤左右。我怀疑父亲常年服药,导致肠胃菌群紊乱消化不良,多次为父购买乳酸菌益生菌之类调理肠胃,父亲觉得胃无问题弃之不食。我将视频群发连线弟弟妹妹。母亲与弟媳共同做好年夜饭,吃完之后招呼弟弟两个儿子。弟弟还在喝酒,带着微微醉意。大妹一家与父母家相隔一条街,因为平时照看护父亲常携儿女在父母家就餐,这次则在自家吃年夜饭。小妹嫁在镇上郊村,她与家人云南返后也在自家过年。

年夜饭之后,作为鞭炮之乡的老家小镇,被烟花炮竹燃放的喧闹密实包围。老家小镇每年除夕饭前必放鞭炮,近年留行饭后燃放烟花,整个镇域上空仰冲炸开的五彩缤纷烟花持续至深夜23时左右。初一凌晨1时开始,更为猛烈的鞭炮再次炸响,持续至天亮乃停。初一凌晨燃放鞭炮是老家旧有习俗,意谓“新年开门红”,家家户户必放。每次回家过年,除夕烟花炮竹持续燃放,尤其凌晨之后的鞭炮燃放,使得整个小镇难辨人语,即便贴面咬耳也无法听清对方说话。铺天盖地的鞭炮声中,夹杂着汽车防盗喇叭受到惊扰的尖叫。此外,便是鼻子充分到感受浓郁弥漫的硫磺硝烟味。如此场景虽然令人不适,年之欢乐亦浓。

疫情三年,多少压抑和不快,经历此番燃放烟花鞭炮之后,人心定会舒畅许多。

年夜饭之后,在我的原生家庭里,小妹夫带着家人来到父母家,在戴着呼吸面罩的父亲身旁聊着家常;大妹夫从家里带来不少烟花,带着几家孩子去到空旷之地嬉闹燃放。此前,大妹夫一直在湖南益阳从事烟花炮竹生意,年前的烟花炮竹行情似乎不错,所有产品销售一空。后疫情时代,人们确实在通过燃放烟花炮竹渲泄某种压抑情绪,各地也屡屡传来烟花炮竹燃放解禁,或者限地限时燃放烟花的利好消息。我在原生家庭群里看到孩子们欢声笑语燃放烟花的视频,抵消看见父亲戴着呼吸面罩的伤感之后,遂到小区院里散步。岳父母居住的地方属于封闭式小区,禁放烟花炮竹。旁边新建的小区时有孩童在欢快地燃放零星烟花,没有警察过来禁止。警察与人们心声相连,似乎达成某种默契。往年除夕并非如此,有次我带着孩子在寂静空旷的岐江边上燃放几束烟花,立即招来骑着摩托的警察厉声禁止。

散步毕返回岳父母家,电视正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俊男靓女位在荧屏里欢声笑语歌舞升平。岳父捧着平板电脑在阅读电子书籍,妻子和孩子在回复手机信息,只有岳母看得津津有味。我懒于回复平庸多杂的拜年信息,躺着浏览社会热点新闻。有人说,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成除夕必要可少的重要一环。实话实话,我偶尔观看,而且只关注有无令人开怀而笑的相声小品。文艺属于美的范畴,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作用。某种意义上,“审美娱乐”理应成为文艺节目重要的功能。我和一个从事歌舞编创的朋友有过交流探讨,在我看来,艺术最忌说教,尤其是尬式说教,否则只能感动自己感动不了观众;何况现在的观众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相当的文化素养,人们对审美要求更高。

躺倒床上,父亲给我发来微信,问是否在岳父母家过年,引起我的伤感和愧疚。

我忍泪相劝父亲不必挂念我,安心养好身体,待我明年清明回到老家好好陪他。

陪伴病中父亲,仅仅是孝敬的实质行动;家庭的凝聚团结,更是父亲真的期盼!

一个家庭,不仅是人们身体之住处,更是人们心灵之归宿。作为原生家庭主要缔结者的父亲和母亲,一年到头之守望,等来儿女归来相聚,殷殷期盼心,何其深厚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7日的春节团拜会上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比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令人千古传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体现的,就是千万家庭幸福美满,而每一个家庭都离不亲情。在我看来,乡村“五大振兴”之外,亲情便是维系乡情和人伦的重要因素。

父亲作为原生家庭的主要联结者之一,活下来,亲情在。哪怕生命没有质量。

没有父亲的家庭,很快会支离破碎,好比房屋没有顶樑。哪怕母亲也会维系。

作家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写道,“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我的感念何尝不是如此?即便故乡渐行渐远、人情变冷,即便有人炫富、有人攀比,即便有人艳羡官位、有人觊觎钱财,在游子心灵深处,始终怀有对童年的纯净怀念,始终怀有对成长环境的清晰记忆,始终怀有对血脉亲人的刻骨铭心。人的一生,要经历千磨百折之摸索,才能定调定向定方位。或者,人到中年未来没来变数仍在,人到老年格局已定生死由天,无论如何,故乡烙印犹如春蚕作茧包裹一生,亲人笑脸如同纹身附体一身。万家团圆之节,念乡念亲人尤甚。

历史现实表明,家运与国运紧密相连。千家万户好,民族才能好,国家才能安。

所有小家庭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细胞。小家背后,是脐带虽断情未断的家乡。

当我们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别忘了滋养的大地、宝贵的乡情……

2023.3.3 乡村集市人间烟火蕴乡愁

过去年代的集市,对应着物美价廉;但舍近求远赶来的人们并非仅仅为了实惠。

栖居城市已久的我,如果不是因为驻足留意一场丧事,几乎淡忘对集市的记忆。

今日大早,我在东南村里购买早餐时,偶遇了一支当地的丧事队伍。近来几日,驻镇帮扶工作队宿舍周边,每天都有丧事操办的喧闹传来。这一次,传闻死者是东山村一个妇女,五十多岁,困病多年。我从东山大道转进波记饭店通往中心市场的东山路上,见到东山大道边上停着一辆小型面包改成的殡葬专用车,车身喷有倡导移风易俗、共建美好家园”字样。当地早已实行火化,这种殡葬专用车是火葬场开来接收尸体的,静停村外桥头,等待送行仪式。我走进东山路的小街,一支丧事队伍正在逶迤前行。走在前面的是扎着白色孝布的逝者亲属,其中一个无比悲伤的年轻女子扛着一枝红色扫把,旁边一个男子搀扶女子一路哭泣。走在后面的是身着白色军式制服的女子乐队,其中一个女队员举着邻近福建“太平镇XX村乐队”牌子,其他女队员扛着西洋乐器,洋鼓洋号拼奏发出《妈妈的吻》之乐曲巨响。丧事队伍行至殡葬专用车处,红色扫把扔在地上,队伍沿着东山大道继续前行。尾随观看的村民陆续散去。我买了一杯豆浆、两个包子,将二手摩托停在路边,信步走进中心市场。全国所有的乡村集市几乎如出一辙,人声鼎沸、摊贩汇集,鸡鸣鸭叫、牲肉飘香。各种时令农副产品此刻聚集登场琳琅满目地堆放,一些平常并不多见的山珍食物或山药汤材也已出现。在故乡湖南的小镇,农贸市场还是乡村美食汇集地,遗憾东山中心市场出售美食甚少。因为东山人口不多,中心市场每日赶集时间不会太长,汇集群众很少,10点左右喧闹结束。

农村集市,是农村人们定期定点商品交易的一种组织形式。最早的农村集市据传起源石器时代的物物交易,宋朝的乡村集市发展最为迅猛。乡村集市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时间、地点固定,你“一三五”赶集,我“二四六”赶集,相邻村镇互补;二是乡村集市以镇区为中心设有“大集市”,覆盖十里八乡小集精华。只是城镇化高歌猛进之后,有条件的农民大量移居城市,城市购物娱乐更多更全,乡村集市变得微不足道。有些村庄合并,乡村集市进一步衰亡。如果说商品经济尚未成熟之年代,“乡村集市”以其约定俗成的贸易形式,契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老百姓生活方式,随着商品经济日渐繁荣、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集市的功能因为单一而致影响式微,甚至逐渐没落消亡,何尝不是时代进程的伤感缩影。

记忆回到童年,老家祖居地张阿塘村附近的城南陡小集市,曾经寄寓了附近十几个村庄乡亲们的欢乐向往,母亲曾在那里摆卖百货。即便我家后来搬迁至羊角塘镇上,也选择大集市(镇中心市场)附近而居,临街建设一幛底层可作商铺二三层居住的民宅。向乡间集市讨生择城镇大集市而居,是我父母的人生进阶,何尝不是那个年代农民生活向好的缩影?

某种意义上,乡村集市也是乡村振兴的“晴雨表”,农村人旺才有集市,集市又因人而繁荣。乡村集市热闹一些,乡村振兴便近了一点。2021年中旬,驻镇帮扶工作队进驻东山不久,开始撰写三年帮扶规划时,我曾提议利用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改造东山中心市场,进一步打造当地农特产品销售一条街。后因中心市场产权并不归属东山镇政府,无法实施。如今因为帮镇扶村工作的持续推进,东山人居环境已经率先发生显性改变,尤其是镇域中心市场一带整洁干净。每至节假日,返乡车辆增加,回乡群众增多,说明游子仍然依恋家乡。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人们物质生活富裕之时,精神生活开始转向回味守望。是以,振兴乡村集市、重塑人间烟火,让乡土特产和家乡果蔬抚慰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疲惫,何尝不是新的乡愁抚慰之道。脱贫攻坚胜利之后,如果把乡村振兴当作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乡村集市便是烟火弥漫的战役地之一。振兴乡村的康庄大道上,请别照搬城市的创文创卫……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