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儿子约我去逛石板村。
石板村,位于芒市西面的半山梁上,距芒市40多公里,属于五岔路的一个行政村,下辖8个自然村,主要居住着景颇族、汉族。
城里已经暖和起来了,可车子到了半山,呼呼吹进车窗的风冰凉凉的,好像一下又退回到寒冬里去了。一路上两个孙子异常兴奋,一会打闹,一会缠着身边的妈妈玩游戏。山路坡大弯多,一会儿后面就没声音了,回头一看,儿媳和两个孩子都闭着眼睛,妹妹靠着妈妈,哥哥把头歪到了车门的扶手上。我平时不会晕车的,此时也感觉到头有些晕,儿子专注的开车,因为弯急视线不好,偶然出现一辆车,猛的就窜到眼前了。好在坦石路铺整得很平整,没有颠簸的感觉。儿子建议都把车窗打开,因为茂密的森林带来的新鲜空气,顿感心肺舒畅。还对后面的两孩子说,快看看外面层峦叠嶂的大山和满山的原始森林,回去才好写作文呢。两孩子顿时来了精神,伸着脖子往外看。
车已爬到高一层的山梁上,俯视着下面的一道道山梁我注意到,四处山梁和山腰上都有山寨,又比较分散,这里七八户,那里四五户。公路都通向村寨,众多的乡村公路相互交织,而无论是哪一头,又都与四周的国道相连,亦如条条溪流终归大河。因此一路上的岔道很多,如果没有路牌的指引和导航,肯定会迷路的。路边的景色,孩子们只对高大的树木感情兴趣,至于是什么树种就不懂了,我也只能说出果松、杉松、铁杉、高山栎、核桃树等几种树木,孩子们也不太在意,而那些低伏在山坡上的杜鹃花正含苞欲放,要不是细心观察,也会被忽略过去,如果再过几天,一定会怒放得格外惹眼了。山路上只闻鸟聒噪,少见鸟身影,时不时有从密林里腾空而起的,倏的又射入林海之中,引得孩子一声惊呼:好漂亮的鸟,羽毛全是红的。
我们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按照路牌的指引,我们直接朝着石板村委会开过去,下车一看村委会就一个孤零零的院子立于高坡上,这不是我们相像的石板村:村子应该是一个很多农户聚合的地方。于是想到刚才在三岔路口的另一条路口搭有牌坊,石板村应该在那里,于是我们掉转车子去找村子,可是走了三四公里,又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一看指示牌,上面标着若干村子,就是没有我们要找的石板村,儿子停下车重新打开网络确认,然后再次回到刚才的路口,这时看到指示牌上出现的景社二字,儿子说就是它了,不要进村委会,从它旁边的岔路向东就对了,于是我们又驱车走了三四公里,终于到达景社。把车停在路边,顺着坡路向上走去。虽然已是中午2点多,太阳隐约在云层里,迎面拂来的微风还是有几分冰冷,但格外清爽。抬眼望去也就四五户人家,而且东一家西一家,我告诉孩子,这就是景颇山村子的特点。路边地势低缓的围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园子,蚕豆结得挺饱满,还有旺盛的青菜,有几棵骂桑莆(树木瓜)结得满满的,最下面的都已成熟黄绿相间。接着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牛粪、猪粪混杂的味道,两个孩子不知道,捂着鼻子大叫:什么味道,这么臭?于是,我给他们讲农家肥的环保,讲过去农户如何用牛肥当燃烧。
这几户人家的房子都是简易的木瓦房,非常老旧,也没多少景颇族建筑的特色,而且都关门闭户。我告诉孩子,别看这么简单陈旧,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芒市城里的居民家多数还是铁皮房或者草房,只有少数人家盖得起土基瓦房,孩子用疑惑的语气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穷呗。1970年,老祖祖到芒市法帕的芒留傣族村寨安家落户,他劳动一天得十分,已是最高分了,折合人民币只为0.80元,1976年我在工厂当学徒,每个月的工次是18元,平均每天为0.60元……当我们回到车边,看到背靠路下方有一间特别大的瓦房,既古老又有特色,决定进去看看。房子座北朝南,典型的干栏式木瓦房,分为两层,又称猪脚楼。上层高,住人;下层矮,堆放农居和杂物。房子的背后和侧面种着稀疏的坚果,一走到屋山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横梁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包谷。一抬眼就看到门里坐着一位景颇奶奶,一见我们脸上就笑眯眯的直向我们招手,让我们进去。我说进去吧!儿子、儿媳,包括两个孙子都用惊异的目光望着我,是呵,他们从未去过农家,而且是景颇人家,他们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我大大方方走了进去,就挨着老奶奶坐下,原来这是走廊,前面搭出去一个露天阳台,可以晾晒东西。儿子他们见此也跟了进来,好奇的东看看西瞅瞅,发现走廊上堆了许多葫芦型的大南瓜惊喜不已。我呢与老奶奶拉起了家常,她的汉话很流利,知道她有两个儿子,已是儿孙满堂,因为是建档立卡户,政府出钱为她家把新房建在下方一公里处,因为那里地势比较平整,现在村里有一半都搬到了新居,她舍不得这老房子,住了几十年也习贯了,所以一直住在这里。从我们进来的那一刻起老奶奶就忙出忙进,一会进屋拎出一袋沙糖桔,一会又去倒茶,她还问我们会不会喝酒。我呢有多年农村工作的经历,所以她拿什么出来我都要表示一下,尝一尝。她一直高兴的笑着,是那样的热情,仿佛来了久别的亲戚。当她站起来进屋取东西时,我才发现她有一只脚严重瘸了。心里不禁升起一些同情,看得出来,她要比我年长,该有七十出头,可她的瓜子型的脸,周正的五官,白净的肤色,年轻时应该算是景颇山上的一枝花,无奈岁月和命运就是这般的捉弄人。
告别时,景颇老奶奶又起身进屋拎出塑料袋装着的一斤多坚果,让我们吃,儿子儿媳不好意思推脱着往外走,两个孙子也不接,我只好抓了四五颗表示心意,可是老奶奶硬是让我全部带走,我说不了,老大姐,你还是拿去卖吧。她说不卖不卖,你带上给两个娃娃吃吧。她一直追到车边,硬往我手上塞,儿子儿媳见状,赶紧把车上带的酸奶、奶厝、饼干糖果尽数拿出来作为回赠,老奶奶也一个劲的推脱,我们一边说让她尝尝,一边急忙上车,然后向她挥手告别。那一瞬间,我想彼此的心都是一样的真诚,洋溢着纯朴的热情。在车上,我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起老奶奶的热情,她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我们,临走还要把她家里最贵重的食品送给我们。忽然大孙子说,唉呀,我们忘了告诉她酸奶和奶厝要今天吃了,不然明天吃会肚子痛呢,是呵,刚才只忙着跟老奶奶道别,忘了交代了。于是我们看了景社新搬迁的民居(盖得挺漂亮,全是砖混结构的瓦房)就匆匆往回走,因为想着要去叮嘱一下老奶奶。看得出来,车上最焦心的要数大孙子,在车上左问右问,担心找不到老奶奶出了事该咋办。于是儿子提议是不是顺便给老奶奶一个红包,一下子就得到了异口同声的响应,尤其是两个小家伙高兴得连连鼓掌,大孙子说就拿我的压岁钱吧。车一停,两个小家伙拿着装了一百元的红包率先跳下车跑向老奶奶家,我小跑跟在后面赶上去,一上楼两孩子就喊着奶奶奶奶,可是没人应答,我跟进屋里看了看确实没人,我们下了楼,看了看一楼也没人,心想是不是出门了?大孙子一个劲的问怎么办?我看到他眼圈都急红了,我说不怕不怕,顺其自然吧。这时一头大黑猪前脚搭在猪圈的矮墙上把头伸了出来,哼哼的叫着,把两个小家伙高兴坏了,大孙子急忙走过去与大黑猪打招呼:你好呵,八戒,你真率,你叫什么名字呀?大黑猪哼哼,好像在回答大孙子的问话,这情景把我和小孙女逗笑了。大黑猪,你家主人呢?大黑猪忽然大叫了两声,旁边小偏屋走出了老奶奶,原来她在屋里洗头呢,大孙子高兴的叫着:奶奶,过年了给你一个红包。老奶奶一下手足无措的将头发挽在顶上,一边后退,一边一迭连声的说搞不得搞不得!身后的我连忙上去拿过红包说,老大姐,这是孩子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她仍不接,我只好把红包插在她的腰间,身旁的大孙子抢着说:奶奶,酸奶和奶厝今天要吃了,明天就不能吃了,吃了会拉肚子的。老奶奶语无伦次的僵在原地,。
回到车上,心总算舒坦下来了,大孙子意犹未尽,他说,今天虽然没看到什么精彩的景点,但是感觉到收获满满,开心极了。这话从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嘴里说出来,不仅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而且觉得他一下子就成熟懂事了。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学开始就有实实在在的劳动课,就有脚踏实地的支农活动,能深深体会出农民的艰辛与不易,对我们的成长,给工作生活上带来诸多的正能量,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我感谢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它给人精神上带来的钙足够充足。因此,让孩子尽早的接触农村,接触农民,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大有裨益。
今天带着孩子逛山寨,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令人欣慰。
2024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