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邓焕彦的头像

邓焕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7
分享

徒步沁源风洞沟

夏日一晚,朋友俊斌约我次日早晨陪北京的专家到风洞沟考察,我欣然应允。对于这条景色宜人、路艰难行、野兽出没的深沟,一直在我的向往之中,常有心念之而身不得往的遗憾。

风洞沟,位于山西省沁源县灵空山镇西务村北,直通灵空山风景区,全长约7公里。沟内壁立千仞,古树林立,风光旖旎,民间素有“十里画廊”之称。1995年春末,我曾经在灵空山景区开发功臣、原文化局张成仁局长的带领下,由前寨门进入走过一次,后来时隔25年我再未去过。听说驴友们近年常走,我却因故未能成行。

清晨5点半,我独自一人驱车前往灵空山镇,改乘镇里的车陪客人一起取道古县北平镇党家山抵达灵空山圣寿寺。约7时开始,在向导毛孩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人沿峦桥南侧山路,经唐王祠朝风洞沟方向迤逦而行。朋友说,这样省力。

穿越松林,顺坡而下,一种日出林见光、绿野金色泄的晨景便展现在眼前。密而高的松树,把天空遮了个严严实实。太阳一出,条条光芒透过林木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让阴沉的林间顿时有了一丝的暖意。阳光穿越林木射到地面,在绿茵和腐叶间形成一束束的光亮。坡上,一种白色的花,如玉蝶飞舞,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散发着兰花般的馨香,在一片绿海中显得分外耀眼。一查形色,方知此花名“太平花”,别称“京山梅花”,它的花期很长,属于一种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不一会,发现一大片长得极为茂盛的草,叶色碧绿形如兰,亭亭玉立在山腰。查知名“吉祥草”,别称“蛇尾七”,也是一种具有润肺止咳、固肾、接骨功效的药物。从唐王祠到沟底短短一段路程,我们就发现了好多种形态各异、叫不上名来的植物。

顺沟踏河卵石而行不久,到了一个极窄的峡谷口,一道青灰色的峭壁赫然立在眼前,此谓“石门”。走近一看,峭壁上竟然凸显出一块,酷似一个昂首欲飞的人形。同行的杨工说,这不用雕刻就是一处非常好的景点。可不,那昂扬微侧的头颅、丰满高挺的胸脯、右臂向后下摆、一脚用力踏地一脚曲弯欲跃的形态,真如“后羿奔月”之状呢!诧异间,毛孩说,你们看,这面像不像个佛像?回身细观,峭壁的一个凹处确如一尊立佛,默默地注视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沟里的植物种类,不胜枚举。用心的朋友们只要发现没有见过的,都要拍摄下来,考究到底是什么植物?有无利用价值?大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路的观赏,一路的拍摄,断断续续拍了十几种。回来在形色上查阅,有白花构环的“琼花”,垂首待风的“铃兰”,紫根白花的“紫草”,明亮璀璨的“一把伞南星”,孤花片叶的“花楸”,天意怜幽的“茶条槭”,砌草茸茸的“商陆”,酸不溜溜的“酸模”,绿意昂扬的“天名精”,美人丛笑的“蓟”,层层叠叠的“藜芦”,只挂不响的“风铃草”,绕节开花的“野芝麻”,叶如羽扇的“升麻”,锯齿一般的“铁线蕨”,形似沙蓬的“问荆”,叶纹似竹的“鹿药”等。途中,我们还发现了生长在腐木上的鲜活灵芝,煞是可爱。这些山中宝,千百年来一直待在大山深处,养精蓄锐,期待着有缘人的识别。只是其中有良药,也有剧毒,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万万不可擅自使用的。大山里,不是没宝,只是我们缺少能够发现宝的知识。

由于林木蔽天,我们很难看到沟两侧悬崖峭壁的神奇美景,倒是可以看到低矮处一些天然的洞穴。毛孩说,沟侧高处,有两个较大的山洞,土匪曾经居住过,现在还有保存有古人垒的石墙。林密草茂,我们无缘踏看。好在路旁也有不少的山洞,过去观察,发现有人活动过的痕迹,有烧过柴禾遗留的木炭屑,有人垒的石头楞堰。在一处崖壁上,还发现了一个鸟窝,是用苔藓搭建的。对这些地方了如指掌的毛孩说,去年鸟儿还在此住,今年不知什么东西把窝给毁了,崖下还有落下的苔藓。言谈之间,不无惆怅。不远处,传来一声声亢奋的鸣叫,毛孩说那是褐马鸡在叫唤。我们蹑手蹑脚的想过去一堵其风采,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行走间,却无意在河床里看到有野鸡孵化后的蛋壳。天旱,河床也成飞禽的“产房”了。

河床中,腐朽的树木倒下横亘其间。没有了生命的枯树,却成了一种自然景致。有一株松树,不知枯死了多少年,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倒像是海底挖出的乌木。看着那瘦骨嶙峋的样子,让人联想到“沧桑”一词。还有一株树,河流冲刷使树根全部裸露,但它盘根错节,依然顽强地活着,活脱脱的就是一株树木的标本。更为奇特的是在一块巨石的缝隙里,生长着两株楸树。随着它们年岁的生长,把缝隙撑的是越来越宽,直至崩裂,令人不得不感慨“柔中有刚”的无比威力。有一株老杨树,树腰四五个人展臂合围不住。山谷的风霜雨雪,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它枝干纹深如壑,长成个一撇一捺的倒人字形,远观颇似一条飞舞的巨龙。

风洞沟,是一条与灵空山的龙息息相关的沟。五龙子被龙母所害后,它的脊梁落在寺院之东,龙首落在沁河之南,龙胆、龙尾和龙母与和尚下棋的棋盘就在这条沟内。一个高约40米的石头孤峰巍然耸立在沟底,顶部长有一株树冠如伞的油松,人称“龙尾”;相距不远处,有两块巨大的岩石,人呼“龙胆”;在三塔崖下的半坡上,有7立方米大小的一块不规则正方形石头,上面刻有围棋棋盘,为传说中的“棋盘石”,当年我曾经看过,可惜这次徒步未找到。据说,当年戎马倥偬的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曾经由此而过。

继续南行,眼前豁然开朗,绿色的丛林里突然出现一个高耸的塔崖,一层一层的堆砌,依石色分为三层,宛若人工砌就,呈倒三角形状。细细的观看,就如同堆放着一本本经书。我与同行者笑语:“莫如命名为‘经塔崖’,也许更为妥当”。其实,如果冬春出游,在这沟中的石壁上,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的景点,似人,如兽,像物,若画,完全可以因各自阅历的不同,浮想联翩地想象出形态万千的景象。它没有人工雕琢,没有刻意为之,只是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形态。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生态旅游的魅力所在。

沟中出现一片一片葳蕤的植物,高大而稠密,足有一人多高,这是业已进入库区。人民公社时期,这里建了一座水库。因地质结构属于石灰岩渗漏严重,只可在雨季发挥拦水保安的作用。多年山洪爆发,长期淤泥堆积,使这里土丰地肥,故而长满了雾柳、牛蒡、商陆、酸模等植物。大坝建在两山的最狭窄处,有30多米高,一如山寨之门,固守深沟。沟两侧的半山腰,各有一个天然石洞,遥相对望,名“风洞”,沟名即由此而得。南风洞处于绝壁之上,鲜有人上;北风洞距离地面不高,时有人进入。据说,此洞幽深,径通洪洞。早年间有人带狗探洞,飓风呼啸,久行无口,遂欲返回,而狗却直窜深处未返。殊不知次日在洪洞走亲戚的村人却发现了这只狗,说明洞口在洪洞。我那年到洪洞广胜寺,听说下寺的泉水就出自沁源的灵空山。

约上午11时许,我们一行走出风洞沟,乘车返回镇里。途中回顾“画廊之行”,一路上的崖之险、根之奇、石之异、树之古、洞之幽,都让人对造物主产生一种莫名的敬仰,对大自然心生一种无限的畏惧。强与弱,硬与软,古与今,都在这个地方不断地演绎着各种嬗变。

听朋友说,正在建设的黎霍高速公路就途径该镇。这样的话,加紧开发建设这条沟,使之成为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意义将更为深远。

                   2020年6月13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