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总是闲不住,要么走进乡村回归自然,要么伺弄庭院里的花花草草返璞归真,我特别享受这样的休闲慢生活。已届天命之年,老胳膊老腿折腾不动了,只期盼周末和假日去放飞自我亲近自然。
蓝天,白云,碧水。
小径,绿道,青草。
很高兴,就在小城中央有这么一处地方让我一眼就爱上了它。
你好,龙潭。
龙潭,因“潭”而得名。相传嘉庆年间,天遇大旱,河塘干枯,田地龟裂,咸宁到处一水难求,唯有龙“潭”一汪碧水,深不见底。足以保障周围居民饮用或洗濯。如此奇观,它的名气一下子就传开了。人们纷纷说“潭”底下连着地下河,直通龙宫,是谓“龙潭”。为了求得龙王显灵降雨,居民筹集了香烛纸马、糕点三牲等贡品,嘴里喃喃唱着求雨歌:青龙雨,刷刷下,收了菜,割了稻,煮了大米敬龙王。龙王爷,哈哈笑,当天下个大雷暴……传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表明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龙潭,居小城一角,处于龙潭河和淦河交汇处,由一阁、一馆、一岛、一桥、一园组成。这里鸟语花香,水清岸绿,古朴典雅,是咸宁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天气晴好,微风不燥,漫步在河边的绿道上,随心所欲,漫不经心,满眼是景。一边走,一边看,掐一把路边的小花,停下来慢慢欣赏它的娇嫩;沐浴着阳光,与摇摆的垂柳来一段舞蹈;躺在树荫下,听风儿低语,从叶与叶的缝隙中一窥蓝天的美妙与高深。累了,拿一卷书,凭栏侧倚,看那河畔翠柳无力地拂动着波光里的倒影。正合了这样的意境:烟波绿意深重,人倚妆台微醺。
向阳的河堤上,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迎风摇曳,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花不大,摘下来也不好拿,但《诗经·小雅·采薇》云:“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中的“薇”就是它。“薇”又叫野豌豆,不仅可以食用,《本草拾遗》中记载其还有药用价值。离“薇”不远处,三五成群长着一些马兰头。清明时节的马兰头最鲜嫩,虽然略带苦涩,但焯水过后就会清香可口。其实,马兰头的美味古人早已知之。“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陆游之诗即生动描述了宋时儿童采摘马兰头去做早餐的情景。明代有一首《马兰歌》则这样写道:“马兰不择地,丛生遍原麓。碧叶绿紫茎,三月春雨足。呼儿争采撷,盈筐更盈掬。微汤涌蟹眼,辛去甘自复。吴盐点轻膏,异器共衅熟。物俭人不争,因得骋所欲。不闻胶西守,饱餐赋杞菊。洵美草不滋,可以废粱肉。”诗中不但生动地描摹了马兰头碧叶紫茎的形态、采撷的景况,还记述了吃法,甚至夸赞其美味胜“粱肉”。虽然“薇草”和马兰头堪比亮瑜,各领风韵,但长得最茂盛的莫过于野艾蒿,铺满了整整一面河堤。记得小时候奶奶带着我采蒿草,她教我只摘嫩叶尖,洗净焯水后切成细末,再加入糯米粉和面粉,揉成一个个光滑的小面团,用小火煎至两面焦黄,吃起来又香又脆,一股特有的艾草清香溢满唇齿。可惜,奶奶早已远去天国,我恐怕再也吃不到那么香的蒿子粑粑了。
离这片野蒿不过一水之隔便是龙潭岛。小岛不大,大约27亩,2022年6月龙潭岛景观改造工程正式动工,经过半年多的施工,曾经长满杂草的小岛已修葺一新:新铺了草皮,种植了绿植,步道随着小岛地势起伏蜿蜒,岛上建造了亲水平台、小广场及休闲座椅。听附近的居民介绍,以前这里就是个荒岛,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成为众多美景中的一个缺憾,现在看到小岛一天一变样,都盼望着改造工程能尽快完工。
龙潭岛四面环水,只有龙潭古桥与嫦娥大道相连。龙潭古桥又叫小龙潭桥,相传龙潭河河水湍急,摆渡时常有船只翻覆。为了降伏“水龙”,有志乡绅募捐建成了龙潭桥。龙潭古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古桥四墩五孔,墩为棱形,桥墩色泽厚重,桥身全部由石块与糯米筑成,没有用一根钢筋、一袋水泥,桥面均由长形青石板铺成,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古桥仍岿然不动。只不过由于河床下沉,有一处桥墩条石松垮和缺失,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据修缮工人介绍,原桥面青石及望柱、分水墩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会继续使用,并将用古法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保存古桥的历史感,使其更好传承其文化价值。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将成为咸宁又一处网红打卡地。
与龙潭岛相邻有一处古建筑群,这便是咸宁市新的城市名片——永安阁,分为咸宁阁和茶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367亩,总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由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弟子、清华大学教授纪怀禄老先生亲手打造,也是纪怀禄大师的封笔之作。整个古建筑群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回廊曲径相连,清幽风雅,假山、叠石、水系点缀其间,既体现了千年的古法传承,又融合了当代建筑工匠精神,让精巧奇绝的宋代园林在此重现,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与永安阁一路之隔是龙潭河湿地公园。虽说没有大洲湖湿地公园广阔的水面,和一桥飞架南北的雄伟身姿,亦无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淦河与龙潭河交汇口,是生态咸宁的绿心,温泉明亮的眼,是市民唾手可得的氧吧。五年前,这里还是周边市民避之唯恐不及的淤泥沟,河道闭塞,杂草丛生,黑水横溢,气味刺鼻,一到夏天,更成了虫蝇大量孳生的发源地。2018年8月,市里启动环境治理工程,经过两年的治理,河道变绿洲。听管理人员介绍,因龙潭河湿地公园工期紧、任务重、周边环境复杂,施工时研发了清淤小船,实现了“无人船”清淤作业,避免了安全风险,真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呀!”
暮春四月,草长莺飞,水清岸绿,鸟鹤栖息,正是龙潭河湿地公园最美的季节。放眼望去,亭台点缀,栈道迂回,奇石堆砌。走近一看,一条曲折的湿地小径环绕期间,将岛屿揽入怀中。廊桥下,溪水潺潺流过,密密麻麻的鹅卵石铺满了河床,小鱼儿在水草和卵石间欢快的穿梭,芦苇丛中隐藏的翠鸟早已虎视眈眈。一道身影掠过,还未等鱼儿反应过来,已落入翠鸟的利喙中,在如镜的水面留下一波一波的涟漪,像是打碎了的水银。站在公园最高处的揽景亭,整个美景尽收眼底。
龙潭如此之美,焉能错过与之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