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簑烟雨任平生(丁芳)
——潮州行
按照燕子制定的旅游攻略,从南澳岛返程后第二站将去潮州。一说起潮州,最先浮现的便是韩愈老先生。因为小时候学习韩愈所作《祭鳄鱼文》时,对他以一篇文章劝戒鳄鱼搬迁的故事感到非常神奇,因此留下了深刻印象。
早上八点从汕头出发,车行约一个小时,经过韩江大桥便看到了鳞次栉比的老房子。“潮州到了”,在我急切的催促声中,老公这位兼职“司长”将车子稳稳的停进了地下车库。
出得车库,我们都看向燕子,她是我们的领路人,没想到她却犯了大多数女人都容易犯的“路痴症”。即便打开了手机导航,我们一家三口跟着燕子如贪吃蛇一样在同一条街上来回穿梭。好在经过一位热心的潮州女孩指引,我们总算找到了潮州古城最具人气的网红打卡地——牌坊街。
牌坊街
甫一进入2公里长的牌坊街,就仿佛历史照进现实,抑或现实穿越了历史。一眼望去,23座牌坊如长龙之脊,彰显着古城厚重的文化,撑起历朝历代读书人“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梦想。由是,这里家家户户读书之声不绝于耳;世世代代,文风之盛莫过于潮。
牌坊街上虽人流如织,再急躁之人也能静下心来,慢慢盘桓在一座座牌坊下,驻足仰望高大巍峨的石牌,思绪停留在一段段历史,一个个典故里。“十相留声”大牌坊上记载了唐宋十位宰相的大名,每一位都名垂青史。有唐朝的常衮、李宗闵、杨嗣复、李德裕;宋朝的陈尧佐、赵鼎、吴潜、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还有四进士坊、七俊坊、八贤坊、状元坊……悠悠千年,这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已成过往,却奠定了潮州古城绵绵不绝的文脉,成为这片地域的骄傲。
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尚在胸间澎湃,转瞬间又被街边的烟火气感染。摩肩接踵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吆喝,林林总总的美食,让从不贪嘴的我也禁不住买买买。刚吃完肠粉立刻又加入了买粿汁的队伍。这里的粿汁像米糊一般浓稠,且绵中带韧,配上种类繁多的各类浇头,吃起来格外爽口。
不同于两湖地区偏重咸辣口感,这里的小吃更注重食材本身的鲜甜。我们一人捧着一碗海石花奶茶,果冻一样的Q弹爽口,瞬间变身潮州美食“胶己人”。从城南到城北,在一声声的吆喝声中,在一阵阵酸甜咸辣的舌尖大战中,就这样豪放的穿过了牌坊街,让“食在广东,味在潮州”的名气从舌尖融入心底。
广济桥
穿过潮州古城高大的城墙,百米外就是碧波浩荡的韩江。韩江两岸古树成林,繁花似锦,给一江清水披上了重重彩装。静静的古城与动感迭起的韩江之间横空架起一座桥,以一种无可抵挡的魅力吸引住我的目光。明代诗人卢龙云的诗颇能表达此刻的心情:清浅河桥下,犹传广济名。画图山里色,环佩水中声。数幅云帆远,千层雪浪平。往来多信宿,不尽古今情。
广济桥全长518米,从西到东,广济桥分为三段,西段有八个桥墩,东段有十二个桥墩,每个桥墩上建有亭台飞阁,形态各异、错落有致,“廿四楼台廿四样”。中段则由十八条木船并排相联,遂成浮桥,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通行时,浮桥解开。船只通过,浮桥合垅,行人各自往来。
桥上摆摊售卖者众,形成了“一里桥,一里市”的风光,其中不乏非遗传承人,利用节假日为游客表演绝技。这边泥坯伴着典雅的琴声飞转,眨眼间一个个精美的茶壶在大家的惊叹声中落胚成型;这边一高人执麦秆剪贴作画,一草一木勾勒潮人记忆。那边一民间艺人绘声绘色分享潮剧精彩,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挪不开步。
我们不时驻足观赏广济桥上重瓴联阁的楼台,想像那“湘桥春涨”时的水上仙境。楼台两边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的楹联,益发衬托出“十八梭船锁画桥”的诗情画意。突然,一群“小可爱”引来阵阵惊呼。原来是十八梭船下一大群赤眼鳟在畅游嬉戏,给古朴的广济桥凭添了几份活泼。旁边的潮州大爷颇为自得地说,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不外如是啊!
行至仰韩阁前,清人郑昌时所作“狂澜人作中流柱,瘴海春回八月风”的楹联,仿佛解锁了广济桥迷人的“密码”。广济桥之所以成为潮州古城的缩影,潮州文化的标杆,潮州人精神的归属地,莫不因为一个人——韩愈韩老先生。
韩文公祠
走过广济桥便到了韩山。韩山并不高,原名笔架山,因建有韩文公祠而改名。韩山上绿荫蔽日,树影婆娑,透着一股清幽和肃穆。脑海中一下闪出两句诗:
一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走进韩文公祠,顺着右手边的天南碑胜长廊看去,几十幅书法碑刻镶嵌在廊壁里,是启功、刘海粟、赵朴初、许士杰、胡绳等名家所写怀念和颂扬韩愈的诗句,有的似蛟龙出海、风神俊秀;有的浑厚大气、苍劲有力;有的清秀俊逸、意趣潇洒,给韩文公祠更添了几分文气。
正殿端坐着韩愈全身彩色坐像,一手握卷,一手抚椅,头戴幞头帽,白脸美须,面容堪称英俊潇洒。殿内的石柱上镌刻了三副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原道开理学渊源,吏部文章,长昭日月;辟佛作中流砥柱,孤臣羁旅,独占江山。”“去京华万里,化蛮烟瘴雨,普泽诗书,从此遂称名郡;距唐代千年,抚古橡苍松,犹钦山斗,况在亲炙芳徽。”分别从不同侧面总结了韩愈对潮州做的四件大事,即驱鳄除害,改变了当地人民的迷信思想;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赎放奴婢,打击豪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学堂,大兴文化教育。
基于此,潮州人给予韩愈“半姓江山半姓韩”的待遇。韩山、韩江、韩堤、韩山师范、昌黎路、昌黎学校等等……莫不冠上韩姓,这在泱泱华夏古往今来极为罕见。潮州人对韩愈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可见一斑,也让我对这位书本上的古人有了新的认识。
从韩文公祠出来已是下午四点,虽已过饭点,但并不觉得饿,也许是美景也能饱腹的缘故吧。原打算就此返回,可燕子却神秘兮兮指挥我们往潮州郊区驶去。
潮州菜
一路驶过若干村庄,大约半个多小时后,远远看见一处农庄彩旗猎猎,大红灯笼一字排开,数棵榕树为天然屏帐,别有一番趣味。先生刚停住车,燕子便急急奔向农庄摆满生鲜的水箱前。人还未到,声音忙不迭快递到了前台:“给我点菜!给我一间包房!”看到她风风火火的样子,我倒先纳闷了。有必要这么急吗?
不急还真不成。可急也是白急。所有包房座无虚席,连场地边、过道旁,榕树下,还有下面一片尚未硬化的大场地,甚至靠近卫生间的地方,都摆满了用餐的桌椅。
燕子抓住一个服务员,点好菜,用潮州话叽叽哇哇催促厨娘,我虽听不懂,但想来是要她快点安排包间吧。乘着这段空当,我悠闲地在农庄里转了一圈。而燕子寸步不离守在厨娘身旁。看到燕子如此费心劳神,我和先生一人守住一个包间口,免得不断新增的食客后来居上。左等右等,没想到这一等便又过去了半个小时。正当我的肚子发出咕咕抗议而“大闹饥荒”之时,燕子突然大声招呼:来了!——谢天谢地!总算叫到我们了。
包房并不大,但胜在干净整洁。我们刚坐定,厨娘便一样一样摆上桌来。素懂美食的燕子一一介绍:“这是香酥蚝煎,做法简单,选用粉浆包裹蚝肉,加鸭蛋,再煎至两面焦黄,吃起来鲜嫩可口得很呢!这是反砂香芋,把白糖融成糖浆后,加入炸熟的香芋慢炒而成,白糖的甜味与芋头的清香完美融合,口感糯而不腻,可享受啦!不信你尝尝。这是有名的潮汕牛肉丸,纯手工制作,要用铁棒不断捶打,直至牛肉变为肉浆,爽口弹牙。这是沙锅粥、湿炒牛河……”
我顾不得听燕子细说,夹起一个牛肉丸放进嘴里,一口咬下去,只觉汤汁在舌尖上跳舞,一万个味蕾瞬间绽放,整个胃都在饥渴地呼喊着“快来吧!快来吧!”。儿子更是丢掉斯文,十指火力全开,与一桌菜肴较上了劲。看到儿子这般光景,我暗暗踢了他一下,儿子不好意思地冲燕子阿姨笑了笑。燕子一个劲鼓励儿子:快吃!快吃!都是按你们年轻人口味点的潮州特色菜。
返回汕头时透过车窗眺望韩江,夜幕下的广济桥熠熠生辉,成了灯的世界,光的海洋,变幻出无穷的色彩,比白天更加璀璨夺目。
再见!潮州古城,再见!广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