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一桌菜,一壶酒,一群人,一轮月。饭桌前,老人感叹岁月流逝,时光不再。小辈附和身体康健,宽慰生活无忧。欢笑洽谈,回忆多年前的趣事,其乐融融。往日应是这幅光景。今年的中秋很特别,由于外派工作加上疫情封闭,我在高原度过了第一个游子中秋。
明月姣姣,皓月当空。今夜的月应当是圆润靓丽的吧。我坐卧沙发,看着中秋晚会的直播,在扬长的电视音量中陷入想象。阳台和客厅的窗户探不出月亮。也许她也好奇这广袤的中原大地,终于升到了最高处。散发着最明艳的光,铺满这圣洁迷人的人间殿堂。难得中秋,放任明月玩耍,慢赏庆典繁华。
晚会的节目总是精心布置。开场的几段歌曲旋律悠长节奏温婉。道尽人间真情,亲情润泽人心。影子画做点缀,描绘孩童在欢笑中渐渐成长。父母日益苍老仍在家中等待,守卫着最后一方避难港。当孩童开始沧桑,欢脱转化稳重,返乡的拥抱依然是最初的温度。家,一个一直等待、永远陪伴,一个可以回归本真的地方。这让我怎么能不为之动容?
夜风乍起,远方的游子思念着故乡。莲花是否已落幕,秋衣是否已进场,小卖部的冰柜是否撤下,朵朵白菊是否悄然开放?秋高气爽,记得出门带件外套。多喝水,给你们买的枸杞不知道有没有收到。沉浸在担忧中,一股思念涌上心头。
“嘀哩哩。”手边的电话响起,一起奔赴高原工作的同事群发来视频邀请。“嘿!大家一起过中秋啊!”醒目的留言,同意接听。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笑脸。或是正举起筷子吃饭或是目不转睛盯着看电视。看到“新人”来,一个一个热情地打着招呼。“这谁啊,头发该剪了喽,认不出来了——”“竟然还有玉米吃,生活过的可以嘛——”嘻嘻哈哈地打趣。满屏洋溢的笑脸。“吃的啥啊,快给张全图!”群里顿时兴奋了起来。吃饭的同事也不含糊,“炫耀”地展示中秋晚餐。朴实的几段玉米堆放,葡萄干和瓜子也有了自己的餐盘,为数不多的月饼切成小块竟成了一道主菜。创意中秋,全是技巧。我忍俊不禁。欢声笑语,像是平凡普通的一天,像是每日都能在楼下遇见。亲切的氛围一下子把我拉回现实。这群人真是,吵吵闹闹。搞得像是,回家了一样。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不少。
晚会快接近尾声。差不多该和家人打通电话。记得每逢重大节日,爷爷总爱粘着电视。听着并不理解的歌舞,感叹时代发展迅速。色彩分明的彩色电视,是他们远远观望羡慕的大户玩具。其实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彩色电视,黑白电视的放映已经是村里的大事。使用多年应该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但对重大节日庆典的执着仍然在老一辈心中。“爷爷,我是小静!”爷爷的手机总是没有备注。每次电话都要自报家门。“哦哦,小静啊,最近在那边怎么样啊?”明明是我的电话,却一上来慰问起了我的近况。“好,还好,一切都好”。大原则的回复,排练了多次没有出过差错。“你们在家怎么样啊?”今年的秋装是否备好。今天的团圆宴是否全部到场,家里收成怎么样,最近有没有累到。我想知道,我都想知道。“都好,都好,大家都来帮忙”。爷爷的声音轻松而平稳。打给家里的电话好像总是一片祥和,岁月静好无事烦扰。“那你们要注意休息哦。”提醒好秋冬防寒的注意事项,看着滴滴答答转动的时针,挂断电话。牵挂的心情也慢慢放宽。
游子中秋,独自在外。错过了团圆的阖家欢乐,中秋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中秋欢聚,思念亲人,是传统也是精神。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他提醒我们来源之地,灵魂之根。他告诫我们不论走的多远,常回家看看,别忘了等候你的亲人。他抚平我们,纵然饱经风霜,纵然砥砺成长,总会有一个地方倾听你所有的不易,读懂你所有的悲伤。总有那么一处,是你停靠休憩的地方。像空中浮动的风筝,看见城市风光、流水小桥,但总有一根透明的鱼线牵引,不会丢失方向。中秋是团圆,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凝聚力,他是中国特有的节日,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夜深,圆月你是否还在?是否也悄悄入眠。秋风金漫江南岸,月明窗寒独徘徊。真情自是长久时,不问朝暮不羡归。待雨雪霏霏,梨花遍地,月色清冷白霜凝晶。待使命达成,支援落地,疫情消退,点亮伏笔。定跨过山海,瓜洲泊船,披厚重棉衣,向着一个目的地奔赴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