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丁玉辉的头像

丁玉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17
分享

盘 州

绵延起伏的乌蒙山脉,宛如磅礴汹涌的巨浪,凝结在苍茫的天地间。盘州,就坐落在这莽莽群山的盆地中。

盘州,是全省经济第一大县,也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人口上百万。聚居着汉、彝、苗、白、回等29个民族。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有“滇黔锁钥”之称,是贵州的西大门,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沪昆高速镇胜段横穿东西,212省道和毕水兴高速纵贯南北。成昆、南昆、水红铁路及沪昆高铁在这里交汇穿行。自古商贾云集,财富物丰,被誉为“金山脚下的一颗明珠”。

盘州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从秦朝就设置郡县,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令人惊叹好奇。有古人类文化遗址“盘县大洞”和新民渔农化石遗址;有被誉为佛教八小名山的“丹霞山”和600余年历史的“双凤古城”。

明清时期的文庙,显示了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每年都有学子来此祭奠孔子。红色文化同样深厚。红二、六军团曾在这里建立了红色政权,在此召开了红军历史上很重要的会议,即“盘县会议”,仅次于“遵义会议”。迄今,会址保留完好,已成了传播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

盘州是一个养生避暑的好地方。这里气候宜人,冬无年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只有15.2℃。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有4个国家4A级景区及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是游客的理想之地。当年,徐霞客曾到此一游,并记载了“碧云洞”等喀斯特溶洞的奇特景观。这里的煤炭资源特别丰富,已探明储量有105亿吨,远景储量达380亿吨,居全省第一。是“西电东送”和“黔电送粤”的重要电源点,被誉为中国“煤电之都”。

在人间最美四月,我应朋友之邀,从省城乘高铁,在峻岭沟壑中穿洞跨桥,1小时3分钟,便到了这座充满魅力城市。

当我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感到了盘州的美丽和巨大变化。道路整洁宽阔,高楼林立,人行道上的银杏树绿意盎然,使城市显得格外清新亮丽。

华灯初上,朋友带我去夜市街吃饭。这里很热闹,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辣味,吆喝声不绝于耳,充满人间烟火。从南腔北调的口音中可想到,疫情后的人们,更愿意在旅途中放松自己,享受快乐的慢生活。我们在一家烙锅店入坐后,要了盘州的特色小吃,还有荷叶糯米鸡。拆开荷叶,清香扑鼻,鸡肉鲜味四溢,糯米润滑可口。一边喝着啤酒,吃着美食,一边听朋友侃盘州的趣闻和历史人物。

在清代,盘州人范兴荣写出了贵州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啖影集》。他曾在蒲松龄家乡山东为官,表现手法受巜聊斋志异》影响,在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上有所创新。故事短小精炼,结构严谨。他运用了诗词骈文赋曲与散文的巧妙结合,显得典雅而极富文采。因此,不仅在贵州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晚清文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文学家任璇。他生于盘州水塘镇,才情过人,9岁即能做文章,18岁“触手皆成妙语”,25岁中举。晚年,被选授为广东惠州福永安知县,著有《梅花缘》、巜五经经解》等著作。巜梅花缘》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续写一个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假托唐明皇与妃子情缘未了,三世转生后才与妃子了却了姻缘。在清代,有人把巜梅花缘》与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巜牡丹亭》相提并论,可见其影响有多大。这也是贵州戏曲文学史上第一部传奇著作。

一代大儒邓再馨。清朝七进士之一,一生官职很多,曾做过嘉庆帝的老师。他幼年苦读诗书“朝夕罔懈,手不释卷”,四五岁就考上秀才,26岁考上举人,33岁考上进士,36岁被授翰林院检讨。任过江西道监察御史和福建道监察御史。他工作勤勉,积劳成疾,58岁就离世了。嘉庆皇帝追授他为“文林郎”,并誉他为“学通载籍,品著圭璋”。后人评价他:“一代大儒,国之栋梁,福及桑梓,垂荫流芳”。他不仅是邓氏家族的骄傲,也是盘州人的骄傲。

在小冲河碑林长眠的120余人中,有近40人享清朝功爵食俸禄就可看出,盘州文运昌盛,如徐霞客所赞:“是城文运,为贵竹之首”,

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这里,还留着刻有乾隆皇帝圣旨的“诰封碑”。虽历经200多年的风雨侵蚀、战乱破坏及文革的冲击,却依旧保存完好,可见,盘州人对文化人的尊重。这种氛围,一直濡染着后人,所以人才辈出。

夜市依旧热闹。我是第一次听说盘州历史上还有这么多的著名人物,不胜感慨。便很有兴趣的问:那近代出过什么有名的人物没有呢?“有啊!”朋友一下来了兴致。开了两瓶啤酒,递了一瓶给我,夹了点菜吃,喝了一大口,抹去了嘴角的残酒,给我讲起了风流才子张道藩。

1897年,张道藩生于盘州城关镇张家坡。青年时期,在伦敦大学和巴黎最高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与徐悲鸿是朋友。很受蒋介石的器重,先后担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组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等职。他坚持抗日,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人之一。理事排名第二,在郭沫若和矛盾等之前,可见他当时的影响。他创作的独幕剧《杀敌报国》,讲述一个普通农民全家抗日的感人故事,当时,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他不仅是个教育家、剧作家,还是一个翻译家、史学家和画家。他曾翻译过雨果的《狄四娘》和约瑟叶乐曼的巜蜜月旅行》。回乡期间,他整理出版了贵州清代仅有的一部小说集巜啖影集》的注释。他的国画,在技法上,无论工笔、水墨、勾勒以及在结构上的点染、虚实、留白,都很有功底,深刻体现了中国画的独特神韵。如巜贵阳南郊》、《葫芦》……

吃完夜宵,我们游览了城市“绿肺”的东湖公园。园内环境优美,清新安静,路灯柔和,花草朦胧,休闲散步的人不少。朋友给我介绍了园内的设施及盘州名人石雕像。在夜幕下,也能看清他们栩栩如生的神态,仿佛有了生命,感受到了他们的气息,能听到他们无声诉说着精彩的人生故事。哦,正是他们,丰盈了这座城市的灵魂,盘州才如此美丽。

顺着朋友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了横跨东湖的艺术长廊和霓虹闪烁、气势恢宏的彩虹桥。两岸的高楼,错落有致,从窗里透出的灯光,映在微澜的湖水中,呈现出溢光流彩的梦幻景致,让我仿佛徜徉在重庆的嘉陵江畔。明月相伴,晚风徐徐;树影婆娑,花草芳香。依依杨柳,在夜色中窃窃私语。这迷人的夜,勾起我一缕诗情……。当我看见一对相拥的情侣,心中便有了写作的冲动,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标题:春风沉醉的盘州。

清晨,我来到阳台。只见晨雾像柔曼的轻纱,笼罩着整个安静的城市。栉比鳞次的高楼,像春笋一样穿透乳白色的晨雾,迎向辽阔的天空,呈现出海市蜃楼的壮观景象。当雾慢慢从晨曦中消散,城市又露出了真实的面容。春阳给城市镀上了一层亮色,显得格外明丽清新。在喧嚣和车水马龙中,盘州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眼前的情景,让我无限感慨,脑际里呈现出一幅旧照片。

30多年前,我从省城开了一天车才抵达这里,县城很小,没有像样的楼房,多数是青瓦平房。街道很窄,路面不平,汽车一过,尘土飞扬,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煤烟味。光阴荏然,沧桑巨变。如今,小县城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

看着眼前这幅欣欣向荣腾飞的景象,不由想起大洋彼岸倒闭的硅谷银行和两个为总统权力而死斗的80岁老头,更深信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罗斯的预测: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

吃过早餐,我们驱车去了妥乐村。春光明媚,一路是景。妥乐村是一个有600年历史的古村落,地处盘州市石桥镇,现已成了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也是贵州最具魅力的民族村寨。

朋友告诉我,妥乐有保存最完好的第四纪冰川运动后、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群落。那里有1450株古银杏树,最低树龄为600年,最大树龄有1500余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个体最大、历史最久、种群最集中、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银杏树村落。使我充满了好奇。银杏树在3亿年前就已存活在地球上,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可算是长寿树。它一身是宝,果仁可吃,也可入药,其木质细密可供雕刻。

走进妥乐,就感到一种神秘。树在村中,村在树中,人树相依。据说,这里最早是彝族村寨,后来成了彝汉杂居地。明朝洪武时期,朱元璋平滇后,为防黔地土司生乱,便命大将傅友德,将大部明军留守屯垦,战时武装,平日种地。应天府(南京)有种植银杏树的传统,这些留守的人,为寄托乡思,便在此种植了许多银杏树。沧海桑田,历史更迭,令人唏嘘。迄今,这些忠诚而淳朴的明朝遗民,还保留着那份古风和习俗。每逢年过节,寨里都要杀猪宰羊,举行隆重的祭树活动。

如今的妥乐,已成了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清幽之地。木房青瓦的农舍,掩映在挺拔翠绿的银杏树下,如一幅宁静的山居油画,成了摄影家们的天堂,获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的称号。在此,还多次举办过“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妥乐论坛”。我在心里暗自羡慕,多美的环境啊!春天听鸟鸣,夏天享清凉,秋天可欣赏满地的“黄金甲”……

来到小溪边,只见一座小石拱桥上,长满了蒿草和青苔。清澈的小溪里,有几只鸭子在悠闲的游荡。阳光透过翠绿的银杏叶,洒满了小溪和石拱桥,显得斑驳迷离,如一幅古典山水画。这小桥流水的景致,不禁使我想起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但我没有那份“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和惆怅,只觉得溪水心中流,人在画中游,满满的都是诗情……“妈呀!”突然一声惊叫,把我从诗境中一下携回了现实。扭头一看,只见不远处一个妙龄女子,白纱一袭,如下凡的仙女。“这景太美啦!太美啦!”她喜形于色,毫不在乎游客的目光。那灿若桃花的脸上,显得格外清纯美丽。原来是一对拍婚纱照的情侣。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女子款款走上小桥,倩影映在水中。一个身穿白色西装俊朗的小伙,牵着一头黄牛紧跟其后。背景是一片翠绿的银杏树林。这太有创意了!令人遐想。他们的爱,有黄牛相伴,定格在大自然中,一定会有美好的结果,愿爱天长地久!我在心中为他们祝福。

走上一段凹凸不平鹅卵石铺就的古道,朋友说:你别看这条烂霉扎眼的路,可有上千年的历史。当年明朝大将傅友德平滇就是走的这条路,乾隆微服私访下江南也途径这里;还有沈万三、林则徐、吴三桂、徐霞客……一下便把我带入了沧桑的历史,勾起我一怀幽思。滚滚英雄,都隐入了历史的尘烟。走在这条印满先人足迹的古道上,顿感人生匆匆,皆为过客,应看淡名利,多贴近自然,过好每一天。

见路边有买白果的乡民,便走到一位脸上刻满黑桃印迹的大娘面前询问:有炒熟的没有?她很热情的说:“你要要,我马上回家给你炒”。顿时心里一暖,好感动哦!多么淳朴的乡民。我没有询价,要了六斤生白果,也算是到妥乐有了收获。

来到一颗有1500年树龄、被称为“树王”的银杏树前,只见一半已枯死,另一半树的新枝绿叶仍在风中摇曳,周围挂满了层层叠叠很厚的祈福红布条。有那么多人想长寿,有那么多人想发财。看来,历经岁月沧桑的树王,已无力承受滚滚红尘的贪欲之重。

当我在心里倒推历史,树王该在战国时期就生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了,她要历经多少日晒风霜和雷电……

想到这些,我为树王神秘的来历和顽强的生命力感到震撼。哦,真是一颗有灵的天选之树!从心底,陡然生起一种庄严的敬畏。我不由地双手合十,放在胸前,面对苍老如铁的树王,闭目在心中虔诚的许下宏愿:愿树王枯木逢春,再活1500年!

离开妥乐,我们驱车去了娘娘山。行驶在盘州最美的乡村公路上,可观赏到绿树与崇山峻岭交织而成的自然风光。公路一直延伸进乌蒙山区腹地的普古舍烹村。这里就是国家4A级娘娘山景区。

娘娘山,层峦迭嶂,巍峨瑰丽,植被非常好,树木葱郁,风光旖旎,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地貌。山顶上,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泥炭沼泽湿地,成了维护区域及珠江流域水生态的安全屏障。被誉为“珠江沿岸不可多得的水塔”。

娘娘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几座山的天然组合,酷似一位美女仰睡在山巅之上。有人把它称为圣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引人无限遐想。

“娘娘”,在当地称为“妈妈”。从山中流出的清泉,如同妈妈的乳汁,滋润着这一方土地,养育着这一方百姓。娘娘山因此而得名。

这里的自然景观令人称奇叫绝,美不胜数。岩壁飞瀑、竖井地漏、银湖映月、万马归巢、洞宇天桥……。每一处,都如诗如画,让人惊喜连连,忘了归途。被誉为“贵州的张家界”。

可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里还是“家家住的茅草房,有女不嫁舍烹郎”盘州最偏远彝苗居住的贫困村。穷得芦笙没人吹,篝火忘烧。

穷人眼里无风景,只盯着地里的洋芋和包谷。如今,山乡巨变。这里通了公路,成了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起了省级农业科技园,种植有2000多亩特色蔬菜及湿地生态植物。还建有5000多平米农业科技示范园智能温室大棚。

景区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建有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陶园酒店、温泉度假小镇、天生桥房车营地、银湖广场、娘娘山广场、银湖水上乐园、民族风情街、滨水走廊茶室等,成了旅游和避暑的胜地。

这一切改变,都因一个在这里土生土长,从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的亿万富翁苗族企业家。他就是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族大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的景区董事长陶正学。

为了把家乡变成金山银山,为了乡亲们脱贫致富,陶正学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进了景区建设和农业产业上了,从亿万富翁变成了亿万“负”翁。但他无怨无悔,痴心不改,用无言的行动,书写着自己平凡而精彩人生。他传奇的经历,感动着无数的人。他不仅是娘娘山的骄傲,也是盘州人的骄傲。

朋友告诉我,陶正学是一个很有情怀和担当的企业家。16岁那年,他身揣十块钱,背着一筐黄果,走出了让他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大山。从人生最底层干起,开启了他艰辛而辉煌的创业。最后成了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企业家。

陶正学心系家乡,变卖了所有资产,携5亿资金,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开始了新的创业。他知道单打独斗成不了大事。古代三国,刘、关、张都还要搞桃园三结义。他自掏腰包60万,带着一帮从未走出大山想干事的村民,去外面看精彩的世界。回来后,成立了合作社。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涉及19个村,四千多家农户入股,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体。有些农民无钱入股,陶正学就帮他们先垫付。使农民成了股东,有了固定收入,彻底摆脱了贫困,让上万农户过上了小康生活。这一成功经验,成为了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创举,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又一次“革命”开了先河,也为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成功经验。这不仅得到了总书记的高度赞扬,还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名不见经传的娘娘山,成了中国农村“三变”改革的发源地。

游览完景点,我们又去观光了科技农业园。这里运用了滴灌和无土栽培技术,还有温控和湿度控制技术。大棚里,种植有火龙果、葡萄、草莓、人参果和茄子、西红柿、四季豆、黄瓜等蔬果。这种农旅融合方式,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对休闲观光和儿童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体验到采摘的乐趣;也实现了生态、经济、旅游价值最大化。我没有想到,在这大山深处。还能看见与山东寿光媲美的大棚种植技术。不禁想起刘伯温的一句诗“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晚饭后,回到陶源酒店,我刚准备打开电视看新闻。朋友的手机便响起。他告诉我,陶总邀请我们去家里喝茶。朋友曾采访过他,是老熟人。

路过娘娘山广场,灯光明亮,音乐已响起,月亮爬上了山岗。在星光灿烂的夜空下,见游客和村民手拉着手,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在充满激情的音乐声中,跳起了彝族达体舞。火光映红了他们的笑脸,静寂的乡村充满了生气和欢快。

朋友告诉我,原来这里黑灯瞎火,晚上根本看不到人影。村民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城里人觉得是桃源世界,可村民却在寂寞中苦熬岁月。如今,已成追忆。只要一听到音乐响起,村民就会来到广场,不会跳也来看热闹。

来到陶总家,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陶总50岁出头,个子不高,看上去敦实淳朴,一双有神的眼,显得精明睿智。他上前握住我的手“欢迎!欢迎!”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容,没有一点亿万富翁的架子,让我没有了拘谨,也没有了距离。

刚坐下,他就从盘子里选了一颗又大又红的草莓递给我“尝尝,这是我们无土栽培的品种,没有一点污染!”他笑眯眯的说。顿时,让我感到特别的温暖亲切。草莓未入口,心里已溢满了甜意。

古人说相由心生。看着陶总那一张谦和的笑脸,使我不由地想到任正非和曹德旺。有大爱,有情怀的人,脸上总透着慈祥和善意;而那些鸡肠小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总是一副贼眉鼠眼的奸相,如入了美国籍的徐茂春和潘某某。那些没有格局和情怀的富豪,比资本家更贪婪,总想着在鸡脚上剔肉,装神弄鬼,凛然如教父。

 在氤氲的茶香中,我们越谈越投机。想到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在散文里《妈妈,稻子熟了》写到“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我便随意问了一句:陶总,你妈对你的人生取向影响大吧?他未加思索答道:“大哦!很大!”。随即,他低头陷入了沉默。

我没有想到,会触动他的伤心处。过了一会,他慢慢抬起了头,讲起了那一段令他刻骨铭心的寒冬之夜:

我母亲是个非常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只要哪家有困难,求助她,她都不会拒绝,都会尽力帮忙。他平时总爱对我说。做人要有人心,不能太自私;多行善事,活得才安太。

母亲去世的那个寒冬夜里,天下着雨夹冰。在送老人回乡的路上,车陷在狭窄的烂泥巴路里。漆黑的天,异常寒冷,一家人焦急万分。村民闻讯后,几百人自发的从十多里路冒雨赶来。打着手电筒,拿着木抬杆,顺利将老人送到了家,感动得我泪水和着雨水流。那是我懂事以来第一次流眼泪。

我在悲痛中,是村民们把热饭热菜端到我手上。在全村人的帮忙下,辛苦操劳一辈子的母亲总算入土为安了。那天,我跪在母亲的坟前,发了誓:我一定会对得起全村的人!

讲到这里,陶总用手轻轻抹了一下眼角。喝了一口茶,接着说:“从那以后,村里哪家有困难,生了病、娃娃读书、建新房,我都会主动出钱资助。该帮的也帮了,但他们还是那么穷。嘿!你说怪不怪?”陶总对我们笑着说:“又没有哪个逼我。可我一天就总是想着如何帮村民过上好日子。我吃不好,睡不好,一天磨皮擦痒。这种苦恼,还没法对人说……”

我想起席慕蓉说的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便应合道:你这叫乡愁。 “对!就是乡愁!浓得很的乡愁!”陶总接过我的话说道:“我想,只有搞产业,才能使村民彻底摆脱贫困。正好国家提出要搞脱贫攻坚,我就毫不犹豫把全部资金投在了这里。”

我被陶总重情重意的大爱深深感动着。又问道:你把这么巨大的资金投在这里,就不怕亏了吗?

“哈哈哈!”陶总一下爽朗的笑了起来。“你这个问题,好多人都问过我”。他直率的说:“当时好多亲朋好友都说我脑壳进水,成憨包了。的确,母亲对我影响太大了。她说做人不能太自私。这句话,一直刻在我心上。我要是只考虑自己,就是什么都不做,几代人也用不完。人与人不一样。不能只为一把米活着。我本来就是个穷光蛋,也没有想来山旮旯发财。亏了,顶多还是个穷光蛋。”说完,他两手一摊,又爽朗的笑了起来。

陶总的笑声很有感染力,逗得我们也笑了起来。他喝了口茶,兴致很浓得说道:“将来啊,我们要把娘娘山打造成集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农业观光、养生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国际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国家5A级景区……”

看着陶总自信满满的神态,他在我眼里一下变得无比高大,多么有追求,多么有情怀的人啊!令我心生敬意。那带着泥土芳香朴素的话“不能只为一把米活着”深深印在了我心里。

第二天,我在鸟儿的婉转声中醒来。推开窗,悠然见山。清新的空气,带有丝丝甜意,一下使我神清气爽。

此时,被朝霞染红的娘娘山,宛如一幅水彩画。在缒绻的晨雾衬托下,更象是仙境中有灵的睡美人,惟妙惟肖,曼妙妖娆;颈项光滑圆润,鼻唇玲珑精致,长发柔软飘逸,充满了神韵。这景致,不由使我想起曹植《洛神赋》里一句词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大自然的美,真是无处不在。

这里,曾流传着一首民谣:“头顶娘娘山,脚踏六车河,谁人识得破,银子用马驮。”在对娘娘山的开发建设中,终于识破了沉睡亿年的宝藏。除了娘娘山的自然景观,在山顶大片湿地中,还发现了一种叫泥炭藓的神奇植物。它可以储存超过自身体重20倍重量的水。据说,印第安人最早把它当婴儿的尿不湿。这种植物,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极热和极寒的环境也能生存;即便干死,遇水就能复活。经专家鉴定,泥炭藓不仅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还有很大的经济和医用价值。可用于清热、明目、止痒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医学家就认识到了它巨大的潜力,把它用作包扎伤口。如今,已把这块荒芜之地,建成了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被央视誉为“中国最为独特的高原泥炭藓湿地”;这也是我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独特高原湿地。成了“银子用马驮”的风景区。

清晨,我穿过娘娘山广场,漫步来到六车河畔,见流水潺潺,青山环抱。河两岸建有极富民族特色的民宿,吊脚桥可通向对岸。路边,花草带露,绿树成荫。这真是一个没有喧嚣、宁静而古朴的地方,如同世外桃源。

我相信,陶总的规划一定能实现:娘娘山,将建成国际大健康旅游地和国家5A级景区;娘娘山,也将因这位有大爱、有情怀的亿万富翁变得更美丽。

离开娘娘山,我们去了乌蒙大草原。这里最早叫“坡上牧场”,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省生态体育(国家)公园和旅游度假村。平均海拔在2500米,最高点牛棚梁子海拔有2857米,是贵州第二高峰。夏天,平均气温约18℃,是避暑的好地方。

高山草原上有成片的矮杜鹃和悬崖飞瀑,是观花草、亲云雾、观日月、看佛光的好去处。每年,这里游客如织,令人流连。

汽车在大山的皱褶里行驶了一个时辰,便进入了景区。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坡上草原行驶。

 眼前豁然变得开阔,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哇,这就是乌蒙大草原!我没有想到,在这“地无三尺平”的崇山峻岭之上,还有这么一片广袤的草原,太神奇!太壮美啦!简直就是上帝的眷顾。

在四月明媚春光的照耀下,绿茵茵的草原,宛如一幅巨大的绸缎,覆盖着平缓起伏的山峦。被称为”高原玫瑰”的矮杜鹃,一簇簇、一片片,像彩云一样,漂浮在绿色流淌的草原。

说真的,我第一次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没有这么惊喜。也许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梦回多次,让我审美疲劳。如果把呼伦贝尔大草原比作一个女人,那乌蒙大草原就是一条汉子。一个温柔沉静,能把人带入诗境;一个野性磅礴,能把人带向远方。

当我们抵达景区中心地带,已近中午。朋友建议,先去草原烧烤城,吃了午饭再游览。

在去蒙古包就餐的路上,我看见路边停有好多小车,还有几辆房车。春游的人在草地上铺上餐布,上面有各种卤菜、糕点、水果,还有饮料和易拉罐啤酒。几个男人正享用着美食。几个花枝招展的女人,在一片缤纷的矮杜鹃前,摆着各种姿势拍抖音。

远处,有好多游客在选景留影;还有身挎“”长枪短炮”,手握遥控器,用大疆无人机高空拍照的摄影师。牛羊,散漫悠闲地啃吃着嫩绿的青草;耸立的风能发电机,像亭亭玉立的白衣少女,在湛蓝的苍穹之下,不知倦的旋转着。绿草鲜花,交织如画。这一切,构成了乌蒙大草原奇特的风景。

我在想。这样的风景,奥巴马是不愿看见的,他把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看成是灾难。只希望我们永远停留在凭票度日的时代。想想俄乌战争,斯拉夫兄弟还在相互残杀,多少鲜活的生命,就在这美好的季节凋谢了,更感到,生活在和平环境的中国人,是多么的幸福啊!心里,真希望基辛格博士的预言成真:俄乌战争,有望在中国的斡旋下达成和解。

进到蒙古包。见液化气炉上的锅里,已翻滚着乳白色的羊肉汤。朋友对我说:“这可是乌蒙大草原最正宗的羊汤锅哦!” 原生态放养的羊,吃起来肉质特别细嫩,鲜香可口。我夹了一坨羊肉,在绿葱红辣椒的蘸碟里过了一下,放入口中。有盐有味,果真鲜美。比起我在新疆喀纳斯湖畔吃的手抓羊肉,更爽口有味。

吃了午饭。我们沿着木栈道,向乌蒙大草原最高处拾极而上。栈道两旁,全是盛开的矮杜鹃,春风吹拂,花儿颤动,宛如行走在彩云间。

 爬到最高处,我擦拭了脸上的汗。环望回周,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两只山鹰,在无尘的蓝天中自由滑翔。海子如翡翠,镶嵌在鲜花盛开的草原。一个个白色的蒙古包,像大馒头,散落在绿色的草原上;旅游大巴和小车如甲壳虫,慢慢爬行在飘带似的草原公路上。远眺,村落隐约如梦,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细如大山的经络。远山苍茫,如云似海。这景致,使我不禁想起伟人的一句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胸中便溢满了豪情,多想把这壮美的景色拥入怀。我像《泰坦尼克号》中站在船头迎着风浪的露丝,不由地伸展开双臂,享受着春风的亲吻。

朋友见状,怂恿到:“老丁,来整(唱)首歌!”。也许,那年随省作协西北采风团去延安,他组织的车厢文化,我唱的那首《假如爱有天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想到三年疫情全世界上千万消亡的生命,我还能安然的活着,享受着阳光和眼前的美景,多幸运哦!我没有拒绝,放飞了自己。清了一下嗓子,便倾情唱起了刀郎和云朵合唱的《爱是你我》:

 这世界

 我来了

 任凭风暴漩涡

 ……

 站在高山之巅,我满怀激情的唱着。高亢嘹亮的歌声,飘荡在乌蒙大草原上空。这首歌,最能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就算生活

 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

 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

周围的游客,给我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朋友更攒劲的吆喝道:“老丁,再来一首!”这更激起了我的兴致。

 想到盘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快速发展;想到盘州的美食和美景;想到娘娘山的致富带头人陶正学,还有我这位热情的盘州朋友,在我的心底,真的有一首歌:

 走遍多彩贵州,我愿醉在盘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