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荻苇的头像

荻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24
分享

作家论

作家一词,据称最早是管家理财的意思,《晋书·食货志》载,(汉)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今义作家内涵大抵始兴于唐代。宋人《太平广记》称,唐宰相王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酬金)者,误叩右丞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此指碑记文作者,后渐及文学创作。明李东阳《麓堂诗话》:唐之盛时,称作家在选列者,大抵多秦(陕西)晋(山西)之人也。

唐以前作家不知何称,然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者则赫然在焉。人类自从森林中走出来,文学就随之诞生,即鲁迅先生的所谓“杭育杭育派”肇始说,同时作家也就出现了。然《诗经》作者为谁,曰劳动人民集体创作,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楚辞》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刘向编纂,孔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的编著者左丘明等,作者何谓?——作家泛指以文化创作为业,本文专指以写作为主,主要为艺术创作,其作品是指文学作品。

一、作家乃人类赤子,社会精英,时代翘楚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原作者不得而知但为社会人间杰出者所为无疑。屈原之于《楚辞》,乃华夏民族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作家的心血之作,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诸子散文或儒家,或道家、释家、法家、墨家,乃至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尽管其学术流派各别,探讨领域思维视野迥异,然江河入海,殊途而同归,共同为当时代社会历史发展走向而殚精竭虑,荩献其诚。待汉赋出,以司马相如、杨雄、贾谊、枚乘等为代表,一方面高歌大汉帝国的繁荣与强大,同时传达出作家自己的学人思考,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度。唐诗代表李杜,“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李志敏)至宋,群雄并起。岳飞之《满江红》“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精忠报国。文天祥之《指南录》,“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拒高官厚禄,义不投降,高风亮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逞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身兼济之怀。辛稼轩“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写人,更是阅己;辛氏其人其文“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刘克庄)陆游忠贞爱国,老而弥笃:“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苏轼,艺术全才,北宋文坛领袖、巨匠,“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刘安世),“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苏辙)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佐国心,拿云手”,为人间真情正义鼓与呼。明清小说以四大名著作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为肩旗,或探讨天下大势、着眼时代历史,或研究人类正义、俯瞰社会人间,或借助神魔形象抨击现实寄托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美好理想,或表现人世爱情美好揭示封建腐败,登上了神州古典小说创作的艺术巅峰。至现代,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特别是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左联五烈士”,以自己鲜红的热血染红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大旗,敲响了反动派黑暗统治的丧钟。建国之初,杜鹏程、柳青、孙犁、曲波、赵树理、玛拉沁夫、沈从文、何其芳、艾青、臧克家、魏巍等有不少作家刚刚从战火硝烟的解放战争中走来,他们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和胜利的喜悦,创作出一大批激动人心的好作品,辉煌当代文学史。迨至新的时期,新锐作家尽出,卢新华的《伤痕》开启了全新的时代文学之旅,柯云路的《新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将自己的文学创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出作家的时代担戴和艺术良心,在文坛上产生深远影响。既而以陈冲、蒋子龙为代表的改革文学,以二张(张贤亮、张承志)等为代表的西部文学,以郑万隆、张炜、孔捷生、阿城、等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以王蒙、冯骥才、张洁等为代表的反思文学,以谌容、王安忆、张辛欣等为代表的文化小说,以刘索拉、徐星等为代表的现代派文学,以及顾城、北岛、舒婷的诗,王小波、高行健等十足个性化写作,各路英雄蜂起,纷纭拿斗、风云叱咤、摧枯拉朽,一个掀天覆地的文学大潮呼啦啦漫卷开来,当代文学的运动和发展生机蓬勃,来日方长,其前景正未有穷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诗者太阳。(拟萧瀚语)前面,我们仅就中国文学现象而言,看作家的时代担当,道义坚守及其艺术贡献。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图腾,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信仰不同,但丝毫不影响作家为人类繁荣、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作出各自卓越的贡献,他们乃人类特殊的一群。

语云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通道。对此,每一位作家,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使用的是哪一种文字,都以自己的作品在布道,他们是人间正义、正气、正道和美的忠实信徒,虔诚的殉道者。为人类的文化文明,为时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们筚路蓝缕、竹杖芒鞋、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直至生命。作家是智慧的,坚强的,伟大的,是令人尊敬的。

二、作品是作家思想面貌和灵魂的形象写照

语云文如其人,刘绍棠称文平其人,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冰心,这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梁实秋)代表作品《繁星》《春水》《寄小读者》,风格恬淡娴静,绝不涉儿女情长;她一生感情生活单纯,与吴文藻先生一见钟情,一对文人伉俪相牵相守偕老白头“世纪老人”从一而终。同时代丁玲女士与她可谓冰火两重天,先生敢爱敢恨,正直正气正义,又不失女性的优柔、娴雅和温婉,其成名作《莎菲女士日记》堪称作家感情生活的自白书,“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代表作》则全面诠释作家殊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文人本色历罹磨难坎坷一生。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代表作《生死场》,其一生坎坷,几度婚姻,辗转哈尔滨、青岛、上海、东瀛、西安、香港最终于太平洋战争爆发九龙炮火硝烟中孤寞凄凉寂然离世,身边连一个像样的人都没有,如此生死之场感天地而泣鬼神,直令人肝肠寸断。鲁迅先生以家国民族为己任,忧心如焚于国人的不觉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创作出《阿Q正传》等一系列诊治国民灵魂的辉煌作品,被称为“民族魂”。其胞弟周作人,曾发表《人的文学》,为现代史上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后沦为汉奸文人,其《五十自寿打油诗》成为日后投降日寇出任伪职沦为汉奸的投名状和授人以柄,不失为作家堕落前期思想精神颓废销沉的自画像。海明威名著《老人与海》,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兹庶几作家自己的人生宣言,其《丧钟为谁而鸣》中美国青年乔顿也不失为为海氏军旅生涯的形象写照。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私生活放荡不羁,一生风流,在奥尔良公爵府上当公务员期间和一女裁缝同居诞下小仲马。《茶花女》即作者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创作的小说,作品热情讴歌了人间真正的爱情同时对社会下层妇女深表同情,其间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男主人公阿尔芒及其父亲杜瓦尔则无疑为现实社会家庭境遇作家感情生活的翻版,作者被大仲马成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曹操《观沧海》气吞山河、包藏宇宙,是作者建功立业宏伟壮志、笑指未来乐观气度的文学表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一代领袖、伟大革命家高瞻远瞩,察古瞰今,踌躇满志,砸烂旧世界、建立新中国雄心在握且志在必夺的伟大抱负的生动形象展示。鲁迅曾评价毛泽东诗词有“山大王”气,斯言极是。庄子有言:“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庄子·田子方》)时势造风流,词作者正是如此人者,如此神气。

诗言志,言为心声。文学创作说到底即人的立场观点内心思想感情的如实表达、由衷抒发与自然倾吐,乃人的心灵的轨迹。结庐在人境,我手写我心。心中怎样想,口中怎样说,笔下怎样写,这来不得半点儿含糊与勉强;至于言不由衷、巧舌如簧、无病呻吟、却道天凉情形是不复存在的。即便有也只能糊弄于一时而传不了永久,更永远进不了文学史。“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纵观《诗经》以降泱泱华夏乃至整个东西方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举凡皇皇巨著无不是出于衮衮巨子鼎鼎鸿儒作家之手,他们无不是光明磊落、襟怀坦荡、顶天立地的人间赤子,人类骄子。“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文如其人,文平其人,以此来考察有史以来的每一位作家文人并为之对号入座大抵是不会有错的。

三、作家的风致

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文人特别是作家拥有非同于常人的智力、才具、器识,因而也就有了超然逸群的自负与傲气,这是十分正常而不应该引为奇怪的。班固撰《史记》,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一时风头无两;而傅毅也非等闲之辈,早年习章句之学,作《迪志诗》自勉明志,后作《七激》讽谏汉明帝求贤不诚,又作《显宗颂》十篇,文名显于朝廷,时车骑将军窦宪迁大司马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小则小矣,情有可原,且此毕竟为个案。综观古今文场,作家相敬相亲、相携相扶者多了去了,且立身清峻,潇洒倜傥,温暖温馨,殊令人无尽景仰与孺慕。

唐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句,抛开故事背景不谈,崔颢文学成就远不及李白,而诗仙如此看重,诚属难得。李氏与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踏歌往还更传为文坛佳话。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兰亭宴集序》述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兰亭修禊,流觞会诗,千古风流。现代南社诗人领袖柳亚子一向对鲁迅先生推崇备至,逝世前预立《遗嘱》称取墓茔“地点能在先生附近,最佳。”由此可见二位文坛巨子的深挚情谊。林语堂留学美国哈佛,身陷困境致电胡适代向北大校方借支1000美圆,后向校长蒋梦麟归还借款时,蒋校长莫名其妙,原来“那是胡适个人的钱。”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内部产生分歧开除胡适,林语堂坚定地投了赞成票,在友谊与原则面前,他选择了后者。又多年后,有人造谣说林语堂发明中文打字机发了大财时,胡适站出来为他辩护,说明了林语堂为研制打字机已经倾家荡产的真相。他与胡适间的友谊及其这一切都是林语堂当事人自己在胡适墓前向世人公布的,充分显示出一代大师的为人处世之风度、气质、修养、格致,和胸襟。

综观古今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不少“文人相亲”的佳话、传说。诸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唐李杜、曹操与蔡琰、鲁迅与萧红萧军……即使在现代乃至西方文学界也同样不乏其例。司汤达尔写成长篇小说《巴尔玛修道院》,巴尔扎克是既欢喜又绝望,妒意顿生,翌年写出长篇《司汤达研究》对《巴尔玛修道院》倍加赞赏。司汤达本人能得到巴尔扎克这位“最高评判者”的赞赏喜出望外,于是给巴尔扎克写了一篇“答复”,除了聊表谢忱外,还虚心求教。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剧坛敌手本.琼对莎氏的礼赞尤让人感动,他在《题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遗著,纪念我敬爱的作者》一诗中称莎氏:他可以折服欧罗巴全部的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真正的作家无不是德才兼备者。德、才,业之基,德才并具方可成就作家事业。德靠修养来,才自勤奋来,绝不可以凭空得来,一如李白等天才诗人作家则当别论。不少人想当作家,殊不知作家的成就要付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努力,靠勤奋得来的。杜工部“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谓“想”之切矣;不过,也有“语不惊人亦便休”(蒲松龄)的惊人者。要想从事文学,既要有“死不休”的毅力意志,也要有“亦便休”的准备与胸怀。而大凡“家”者,则决非是“想”来的——尽管他们充满着蓬勃理想——特别是作家,是要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非凡的意志品质,通过自己“辍网劳蛛”般的辛勤劳作创作出作品来,给人以思想认识上的启迪,予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以一定的贡献,从而为世人所认可的。所谓“家”者,自有“家”的苦衷。首先,他不是“空想家”,他必须具有务实务真的科学态度。尤其是作家,还要具备发现、认识生活的能力和素质,以及为之奋斗的献身精神。比如弗洛贝尔口中的“砒霜味”,老托尔斯泰“阿斯达普车站”的“风寒”以及他留在墨水瓶里“血”与“肉”。君不见,屈原、司马迁、杜甫、辛稼轩、曹雪芹……这些名垂千古的文学泰斗,为后人留下了划时代的篇章,不是用自己毕生的血和泪铸成?今天,当我们仰慕作家英名的同时,从作家作品的品尝中,孰谁味不出那深蕴其间的凄涩的缕缕酸辛?从现当代看,1992年路遥因文学创作体力严重透支,患肝硬化腹水逝世,年仅42岁;张海迪,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完成《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斯蒂芬·金,美著名作家,2003年获得国家文学杰出贡献奖章,他在洗衣店的洗衣板上或膝盖上写作,“直到你手指流血,眼睛都要从脑袋里掉出来为止”,可见其辛苦和勤劳到何种程度。作家的风光乃无数心血和汗水酿就,荣耀的桂冠无不是用莽莽荆棘编成。

 四、作家皆贤者,多烈士

作家从事文学,即意味着向真、向善、向美,向人间的所有假丑恶开战,朝着人类社会和时代文化文明之发展挺进,也即意味着献身。这是一桩前多古人、后有来者的永恒事业,贤者的事业,伟大的事业,神圣的事业。为了美文学,一代又一代人间精英身体力行,慷慨以赴,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生命,动天地而泣鬼神,风范人间,永垂青史。

作家皆贤者。《诗经》作者是贤者,先秦诸子乃大贤者,汉赋作家大多当朝者溢美之辞也不乏个人真知灼见也然贤者,魏晋清流无疑贤者,唐诗人视野民间反映大众疾苦与封建权贵划清界限或转至寄情山水或深山采药不失贤者,宋词人忠贞爱国心系百姓是贤者,元曲、明清小说大多为人民群众和公平正义鼓与呼作家贤者,现、当代作家哪一位不是贤者?作家无不贤者。否则,进不了文学的大门。(当然也不乏个案特例,见笔者另文申述)也许上古百家争鸣、中近文学论争、晚近艺术流派纷呈,或具体某作家间创作理论原则方法诸方面出现严重分歧甚或势不两立局面,兹庶几也和贤与不贤无涉,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即人类的繁荣和更加美好而努力。这种努力是不计代价的,哪怕是付出自己的全部,甚至是走近舍身向死的地步。

如所周知。屈原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贞理想怀沙自沉,秦始皇焚书坑儒屠戮作家无以数计,建安子刘桢“松柏有本性”,因平视贵妃不肯低头而遭罚罪。岳飞“笑谈饥餐胡虏肉”抗金报国无门受奸人谗害血洒临安风波亭,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扶大厦之将倾,英雄末路,殉身北国。桐城派创始人之一戴名世“益矢殚厥忠诚,已报国家”却因《南山集》案被凌迟处死。明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有“小韩愈”之称,因拒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受戮。“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著《仁学》《莽苍苍斋诗》,剑胆琴心,气猛志锐,“去留肝胆两昆仑”。“貂裘换酒亦堪豪”,巾帼英雄秋瑾慷慨就义古轩亭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五烈士以鲜血为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写了第一篇文章”(鲁迅),《可爱的中国》《清贫》作者方志敏与反动派作斗争在南昌英勇就义。《人间词话》作者、近代大儒王国维称“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却自沉颐和园之昆明湖。台湾女作家三毛自杀,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自杀,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卧轨,顾城吊颈。匈牙利诗人裴多菲高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英勇献身在为自由而战的沙场上;英诗人拜伦变卖了自己的庄园购置战舰去支援希腊人民的独立战争,染病死于途中;呼唤革命风暴的雪莱葬身于地中海的惊涛骇浪里……

古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然古今中外无数著名作家先后遇难,噩耗比比,殊呜呼哀也!他们或自戕,或受戮,去因各别,种种情状,但无不令人捶足顿胸,扼腕恨憾。作家作为传统知识分子之重要一翼,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大气磅礴,忧国忧民,热情似火。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特别是战争非常年代,他们见义勇为,赴汤蹈火,上演出一幕幕震撼人心的英雄悲剧,其勇毅、其刚烈、其悲壮映红了人寰,烛照着丹青。或者,在通常环境平素生活日子里,作家或出于理想追求受阻或个人思想感情问题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导致选择弃世,他们的死虽没有革命烈士那样壮烈,但也以不同方式体现了“不失赤子之心”的作家本色,一样让人嗟讶欷歔,深深恸惜。

百度释,在中国历史上贤者为贤明有才德的人,在欧洲被视为智慧的象征。现代贤者也可以定义为百姓服务,贡献多少没关系,而主要在于用心奉献。如是说来,作家贤者,岂不正是如此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至于那些为了人类社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皆人中豪杰、伟哉烈士者,他们用自己殷红的热血浇铸成人生永恒的丰碑,历史将铭记,值得人们至虔至诚顶礼膜拜,鲜花永祀,千秋祭奠。

五、作家的前瞻性

古希腊曾视诗人为“预言者”,此言不虚。作家以其惊人的观察透视能力、强大的思维审问能力,对大千世界社会人生事物作出判断,直令人叹为观止。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泰坦尼克号》风靡环球,饮誉世界拥趸无数。时间背景是1898年,内容为美国作家摩根.罗勃荪笔下《海难》小说虚构的文学故事。说也奇怪,此小说中故事后来竟变成真事并全部付诸海上实践。14年后,即1912年4月14日夜,英国皇家银星轮船公司超豪华型客轮“泰坦尼”号满载名流巨贾旅客首航,由昆斯敦驶往纽约的途中,在大西洋浅滩附近与冰山相撞而沉没。乘客死亡惨重,流血漂橹。船的大小、船上救生设备、出事地点、死难情形与前者如出一辙,两船都曾自诩“永不沉没”,即小说的现实写照。无独有偶。1995年,日本东京惊爆地铁毒气杀人事件,这与4年前英国侦探小说作家乔顿·托马斯小说《死亡香水》的情景如出一辙,其作案地点、使用毒气种类、毒气搁置方式和包装方法都完全相同。美国《拜沃特——创造太平洋战争的人》一书,该书对小说作者创造太平洋战争的《太平洋战争》予以充分肯定,斯陀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诅咒奴隶制度被美国总统林肯称之为“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

我国唐·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社会科学预言,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对于石油的预言,至于辛弃疾“可怜今夜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对自然科学未来发见的预言,现代浪漫诗人徐志摩的《感时》“不得自由毋宁死/死死死”、《吊刘叔和》“近年来我已经见惯了死,我再也不觉得它的可怕,可怕的是这烦嚣的尘世”、《悼沈叔薇》“脱离了现象的世界……我们不能轻易的断定那一边没有阳光与人情的慰藉”关于死的预言,当代郭小川《秋歌二首》中“未来/我会化烟”的预言,等等。贺贻孙《诗筏》载,晚唐卢延让诗有“栗爆烧毡破/猫跳触鼎翻”句,蜀主建偶于冬夜命宫女烧栗,有数栗爆出烧绣褥;时建方作丹,是夜宫猫相戏,误触鼎翻,念卢氏句,建蘧然曰:“诗人信无虚境,卢延让曾预言之矣。”次日即拜卢氏为工部。这位“卢工部”几是与“杜工部”齐名,岂非阴阳差错?此,权作笑谈。

作家乃智者、哲者,他们以自己超人的智慧与哲思对自然现象、人类社会现实世界作出超乎常人的预测和判断,进行科学性前瞻,并将这种预测与前瞻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兹正是诗文学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意义所在。只是,这种预测与前瞻或称“预言”很少很少为人们所服膺与认可罢了,否则诗幸甚,时代幸甚,人类幸甚!

六、作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及其敏锐的历史感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代文坛西部文学霍然崛起,赓即引起全国文学乃至艺术界东西南北中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审美逐鹿,西部文学东渐。其声势之隆,影响之大、之深远,至今回顾起来仍不免令人瞠目咋舌。当是时,继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牧马人》、路遥的《人生》推出之后,由《当代文艺思潮》组织发起的“西部文学笔谈”为倡导,真正自觉的西部文学工程基础建设旋即进入当代文学研究者的理论视野:郑义的《老井》《远村》,张宇的《活鬼》、张锐的《盗马贼的故事》、邵振国的《麦客》、王家达的《清凌凌的黄河水》、李本深的《古尔特的精灵》、魏志远的《麦尔冬草原》、李镜的《明天,还有一个太阳》……一大批以西部为题材而首先以西部精神为题材的作品先后爆炸开来,林林总总,纷纭拿斗,大有开一代文气之先的慷慨。西部文学是以充分展示大西部黄土高原古朴、雄浑、粗犷之大自然和人性美及强烈的历史感觉为基本审美特征的,代表作家有张贤亮的《绿化树》《肖尔布拉克》,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随着《红高粱》《古船》《五色土》《野店》《井》《神鞭》《树王》《小鲍庄》《洛达镇》《大林蟒》《木樨地》等地域民俗风情文化作品之颖出,并马原、晓剑、艾煊、汪曾祺、刘绍棠、古华、王兆军、周梅森、李奎武、包立伟、彭见明、叶蔚林、陶正、张曼菱、韩少功、莫言、朱晓平、李宽定、张炜、洪峰、聂鑫森、陈世旭、邓友梅、谭甫成、陈洁、陆星儿、赵本夫、陈村、程乃珊、孔捷生、乌热尔图、林元春、白雪林、贺彤彬、有景宜、孙健忠、蔡测海等作家作品的出现,西部文学的风水旋即为偌大中华东西南北中的有识之士所青睐,大西南的扎西达娃、马原、晓剑、何士光,东南沿海的孔捷生、陆文夫、艾煊、王兆军,东北的郑万隆、邓刚、张曼菱,以及冯骥才、刘心武、阿城的“京畿”,王安忆、陈村、程乃珊的“沪派”,“鲁艺”“军艺”两大学院派,李杭育的“葛川江”文化,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加之各外省众山头的散兵游勇,西部文学东渐已成必然进而顿呈一泻千里之势。1985年末一86年初以降,一个以当代生活为基点以历史作参照系的“西部文学——寻根文学”东渐文学大潮忽喇喇漫卷开来,未可阻遏,蔚为大观……

这就是当代文学研究者所谓的“八五新潮”,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逻辑重音。马列主义文论认为:文学乃时代的书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人就是国家,就是社会。作家创作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时代社会的如来佛掌,这就是文学的宿命,也是作家们引以之为自豪的伟大的荣光。

七、批评家和作家

批评家通过自己的批评作品指导作家创作,廓清创作理论实践上的谜团,为作家创作指明方向。批评家坚守文学批评理论原则,并根据时代运动走向和作家创作实际及时作权威性的客观科学评骘,以确保文学创作在正常健康的轨道上运行。本世纪前不久的那一场文学界大讨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其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代文坛出现“玩文学”,有人担忧文学的使命感“淡化”并提出“危机说”,著名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则直言现在的文坛已经“空心化”了,它已经荣升为一个庞大的“垃圾场”。文化学者、出版界知名人士叶匡政的看法似乎更尖锐,坚称:“文学死了!”“大部分作家在说废话。”正鉴于此,《上海文学》发表《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一文,对当代文学和人文精神危机若干问题进行批评,接着《读书》《东方》《十月》《光明日报》等文化传媒相继参与讨论,文汇报以《人文精神和文人操守》为题组织当代著名文艺家、文艺批评家展开座谈,针对作家的责任感、使命感丢失,流入庸俗社会学审美观照乃至时下低俗负面社会现象的描写和展示,忘记了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任务、原则,及其审美立场,就此展开讨论。不少知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作面对面艺术切磋和思想交流,其间“二王之争”(王蒙与王彬彬)和“二张共鸣”(张承志和张炜)殊令人瞩目,批评与反批评开展得十分激烈。在讨论中绝大多数业内同仁坚持认为文学即人学、文学乃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指引国民前途的灯火,人世间不能没有文学。再一次强调了文学的初心及其新时期人民作家的时代责任和神圣使命,于是提出了重新审视作家并发现和培养及做真正的作家之说,其态度之严肃、气氛之热烈、阵容之宏大,给整个文坛带来极大震撼,被写入当代文学史,不失为当代文坛的经典盛事。

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及其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为繁荣、激励当代文学批评事业,《当代作家评论》等曾于本世纪初组织“作家评选批评家”的中国第一届当代文学批评家奖评选。著名作家莫言、贾平凹、舒婷、范小青、苏童、阿来、李洱、韩作荣、程永新等,以及《作家》《收获》《人民文学》等刊物的代表担任评委,评选出南帆、陈思和、王尧、孙郁、洪治纲、谢有顺、陈晓明、蔡翔、张学昕、张新颖、吴俊、郜元宝等12位文学批评家。大家一致表示,文学界需要一批为纯正的艺术而写作的作家、批评家,一大批离功利远、离良知近的作家,批评家是整个文坛健康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希望所在。

与此形成有趣映照的是,于如上大讨论、座谈会结束不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朱大可等撰著的《十作家批判书》,将钱钟书、余秋雨、王蒙等著名作家拉下神坛,同样在文学界引起极大震动。该书提出“伪文学”概念,并称兼有“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糟蹋方块文字以及民族的想象力之嫌疑。这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强烈反响,出现了一些较为激烈的言辞——这种现象极为正常。一般说来,批评家比起作家往往占有更强一些的理性思维优势,具有更大的前瞻性,在对于文学的理解和宏观把握方面尤胜一筹,也因此而常常为作家和读者所不愿接受而表示难于理解,甚或产生误解和不乏微词以至发难。因此,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在他的《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潮》一书中就曾经无奈地表示:“群众喜欢距离他们廿步的领袖,倘若你距离他一千步,他们就会看不见,这时任何一个文坛海盗只要愿意就可以向他开枪而不会受到惩罚。”金没足赤,诗无达诂。作家受到批评和反批评、作品被误读都可以理解,反之对于批评家也一样。文学就是在这样的黄道中攀援上升,并在如此多元互动间逐步走向成熟,并向前发展的。

   八、作家靠自己的作品说话

当代艺术家钟惦棐称:艺术不是拍胸脯。作家靠自己的作品说话,鲁迅凭他的《阿Q正传》国民生活系列和大量杂文说话,一如匕首和投枪,披靡所向,让反动派闻之胆寒,连自己的敌人都不得不讨好他,被誉为“民族魂”;茅盾的《子夜》《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等“有史诗性特征”,体现出作家“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在20世纪小说领域无出其右者,于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无愧为真正的“无冕之王”;郭沫若之《女神》曾经风靡了一个时代,开创历史剧先河,奠基新诗,遂得以在现、当代文坛大略保持其相对权威统治地位。作家未必是文学家,文学家一定是作家。有的人忙活了一辈子,“著作等身”,堪称作家,但不知文学为何物;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至今仍有她的读者粉丝及其很好的创作警示意义。作家靠作品说话,经典的不一定就是“多”与“大”。固然,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大都皇皇巨制、著等身书,而鲁迅先生则连一部长篇都没有(计划写杨玉环贵妃题材长篇小说而未就)但并不影响其巨擘、大师、旗手地位。法国文学批评家圣伯夫认为:“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多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

文学乃最个人的事业,也是大众的事业,更是虽千万人而吾往矣者的事业。(拟孟子语)作家是孤独的。为了拥有更好、更具说服力的作品,他们毅然放弃了一切,宵衣旰食,心无旁骛。陋室一隅,一桌、一椅、一笔、一人,一字数颈须,板凳十年冷,骈手砥足,鸡鸣暗夜。他也许一辈子没有掌声,看不到鲜花,却以自己的作品温暖着这个世界,抚慰着疲惫者的心灵,为精神沙漠中的行人指路,至死不渝,永无疲倦。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的灵魂十分地富有,而其心灵确是异常地孤独。他也许从来不被别人理解,有时甚至还会受到无知者的无聊抨击,但他却在努力地去理解别人,理解人间,孜孜矻矻,兀兀穷年。他,或者永远只是自己,却胸有雄兵百万,执著于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坦然面对世界。张承志称,文学乃严峻的孤旅。智利诗人聂鲁达在他的诺贝尔奖的受奖演说中道:“我们在无止境的孤独中前进……孤独,危险,沉默与我的使命急迫地连成一体。”作家的孤独和苦心孤诣并非为了个人荣宗耀祖扬名立万,而是为了人类更美好,社会更美好,时代更美好。他们的心里装着整个人类,唯独没有自己。面对滚滚红尘,燕舞莺歌,他们俯身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并将此视之为神圣。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默默执著于自己的事业。泱泱环宇,有八千里路云和月铁马冰河的战场上的英雄,也有目光如炬视通万里人类灵魂疆域纵横驰骋的思想家战士。英雄和战士惺惺相惜。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英雄而不知珍惜的民族就是可怜的乌合之邦。(郁达夫)于是,丘吉尔称:我宁愿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里,让我们沐手焚香,向为人类的文化文明和时代社会进步事业作出伟大贡献的作家们致敬,向文学致敬。

作家一词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甚伙,而其基本身份为立言者。《左传》称人生有三立,即立功,立德,立言。孔颖达疏:“立德,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清人陈继儒《小窗幽记》中说:“立言亦何容易,必有包天、包地、包千古,包来今之识,必有惊天、惊地、惊千古、惊来今之才;必有破天、破地、破千古、破来今之胆。”由此可见,作为立言者作家必须有过人之识、旷世之才、惊人之胆,发前人之所未发,方能创作出堪称伟大的作品,不朽的作品。真正的作家是不朽的,文学是不朽的。“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文学作品就是作家的长城,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非凡胆识,百折不回、同心戮力,共同构筑21世纪新时期巍巍岩岩伟大中华长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