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庙山的头像

文庙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01
分享

邓书记和勤耕园

邓书记和勤耕园

目录:

邓书记和勤耕园(上)1…………………… 7

邓书记和勤耕园(下)8……………………15

***********************************************************

邓书记和勤耕园(上)

     

    (内容提要:本篇文章记叙都江堰市青城后山,一家普通的农家院落,近几十年的变化。后山人已经由种养殖业向旅游业转化,整个青城后山像处巨大的乡村酒店群。)

       苦读书、勤耕园,耕读之家世代传。

       三十六峰凭栏立,今人定当胜古贤。

       这首诗是我写给现在都江堰市青城后山,金鞭岩下白石村农家乐——“勤耕园的。这里有几百平方米的新旧建筑,30多个接待用的标准间。院落外公路边有一片10来亩梅林,梅子树下面为茶树。(“5.12”特大地震后开发为房屋建筑)。院落里的主要的堂屋取名——耘籽堂,听主人说是从西汉杨雄的《蜀都赋》里得来的。

2000年以来春节还没有过完,就有武汉、南京、上海老客户的电话打到勤耕园来,要预订今年夏天的房间。真正到了夏天这里已是一房难求,早就被沿长江以下,四川省之外的客人们住满了。这只是青城后山,几百家农家乐之一的情况。整个都江堰市虹口、龙溪、紫坪、玉堂、中兴、大观、蒲阳、向峨等地方。即山边、山上,水边、河边的农家乐,共3万多床位大致也是这样。

      勤耕园位于青城36峰之下的正中位置,其中之一金鞭岩是在屋后山崖的侧面。传说那是武财神赵公明,存放自己金鞭的地方。所以当地山里山外的人们,又以金鞭岩代称,长约5公里的青城36峰。青城前山至后山的公路,从勤耕园的门前经过。如果从下面远处望金鞭岩,就像一座巨大的城堡。青城山自古就是三十六峰没有到,青城还是未曾游。笔者曾带业余摄影爱好者,从勤耕园楼房屋顶,用照相机拍摄金鞭岩。不料从此角度拍摄的照片,四川参加比赛,居然获得省级一等奖!

我开车的时候看过路码表,都江堰市到青城山门15公里;到这里刚好5公里,再向前10公里即达泰安古镇。勤耕园附近有金鞭亭可供游览,院落旁边的小路向上几百米,翻囤口可到青城山的祖师殿。顺山边向前3公里,到新恢复不久的太清宫。顺石级小道往下几百米可达味江河边,那里有处叫小莲花湖的农家乐,也是处风光宜人的地方。诗云:

      翠竹青青绕岩圈,石径弯弯钩连天。

      正欲问道花那面,溪流淙淙水一湾。

      薄雾弥漫蝶影闪,稍林起伏鸟鸣欢。

      梦觉方知存此愿,收拾雄心来学仙。

    ……

      勤耕园的当家之人,老的一代就是邓定武和刘玉香老师。现在已经传到第二代当家,邓大庆和他爱人李蓉。我和这两代主人都相熟,先从老当家的说起吧。

      1969年元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涌动,把我和同学们卷到灌县农村。他们100多人下放到泰安公社,即现时的青城后山,其中有几个在白石大队当知青。我在幸福公社当知青,因为他们的原因我到过这里。灌县196810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不久即在农村开始整党建党。知青到来的时候,这里的大队书记叫邓定武,快30岁了还是单身一人。他父亲去逝,和母亲相依度日;有一个哥哥解放初参军,现在山西什么地方?已干到县团级。

邓书记常常笑容满面,每天除了参加公社、大队、生产队的一些会议,总是在地头干活。笔者父亲也是灌县城关,某手工业单位的党支部书记。我参加工作到县委机关几十年,接触过许多农村、城镇的党支部书记。总的感觉他们像航船的压舱石一般!有他们党和国家的航船,乘载着中华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稳定前进。

邓家是一处小青瓦的四合院木板房,约有200多平方。屋前屋后葱郁一片,有板粟、梨树、李子、梅林等,是青城后山典型的民居。那些年因为地头出产,什么东西都要分回去堆起来。所以豆箕、红苕藤、烧柴、玉米棒子、玉米秆子,把整个院宅都塞得满满的。当时邓家的宅院是全大队最好的!听邓书记说他父亲解放前10年为富裕农民,自有山林连同山地几十亩。后来受到地痞流氓,伙同土匪恶霸的欺压。家道中落临近解放时,只有这处宅院保留下来,因此土地改革划成分的时候为贫农。

      知青下乡的第二年邓书记结婚了,女方刘玉香是山下太平公社人,农村民办教师。到白石村后因为村小缺教师,仍旧担任民办教师。他们夫妻俩人前人后话语不多,但总是男的出工、女的教学,空闲时间形影不离。如果赶场或是走亲戚,都能见到他们成双成对的身影。两人脸上又总是挂着笑意,因此背地里村上有人,把他们一个叫做邓佛爷、一个叫刘观音。邓书记知道后也不生气,他还给我们说青城前山是道、后山是佛。他家背后金鞭岩顶,就有一张几平方丈的大佛脸,天然形成在岩上。许多人都在那里看过,我看到也是确实像极了。这些年后山旅游兴起后,不时还有人攀上岩頂去,把几丈长的红布垂在佛像脸的两边。

再从庙宇分布看,前山主要是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等道观。青城前山为中国道教的第五洞天,第一峰呼应亭,现在已经改建为老君阁庙宇。后山过去主要是泰安寺、白云寺、天国寺等佛家寺庙,因此邓书记的前山道、后山佛也说得过去。不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取名邓大庆;以后女儿也出生了,取名邓敏。那些年山上的一对夫妻准生两个,加上邓书记的母亲,他们祖孙三代、一家五口,其乐融融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和别的农户不同的是,在部队工作的哥哥有时候从外省回来。给他们家也给白石山村,都带来一些特別的欢乐。

      由于邓书记为人厚道和我也说得拢,加上这里山水风光的原因,我参加工作后仍然和他们家保持来往。几十年都这样一直没有间断,我知道白石大队及他们家的一些情况。首先全大队4个生产队,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邓书记领导他们尽可能多种地。听邓说全大队人均种山地3亩,实际每年劳动力种10亩。玉米产量100~500斤,平均亩产200多斤。

这样每个社员占有粮食700斤,除去公粮征购、集体提留等,实际有500斤玉米。折合成平坝区的稻谷原粮,那就是700多斤。整个白石大队的社员,不缺少粮食解决了吃饭问题。只是山地区种庄稼,爬坡上坎、手工劳动,什么都得背篼背,社员们很是辛苦。那些年平坝区公社,人均粮食400~500原粮。有粮食不过关的人家,还得来山上借玉米。笔者自己也来白石大队找社员,为灌县幸福公社的亲戚借过玉米。

邓书记的老母亲在八十高龄的时候去逝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老师转为正式的教师。有一段时间刘老师调动,到白石对面的东风小学工作。从白石到东风要下几百米的陡坡山路,过味江河上的便桥以后,还要爬上去走几百米才到学校。路虽不远但一上一下,加之还要过河很不好走。听其他老师说有一次邓书记病了,刘老师每天上完课以后,就要打着手筒回白石家中,为邓书记煎中药服伺他。人们看着她的手电筒光,从这边山上晃到那边山上,差不多要一个多小时。有时遇到天雨,还要在河边等一会儿,等水小了才能过河。

      邓书记也十分关心刘老师,听他自已讲有一次岁末年初;他在县上参加农业学大寨会议,有人带口信来说是刘老师病了。他下午散了会请人用自行车搭他到太平,连夜赶回白石山村家中,为刘老师煎汤熬药。第二天一大早又山上山下,步行40多里赶到县上参加会议。在过青城桥的时候还不到早晨7点钟,前后左右无人为了预防万一,他拣了两块毛石在手中。

突然后面一个人快步向他追来,他捏着石头也加快脚步。两人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一直走到奎光塔附近。这里人多一些天也明亮了,邓书记停下脚步返身问那人说:你跟着我干啥?那人说我是去参加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一个人过青城桥害怕想跟你搭个伴。邓说我以为你想干啥?你看我石头都捏出汗了,说罢两人都汗淋淋地赶到会场去。

      改革开放后公社为乡镇,大队称村、生产队叫组。这里人们由解决吃饭,变成搞旅游挣现钱。刘老师曾经到青城山镇政府,工作过好多年负责成人教育。邓的村党支部书记干到60岁的时候,职务也交给年轻人自己在家开农家乐。邓大庆长大成人后,先在青城山管理所工作,后回家一起开农家乐。大庆已结婚,媳妇李蓉也是山下原太公社现青城山镇人,两人生有一女取名邓凤霞上小学、中学、大学后,在成都某公司打工。

邓敏高中毕业在家帮助开农家乐,主要负责小卖部、锅灶事务等。几年后姑娘结婚。老公是崇州市政府一大学毕业的干部,两人生有一子取名潇潇。“5.12”特大地震后,邓敏和老公一起在崇州发展。刘老师已从镇上退休,回家接替经营小卖部。那些年在邓家走动,我经常看到邓凤霞,其中之一次大概是她4~5岁的时候。那天凤霞抱着只小狗玩得爱不释手,小狗头面上有些杂毛看上去脸是花的。小凤霞脸上涂抹些尘土看上去也是花的,我问她小狗叫什么名字?凤霞说:花脸!……。

      因为习惯这里的人还是都叫邓书记,那些时候我每年上山几次。每次都看到邓书记在院宅前面,公路边的几亩面积的梅树、茶树林中,不停地干着自己的活。或是护理梅树除虫打药修枝去丫,或是采茶烘茶、或喂猪养鸡忙个不停。他家一年要出槽10多头大肥猪和一些鸡鸭,梅子成熟了还要从树上打下去,再拣起来烘干成乌梅卖给中药材公司。刘老师的小卖部离不开人,她时常坐在货柜后面,远远地望着邓书记在梅林中忙个不停。

就这样每年从梅树开花结果到雪落梅枝,从采摘新茶到为老茶施肥培土;从小猪进圈到肥猪出槽,他们都就这样守望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江堰市开发青城后山搞旅游,因为邓书记和刘老师乘势而上。因为他们勤劳最先在小青瓦四合院的两旁和后面,修建几百平方米的钢筋水泥楼房。有餐厅、标间、棋牌室、电视室,办起乡村酒店式的农家乐。宅院内有一条山沟其中一段能储水,山沟水凉夏天有客人在水里冰西瓜。屋后还有面积达1亩的空地,地的四周盆载许多蝉花,地上有10多株五月李地面种蔬菜。其中五月李挂果的时候,红红绿绿好看李子的口味也不错。(文庙山)


邓书记和勤耕园(下)

 

(内容提要:由种养殖业转向搞旅游之后,都江堰市的农家乐正向乡村酒店过渡。勤耕园的新主人,也在尽力提高自己的档次,扩展经营范围和业务。)

      他们的农家乐冬春天我去,可以住上一两个晚上,因为是淡季客房都空出来。住房的床铺被褥洁白干净,不亚于城里的星级宾馆。液化气罐的作用下,房间里冷水热水一应俱全。夏天去则只能吃一顿饭,或是在梅茶林中拣雨后新冒出的蕈子。这时的房间绝对客满,住户都是外省人、本地人根本就轮不上。诗云:

(一)

青城农家在山崖,茂林修竹绕楼台。

站在楼台往下望,闲情逸志舒心怀。

吃的家常饭,腊肉豆花鲜蔬菜。

住在标准间,热水冷水由您开。

吃住一天几十块,物美价廉好气派。

沏上一碗青城茶,玉液甘露涤尘埃。

休闲娱乐好生活,请到青城农家来。

(二)

青城农家遍山崖,丛丛森林掩楼台。

到处都是农家乐,外地朋友您快来。

吃在天地间,吞云吐雾现光彩。

住在青城山,仙风灵气由您采。

神仙都会五洞天,最高顶上老君台。

喝了一杯道家酒,袖拂白云看四海。

休闲娱乐好生活,请到青城农家来。

 ……。

因为邓大庆从青城山管理所回来,邓书记的农家乐也升级换代。原先的普通间全部改建成标准间,冷水龙头也能吐出冷热两种水,相对简单的床铺都变成华丽的压模板床。这个能干农村青年几乎是个全手匠人,电线工、管道工、泥木工没有不会的,而且还会摆弄电脑。有书画家在勤耕园吃住高兴了,送些书法绘画作品给他们。大庆还能照城里的装裱匠那样,用镜框把这些装好挂在墙上,一般人还会以为是正规铺子装的。

至于媳妇李蓉和女儿邓敏,她们都无师自通地学会炒菜。那些年夏秋时候,勤耕园每天都有几桌客人吃饭。一年累计要接待常住的、临时客人好几百人,全靠她们两人上灶,客人们还都很满意。正因为他们一家人都勤于动手,他们的农家乐一度在极低的价位下运转。标准间、冷热水、回锅肉,吃住一天只收40—50元(2000年价)。如果在武汉、南京、上海那些地方,这点钱只能喝杯中档一点的茶。加上都江堰市气候宜人夏无酷暑,这也是那里的人早早就打电话,预订床位的原因吧?

      邓书记和刘老师就这样相濡以沫,互相注视着对方生活了几十年,也勤劳耕耘了几十年。当初他们辛勤劳动、节衣缩食几万元办起来的农家乐。在市场经济和都江堰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多重作用下现在增值几十倍。在儿子、媳妇的运作下,每年还可以产生几万或十多万元的新价值。

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那些年没有能够,把儿子和女儿培养成大学生。邓书记也认为,他们家外面有哥哥在部队、在外省工作。退休的时候已经是师级干部了,应该说信息是灵通的。他爱人刘老师,从事教育又长期在镇政府工作。他本人又当大队书记20多年,但是为什么把儿女培养不出来呢?

      关于这一点儿子大庆是这样说的,父母从小就一天到晚叫他写字,结果字没有写好书也没有读出来。关于写字都江堰市已故书法家王维西总结:一是没有捷径可走,学习书法要花费时间精力。二是全面继承择重培养,历代书家颜、柳、欧、赵都要抄写,其中欧体字最难但也要临模。三是书法虽然分为五大系,但一般练习隶、楷两种即可,另外的行、草、篆三种,应该是搞书法专业的去学。四是书法有结构和笔划两个方面。其关系是元代赵孟頫总结的:书法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五是汉字就那么几种笔划,认真去掌握就行。简单说;字的笔划写好,字就写好大半。汉字的结构也要下功夫,笔划的先后、长短、高低都要成熟于胸。点横撇捺竖弯钩,每一笔都要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组成部分去完成。所有汉字笔划中,竖是核心这一笔写好,字就写成功一半。

他们的女儿邓敏则说,初中、小学都还可以,高中就读不进去了。他们家的最大愿望是要把两个孙辈:邓凤霞和潇潇培养出来,现在大学扩招上大学应该办得到。新产生的问题是大学生毕业后干什么?不过有爷爷奶奶勤耕园耘籽堂,以即大庆全手匠人,邓敏炒菜上灶的精神。相信孩子们长大成人后,也能在市场经济中占有相应的地位。

有学者把当代社会分成10个阶层:管权的、管钱的、管文化三个阶层属于上流社会。有饭碗的公务员、教师、军人等公职人员,有产业、有企业的老板,和有能力、有技术的白领属中层。其于打工的、种田的、种地的、开店铺的属于下层。吃低保属于底层,整个社会中间大两头小。上层社会的子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须读书。中下层人士的子女,要进入上流社会也只有读书。与读书对应的高考,能够调整人们的阶层,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现时的高考制度,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中下层人士,要进入上层的唯一通道,肯定是好多年都取消不了的。因此邓书记的两个孙辈,要想走出白石山村,唯一的办法还是读书。

      和周围乡邻比较邓家的场地有些偏小,“5.12”特大地震后政策允许联建。那些场地宽的人家,引进资金搞联建,一下子就面貌改观了。但相对而言邓家当年的承包地,现在是搞旅游开发的场地小,有些运转不过来不能引进资金。

听大庆说邓家场地小,原因也是邓书记自己造成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时候,山区承包地是按产量划分的。当时父亲是大队书记,很积极把自己承包山地;亩产量估评过高为500斤,因而分得的地就少。相反那些产量100~200斤即评估低的地,承包人分得的面积就大得多。后来大家都转向搞旅游,土地价值按几何级数翻番。面积大的人家,引进资金多、建成的房屋多、经营场地大,就走到前面去了。当年的做法虽然不尽人意,但已经是铁定的事实,谁也不可能改变。邓书记曾对笔者这样讲过,他自己信息、技术、肯干,都在全大队前面。不料分配承包地的时候,一不留神就落到后面了。村民们都干得起劲、收入多,过得比自己好,他也没有什么要说的。

      青城后山农家乐曾经存在恶性竞争,整个都江堰市农家乐也价位太低。外省外地的人用住宾馆一天的费用,在这里可以消费一个星期。已经如此这般了那些新起的、位置不好的、地方偏远的农家乐,还要杀价入市恶意竞争。在自发经营的条件下,要么斩客、要么杀价,是市场经济刚起步的通病。从报刊上看江苏昆山的周庄已经由政府出面,用协会联盟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邓书记也盼望当地政府,也能够尽快为他们解决低价恶意竞争的问题。

      2008512日特大地震后的第三天,我搭抗震救灾的汽车去过青城后山勤耕园。见到邓书记、刘老师、大庆、李蓉、邓凤霞等他们一家人。虽然青城后山为地震的重灾区,但邓家的房屋基本完好。我还看到他们家的房屋,修建在一条山沟的两边,因为修房建屋的原因山沟加盖成暗沟。现在沟的两边一边房屋有些毁损,另一边则相对完好。类似现象我在北川、汉旺、龙池等地也看到过,不知较深的沟是否有减缓地震波的作用?听邓家人说地震的时候,他们家门前的公路抖动像棉带子一样!附近的农家院落也倒了不少房屋,人基本上都跑出来了。

      地震后不久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邓家的勤耕园很快就恢复了。这期间特许外地人注入资金搞联建,他们的梅树、茶树林也联建成外地人的别墅。所得资金大部分,由邓敏和潇潇父亲去崇州市发展。听说在那里他们修房造屋,建成有几间铺面的几百平方米楼房,居住和经营都有立足点。潇潇也在崇州上中学,成绩还不错考个好大学应该没有问题。

现在都江堰市委政府,大力提倡农家乐升级换代为乡村酒店,向建成国际旅游城市迈进。加之上海援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畅通、全市的整体水平,比地震前提升20年。只是费用仍然相对便宜,在城市宾馆酒店消费一天的金额;在都江堰市的乡村酒店,仍然能够吃住几天。上述文字中的勤耕园,只是都江堰市青城前后山,和其他地方众多乡村酒店之一。

5.12”后大庆和爱人也分工,夫妻俩李蓉在家经营农家乐;大庆来都江堰市城里,和人联手开印刷装饰铺子。中国人特别是农民,只要政策允许他们都能够,将自己的能量尽最大可能发挥出来!

      诗云:

      东方升起的太阳,

      照耀在都江堰上。

      美丽的天府之源,

      一片锦绣霞光。

      渠水奔流万花开放,

      楼房耸立田畴平广。

      高铁通行稻麦飘香,

      林茂粮丰百鸟和唱。

      啊!

      这里是灾后重建的新都江,

      这里是旅游城市人间天堂。

     

   半天之上的月亮,

      俯瞰着兴旺城乡。

      田野在城市之中,

      一片繁荣景象。

      产业提升群众欢欣,

      现代文明机制创新。

      市场经济五彩缤纷,

      社会和谐四季如春。

      啊!

      这里是城乡一体的新都江,

      这里是旅游城市人间天堂。

……。

这篇文章上网的时候,邓家的两个孙辈即凤霞和潇潇,已经大学毕业在成都市的公司打工。邓书记本人,亦于201676岁逝世。笔者送挽联“山水都江一生在勤耕,大道青城三清驻忠魂”。刘老师尚健在;他们的勤耕园农家乐,仍然在正常运转。

2015年后都江堰市委政府,调整农家乐的相关政策。将山地区的农家乐及住户,逐步移动到山下社区,还山上以更加的绿水青山。根据政策都江堰市沿山一带,山上的农家乐多数都不存在了。邓家的农家乐不在移动的范围内,仍然由刘玉香、李蓉婆媳俩经营、仍然有客人来。大庆还是在都江堰市城里,和人联手开印刷装饰铺子。(文庙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