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庙山的头像

文庙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31
分享

都江堰市街上、乡下、山区的各种花

都江堰市街上、乡下、山区的各种花

都江堰市城乡,一年四季都有花。先说城区街道两旁:街心花园有,街边花台有;景区公园有,农贸市场也有。到处都是姹紫嫣红一片、一线、一点,把整个城市装扮得绚丽无比美不胜收。这篇文章介绍都江堰市的花,附带也介绍相关的发展的变化。

好多花一般是叫不出名字来,笔者也记不周全,知道的只有这样一些。春天是玫瑰、石竹;夏天是马蹄莲、美人焦;秋天是菊花、桂花;冬天是各种各样梅花,有春梅、腊梅、冬梅、红梅、黄梅、白梅、双色梅等等,叫人目不暇接又花气袭人。这真是:花开盛世,喜看都江无限景;万紫千红,装点河山一片新。

自上世纪九十代开始,都江堰市农村涌现不少花草专业户。他们的各种鲜花,主要都种植在钢架薄膜的大棚里。笔者参观过一两家,里面的花才真叫娇艳。原因是主人为之提供,最适合生长的条件。最典型的是原本生长海南的三角梅,在大棚里比她们的产地海南,美丽得有过之而无不及……。乃至现在的都江堰市,到处都有盛开的三角梅花。

还是说都江堰市,最有代表性的梅花。一年之始的元旦前后,都江堰市街头,时不时有一些人用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载着捆扎成束的梅花。黄的、红的都有,芳香扑鼻、鲜艳夺目、引人向往的梅花,穿行于闹市和人群之中。卖花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抅一格。总之他们走到那里,就在那里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住,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春天的信息。因为有这些卖花的人们,整个都江堰市更显得,蓬勃向上一片生机。

买花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当他们花上几元、十元的钱。把一束剔剪得整整齐齐的梅花捧在手上时,自己也和花溶为一体。这时候他们的容貌,特别是姑娘,也像花一样灿烂。惹得过往行人,注目他们手中花的时候,更留意他们的笑,当然主要是姑娘的笑。这就是比乡村美,略有不同的都市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些梅花在田间地头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的有些傲气。再加上围着她们的篱笆(铁的、竹的、砖石的)把她们和看客隔开,叫人可见不可亲。所以这时候,路过的行人也边走边看,这正是“满园春色关不住”。花们一旦离开种花的地块,被人剔剪捆扎成一束一束,用自行车、竹筐载到街市上的时候。梅花们像待聘的姑娘,羞涩地挤在一起,任凭人们审视。这时候谁要她们,就会欣然扑向谁的怀抱,去装伴新主人的小天地、小房间。完成她们忍霜耐雪、顶烈日冒严寒,含辛茹苦一整年。所应该得到的赞美和怜爱,实现她们最终的价值。

我对都市瓶花的审视,还是从几十年前开始的。1966年仅十五岁的我,参加当时的文革大串联,和几个小伙伴第一次来到成都。这时的成都,还是平房瓦屋为主的城市。新安装的自来水管线,就在街边和用户的木板壁头边。我们看见成都人在街边,用手提着水桶的横担,就可以从井里打水淘菜、洗衣服等,曾经羡慕不已。有一个故事说成都,是向龙王爷借地皮建成的,双方约定五更还。但成都人从此不打五更,所以永远不归还了;成都的地皮是向龙王借的,所以这也是成都地下多水的原因。

后来听成都搞工程的人说,当年成都建房造屋。先要边开挖地基,边用抽水机排水。一定得排几天水,才能下毛石等基础材料。以后高楼建筑多了,地基越挖越深。很可能地下水源被中断,现在的成都再也没有那么多地下水了。

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那里,有一些人用刀、用剪,把一些散乱的梅花枝条,裁切成段、捆扎为束、然后出售。买花的人也不少,供需大自平衡,一束刚摆弄好的花马上就有人买走。我们一行灌县人都感到好奇,梅花居然也能成为商品?哪时灌县是小地方,人们生活比成都差一些,花儿、鸟儿、草儿还没有进入人们的生活。不过从孙中山铜像处买花的人,也可以看出他(她)们的穿戴都是呢的、毛的、皮的,比其作人要好一些。什么时候灌县人也像他(她)们一样穿着,也就会有人卖花、有人买花了,我们当时是这样想的。

对花的进一步认识是1982年,当时我在四川师范学院政教系上学(现在叫四川师大)。系上组织我们去参观学校附近的一户农家,他们靠去成都大街上卖瓶花(能插在花瓶中的束花),两、三年就修起了一楼一底的二百平米的新楼房。主人向我们介绍说,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都街上对小摊、小贩好一些,规划有专门的区段。从那时起他一家人,就开始种花卖花。卖花挣钱很辛苦!通常是下午割花、晚上捆扎,稍微在床上休息一下。一大清早就要用自行车载着,去十多里以外的成都大街上赶早卖花。到中午时才卖得完,回来后下午又要割花。一天连盘转,很少能睡上一个整夜的。

但这还是其次,主要是修房还要顶着很多流言蜚语。好多人都在大伙面前断言,他修的房子以后住不成,二天一个运动来了就要没收。前几年四川大学附近乡下这人亲戚,一个被称作卖花姑娘的小伙子。靠卖花买了架摩托车,就成为新生资产阶级的典型,还上了当时的报纸杂志。现在说的是不搞运动?像电影《芙蓉镇》里疯子希望的,说不定哪一天又运动了?

主人向我们解释说,他之所以坚决修房,是相信邓小平的话。勤劳致富只要不偷、不抢,自己挣钱修房子决不会有错。最后主人信心十足地说,他还没有富起来,房子里面还是空的。他还要加紧做,还要种高档的花。

今年党中央1号文件,搞农业生产责任制。现在生产队把土地承包给自己了,完成国家公粮征购后,更要大种各类花。现在生产队把土地承包给自己了,完成国家公粮征购后,更要大种各类花。把草本花换成木本的枙子花、茶花、海棠花、梅花等等。提高花的档次,争取多卖点钱。当然又是多年过去了!川师大后面狮子山那一片,早就成为农家别墅聚集的地方,也是通衢大道都市庭院花园。只不过早年的先行者,总要有比别人多的勇气和胆量而已。

前些年灌县的时候(1988年建立都江堰市),笔者在农村亲戚朋友有很多家。1971~1980年,我是灌县县委办公室打字员。1981~1982年先在县委办调研科工作,后去川师院上学。知道灌县粮食总产,曾经长期在2.6亿斤至2.8亿之间徘徊,农村人均分粮也就原粮400~500斤。城里人的粮食供应每月,居民从婴幼儿到成人8斤至25斤。干部27斤;中学生30斤,大学生36斤;工人35~48斤,解放军40斤;菜油统一供应标准,都是每月0.4斤。

灌县因为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突破3亿斤,1981年更是突破4亿斤!农村人均原粮达到800~1000斤。不久国家取消粮食专管,城里人也取消粮票发放。任何商店都可以买到,品质从中档到高档的各类粮油米面等。

1980年小平同志视察都江堰,曾经在二王庙东客堂喝茶的时候;和灌县县委谢盛耀书记,谈起过灌县的农业和农村粮食分配。笔者和谢书记同院落居住,这天下午听谢书记说,小平同志听了搞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汇报高兴腾了!可以说在小平同志的直接支持下,灌县1980~1981年,就迈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步伐。

灌县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村人在完成国家公粮征购的前提下,都有能力自己搞种植。当年我曾向他们宣传,成都川师大旁边种花修房致富的经验,建议他们也种花。但他们都说,灌县地方小人也不富裕,没有市场谁买您的呢?话这么一说,串联时候春熙路铜像下,那些买花人,毛的、呢的、皮的穿戴打扮,又立刻回现在我脑海中。我又盼望灌县也有一天,会像成都人一样有买花的,有种花卖花的,把都市乡村都装扮得美丽非凡。

时间回到现在,灌县——都江堰市人,终于和花联系在一起了。自上世纪九十代开始,我那些在农村的亲戚朋友;也有好几家成为种花卖花的专业户,他们也都修起了别墅式的新楼房。都江堰市的花一开始就是木本为主,几乎没有经过草花阶段。不久就搞钢架薄膜,上市场就是梅花、茶花、海棠花,以及海南传过来的三角梅等等。卖花的工具也都是摩托车、电瓶车、火三轮等。

2010年后听亲戚们说,搞花木种植的,一年要赚人民币10来万元。只是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就能挣上4~5万元。可以说一下子,就赶上成都现在的水平,这算是跨越式发展吧!2019年笔者一家,过去并不怎么的亲戚老表,也是靠卖花新修别墅。其图纸还是镇上统一颁发的,笔者看过修建好的房屋,既新式又美观大方。听主人说镇上要求是,达不到标准就不允许修!

更有甚者都江堰市龙池,千亩以上、几百种的杜鹃花让人目不暇接,那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亚高山植物园。安龙镇千亩以上的海棠花公园,那里是中国最大的海棠花基地。青城山镇800亩梅花怒放,那是道教发源地青城山的景观之一。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都江堰市乡村起码有几万亩,金黄一片的鲜花盛开……。

诗云:

改革开放百花开,都江堰街尽光彩。

锦绣十里花不断,千红万紫迎春来。

(文庙山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