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庙山的头像

文庙山

网站用户

其他
201806/20
分享

书家登仙去,功德在人间

书家登仙去,功德在人间

   (内容提要:字写好有广阔的前途。写字只能写正楷,这样能事半功倍。重点是笔划,笔划写好字即写好大半。其中竖最重要,竖写好字就写好一半。) 

都江堰市有谁知道?人们每周几次捧在手上的《都江堰快报》,报头5个字是谁写的?笔者可以告诉大家:字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了,是一位叫王维西的老人写的。

王维西当年在都江堰市的前称,灌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们请王老师书写报头的时候,老人家是在稿笺纸上提笔一挥而就。后来他多次讲这几个字没有写好,还应该写得更好一些。几十年间这报头也几次换过另外书家,但最终选定还是现在的。听王维西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都江堰乡镇一位农具厂普通会计;推荐到县上、地区,再后来到省上,成长为省级领导。最初的原因是他字写得好!

王维西自己解放前夕,即为家乡大兴(现为翠月湖镇)乡村小学老师。家庭为吃得起饭的中农,自幼即在沙盘上练习写字。去成都上过中专学校,1948年毕业回乡当小学教师。刚到校上班不久,即被大兴宋乡长抓壮丁。根据民国的相关法律,王是家庭的独子,不需要当兵。但是宋乡长称“勘乱救国特殊时期,独生独子也要征兵!”王家里卖了2亩水田,得80个银元,给宋乡长送60个银元。剩下的20个银元,买东西给相关人员送礼,又请了两桌客,才得以解除壮丁身份。

2000年时听王维西老人讲,上述事件还不到一年就解放了。在共产党工作队的协助下,大兴宋乡长被迫交出,私吞的60个银元退给王家。王维西家也添足80个银元的钱,把自家的2亩水田赎回。解放后也是因为字写得好,王维西选调到灌县县委宣传部。到了现在用人单位时兴招聘,如果应聘人员字写得好,招聘时很容易捷足先登。王维西已经于2013年3月,九十高龄升天登仙,这篇文章为纪念他老人家而作。

这里笔者还想说在都江堰市,大家熟知的“青城山”、“伏龙观”、“宝瓶口”、“离堆”、“秦堰楼”、“客运中心”等也都是王维西的手笔。上世纪70年代前称灌县对外开放,来的中外名人、国家领导、旅游客人,都认为这里的“市招”字写的得好。向他讨要墨宝的人络绎不绝!苏州寒山寺著名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刊刻在石头上共有几处,其中也有出自王维西之手。都江堰的南桥、雅安名山的红军纪念馆,也都有王的书法作品。王老师家有联合国为他,颁发特别顾问委任书!也不知是否真有其事?或像报刊载:有人颁发给陈xx“联合国首善”荣誉称号一样,搞笑乘机索取他写的字?陈被忽悠去3万美元。王维西老师肯定也被,忽悠了不少书法作品?

书法主要分为五大系:篆、隶、楷、行、草,这五种字他都会写。古人云“偏工易就,尽善难求”。王维西几种书法体,都达到美观大方的程度。因此他的字在世界和中国流传较广,一共有上万幅之多。书法作品的艺术性,由笔法、字法、章法三部分组成。对于笔法王维西做到,曲藏圆和情气神景,逆入平出字端笔正。他写字的每一划,都笔力浑厚好看;他的字法前面说了,当今流行的几种体都能写好。作品的章法更是叫绝,中堂、对联、单株几种作品,他都能做到头齐尾齐对应成章。书法界对于章法的排列,有10年头齐、20年尾齐的传说。王维西即使是写行书、草书,作品也能随手做头齐尾齐。

都江堰市有些外来题词,其中有国家、省市领导和名家题写的字。“术业有专攻”其中有的字能勒石上墙,还经过王维西的一番功夫。如玉垒山景区公园大门口“圣地寻踪”,字为名家赵蕴玉所书。赵只是写在一张宣纸中,墙上的字是王维西精心放大的。公园门前牌坊上的“龙呤”、“凤翔”、“玉垒山”等外地名家笔迹,也是经他的手处理过。还有二王庙的“玉垒仙都”、“安流顺轨”;灵岩山上的“灵岩古刹”、“人间仙境”;青城后山的“秀绝人寰”、“大蜀流芳”等,名家政要的手迹,也都经过他的手再完成。二王庙“饮水思源”碑,青城山赤城阁古建筑,文革期间被毁掉。恢复重建时王根据照片,即将原来的字样复原。他还知道青城山蒋介石的“上清宫”和“无极而生太极”两幅字,前者为蒋的秘书代写,后者为蒋本人手笔。

笔者长期在县委(市委)机关工作,晓得王维西为全手匠人。他会装半导体收音机,还做成过一套像样的木制家具桌椅,绘画方面对牡丹尤其有造诣。王临模成的“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上面有历代收藏家包括帝王的印章。他能用红笔将印章,微妙微俏地画下来,简直和盖上去的一样。他带人在龙泉湖设计和雕塑的桃花仙子,至今为人们称道。有人曾开玩笑说:元代书家赵孟頫,是书画雕刻多面手,你差不是赵孟頫了。王老人家客气地回应:“把脸给我说红了!”

时间进入2000年后,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书法行业。王维西的字摆放在装裱铺等营业点,外地人来买每幅动辄千元以上。笔者曾在康复路市委党校门前的装裱铺,见到王的一幅14个字的对联,有外地人以1500元的价格取走。这钱自然是开铺子的主人得了!这位开装裱铺的精明得很。但在维西老师自己家中,有来求字的一般都有求必应,这时候人们奉献的只是些微礼品。不少人慕名向他讨教书法,他也在几家大学讲授过怎样才能写好字?

综合起来他的经验总结,大致有这样一些。一是没有捷径可走,学习书法要花费时间精力。二是全面继承择重培养,历代书家颜、柳、欧、赵都要抄写,其中欧体字最难但也要临模。三是书法虽然分为五大系,但一般习书隶、楷、行三种即可。四是书法有结构和笔划两个方面,其关系是元代赵孟頫总结的:书法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五是汉字就那么几种笔划,认真去掌握就行。简单说;字的笔划写好,字就写好大半。汉字的结构也要下功夫,笔划的先后、长短、高低都要成熟于胸。点横撇捺竖弯钩,每一笔都要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组成部分去完成。所有汉字笔划中,竖是核心这一笔写好,字就写成功一半。

中国的汉字有这样的特点:写好、写精、修练成家很不容易。唐代的艺僧怀素为了写好草书字体,把自己关在寺庙的楼上30年!写废的毛笔头装满3斗之多。但是要写周正稍加努力就行,其要点就是掌握好笔划。时下的人6岁开始读书,小学6年、中学(包括初、高中)又是6年。如果从笔划入手,只要不乱写乱划;花费3~5年时间,将字写端正应该说不难。须知前面说了写好草书要30年,写好行书要20年,写好正楷几年或10年能办到。

练习写正楷的人,还应该注意学习隶书。史称隶书的发明人程邈,字元岑,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 秦代书法家。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东汉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勤)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隶书和楷书交叉练习,容易把字写周正,即书家说的容易上手。

王维西自己86岁之前,仍然经常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一套4册的《王羲之传世墨宝》放在手边,时常翻阅叫着读帖。提笔书法的时候,有些字也要对照着来。之后身体逐渐出现不适,先是有些偏瘫,写字老是向左边侧。再后来不能写字,语言功能也逐步丧失。但神情一直保持清醒,直到2013年老人家90高龄升天。“喜逢盛世意相应,瞻望前程景色新”,他没有留下任何一点遗憾。笔者也这样认为:书家登仙去,功德在人间!(文庙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