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庙山的头像

文庙山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6/26
分享

再从李自成失败谈看书学习的重要意义

再从李自成失败,谈看书学习的重要意义

——读书随笔

    (内容提要:以易中天为代表的学者们,用故事品读历史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为电视银屏,和报纸、杂志、书刊上的一道闪光亮点,受到广大群众和读者的欢迎。因此本文想再从明末清初李自成的失败,谈一些与读书有关的问题,算是一点个人体会而已。)

   首先60多年前,郭沫渃同志写文章《甲申三百年纪》,叙述了李自成为首的明末家民起义失败。60多年过去时下史学界,对李自成的研究又有所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民起义军在北京仅仅40天。李自成推倒明王朝,是显示自己正统。因驻守山海关吴三桂,先投降后反叛。李本人还亲自率领,以步兵为主的10万军队,去山海关大打一仗。来去18天行程1000多里,在北京只呆了22天。

    在短短的时间里,李自成们从明朝皇族、官僚、商人那里,搜到白银7000多万两。明崇祯帝曾要这些人,出几十万两银子弥补军费,但是他们拿来不出来!崇祯帝自己也有钱。据相关书籍:李自成所得银两中,相当部分是皇宫中,永乐年间留存的。

农民军把所得白银全部溶化成几十斤一块,(旧制1斤16两)即千两一块的银饼,一个不剩地运出北京。史称“骡车载归西安”,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其效率是十分高的。翻这方面的史书,没有农民军士兵和将军贪污、侵占银两或银饼的记载。贪污和腐败从来就是同一载体的两个方面,既然那么多的银子都没有人贪污,李自成们的失败必然还有原因。

   现在比较一致的研究成果是:战略失措,举止不当。李自成和他的将领们,在军师顾君恩的倡导下,去西安建立大顺朝。立国号为永昌、改西安为西京,这就埋下了必然失败的后果为什么呢?

   西安历史上曾经是6朝古都,周、秦、汉、隋、唐2000多年在那里建都立国。取得过周替代商、秦统一中国、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辉煌成果。由于首都一般是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古时候以粮食为中心的河道运输叫做漕运。南方开发中国人的主食,由面粉转变为大米后,西安所需的大米等粮食要经黄河运来。黄河水时大时小,运输本来不畅;加之三门峡天险,平均十船米粮就要打翻一船。因此北宋建都开封,南宋建都杭州;元朝建都北京,明朝先是建都南京。明永乐帝继位后,面临元朝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天子守国门”永乐帝迁都北京,南京作为陪都。这说明宋代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已经北移东渐,西安不再适合建都。

这样看来李自成建都西安是开历史的倒车,倒退没有出路失败不可避免。农民起义军1644年3月18日占领北京,4月22日山海关大战惨败后退出北京。李自成和他剩余的军队,连同7000多万两白银。虽然都回到西京——西安,但是因战略失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先是潼关在清军红衣大炮的轰击下不能固守,清军骑兵又从延安方向,突袭而来抄西京后路。其次因地球“小冰河时期”,陕西、甘肃一带旱灾频繁。加上连年征战灾荒不断,赤地千里无粮草济军银两不能使用。中国历史上“秦强蜀富”,陕西要和四川连在一起才能站住脚。但是派去进攻四川的李自成军队,又被张献忠亲自出马击败。

清军潼关、延安两路打来,李自成只好带着军队跑,从蓝田武关出逃亡命武昌。从逃出北京算起仅一年之后,1645年4月(一说6月)。李独自一人一骑,在湖北九宫山被人打死时年39岁。几百年来文人墨客们,都把李自成的失败,归之于吴三桂的背叛。说他“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天一怒为红颜”。其实许多书籍和报刊文章认为,即使李自成和吴三桂联合起来,也未必打得过清军?满清入主中原之前已经占据全东北,臣服了内外蒙古和新疆等地,地盘比明本土大军力更是强得多。明朝人当时的认识是,满清骑兵只要1万人,就能纵横中国的天下。农民军刚占领北京,倾巢出动的12万清军骑兵,即铺天盖地而来。

清骑兵原本是要绕过山海关,走蒙古方面越长城抄北京的后路。如果这样困守北京孤城的李自成,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连去湖北九宫山的机会也没有。株守山海关弹丸之地的吴三桂,如果不投清也将同样下场。因为即使李吴双方联手,力量也敌不过满清军!清军统帅摄政王多尔衮,中途接吴三桂求援信,改道去山海关汇合吴三桂军。清吴联军一战打垮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奠定大清近300年江山!接下来仅2年多一点,即扫荡了全国。但是真正建立统治,也花费几十年时间。                                            

现在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李自成建都西安的呢?原因多方面主要有两条,一是李自成和他的主要将领们,大多数陕西籍故土难离。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他建立大明王朝后,曾经固执地要在家乡凤阳建都。折腾十几年花费大量银钱,最后才看到实在不可能。只好把凤阳封为中都,自己找梯子下台,老老实实呆在南京。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与当时的学习风气有关。李自成身边的主要谋士顾君恩等人,算是当时最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居然看不到宋、元、明700多年以来,中国政治中心北移东渐的事实。极其荒谬地向李自成们出主意建都西安,从而使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起义军,走上悲惨的失败道路。

如果他们建议李自成学朱元璋先占南京,把北京留给明崇祯帝,让他凭借天子的威名和号召力抵抗满清军。而李自成自己“高筑墙,广积粮”,同时大力训练军队。待骑兵部队组建成功后,再向北进攻和以骑兵为主的清军决战,结果就会不一样。须知冷兵器时代,一个骑兵的战斗力,相当于10个步兵!宋代岳飞抗金是先收复南京,然后以鄂州(武昌)为基地。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和女真人的军队决战,待打败敌人再“直捣黄龙”金军老巢。岳飞是在开封附近,几次以骑兵打败金军骑兵主力之后,被12道金牌招回的。李自成若是学朱元璋或岳飞,结果都会好得多。

满清统一中国是先北京后南京!洪秀全太平军从广西出发,在南京立国(1853~1864)11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是先南京后北京,中国的战略大势就是这样。如果当年李自成们这样做了,很可能立国200年以上。有书籍认为:300多年前如果有一位,出自布衣的年轻开国皇帝?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中华民族现在可能好得多。据史书记载去西安之前,也有人向李自成提议建都南京。但那一派人力量较小人微言轻,没有被李自成们接受。

顾君恩等人乱出主意,并非有意捣乱而是缺少知识。那么他们没知少识又是怎样造成的呢?首先看当时的政治,大明王朝立国276年全靠前两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打下的基业。以后的明朝历代皇帝要么荒淫无耻,要么游玩过度总之不理政事。北京十三陵前全部是无字碑,除长陵朱棣而外其余皇帝终其一生,本来也没有什么可写可述的。明最后的崇祯帝,虽然勤勉简朴非亡国之之君,但刚愎自用太喜欢杀人。他把身边的大臣,包括首辅这样的重臣也杀掉十几个。特别是自毁长城,杀袁崇焕之后,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到头来落得个杀妻、杀女、再自杀的下场!

明代末期整个统治阶级腐败,崇祯帝再勤勉简朴也回天无力。何况他本人也染上了,某些严重的腐败气息,如胡乱杀人!政治腐败必然导致学术上的堕落,作为统治阶级部分,明代的士子们“束书不观,游谈无垠”。据中国哲学史,明朝最有名的学问家王阳明,根据南宋陆九渊学说创建了陆、王心学。王阳明主张的是 “心外无物”、“致知格物”。简单说就是不读书、不看报,坐在那里独自胡思乱想,就一切都明白了。

在这种学术风气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即使是顾君恩等人,混迹在农民军中为李自成们所依重。但他们的虚有其表和不学无术,既葬送农民起义军也害死了自己。顾君恩后来不知所终,应该是死于乱军中。有的书载李自成从西安撤出,原本是想直奔南京。抢在清军之前,推倒腐朽的南明弘光政权。然后占领东南财赋区,据长江天险抗清,重走南宋高宗赵构的路。应该说这是他和大顺军,唯一可以生存的选择,如果这样做结局也好得多。但又是这个顾君恩竭尽反对,要李自成到武昌去。武昌四战之地当时属南明范围,先后被李自成、张献忠都打下来过。少钱、少粮、少人,还处于南明和清军两面夹击之中,连最后的生路也断绝。

    听顾君恩的李自成去了武昌,但很快就被清军打跑。李本人在湖北九宫山一人一骑,被南明方面的地主武装乡勇给打死。古人诗中说过“莫道诗文无勇力,古来成事皆书生”,如果书生无用那真的就什么也办不成了!李自成失败后又过些年,本来大有希望的南明政权也失败。

现在研究南明史的学者们,也都为南明书生们的迂腐无用而抚卷长叹。南明百万大军,居然不敌清军10万!朝廷上的书生们几乎都丧命于内斗。本来大有希望的南明抗清大业,始终形不成有力的核心领导。就民族方面来说,郭沫渃在《甲申三百年纪》中认为,导致了300年的灾难。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首先打响第一枪的新军熊炳坤等士兵们,喊出口号:“为祖宗报仇!”当然辛亥革命中,各地的满城即满族驻地,都是和平解决的。中国历史汉民族为主时,胸怀博大得多;没有象少数民族那样,动不动就屠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时候。有些学者们也是在“资”、“社”,“公”、“私”,“新”、“旧”等问题上纠缠不清。关键时候小平同志斩钉截铁一句话,“先把肚子装饱再说!”从而揭开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更要有丰富的学识做基础。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学习、学以致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学习上花些功夫。”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书能加快我们的发展进度,避免可能的失误,早日实现我们中国梦的目标。

(说明:本文许多资料引自《历史与研究》)(文庙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