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国香的头像

罗国香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2/29
分享

《中国妖怪故事》:你还记得童年时的那只妖怪吗?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说这话的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三哼经”是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

鲁迅喜欢《山海经》,是因为听说书中画着“九头的蛇、一角的牛、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这些神仙鬼怪吸引着鲁迅,也启发了鲁迅以后的文学之路。

来自河北乡村的80后作家张云,和鲁迅一样,听多了乡亲们的奇谈怪论,因此就喜欢读志怪小说,继而发展到喜欢“妖怪”,自称“嗜妖如命”,喜欢就要为它们做点什么,所以张云花了十年时间,翻阅了近300部古籍经典,整理出1080种中国妖怪,成就了《中国妖怪故事》一书。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张云并没有按照妖怪出现的时间顺序来按部就班整理,而是把历代的各种妖怪分为妖、精、鬼、怪四部分,每部分都按照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而且把古籍中相似或者相同的妖怪整合到一起,每段故事的文末都注明了典籍出处,这样成书的难度之高、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作者张云自号“搜神馆主”,十年心血成就的这部书,确实可以配得上“搜神馆主”名号。

01.上古的妖怪

据说最了解妖怪的是一只叫白泽异兽,它不仅知道一万多种妖怪的名字,还知道对付妖怪的办法。

白泽在海滨遇到巡游的黄帝,便并这些鬼怪详细地介绍给他,黄帝就命人画成图册,昭告天下,这就是最早关于的妖怪画像集——《白泽图》。

从此以后,《白泽图》就成了居家必备的“妖怪指南”,古人遇到了妖怪,就去按图索骥,查找驱逐妖怪的办法。

这个时期关于妖怪的记录简单粗暴,譬如本书中的妖怪“山中人”,就是很简单的记录了两个山中妖怪。

晚上在山上见到的长得像胡人的东西,就是铜铁精;见到长得像秦人的东西是百年木精,不要害怕,它们并不伤人。

一直到战国时代《山海经》出现,妖怪的形象大都非常奇特,而且“妖怪的作用”也仅限于吃人、主宰灾祸、治疗或者带来疾病。

譬如出现就会发生水灾的怪兽叫軨軨,一出现就会发生水灾,它长得像牛,身上却有老虎一样的花纹,发出像人呻吟一样的声音。

叫蜚的怪兽,出现天下就会发生瘟疫,像牛也是白色脑袋,但只有一直眼睛和一条像蛇一样的尾巴。

先民们生活环境恶劣,医疗条件极差,生了病也想着有相应的妖怪才能治。

譬如治疗癫狂症,就要吃一种叫领胡的野兽,像牛但长着红色的尾巴,脖子上有肉瘤。

长着一个脑袋十个身子的何罗鱼,叫声像狗,吃了它的肉可一直治愈痈肿病。

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的认识不足,祖先们在面对自然灾害、生老病死无奈的情况下,臆想创造出大量的妖精鬼怪,这些鬼怪能做人所不能做的事,能力强于人,但有的还能受制于人。

记录可以用来治病的妖怪可以理解,但记录一只吃了可以不放屁的怪(一种叫茈鱼怪兽,和一般的鲫鱼很像,一个脑袋十个身子,气味像蘼芜草,吃了可以不放屁),是祖先们脑洞大开,还是面对形形色色妖怪制造出来的一点小幽默?

02. 志怪小说:妖怪在文学作品中的前世今生

随着社会的一步步发展,妖怪的“面目”也越来越清晰,慢慢也成了“有故事的妖怪”。

这些妖怪带给后世文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他们把妖精鬼怪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映射社会现实,主宰人性善恶,跨越人妖界限、与人生情,借以寄托人们的希望。

把人与妖怪的感情纠葛写的淋漓尽致的莫过于蒲松龄,一部《聊斋志异》写尽了人与各类物种的虐恋,狐狸精、树妖花精、蛇妖鸟怪无所不有,这些“不可能的爱恋”都成了成人的童话。

这些上古时代的精怪,经过古人的口口相传,文人的加工渲染,一再背负新的“使命”,所以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同一个妖怪的影子。

晋代王嘉《拾遗记》中记载了一种怪名字叫做冰蚕,长七寸、黑色、有角、有鳞。性至阴,蚕茧有一尺长,五彩斑斓,蚕丝极为坚韧,刀剑都砍不断,可以做琴弦,织出来的布放进水里不湿,遇到火不会烧焦。十丈之内,都不能靠近,否则就会冻死。

后来,这种冰蚕丝出现在《西游记》中,观世音把冰蚕丝织成的袈裟送给了玄奘,你看这冰蚕丝织成的袈裟: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借用了这个怪物。在《天龙八部》这本书中,刁钻古怪的阿紫为了练成绝世武功,让冰蚕吸食游坦之的血,机缘巧合,游坦之因此练成至阴至毒的“冰蚕异功”。

就是现在,在诸多的文学作品中,甚至是在乡村的街头巷尾,同一个精怪就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它们依旧在人世间穿行,背负着人类赋予它们或好或坏的名声。

03.中国孩子们的童年都应该有一个妖怪故事

相信在乡村生活过的小伙伴,都有过作者张云的经历,从小听着妖精鬼怪的故事长大,因而对周围世界充满敬畏和憧憬之心,而且在童年的梦中,总会与一只或恐怖或美丽的妖怪不期而遇,因而终生难忘。

但是,你还给孩子们讲这些听来的老故事吗?是不是孩子的童年故事都是那些“舶来品”?

妖怪们从被命名的上古时期,穿越几百个朝代,形象越来越丰满,故事也越来越精彩。在唐朝的时候,妖怪们也跟着“潮流”走出国门,走进日本。像引进的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日本人把这些妖怪们奉若上宾,并且把妖怪文化发扬广大。

因此,很多根在中国的妖怪,再回到中国的时候,已经披上“日本妖怪”的外衣。作者张云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下决心为这些妖怪正名,把五千年来关于妖怪在这片土地上的传说传承下去,让孩子们的童年中都有一个中国妖怪的故事。

张云做到了,这本《中国妖怪故事》把飘零在外的、已经被人遗忘的妖怪聚在一起,让它们回到了故乡,找到了出处。

我想,回归的妖怪们一定还有很多新故事要讲给张云听,期待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