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丁龙海的头像

丁龙海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0/14
分享

《晚来风》:为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歌——丁龙海长篇小说《晚来风 》读后

《晚来风》:为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歌

——丁龙海长篇小说《晚来风 》读后

何沛阳

小说《晚来风》以现实主义的笔调,忠实地描写、记录了一个典型的石油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际遇和变故,并试图通过聚焦这个东北油田上的小家庭,折射出时代变迁下的社会全貌,正如作者丁龙海所言“小家庭,大世界”。在这部小说中,故事的铺排、情节的连缀都是由人物的行动逻辑与行动轨迹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得到充分重视,因此成功地塑造出了众多性格各异、色彩斑斓而又具有时代特性的人物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张扬了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

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是现当代文学精神史上大放异彩的主题,不论是战争题材小说,还是改革题材小说,抑或是知青文学,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成为了无数作家的核心表达,此中凝聚着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见证。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代文学经历了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民间化、底层文学等发展历程,个体的主体性、世俗的生活经验、小人物的现实人生成为主要表现对象,加之商业化浪潮的冲击,文学环境的庸俗化,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被进一步消解,崇高的精神立场也步步退却。基于此,作者丁龙海能够在现实的文学语境中回溯历史,重新点燃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之火,谱写石油精神,显得分外可贵。

追溯历史:饱经磨难却不改初衷的石油精神

溯源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可谓是:艰苦卓绝,砥砺前行。从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再到石油大会战……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不畏物质的匮乏、环境的艰苦,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孕育出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书写出了世界石油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

历史需要铭记,精神需要赓续,作家丁龙海正以独到的文学眼光,精心建构了一个石油家庭的故事,以此来追溯那段艰苦卓绝的会战史。《晚来风》中,夏一凡在王占山的启发下,决定成立石油精神宣讲队,向青年们讲述石油的历史,于是在王占山和老朋友刘铁塔、张国斌的讲述下,特定环境中的历史场景和“苦干实干”、“四老三严”的石油精神得到真实的再现。

一方面,小说再现了石油大会战时期石油工人们艰辛的生活条件。为解决国家缺油的困境,老一辈石油人进入了广袤的东北平原,物质的匮乏、环境的恶劣也就成为了首要的问题。荒原上没有房子,他们就支帐篷,架活动板房,或者住进被丢弃的牛棚马厩,若是什么都没找到,就直接往野外大地上一躺,几十个人扯一块篷布盖在身上过夜;食物方面,只能吃冰窝窝加盐巴,或是点酱水、酱菜,粮食供给不足时,只能挖野菜,每人每天挖三斤野菜,坚持数月;寒冷的天气会将水井冻死,提不起水来,开饭时间经常被推迟,三两天不能洗脸。另一方面,小说展现了老一辈石油人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精神面貌。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石油人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选择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为了度过严冬,他们响应号召,自己动手盖房子,干部和工人都比着干,挖土的挖土,打夯的打夯,没有工具的排起队用脚踩,仅用一个月就住进了干打垒。小说中还几次提到“三老四严”准则,它是石油工人认真负责精神的生动写照,它要求每一名石油工人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在作者丁龙海的笔下,东北严酷的自然条件砥砺出了石油人的英雄豪气,渗透在骨子里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让他们勇敢地担负起寻油、采油的国家使命,在环境艰苦、条件恶劣的东北苦干实干,燃烧个人的生命和青春,谋求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最终终于实现了石油产量的自给自足,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作者自觉地用“苦干实干”、“四老三严”的石油精神守望老一辈石油人的道德高地,用意识形态话语塑造了以王占山为代表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石油工人形象,并有意挖掘、展示出他们身上的可贵品质和正面价值,其创作充分表达着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石油历史的认识。

书写传承:包涵自我实现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情怀

小说以夏一凡为关键人物,串联起这个典型石油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如果说王占山等人是老一辈石油人的代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石油精神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凝聚而成的结晶,那么夏一凡、王虎则是新一代石油人的代表。夏一凡为了爷爷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就签约到北方的大油田,并且踏实肯干,从一名采油工一步一步升任至总部办公室,但最终又离开机关,到一所科研单位担任总工程师。他一直以逐梦者的身份面向读者,先是为了爷爷的梦想,从贵州来到东北,接着又为解开爷爷离开油田之谜,暗自探访,最后看透世俗,选择用科技坚守大油田,因此,他的身上总是昂扬着积极奋进的精神气质,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王虎则出身典型的石油家庭,爷爷与父亲都将青春贡献给了油田,他也扎根井队,艰苦作业,井队整合后,他又调到外围油田,成为一名保卫油田的经警,并最终用生命保护了国家财产,他为人仗义,重感情,面对盗窃石油的贼头英勇无畏,具有可贵的英雄主义精神。

夏一凡和王虎作为新一代石油人,传承了父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但是和老一辈人传统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还包含着对自我实现的热切关注和充分肯定。在展现王占山等人的精神感召力时,作者更侧重于挖掘他们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里超越小我、奉献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塑造新一代石油人时,作者则结合时代情况和现实环境传达出了更多的思考。夏一凡投身石油事业,但也十分注重个人事业的成功,将自我的实现与促进石油产业发展、石油精神发扬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王虎辛勤工作,也是为了多挣钱,让没有工作的妻子过上好日子。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伟大事业之中,在伟大事业中实现自我,用自我实现推动伟大事业,这表明作者在创作中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个人与集体的传统对峙,以及世俗性生活经验与浪漫化的精神理想的二元视角,促成了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

小说还塑造了一个心机深沉、善于伪装的反面人物——钟成,他是典型的油三代,本应对油田有着深厚的情感,却依靠父亲的权势对大油田巧取豪夺,为了私欲利用他人、不择手段,他的种种行为宣示着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背离,而最终成为个人主义与俗利主义的化身,是被讽刺、被批判的对象。钟成的价值选择、人生道路与夏一凡、王虎等人截然相反,作者设置这样一个角色,不仅是服务于小说的情节冲突、艺术张力,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文学路径:对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捍卫与传承

面对当代文学中个人主义和俗利主义的精神畸变、“非英雄主义”和庸人气息的流溢,有学者指出:“当代文学中英雄主义的底蕴由社会理想主义到个性主义再到赤裸的个人主义的变化轨迹,显示出令人悲哀的‘精神滑坡’”。丁龙海的创作则是将小说的主题重新拉回精神高地,于现实的文学语境中重新升腾起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之火,但这样的表现却不虚浮,因为在《晚来风》中,他既书写了物质与日常性生活经验,又树立了崇高的精神价值立场。丁龙海着力展现了这个石油家庭几十年间的际遇和变故,记录了他们关于婚恋、求学、人际交往、工作等日常性的世俗生活内容,但同时又描写了关键人物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对人生价值和意义进行追问和展示,物质与日常性生活经验不是小说想要传达的唯一的、最终的经验,其背后站定着更远大、更崇高的价值选择与情怀坚守。于是,读者既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经验共振,又能被人物形象的精神所感染。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力量和伟大的精神信念,正是有王占山等不畏苦难、甘于奉献的石油人,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面貌;正是有夏一凡、王虎等传承了石油精神的新一代石油人,才能促进石油工业长远发展;正是一代又一代石油人高举着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旗帜,才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积蓄力量。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饱经风雨磨难却又能毅然地再次奋起,新中国更是在无数民族英雄前赴后继的努力与奉献之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可以说,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倡议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崇尚英雄,将英雄主义精神熔铸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同时习近平书记还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见,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于如今时代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要素。小说《晚来风》的文学价值不只是体现在对石油大会战的追忆、对石油精神的再现,还在于为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的捍卫和传承提供了一条文学路径: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完成对历史的回溯和记录,建构起大众关于英雄故事和崇高精神的集体记忆,以此为大众的思想道德建设灌注力量,为大众的人生选择指引正确方向。

小说《晚来风》的可贵之处在于塑造了时代变迁之下石油人的群像,表现了石油大会战时期,老一辈石油人迎难而上、苦干实干、为国奉献的石油精神,并书写了新一代石油人对石油精神的传承以及对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此中渗透着三代石油人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流露着真诚、温情与正义。作者丁龙海对石油人和石油精神的关注与描写,可以说是源于他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份关注也滋养了他充满责任感的文学创作,因此他主动担当起历史书记员的重任,取材真实事件,以文学的形式接近历史真实,为扎根油田的石油人代言,讲述他们的人生轨迹和理想信念,彰显了从大油田中传出的精神力量。

岁月轮转、沧桑巨变,曾经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石油会战被深深烙刻在历史长卷之中,作家丁龙海则以一首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再次唤起那一段艰苦卓绝却又振奋人心的历史,再次让信念坚定、甘于奉献的石油人形象活跃于读者视野,再次让崇高的使命感和悲壮的献身精神撞击读者的心灵,在铭记历史、颂赞英雄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养分,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这样的创作于今天的现实语境和文学语境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意义。

作者简介:

何沛阳(1997—),女,汉族,重庆合川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