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文昌的头像

万文昌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812/21
分享

论艺术的真实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大情怀


——电视文学剧本《扶斗记》创作谈

万文昌

 

看到一些人写农村扶贫题材的小说,先把整个农村写得萧条破败如寒冬之枯叶或劫后之弃园,把一些老百姓描述得要么如霜打的茄子一样颓废萎靡不求上进,要么如草莽张飞般飞扬跋扈惹事生非或刺儿头似的爱打抱不平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对“第一书记”或省市县各级空降而至的驻村扶贫干部,则刻画得像妙手春姑娘一样,所到之处无不春回大地,乡村万物有如枯木逢春,该醒的醒,该顺的顺,第一书记们似有点石成金之能。有的或将第一书记们描述成钦差一般,背负尚方宝剑并有挽狂澜之神力和察秋毫之眼力,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腐败或者不作为,第一书记一到,便马不停蹄东查西看,走乡窜户南问北慰,要么苍蝇伏法百姓欢,要么懒驴变勤快拉磨,把个几千年难治的农村历史顽疾治理得妥妥当当,乡村迅速旧貌换新颜,引得万人欢而亿人羡;或者乡干部村干部皆如坐井观天的井底蛙,一无眼光二无人脉,放着大好的农村万千资源不开发不利用,等第一书记们一来,处处被埋没的人才资材似有感应般变得金光闪闪,国家政策与第一书记们的灵感遥相呼应,于是变废为宝不是神话,死马不用医立即变活马,种种难题迎刃而解,大批的资金蜂拥而至,大批的游客纷至沓来……

这有点像很多抗日神剧。一开始我军总是失利,敌人的机枪扫来,我方战士立倒一大片。结果某主人公一声口号,或是某长官一声令下“给我狠狠的打”,形势立即扭转,我方官兵士气大增,或一个冲锋,或一轮猛攻,敌方要么倒一大片,要么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或者是,五十步内我方众多战士乱枪都打不死的敌军官,主人公在百步之外一个鲤鱼打挺或斜身飞出,凌空开枪或向背后凭必胜“意念”射击,就能将敌人打个正中眉心而当场毙命。

如此种种,总是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之感,笑笑之后且当娱乐。但若进行深层次思维和站在对社会负责任的角度思考,惶恐,惊愕,疼痛,愤怒,将我的大脑满满充盈,久久挥之不去,久久萦绕心头。于是,是思维把我逼到了不得不说不得不写的地步……

多年以来一直构思的一部长篇小说《乌鸦不是鸟》,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面世。近来看到扶贫类小说或影视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恰又在一次本地作协会议上,有作家偶然说到某电视台想拍我们川东地区的扶贫电视剧,看有没有相关小说拿出来改编。于是我想到《乌鸦不是鸟》中的种种情节,很多是所谓正能量方向的,何不抽离出来直接写成剧本呢?

可怎么写?对于从未写过长剧本的我又是一大难题。同时因我对表达方式有着洁癖般的挑剔,这也加大了我对自身文学素养的考量和题材挖掘的难度。

像写抗日神剧一样写?那还不如直接写抗日神剧。可我一惯的作风是,宁可写虚构的真实,也不作真实的虚构。也就是写出的东西要让人相信:这个事情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可能出现的,因为这是写实语境下的现实主义题材。这与我以前创作童话寓言并不矛盾,童话寓言里也讲究一个预设语境下的真实,在此不细说。

众所周知,抗日神剧主要是为了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同时取悦观众,让观众觉得好看。而观众明知是假也会愉悦地接受,接受胜利的快感,接受那份自我安慰式的所谓善意的谎言或欺骗。这也是现实社会中我国国力日益强盛,人民群众所拥有的国际地位存在感和实际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与历史的进程演绎是分不开的,毕竟那段痛苦的历史逐步远去,我们只要记住历史事件,以民族整体记忆的形式记下历史的真相,我们每个生命个体无须仇恨和哀伤,要以愉快幸福和乐观自豪的心态去面对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可我一直在想,这扶贫小说或受众更为广泛的写实影视,难道也能为“让人好看”而天马行空胡编乱造么?

有人会说:我写这个是小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写小说不可能原原本本地抄袭生活,那样会失之艺和术。

可为了艺术,就能置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发展本质形态于不顾么?我要强调的,其实是一个度。而这个度,怎么去把握?把“第一书记”春姑娘般神化,就是高于生活?把以往的农村写得到处矛盾重重甚至民不聊生的样子,以及相关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安排,如基层乡镇干部村社干部等,好像就是为了把农村治理成灾,让农村成为“贫困村”,就是让“第一书记”们有贫可扶?把农村原来的干部看作是傻冒,而第一书记们如抗日神剧的主人公,来到农村是如鱼得水,今天一个灵感,就让这里搞起大棚,明天一个电话,就让那里发起网商;上午刚处理好了邻里十年未决的纠纷,下午就让赌徒戒掉牌瘾,或让酗酒打老婆的酒鬼变励志大叔……好像以前的乡村干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农村工作经验都是徒劳的甚至完全错误的,或是起到反作用的。我认为这几种情况都是有失偏颇的,也是负责任的艺术创作所不可取的。

于是,我想以剧本形式(当然最好是能有导演或投资者将之拍摄成电视剧)还原农村扶贫工作真相,讲述农村扶贫工作酸甜苦辣故事。于是我试着以本土方言口语化为主的剧本形式,将一个个可能发生在近年农村发展尤其是扶贫工作中的故事用片段串缀的方式平铺直叙,以表达我对现今农村生活尤其是乡村干部的扶贫工作和“第一书记”的工作现状的一些看法。记得多年前有一位驻村干部,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扶贫工作的过程是艰辛的,道路是曲折的,信念是坚定的,前途是光明的。我想,这句话应该仍是当今农村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对于干部们的信念的坚定性和农村振兴的大好前途,我一直是深信不疑的,但同时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包括艺术家更要相信,农村扶贫工作是一个道路曲折过程艰辛的大项目大工程,不是像有的艺术家笔下那么艺术化,更不是靠某一人或几个人之力就能完成的,不是凭某人一句话便一蹴而就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包括乡镇干部和村社干部,包括“第一书记”们,他们手上没有马良的神笔,没有吕洞宾的点石成金的仙指,更没有春姑娘的花篮,没有钦差的宝剑,甚至连鸡毛都没有。第一书记,特别是大多数年轻的第一书记,其实与大多数乡干部村干部相比,无论能力还是魄力,无论经验还是阅历,都显得有些稚嫩。他们在基层被穿小鞋的有之,被原单位以没能干出名堂没为原单位争光而失去评优评先晋级机会的有之,因工作原因造成夫妻关系恶化家庭矛盾激化甚至离婚的有之。他们有的,只是满腔热情和一颗爱国爱民且自尊自信自强的心。说他们镀金也罢,说他们历练也好,总之年轻干部于这项工作中真心在付出,努力在成长。他们是凡人,也有疼痛,也有困难和疾苦,如我在《扶斗记》中塑造的雷小波形象,他们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比天大,比海深,他们其实也需要我们的帮扶,更需要整个社会的理解、关怀和爱护。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是老百姓信得过靠得住的好青年好干部,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的国,我的民,请真心爱他们!

还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我从不认为他们是愚昧无知和缺乏上进心的,尤其是生活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的农民,他们几千年来从未停歇,他们从未放弃过创造和耕作,从未放弃过智慧和探索。我们的文化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创新,都是以老百姓为根基的。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艺术创作就成了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被人阅读被人观看被人接受与欣赏。正如你是红花,没有他们你将立即玉殒香消,我是绿叶也将即随风飘逝。他们只是在大的变革时期所表现出的耿直和豁达让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无所适从,而并不是他们本身无所适从。他们在新时代新的历史征程上,需要的不是教化,而是指引和鼓励。善良的艺术家们,请真心爱他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