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居仁堂主的头像

居仁堂主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07
分享

大林山下旧村落

珠海郁郁葱葱的大林山下,有一片绿树掩映的传统建筑群,数十间起脊瓦房在绿树中半隐半现。给人一种神秘且熟悉的感觉。

这是一片规划有致的像是村落,有像是街区。红砖墙已斑驳硝化,但没有一丝裂痕。屋顶上的小瓦褪色不少,露出点点红痕,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房坡平整如初。一条呈圆弧状的街道似沿山脚而建。街道两边的建筑几乎一模一样。街的右手边两棵荔枝树旁有一口井。井口直径近两米,井壁上长着稀疏的蕨类叶子,水位很浅,很清沏。一位三十来岁的女性用小桶在井中取水刷鞋。

姐姐与她搭讪得知,那位女性是广西桂林人,家人以打鱼为生。他们租住在这里。现在是休渔期,码头关闭了,她们要另谋生路,度过休渔期。

姐姐问,这井水能饮用吗?

刷鞋女性回答说:井水不能吃,只能洗衣刷鞋,这里通自来水。

我问,这里是农场吗?她回答说:这里是原红旗农场大林分场。

几十年前,农场成立时,是没有自来水的。这眼井水肯定是他们的饮用水。这眼井的井口太大,没有安全保护装置,有安全隐患。

慢慢往前走,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性,在室外用一铸铁锅灶架一口铁锅,用木柴火炒一锅苦瓜瓤肉馅,苦瓜切有四指长。满满一锅,男人边不停地翻炒边对我们说,这样炒出来好吃,苦瓜煲汤清炒都不好吃。男人也是广西桂林渔民。

淡淡的炊烟飘在旧街上,很是和谐。

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一个大门前,一看就知是个办公的院子。大门柱子上方两根钢筋做成的圆弧门顶,锈迹斑斑,多年前一定镶嵌有红色的大字,以标明身份。大门后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两层小楼。一条大路从两楼之间穿过。大门口有一五十多岁的男性在值班。我们问:这是大林农场的场部吧。那位男性用广式普通话回答我们:是的,那边是场部办公室,这边是幼儿园。

幼儿园与场部是一样的建筑,足以证明当时的领导对幼儿的重视。

办公楼与幼儿园已是危房。不能使用了。看那沧桑的风貌,可以追溯几十年前是很风光的。在这里传达出多少围海垦田,与天斗,与海斗,与台风斗,与暴雨斗的命令。多少农场战士随着这里发出的号令在风雨中奔赴劳动现场,流血流汗,向大海要良田,向苍天要丰收。

现在场所和幼儿园都荒废了。但院里几棵合抱的木棉树根深花繁,记录延续着农场曾经的荣光。

熟悉红旗农场来龙去脉的著名作家蔡旭老师一九六八年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师部驻扎在白藤头的部队实习。他曾介绍过,当时红旗农场是解放军某部后勤保障基地,大林曾是一个团部的驻地。他曾在大林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部队转交给地方,成立红旗华侨农场。行走在这片老建筑群里,依然能看到如五连、二连、一连这样部队的印迹。

当年的农场工人现在已搬到路边的高楼里居住,这些传统房屋已被半遗弃。几十年前这样成规模的质量坚挺的建筑还是很难得的。能基本完好的保存下来,更是难得。现在红旗镇已难寻找到农场的遗迹,如果将大林分场的旧办公室、幼儿园和街着、村落保存下来,成立一个农场纪念馆,展出一些当年农场的事迹和旧物件,对后人定有大作用的。

当年的茫茫大海,经过解放军战士和农场工人不懈地努力奋斗,成为现在的鱼塘良田或果园苗圃,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功绩。

后人需要了解历史,了解前辈们的创业史,这是对前人的肯定,也是对后来者的鞭策和鼓励。

再等若干年,这里将成为珠海的一道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