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居仁堂主的头像

居仁堂主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28
分享

肥料往事

我在河南南阳农村生活了六年。在荆州原江陵县裁缝店生活了近二十年,裁缝店小镇上多半是农民,而小镇四周皆是农田。

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

从小我的记忆中,化肥是很少的。进口日本的尿素很少,也有国产的碳酸氢氨,俗称臭肥数量也少。每年生产队能分到十袋八袋就不错了。尤其是日本尿素的包装袋,是紧俏货,经过染色后,做成衣服,永远穿不烂。

那时候种粮食,全靠农家肥。

一、牛粪

牛屋右前方有个大沤坑。宽约十米,长约二十米。这是生产队肥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沤坑旁边是一个高四米,长十几米,宽七八米的黄土堆。

沤坑里是多半坑黑得如漆冒着泡的黑水。

生产队有四犋牛。每天牛把式们把牛粪挑出来,倒进沤坑里。然后,再铲一些黄土堆上的黄土撒进去,压着牛粪,任其在里面发酵。

生产队半桩子小男孩子,一般来说主要任务是拾粪。拾来的猪屎、狗屎、人屎、牛屎、马粪等都论秤记分,然后一一倒进沤坑里。

晚上我们在牛屋找李振超记罢工分,就赖在牛屋里听老人家们讲聊斋的故事,讲旱古桩一身白毛,讲狐仙勾人吃人的瞎话。有大便了,吓得不敢出牛屋,于是就喊上渊哥等几个一起,来到沤坑前,齐刷刷地蹲在沤坑边拉屎。急急地拉完后,提上裤子就跑进牛裤去。

一般三个月左右,沤坑就满了。水也基本干了,里面是黑黝黝的污泥状的东西,这就是肥料。队长安排劳力们除沤坑。

除沤坑是个力气活,用铁锨把沤坑里的黑肥全部甩出来。沤坑有一人多高,十几个人一天除不完。要几天才能除完。

沤坑甩出来的粪泥要刨散了,晒干了,砸碎了,然后再一车一车拉到地里去。

二、牛铺粪

生产队有四犋牛。一犋牛一间房,一般一犋牛是一雌一雄,一石槽。牛屋一般是两间通的草房。一间拴牛,一间住牛把式和堆铡好的麦秸。碎麦秸是存放在用土胚砌成的空间里。

两头牛拴在槽上,吃喝拉撒都在这间房里。

牛拉屎后,牛把式会铲出去,扔进沤坑里沤粪,而牛尿只能用堆在沤坑旁边的黄土堆上的黄土垫了。

牛屋角落后永远有一堆黄土堆,那是为垫牛铺准备的。

一泡牛尿约有十几斤。淅淅拉拉地能尿好长时间。牛尿当然是最好的肥料。

牛尿了,黄土垫上。再尿,再垫……垫上黄土,牛将黄土踩得瓷瓷实实,硬得铁耙子都难刨动,有时不得不用十字镐才。

牛铺越垫越高,到一定程度时,队长就会安排男劳力除牛铺。

我曾多次参加除牛铺的活。牛上地干活去了,我们几个男劳力,用十字镐,用三齿铁耙子,把梆梆硬的牛踩得坚硬的黄土刨松,然后,用铁锨将牛铺的黄土块从牛屋窗子扔出去。有时刨下一块就十几斤。这些掺和了牛尿的黄土块就是上好的肥料。

这些黄土块被敲碎,拉到地里去,这块地就有了丰收的希望。

三、茅子与担尿

五十年前,最好的肥料是人粪与人尿。

生产队有块十几亩地的菜园。一年四季隔十天半月都会分菜。大白菜、黑油白菜、苤蓝、青椒、大葱、搭架子的黄瓜,顺地爬的冬瓜……

菜把式是本家润芝三伯。每到分菜时,三伯会按每家人头分成一堆一堆的,上面写上家长的名字。黄昏时刻,他站在河堤上,扯开嗓子:分菜了,分菜了,都来拿菜了……三伯的声音宏亮,中气十足。那时的三伯已有五十岁出头了。

菜园正中间有一个三米长二米宽的大池子。这里面盛的都是人的大小粪便。

挑粪便的是李家三哥。因为出身不好,这活就分给他了。

那时候,家家虽有厕所,但厕所多数在屋后。一口缸埋在地上,砌一斜槽,用干打垒打成前高后低的三面墙,上面棚上几根向日葵杆,再铺上麦秸就是厕所。厕所不分男女,上厕所时,里面有人听到脚步声,就咳嗽一下,后面的人扭头就走了。

那时候,吃饭都是稀哩光当的汤面条,红薯面糊糊,玉米糊糊,半夜起来尿尿,不会跑到房后去尿,尤其是冬天。于是,每家都会有两个尿盆。睡觉前,把尿盆放在床前,半夜有尿了,就在屋里解决。天亮后,把尿盆或尿罐端出去,放在院子外面,李家三哥挑着一副桶,挨家挨户收人尿。够一担子后,挑到菜园里,倒进池子里,然后,再去收尿。一个生产队的几十户人家,正好够三哥忙一早上。

有时,在饭场正吃饭呢。三哥手里拿着红薯面窝窝头吃得正欢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说:日他妈的,饭快吃完了,还没有洗手呢。一早上端了好几十个尿盆尿罐子。

这时就有人说:怕球了,吃都快吃完了,沾点尿,地壮。

厕所里的大便池子里,一到夏天就会生蛆。长尾巴蛆,会爬上来,满地都是有,这就成了鸡子的美食。而粪缸里的蛆虫,成千上万个,在里的翻花打滚。我们会割些猫眼睛扔进去,将其毒死。

当厕所粪缸快满时,就会通知三伯,让安排人去挑粪,一般还是三哥的事。挑走的粪便按多少记工分。全生产队的人粪尿全部收归菜园使用。舍不得用在大田里。

我们推水车浇菜地时,三伯会用一大马勺,从粪池里舀出沤好的粪便黑水,倒进流水中,这些粪便顺着流水,流到萝卜地、白菜地、大葱地……凡浇过粪的地里,菜就长得格外好。

四、家家门前有个小沤坑

南阳乡村,每家每户家门前都有一个小沤坑,一般是圆形的,直径约二米。这里面有扫院子时的垃圾,以及树叶、草沫,鸡屎。还有灶膛里的灶灰,都会倒到小沤坑里。甚至院子外狗拉的屎,猪屙的粪,小孩子随地的大便,包括鸡笼里的鸡屎,鸭笼里的鸭屎都会进入小沤坑里。然后再撒一些黄土。下雨后,沤坑积水,各种堆积物开始腐烂,还会发出阵阵臭味。

天久无雨,鸡们会有小沤坑里刨食,或者在里面舒服地卧着睡觉。

小沤坑像是家庭的垃圾处理处,又不全是,因为沤不成粪的物件是不会扔进去的。

小沤坑里的垃圾树叶,草沫,灶灰等,经过半年几个月的沤制,就成了上好的农家肥。主人会将里面的肥料挖出来,堆在沤坑旁边,通知队长派人来拉。按照肥料的多少记工分。

当然,这是自家积的肥,自己也有使用权。比如在门前种几棵向日葵,或是种几棵北瓜、葫芦等,挖几锨沤坑里的粪,向日葵和北瓜就长得特别的旺。

五、各种肥料的来源。

每年冬天,东大坑水几乎干了。坑里的污泥就是上好的肥料。于是清塘挑污泥就成了一大积肥任务。五十斤一分。记得玉财小叔一担竟然挑了二百三十斤,我最多只挑了一百五十斤,还压弯了腰。

另外,生产队还派专人进城拾粪。麻子十爷几乎是专用进城拾粪的。十爷是地主出身,年轻时当过学徒。待人接物很有体会,见啥人说啥话。所谓的进城拾粪,就是清扫城里的地面的土灰,或者凑空挖几锨城河里的污泥。趁人不注意时,在明水沟里清清快堵住的污泥。城里的旱厕,一般是不敢进去的,旱厕有大粪场的人专门管理。

十爷拾的粪够车了,就捎信回去,队里就派我们拉上牛车进城拉粪,一般是八个人一辆车,吃罢晌午饭出发,返回时太阳落山。

还有一种积肥的方法就是生产队有人,不收工钱,替城里人盖房。只为换取老墙地,以太挖根脚时挖出来的土。说来也敢,南阳市内的土撒到地里,就是最好的肥料。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半叶,曾堆广过,在田间地头,挖一深坑,将野草野蒿割了扔进去,再用黄土埋了沤青肥,但没有坚持二年就停了。因为野草野蒿太少,还不够农民铲了当柴禾呢。

六、时代变了,无话可说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几天前看到一则视频,说某地一农民用粪水浇地,被罚款五万元,理由是不环保,污染土地。听后除了感慨外,别无他言。

粪,是庄稼的宝,没粪长不好。过去只看到过长期使用化肥,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的资料。啥时候化肥变得环保,不污染了。现在一些生态农作物,首先标榜的是不使用化肥,然后是不使用农药。化学肥料才是对土地,对农作物有不良影响。

数千年来,作为农耕文化的中国,一直以来以沤制过动物粪便和其他农家肥作为主要肥料种地,这就是现在人们向往的生态食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