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爷台山(散文)
董小龙
爷台山位于陕西省淳化县、旬邑县和耀县(今耀州区)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313米。
1932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耀县照金建立起陕甘宁边区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成立了革命政权---陕甘宁边区革命委员会。从此,照金根据地一直是陕甘宁边区的前哨,成为革命的摇篮。
很快,土地革命的风暴席卷了耀县西北山区。1934年冬,照金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到淳化县的九公顷原、桃渠河、秦家河一带,成了工农人民掌权的红色区域。通过选举,成立了淳耀县苏维埃政府。1937年,淳化、耀县划为六个区:一区秦家河,二区铁王,三区九顷原(均在淳化县境内)、四区让牛村、五区周家河、六区照金(均在耀县境内)。1945年7月21日,胡宗南所属国民党暂编第五十九师突然向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化县爷台山发起攻击。随后又以预备第三师和暂编第十五师加入进攻。朱德总司令下达命令,边区部队在汪锋、王世泰等的领导下,于7月27日主动撤出爷台山及其以西41个村庄。国民党军占领上述地区后,继续向边区腹地进犯,边区部队于8月8日对进犯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自卫反击,收复了爷台山地区。
这次战斗,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发动的一次著名反击战,是历史上有名的“爷台山”反击战,它揭露了国民党搞内战的阴谋,对于巩固革命边区和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写道:“不久以前,国民党调来了6个师打我们关中分区,有3个师打进来了,占领了宽100里、长20里的地方。我们也照他的办法,把这宽100里、长20里地面上的国民党军队干净、彻底全部消灭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127页)。“淳化事件明明是胡宗南军队攻入陕甘宁边区,挑拨内战,国民党反动派却说是中共的“谣言攻势”。“淳化事件这个借口好容易被国民党反动派找着了,却被中外舆论界一下子识破,于是又说八路军、新四军不应该要敌伪缴枪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蒋介石在挑动内战》1138页)。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耀县财税局工作。曾在照金粮站征收过三年农业税,多次登上爷台山,也到爷台山附近村庄进行税收调查。当时的爷台山,贫瘠、空旷、苍凉,人烟稀少,山顶光秃。记忆中每年夏秋两季,当地群众都要翻山越岭,用肩扛、手提,担挑、驴驮、马拉的办法,向国家缴纳公购粮。虽然山大沟深,山路崎岖,但群众的心却是火热的,爱国的,凡应缴纳的公购粮,一斤不少全部缴到粮站,既使是几分钱的贷金,也一分不欠经过我的手缴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记得在当地一户村民家里,他告诉我说: 1942年至1945年,淳化、耀县人民群众响应毛主席“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军民大生产运动。先后开荒种地74000亩,生产细粮(小麦)7000石,极大的改善了部队的生活,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解决了敌人的进攻和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驻地解放军还开展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拥政爱民”活动。机关干部也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开荒种地,自食其力,解决了吃粮、被服、办公用品等生活急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光辉灿烂的一页。全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爷台山下的农民依靠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还是这户村民,他告诉我,近年来,随着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他家的日子过的越来越滋润,现在,他家养了三头牛,种了二十多亩苹果树,每年的经济收入都在三万元以上。我问他:“还缴不缴税收”。“不缴了,早就不缴了,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现在,啥税都不缴,还享受许多惠农政策哩,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党和政府的富民惠农的好政策。”他说着,开心的笑了起来。
同样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淳化县、旬邑县和耀县县委、政府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一场春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大地鲜活湿润。三县的上万名机关干部、学生、工人、驻地军人、武警,扛着红旗,唱着歌儿,开着拉运工具的拖拉机和架子车,浩浩荡荡开上了爷台山。在爷台山起灶垒锅、安营扎寨。我那时年轻气盛,浑身是劲,作为参加爷台山植树造林大会战的一员。一到驻地,来不及洗脸,就扔下行李,约了几个年轻同事,一口气爬上了爷台山。
站在山顶,放眼四望,只见群峰林立、沟壑纵横,层峦叠嶂,轻烟薄雾,溪流蜿转、百鸟鸣唱,峭壁岩石、巍然不动,山环水绕、气象万千。回望山下,只见到处是迎风招展的红旗,到处是此起彼伏的歌声。淳化县、旬邑县、耀县,三个县的植树造林大军,数万名干部职工,把爷台山闹腾的十分红火。看的眼热,心情激动,不等人叫,我就拉着年轻同事,跑下山来,扛蹶拿锨,沿着山坡,忙着栽树。真是满山遍野,人山人海,挖坑的、扛树的、扶苗的、挑担浇水的,一个个意气风发,生龙活虎,干的热火朝天,汗流浃背。杨树、剌槐、侧柏、楸树、柳树、松树、泡桐。整整一个月,我们吃在爷台山。住在爷台山。干在爷台山。一层层山坡,一道道山梁,一面面沟壑,全都植上了绿树,使原本光秃秃的爷台山变成了处处青山,处处绿树,郁郁葱葱、一片生机。
如今的爷台山已成为渭北高原上一处占地15万亩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去年初夏时节,我又一次来到了爷台山。抚今追昔,真让人感慨万千。照金一带,北接桥山山脉,南连渭北平原,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爷台山自然保护区满目是苍翠,到处是绿色。我坐在一块青石上,把自已从身到心都沉浸在这一片蓊郁的绿色之中,头上、脚下、身边、周围,都是一片青翠醉人的绿色。绿得浓酽,绿得幽深,绿得恣肆。我静静的坐着,我已认不出那一株树是我亲手种植的、那一株树是我亲手浇灌的,但我能体味出这用汗水心血浇灌出的绿色之美,这由柳树、槐树、柏树、雪松、荆刺、杨树和枝蔓藤条编织而成的绿色的宝石、翡翠和花环。山野寂静,四无人声,只有鸟啼虫鸣,只有树叶发出的悉悉萃萃的声响。猛不防,一只野雉,朴楞楞从树林中飞出,呱呱呱长叫着,从头顶飞过,飞向远方。我吓了一跳。惊魄未定,一条草蛇从脚下窜出,仓皇而去。一只野兔,如一只离弦的箭,不知从那儿窜出,倏忽间,踪影不见。之后,一切复归平静,化作了一片天籁,只有一条小溪,从树林中迤逦而出,荡漾的绿波在拐弯抹角的地方冲刷出一片优美的草甸。岸边,一片片绿草在连绵逶迤。一朵朵浪花在水中追逐。夕阳下,波光里,三五个村姑在浣洗衣服。一切都是那样和谐素净,清新美好。
是的,如今的爷台山是绿色的,它昭示我,经过了战争洗礼、艰苦奋斗和劳动创造之后,爷台山旧貌焕新颜,不仅绿意葱茏,生机盎然,而且清新鲜活,富有诗情。
去年夏天的那次,我到爷台山去的时候,因为盘桓了很久,下山的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天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夜色渐渐掩去我的疲惫和倦容,掩去我脚下的树木和花草,也把我染成了绿色,成为爷台山的一部分,与爷台山融为一体,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