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龙
早就听说黄堡镇的孟姜塬村和别的村子不一样,这里的桃花绝美,柿子特甜,蛋鸡呱呱叫,牛奶喷喷香,民风淳厚,村容整洁,于是,拣了一个晴好的日子,我们一伙人急匆匆的赶了去,既是踏春,也是赏花。
遗憾的是,今年春早,乍暖还寒,桃树没开花,柿树没发芽,我们只好返回城里,等待桃花笑春风,柿叶染秋光。
这一等,竟到了盛夏。孟家塬的桃子熟了。这才听说,在孟家塬,有两个注了册的品牌,一个叫“姜女红”,另一个也叫“姜女红。”这两个“姜女红”,一个是桃子,一个是柿子;一个是夏天的新鲜水果,一个是深秋的地方特产,既像俩姐妹,更像两朵花。
于是就去市场购买,但市场上根本没有“姜女红。”
当然桃子是有的,但不是“姜女红。”有商贩说她的桃子是“姜女红。”旁边的人却一个劲给我使眼色,我明白过来,知道不是真正的“姜女红。”
可“姜女红”去了哪里呢?一打听才知道,真正的“姜女红”大多被北京、上海、香港的客商运走了。当地人已经很少能吃上“姜女红”了。
恰在这时,一个朋友给我送来了“姜女红。”是精装礼品盒的那种。只可惜桃子太少,一个大盒子里只装了8个桃子,似乎比王母娘娘的蟠桃还要金贵。刚刚打开盒子,便觉香气扑鼻;取出桃子一看,这桃子呀,真大,真鲜,嘴儿歪歪的,肚儿圆圆的,颜色红红的,皮儿薄薄的,像婴儿粉嫩的脸蛋,摸一下,似乎能弹出水来,望一眼,就口水直流,轻轻用手一掰,竟是利核(念壶)甜桃,急切的咬上一口,这桃,真是甜到神经里去了,一个桃子还没吃完,就觉得梦也忘了,魂也丢了,更不知人间还有比“姜女红”更香更甜的桃子了。
日子走的很快,桃子的香艳还在,柿子的甜味又来。
深秋的一天,踏着薄霜,我又一次来到孟家塬村。
村干部笑着告诉我:“孟家塬是个大堡子,有7个村民小组,3000多口人,5000多亩土地。主导产业有柿子、鲜桃、奶牛、蛋鸡。其中桃园2600亩,核桃园1400亩,柿子1300亩,奶牛150头。全村农业生产总产值520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仅鲜桃一项,年销售就达到2600吨,产值2000多万元。”
一边和村干部拉话,一边来到田间地头。抬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柿子树上,挂满了金黄耀眼的柿子,宛如高高挂起的一盏盏小灯笼,馋得人直流口水,同行人按捺不住,伸手在红黄相间的树叶间乱摸,很快便采摘下几个“姜女红”柿子了。
村干部介绍说,每年五月,油菜结荚,麦子扬花的时节,是柿子开花坐果的时节。刚开的柿花是金黄色的,有小拇指那么大,形状像一顶小金冠,柿果就藏在柿花下面,圆圆的,青青的,像个害羞的小囡的脸。
七月石榴八月梨,九月柿子黄了皮。阵阵秋风,薄薄清霜,柿叶一天天黄了,柿子一天天熟了。农历9月,孟家塬人开始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采摘季节。
孟家塬的柿子品种多,有尖柿、扁柿、朱柿。尖柿个大、色黄、无核,摘取后用谷草拴起来,挂在屋檐上,待到来年二三月,取下柿子,剥去红绡似的薄皮,用嘴吸吮,那红红的,浓浓的甜汁顺口流淌,沁人肺腑。扁柿呈四方形,颜色金黄澄亮,吃时先用温开水浸泡去涩后就能吃,吃起来生脆鲜甜。朱柿个小、色红,圆润如玉,一口吃一个,清香扑鼻。孟家塬人最爱吃的是用尖柿制作成的柿饼。柿饼是拣大个的色泽黄亮的鲜柿子,削去薄皮,悬挂在透风处让阳光照晒,边晒边捏,边捏边晒,直到捏软晒干,然后装入瓷盆密藏过冬,来年打开,柿饼圆如精美的苏式糕点,上边渗出一层薄薄的白霜,吃起来绵软劲道,甜如饴糖,但味道要比饴糖甜美的多。
“柿子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利尿、明目、清热、解毒、去火。”村干部告诉我们。“因为土质的缘故,更因为管理的精到和技术的改良,我们的‘姜女红’柿子果肉厚实,色泽黄亮,看上去喜庆富贵,市场销售旺盛火爆。还有,‘柿子拌炒面’,‘老汉吃柿子—--拣软的捏’,做‘柿子醋’,晒‘柿子角’,都是我们孟家塬人的绝活哩。”村干部风趣的说。
一边回味着村干部的话,一边在村里游走,没想到,竟然走进了秦人古村落。
原来,在孟姜塬村,孟姜女的传说有了新版本。秦人,秦村,秦风,秦韵,竟然卷土重来,出现在孟姜塬村。稷王庙、义塾、酒肆、商铺、医馆、药铺、铁匠铺等,古色古香,应有尽有;古木建筑群落,原汁原味,横空出世。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的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中国四大爱情故事, 以民间传说的方式,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其最早的版本可上溯到《左传》。《左传》记述孟姜女的故事,是想褒扬杞梁妻(即后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西汉末年的刘向,在他的《烈女传》中,重述了《左传》中杞梁妻的故事。此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劳累饥饿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感动天地的故事绵延至今。2006年,孟姜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文物。2014年,孟姜女传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今铜川市印台区)人。
铜川市印台区金山山麓,建有一座姜女祠。铜川姜女祠修建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到清代乾隆年间时,已成为规模宏大,庙宇林立,影响久远的名胜古迹。民国末年,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破坏,姜女祠日渐荒祀。1990年,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整修扩建姜女祠。经过几年修建,如今的铜川姜女祠,以全新的面貌对游人开放。新修建的姜女祠由山门、祭亭和孟姜女雕像组成。山门面阔三间,仿清代歇山式建筑,半拱飞檐,正中门额悬挂"姜女祠"牌匾;山门院内,矗立着高达4.5米的孟姜女塑像,高达1.5米的基座上,镌刻着明代陕西巡抚秦扬写的《过节妇孟姜祠祀》,两侧竖立着古人歌咏姜女祠的诗文石碑。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极为广泛,具有鲜明的个性,在众多孟姜女的故事中,铜川姜女祠是最值得人们游览的一处胜地古迹。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孟姜塬村,居然新建了一座秦人古村落。
秦时明月汉时关。而此时---公元2020年的孟姜塬村,俨然一座古城,城深廓高,参差人家,红墙绿瓦,商旅往来,成为现代版的繁华胜地。白日里,农夫背镰,军卒催马;到了晚上,红女弹琴,青汉吹箫,自是一派边关气象。漫步孟姜塬村,只见身着秦制服饰的各色人等,牵牛信步,往来穿梭,自是一派繁华盛景。市井之外,田亩之中,阡陌纵横,庄户人家的屋顶,飘起缕缕炊烟,远处,不时传来鸡鸣犬吠,时不时响起一阵田园牧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描述,惊人的出现在孟姜塬村。
村干部告诉我,这是“中国·铜川孟姜塬秦人村落民宿度假区。”该项目是王益区政府倾力打造的产业转型项目。由铜川孟姜塬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一期建设用地400亩,不仅建有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秦代服饰古装婚庆酒楼、拥有200个铺位的秦风商业街市,还建有形制不同的黄土地民宿院落。“重塑秦文化的深邃内涵,传承伟大的时代精神,孟姜塬村与众不同的构想,是以黄土地为镜,以秦文化为魂,延续华夏民族5000年的历史密码,实现对秦人生活真实生动的还原。”“秦人古村落的诞生,是重拾黄土地的记忆与乡愁,是对秦文化的一次崇高礼敬。”秦人古村落项目投资运营方这样描述。
行走在孟姜塬村,放眼望去,千沟万壑,次第开放;山洼窑洞,错落其间;山梁沟峁,蜿蜒迂回,不愧是陕西渭北平原独有的山形地貌。
“住土窑、走土路、吃窖水,从土里刨食…..。”黄土地---既是秦人村落赖以生存的载体,也是秦人族群的集体记忆。
秦风古韵是乡愁。是的,乡村到处都有,但孟家塬却表现得如此不同。孟家塬村因为拥有两个“姜女红”而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两个“姜女红”让孟家塬村“好柿传千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幸福村;孟家塬村更因为拥有“秦人古村落”而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成为三秦大地上又一个旅游观光休闲享受的好去处。